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尔普雷维什 外围资本主义 危机与改造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0:17:14
外围资本主义                                                       Raul Prebisch
危机与改造                                          CAPITALISMO  PERIFERICO
[阿根廷]劳尔·普雷维什  著                       CRISIS  Y  TRANSFORMACION
苏振兴 袁兴昌 译                           Fondo de Cultura Economica, Mexico, 1981
商务印书馆  1990年6月第一版 北京     本书根据墨西哥经济文化基金会1981年版译出
劳尔·普雷维什1901年4月17日生于阿根廷北部的萨尔塔。1923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到阿根廷国民银行从事经济研究工作。1930年,普雷维什出任阿根廷政府财政副国务秘书,稍后又受命组建“阿根廷共和国中央银行”,并在1935—1948年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还先后被聘为墨西哥、巴拉圭和委内瑞拉等国中央银行的顾问。1949年,普雷维什到总部设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工作,并在1953—1963年间担任该机构的执行秘书。50年代后期,普雷维什受当时联合国秘书长吴丹的委托,负责筹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964年起出任贸发会议秘书长并兼任联合国副秘书长。1970年他回到圣地亚哥任《拉美经济委员会评论》主编。1983年阿根廷恢复文人执政后,普雷维什又以80多岁高龄出任阿方辛总统的经济顾问,直至1986年5月逝世。
普雷维什是拉丁美洲当代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他一生的活动几乎都和当代拉美国家的发展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本人曾回忆说,他在青年时代是一个“十足的新古典主义者”。但是,30年代他刚开始在阿根廷经济部门担任公职,就遇上资本主义大萧条给阿根廷经济造成的严峻局面。严酷的现实迫使他逐步摆脱新古典理论,开始形成他关于“中心和外围”的观点,确信外围国家必须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理论,从而开始了一条漫长的求索之路。
在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工作的十多年间,普雷维什进一步以整个拉丁美洲作为研究对象,发表了大量有价值的论文(已在拉丁美洲会变成《普雷维什在拉美经委会的著作》上、下两卷);他提出的许多政策主张对战后拉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联合国贸发会议工作期间,普雷维什曾积极致力于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斗争。
进入70年代以后,普雷维什以其主要精力从事于理论研究工作。《外围资本主义,危机与改造》成书于70年代末,是普雷维什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观点。拉美经济学界认为,对于以“拉美经委会思想”为代表的“拉美发展理论”来说,普雷维什的理论贡献当居首位。诚然,普雷维什在这部书中提出的观点和主张的可行性如何,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但是,在当今世界上流派繁多的发展理论中,普雷维什的理论是有其自身的某些特色的。他对于我们研究当代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和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济学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根据墨西哥经济文化基金会1981年首次出版的西班牙文译本译出的。由于译者水平所限,译文中的错误、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希读者指正。本书翻译过程中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高钅舌同志等的热情帮助,在此谨致谢意。
苏振兴           1989年2月于拉丁美洲研究所
目录
序言
谢忱
本书内容分布
引论
第一节        为什么要改造外围资本主义?
第二节        对本书论点的异议
第三节        我的发展思想的演变
第四节        一种总体发展理论
第五节        政治周期与改造
第一部分  资本主义全球体系中的拉丁美洲外围
第一节        中心的动力
第二节        外围资本主义的内部动力
第三节        探索一种改造理论
第二部分  社会结构及其变动,收入分配
第一章    吸收劳动力与就业结构
第一节    结构性剩余
第二节    资本积累和吸收劳动力
第三节    生产率和效益
附录  关于日本资本主义的简朴精神的按语
第二章    权力结构
第一节    机构差别
第二节    经济权力
第三节    社会权力
第四节    工会权力
第五节    国家与政治权力构成
第六节    政治权力与传播媒介
第七节    个人差别与社会可动性
第三章    分配差别及其扩散
第一节    不平等的扩散
第二节    功能差别
第三节    国家过分膨胀的含义
第四节    体系与腐败
第三部分 占有,再分配和体系的危机
第一章    剩余的扣留、增长与流动
第一节    生产过程
第二节    生产过程所固有的货币扩张
第三节    限制竞争
附录1 剩余的命题和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实现
附录2 图解
附录3 关于周期和声誉的按语
第二章    对生产率成果的分享和体系的临界限度
第一节    本章的意义
第二节    剩余及其临界限度
第三节    国家的直接分享
第四节    正统派的辩护
第五节    与再分配压力无关的物价上涨
第三章    剩余的恢复和独裁制度下的通货膨胀
第一节    结构性危机和局势危机
第二节    剩余的恢复与通货膨胀
第三节    独裁制度下的信贷紧缩
第四节    反通货膨胀斗争的偏差
附录   经济复兴政策的含义
第四章    探求一种新的货币正统派
第一节    正统派过去的作用
第二节    改造与正统派
第五章    当事人和体系的危机
第一节    不同的当事人的作用
第二节    当事人与通货膨胀
第三节    当事人有意识的行动
第四节    体系及其构成成分
第五节    技术官僚与规划
第六节    民众主义的当事人
第七节    经济自由主义的当事人
第四部分 中心与外围之间的结构性差异
第一章    中心与外围关系的性质
第一节    先进国家发展的向心性
第二节    外围工业化及中心的交换
第三节    跨国公司与工业化
第四节    外围的保护主义和相互性
第五节    外围的脆弱性
第二章    中心的霸权和外围的依附
第一节    霸权的性质
第二节    不发达和依附
第三章    外围资本主义的特性
第一节    模仿性资本主义
第二节    技术与消费
第三节    生产结构的差异性
第四节    发展程度与民主化
第五节    土地占有
第六节    剩余的无痛消失
第七节    人口增长的特性
第八节    贫困与生产结构
第九节    特性与改造
第四章    资本主义在其主要动力中心的危机
第一节    初步看法
第二节    以损害生物圈为代价的高生产率
第三节    与产值增长不相容的要求
第四节    生产率的有机下降
第五节    剩余和生产率下降
第六节    危机的要求,积累与分配制度
第七节    关于美元实力的思考
第五章    中心的危机对外围的影响
第一节    外围与中心的联系
第二节    外部瓶颈趋势
第三节    中心国家的开放主义
第四节    外围内部的相互交换
第五节    一项应急计划
第五部分 经济自由主义的新古典理论
第一章    新古典理论和国内发展
第一节    新古典派的失望
第二节    体系及其一般均衡
第三节    新古典理论和剩余
第四节    动态平衡的可能性
第五节    分配和权力关系
第六节    资本积累和利率
第七节    市场的调节作用
第二章    新古典理论在国际范围的意义
第一节    总的考虑
第二节    外部瓶颈趋势和自发纠正
第三节    贬值和保护
第四节    外围情况的多样性
第五节    中心的意识形态霸权
第三章    自由主义的矛盾
第一节    自由主义的概念
第二节    经济自由主义的篡改
第三节    中心和外围的民主自由主义
第六部分 探求一种改造理论
第一章    新古典派和正统社会主义
第二章    国家经营的政治含义
第三章    改造的轮廓
第一节    综合的含义
第二节    积累速度、就业和分配
第三节    企业的积累和资本的社会扩散
第四节    经济刺激
第五节    改造中的市场
第六节    剩余的社会使用和发展程度
第四章    对剩余的规划
第一节    计划的性质
第二节    计划的偏斜
最后的考虑 资本主义的危机、道德和合理性
第一节    常规理论的危机
第二节    常规理论与社会结构
第三节    经济理论与利益
第四节    改造与说服
第五节    中心与改造
第六节    特权、道德准则和预见
第七节    道德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