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王芝琛:芸芸众生 背影长存(2005-3-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1:12:38
王芝琛:芸芸众生 背影长存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5-3-7 11:54:00· 来源:新京报
2004年度历史传记类图书奖:《一代报人王芸生》


学者丁东与《比较》杂志主编肖梦为王芝琛颁发2004年度历史传记类图书奖(下图左为肖梦,右为丁东)。
授奖词
●获奖者:王芝琛
●出版机构:长江文艺出版社
对父辈往事的慎重追忆构成了2004年传记类图书的一大景观,充满细节还原力量的文字使得我们一次次与往事遭逢,对过去人物的苍白印象有了鲜活的理解,这与以往为父辈做传以“大事年表”为经纬的传统截然不同。
《一代报人王芸生》正是这一奇妙景观中的瑰丽一种。而本书尤其感人之处在于,作为王芸生先生的哲嗣,作者王芝琛秉笔直书,不为尊者、亲者讳,再现了报人王芸生从革命党的激进,转变为知识分子的以言报国,再变为违心否定自己一生,最后回归本真、留下遗恨的曲折精神历程。本书为我们认识20世纪中国知识阶层提供了一个值得珍视的典型形象。
这本书的另一贡献是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报刊优良传统的书写。创办于1902年的《大公报》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作者针对有意无意的扭曲,拨乱反正地记录了《大公报》与王芸生等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履行报人职责,揭露日寇残暴、国民党专制和美英苏三强以中国主权为交易筹码的历史事实,发人深省。
《一代报人王芸生》是原《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的第一部系统传记。为了不使父辈的历史泯灭,王芝琛费时十多年,自己也罹下癌症。
这是两代人用生命写成的书。有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一代报人王芸生》首届华语图书传媒大奖2004年度历史传记类图书奖。
■获奖感言
父亲五味俱全的一生
得知拙作《一代报人王芸生》获奖后,十分高兴。感谢广大读者,以及评委的厚爱。
《一代报人王芸生》出版后,我收到过一些读者来信,似乎都想与我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上个世纪似乎有两个王芸生,一个是脚踩政治风云,一个是谨小慎微、沉默无语,即使偶尔与读者见面,也仅是照本宣科的人。
有读者问,王芸生是否由于绵延不断的政治运动,将他的锐气磨钝?
我以为读者朋友的高见有道理。但如果让我说,是父亲基本失去了由他自掌的笔。自从1957年后,《大公报》成为着重于财经方面报导的报纸。报社编委会在会上宣布,并在社内书面传达,社长王芸生以后不参加编委会,以便专心从事“学术研究”。父亲失去自掌的笔,已被决定。
表面上看,父亲仍有一支笔,这支笔干了些什么呢?
绵绵不断地检查,撕不完的“伪装”,剥不完的“画皮”,用这支笔写下了他有生以来最大违心之作《1926至1949年的旧〈大公报〉》“,终于完成了”把《大公报》批倒批臭的任务。“”大局“是完成了,但父亲手中的笔,已彻底不属于他的了。
父亲有两支不同的笔,笔下的文章,生动地描述了父亲坎坷传奇的一生,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一生。
两个不同的王芸生,在临终前,两者归一。《大公报》是他一生的追求,是他魂系所在的地方。
我很赞同,2004年12月6日《重庆晚报》横越先生书评的题目:芸芸众生背影长存。□王芝琛
■观众反馈
它能抵达一些问题的核心
徐伟峰 中国现代文学馆诗歌 评论员
我也看过解放前的报纸上关于王芸生的许多文章,这次王芸生的儿子能把王芸生的传记写出来,我感到非常亲切,因为它能抵达一些根本性的关于王芸生的境遇和跟中国现代史相关的一些问题的核心。我想我们更应该去关注整个历史中的或者体制中的人的命运。这本书就体现了这个方面的意义吧。
这个奖非他莫属
解玺璋 同心出版社 总编辑
我也读过这本书,它不管从书的本身还是这个人具有的意义和他所承担的历史价值,“2004年度历史传记类图书奖”都是非他莫属的。因为我也是从事新闻工作的,王芸生以前的材料我也看过,我对老一辈的这种新闻人所坚守的信念发自内心的敬佩。但是我们所面临的这种环境跟他们面临的不太一样。其实我上新闻系第一堂课时,我们的老师就专门谈到和书中提到的相同的问题,即坚持记者客观公正的立场。但是说我们在实践当中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能把这一点做到什么程度,每个人都不一样。或者每个人的体会,每个人遇到具体的环境也不一样,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这始终是我的一个理想。
这个奖完成了一个夙愿
高立志 中央编译出版社 编辑
相对来说,我个人很喜欢历史类的书籍,因此对《一代报人王芸生》非常关注,王芝琛的这个奖很明显是完成一个夙愿。这也说明被“文革”时期沉冤的一代的后代,他们希望把这个被歪曲的历史重写,这本书就明显有这个趋势,但事实怎么评价,历史如何揭秘,这都还需要探讨,但这个奖颁给这本书首先是做为一种文学,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真正的历史纪实而颁给它,作为王芸生儿子,王芝琛是为了完成一个夙愿,获得了这个奖他自己肯定也很宽慰,这里面还包括中国的文化情结。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