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怀宏:缩小贫富差距根本在基础教育(新京报 2007-3-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42:49
缩小贫富差距根本在基础教育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3-10 1:12:41 · 来源: 新京报

从发展和长远的观点来看,最有效、最尊重人的一种助人是助人自立,而最重要、最优先的一种平等是教育机会的起点平等。
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是近年社会关注、也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代表和委员提出了相关提案或解决问题的建议,政府也有不少有力的举措。这些建议和举措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贫困人员和群体给予一种直接和“托底”式的经济援助和支持。民政部联合有关部门起草的农村低保政策文件以及中央财政补助方案都将在今年两会后正式出台,上半年将完成农村低保建制,估计可惠及2100万绝对贫困人口。
如果说这方面的举措是以解民燃眉之急和贫苦之困的雪中送炭,更为长远和根本的脱贫之策,则是要建设普遍良好的基础义务教育体系。如人大代表牛汝极谈到,目前我国没有受过教育或者受教育很少的人大多数是低收入者,因此,解决贫困问题、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在于发展教育。建立系统化的教育扶贫体系已迫在眉睫,需要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政协委员郝如玉也认为,缩小贫富差距的最重要手段是发展教育,首先要确保义务教育全面落实,建立“以省为主,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制,重点扶植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免费上学,从根本上保证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荀子在《王制》篇中说:“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其中“举笃敬,兴孝弟”是指社会的道德风尚,“收孤寡、补贫穷”是要保证所有社会成员基本安适的物质生活水准,而“选贤良”则涉及到教育和选拔人才与官员。从发展和长远的观点来看,最有效、最尊重人的一种助人是助人自立,而最重要、最优先的一种平等是教育机会的起点平等。而且,这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是真正的长远之计,也是发展性的、增值性的,而不是纯消耗性的。
对教育的资助和投入最有可能得到回报,虽然是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回报。
我有一个乡下的亲戚是盲人,他曾经是人们怜悯的对象,后来却成为乡人艳羡的对象。他从小家贫而又无合适的学校,但他长期听一台小收音机,慢慢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并生起了求学的渴望和决心,后来我们帮助他到省城上了专门学校,经一段时间实习后他回到家乡的县城开了一个按摩诊所,终于买了房子并娶妻生子,安居乐业。他的感受一是必须接受教育和训练;二是必须和城市发生某种关联。
不仅个人的改变命运是这样,整体的提升更是如此。
而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虽然有很大的发展,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国民教育也有长足的改进,但农村、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的中小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城市里的基础教育比较,和高等教育及国家经济的发展比较,都还很不相称,甚至有些学校在师资、教育质量和学校风气方面反有不如过去之处。基础义务教育不仅是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义务,更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义务。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学校条件得不到改进,学生家庭得不到资助和支持,就像《一个也不能少》的电影中那样主要是一两个代课老师在努力,那么,学生肯定还是会流失的。世界各国对教育的投入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达到4.4%,而且这些投入大多用到基础教育之上,高等教育反而多是放手让民间资金去兴办。而中国目前不仅还没有达到这个比重,并且所投入的教育资金不少是放在高等教育之上。
保证一个社会内的每个人都事业成功,出人头地、一生美满幸福并不是政府的责任;但保证每个人都有大致同样的机会和起点,尤其是解除那些妨碍这种平等机会的人为障碍,解除或缓解由社会原因给个人带来的严重痛苦和不幸,却是政府的责任。基础教育是真正的公共品,是面向所有人的,应该优先考虑和重点抓紧。一个本可成才的孩子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良好的早年教育,是很容易耽误甚至枯萎的,甚至可能变为社会之“累”,而如果及时地将他心中的火种点燃,他就会有自己一生奋斗的动力和知本。
总之,如何使我们国家的基础义务教育落到实处,如何让来到城里的农民工子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地上学,而留在乡下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
何怀宏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32/2007/03-10/011@0112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