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利于创新的政治体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1:16:27
建立利于创新的政治体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敬琏   

  转变发展方式障碍重重   

  很多年来,我们已认识到中国经济内部失衡严重,消费率太低,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说了很多年,收效甚微。这种状况在2009年也并没有明显改善,消费率稍有增长,进出口为负,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这样一种需求结构是不能够支撑我们中长期持续、稳定增长的。如何增加最终需求,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当前一些关于扩大消费需求的建议,如加快社保体系建立、扩大消费券发放规模、扩大家电下乡补贴方式等,并非根本途径。因为发钱消费不能长久,政府花钱多了就要加税,加税的结果会减少人们的收入、削弱经济的基础,这不是一个最根本的办法。根本在于转变发展方式,改变生产结构,增加劳动投入和技术、知识投入占比。要从主要依靠投资,依靠自然资源投入,转化为依靠就业增加,依靠技术进步与效率的提高。

  然而,由于体制性障碍仍旧存在,例如将GDP当做政绩主要指标,以及尚未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体制,无法鼓励创新,因此转变发展方式障碍重重。如果不能够重启改革议程,扫除这些体制性障碍,建立一个有利于创新和新技术产业化的政治体制,尽管中央一再强调要转变发展方式,但实践起来就会困难重重。

  对于2010年的CPl走势,我很难判断,有可能是资产价格上涨,而CPI不涨。因为货币可以进入资产市场,不进入一般消费品市场,而资产价格不计入CPI中,比如日本经济直到1990年崩盘时CPI也没涨。

  由此,我们要纠正一个误区,以为物价上涨是很严重的事,资产价格上涨不是严重的事。其实资产价格崩溃比CPI变化的冲击还厉害。

  中国经济内部结构失衡问题还没有解决,消费还没有拉起来。2009年经济复苏表现不错,但还只是一个短期结果。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赶快解决长期发展的问题,最核心的就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   

  反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执行力   

  中国自1995年就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执行情况一直不理想,需要反思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如何加以补救?

  过去,我们的增长是发展式增长,依靠两个东西——投资、自然资源。收入大头归了政府,其次是少数既得利益者。如果只增加他们的收入,对于消费的提升显然没有什么作用。最根本的办法是在生产结构上打主意,要从依靠投资、依靠自然资源投入的发展方式转化为依靠就业的增加、依靠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就业可以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收入,而技术的进步可以提升专业人士的收入。

  如果我们的生产结构是以依靠这样两个因素为主——劳动的投入,技术、知识的投入,那么专业人员和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就会增加,而他们的消费倾向高,储蓄倾向低。

  所以我认为,要真正提高消费率,要改善需求结构,从根本上说,就要在发展方式、增长方式这些根本问题上下工夫。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转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不是做一个号召,说转化就能转化的,而是要做很多工作。为什么说了十几年转化,却收效甚微呢?总体来说,一方面是体制性障碍没有消除,另一方面就是鼓励创新的体制,也就是法治的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