修出离心和发菩提心--是学佛修行最关键的两个核心内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6:34:58
世人一般认为,佛教主要讲出世、出家,主要讲往生,修来世,其中有许多看法是误解。

      所谓出世、出离,本意是指:心从“妄我”中跳出来,放下自我,出离自我,这才是真正的出世、出离。所以,不仅在深山中修行是出世,在现实中能超越物欲享乐,对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一切都不动心,这也是出世、出离。只有真正出离一切物欲,“一切皆空”才能体悟到佛性智慧,进而才能彻底解决人生问题,才能脱离轮回之苦。即使已体会到佛性智慧,在入世做事时,若贪爱、执迷,还会丢掉智慧。


     所以,出世、出离是开启和保持智慧的必需必要条件,是死后脱离六道轮回的必需必要条件,活着的时候若真能出离我执,死时自然涅槃,回归本来。

    人在开智慧前,心在妄我之中,把“我”都当真,要真出离很难,也很难真发菩提心。因为无法放下自我,不能出离于我执物欲,善心功德随修随丢,得不到累积,学佛进步就很慢。所以,凡学佛修行,都非常强调出世、出离、放下自我。可以说,发出离心是修行佛法的第一要务。

    修小乘佛法,就是通过直接修出离心来去掉我执。但人在开智慧前的妄我状态下,若只发出离心,不发菩提心,容易偏执于“空”,只想尽快脱离轮回之苦,向往涅槃境界。修行人若只把出离当究竟,只发出离心,一味出世,单纯求空,实际修行也很难进步。因为远离人群,脱离世间修行,缺少社会实践历练,也很难累积善心功德,善心功德不足,就很难生菩提智慧,智慧不生,也很难看破妄我,很难真正出离自我。

    修大乘佛法,是通过发大愿菩提心度众生,开启智慧,以看破妄我,去掉我执。发菩提心殊胜难得,但若未出离“我执”,还为治病,为求事业顺利,为求发财福报,或者为出神通功能等目的发菩提心,则还不是真菩提心。只有出离一切“妄我”,纯粹愿利益、帮助一切众生的菩提心,才是真菩提心。

    所以,发出离心也是修大乘佛法的关键,如禅宗,通过坐禅、对机锋等出离形式,引导人们把障碍智慧的我执放下,为开悟本性智慧创造条件,所以,真正禅的本质并不是禅坐、对机锋这些用来出离我执的修行形式,而是禅用,是菩提智慧,是无处不禅的功夫,只有禅悟智慧,生真菩提心以后,才进入真正的禅修。

    所以说,修出离心和菩提心是学佛修行最关键的两个核心内容,不可或缺,发出离心消业,发菩提心增长功德,真消业了,出离心自然生,功德具足了,真菩提自然生,佛性智慧不求自得。

    菩提心与出离心,在开智慧前的妄我状态下看似两个心,实际,菩提心与出离心,两者是相互铺垫,互为条件的,真出离心与真菩提心总是同伴相生,只要有一个突破,另一个就会同时而生,只有真出离了,才能生真菩提心,只有生真菩提,才能体证并且愿真心出离“妄我”。所以,菩提心与出离心的本质是一心,就是真心。

    因为菩提心与出离心的本质是一心,所以,佛法讲中道不二,佛法看似出世法,实际也是世法、事法,是指导世人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思想方法。若完全脱离实践,只引经据典空说道理,并不是真佛法。一定要在世事中活学活用,才能体会佛法究竟。

    事理不二,无事则无以显理,不做事也很难明理。真开智慧,明道理以后,不但不出世、不避事,还要入世活用智慧以检验所悟,用智慧解决世事具体问题,在世事中历练、检验自己的修行体悟是不是真的,若解决不了现实生活问题就说明还没有真正开智慧。

    真开智慧的人,体认到我执之虚妄,自然会远离妄我,也不再迷恋“妄我”所执迷的物质世界,终了自然回归遍虚空的佛性净土,心若真放下妄我,体证到菩提,也不需刻意地出离世间修行。只是这个境界非一触而就,一定要真出离,真修行后,才能体证。

    在未学佛时,山是山,水是水,但有爱憎取舍;若真发出离心,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一切皆空; 若真发菩提心,真正放下了妄我,山仍是山,水仍是水,一切皆是本来面目之显现,不再执著迷恋于我及我所,在社会中广行菩萨行,无私奉献人生,也彻底离苦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