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严厉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2:34:22

文化严厉主义

2010-10-12 14:31:03

浏览 140 次 | 评论 0 条

文化严厉主义

 

徐迅雷

 

在《读库1003》(新星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中,读到《世界杯野史》(作者克韩),乐而开怀,长文,幽默,悦读,好玩。我是世界杯的伪球迷,几乎每场都看,不见技术,只图乐呵。反正我就是一个人傻呵呵盯着电视屏幕偷着乐的那种。不是恐韩的克韩同志,在《世界杯野史》里颇具娱乐精神,将一届届世界杯的野史娓娓道来,看得人心旷神怡。

 

一个印象极深的细节故事是,在1982年的第十二届世界杯的预选赛上,出了个挪威“黄健翔”。强大的英格兰险些没出线,因为被挪威一比二爆冷。由是出现了世界杯历史上第一个疯狂解说员,他当时喊的全文是:

 

“就这样!裁判吹哨了!挪威二比一击败了英格兰,是足球!我们是世界最佳!英格兰,巨人的故乡!纳尔逊勋爵!比弗布鲁克勋爵!丘吉尔爵士!艾登爵士!艾德礼!亨利·库珀!戴安娜王妃!撒切尔夫人!你们能听到吗,撒切尔夫人!我有一个口信要给你:我们击败了英格兰,在世界杯预选赛!就像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附近的拳击酒吧里所说的,你的孩子们被我们胖揍了一顿!你的孩子们被我们胖揍了一顿!”

 

这位挪威的疯狂解说员,确实是那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之际的狂喜,而且用的是反衬的“修辞方法”,大喊英格兰名人巨人的名字。这里的纳尔逊勋爵是英国海军名将,比弗布鲁克勋爵是英国商业大亨,丘吉尔爵士、艾登爵士和艾德礼均为英国前首相,亨利·库珀是英国前拳王,另外还有后来香消玉殒的戴安娜王妃,以及“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他大喊“你的孩子们”被我们狠狠地揍了一顿——在足球场上被我们这个喊不出几个巨人名字的小国给踢输了!

 

遗憾的是,《世界杯野史》中没有说这位挪威“黄健翔”的名字。在“狂野”的南美足球中,我们也听到进球后那电视解说员拖着无比长音的狂喜的叫喊声。那都是文体娱乐环境比较宽松的地儿成长出来的电视解说文化。

 

在不久前出版的白岩松《幸福了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一书中,球迷白岩松以《2006,健翔世界杯上一声吼,回忆跟着抖三抖》为题,回忆了前因,详述了后果。白岩松当时也在德国参加世界杯报道,同上一届韩日世界杯一样,他与刘建宏、黄健翔一起,共同制造了“红白黄”三色的《三味聊斋》,“那可能是中央台历史上用时最短打造出的品牌”,因为其“制作过程极其宽松自由”。八分之一决赛意大利对阵澳大利亚,黄健翔在终场前片刻喊出“疯狂”的解说时,白岩松、刘建宏正与有关领导去拜访答谢中国驻慕尼黑领事馆,白岩松描述道:晚餐开始,酒杯刚端,我们领导手机响了,接下来脸色就变了,一会儿放下手机,沉沉地说了一句:“出事了,健翔的解说出了问题!”

 

好人白岩松,随后努力帮助、争取黄健翔“过关”,“争取处理事不处理人”,他还赶去柏林陪同黄健翔解说德国对阵阿根廷的比赛,是为“复出之战”。后来健翔向观众道歉。但道歉赢得的原谅还是很少。同行张斌也批评他的这段解说“失声、失态、失礼、失常”。央视重播比赛时,让另一位解说员重新解说了一次,当然已平淡得毫无个性。在澎湃的舆论中,“倒黄派”甚至变成了“扫黄派”。

 

后来回到北京。后来健翔走人。白岩松劝也没用。黄健翔去了凤凰卫视,做了一档体育聊天节目,没有成功——我当时看了就觉得日常体育是靠比赛画面吸引人的,模仿《锵锵三人行》很难成功,不久节目取消了黄健翔又走人了。现在我已不知道黄健翔成了何方大虾。只遗憾于收看央视的南非世界杯,听不到我喜欢的黄健翔的华彩解说了。挪威“黄健翔”好好地干他的足球解说员的活儿,中国的黄健翔终究是迅速下课了。

 

黄健翔闹出“解说门”,被称为“黄大嘴”。那天我收看时听到他的“疯狂解说”,并没有太多的异样感觉,只是凭直觉觉得黄健翔这下麻烦了。果真。现在时光飞度四年多,从时空的远处看那一次异峰凸起的解说,只觉得那是留在“野史”里的经典,回想起来唯剩荡气回肠。让我们再一次回顾那解说词:

 

点球!点球!点球!格罗索立功啦!不要给澳大利亚人任何的机会!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他继承了意大利的光荣的传统!法切蒂、卡布里尼、马尔蒂尼在这一刻灵魂附体!格罗索一个人,他代表了意大利悠久的光荣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托蒂!托蒂面对这个点球。他面对的是全世界的意大利球迷的目光和期待!

……球进啦!比赛结束啦!意大利队获得了胜利!淘汰了澳大利亚队!他们没有再一次倒在希丁克的球队面前!伟大的意大利!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马尔蒂尼今天生日快乐!意大利万岁!伟大的意大利,意大利人的期望,这个点球是一个绝对理论上的决杀。绝对的死角,意大利队进入了八强!这个胜利属于意大利,属于卡纳瓦罗,属于布冯,属于马尔蒂尼,属于所有热爱意大利足球的人!

澳大利亚队也许会后悔的,希丁克在下半时他们多一人的情况下打得太保守、太沉稳了,他失去了自己在小组赛的那种勇气,面对意大利悠久的历史,他失去了他在小组赛中那种猛扑猛打的作风,他终于自食其果。澳大利亚队该回家了,也许他们不用回遥远的澳大利亚,他们不用回家,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在欧洲生活,再见!

 

后来这段解说词成了各种仿词仿调的蓝本。很清楚,黄健翔只是喜欢意大利足球队、意大利足球,不喜欢澳大利亚足球,与意大利、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无关。从中立的角度看,这“爱憎分明”“异常偏爱”的解说确是不太妥当,但也不至于天塌下来。白岩松在书中说,“巧的是,第二天,澳大利亚总理访华”。这很容易被提升到“政治不正确”。一点“出格”,就归为“出事”。

 

其实,比所谓政治不正确更可怕的是文化不宽容。第二天是我一个同事生日聚会,同事另有朋友参与,我在席间聆听了一位中年男人发自内心的、极其严厉的对黄健翔的批判,他绝对愤怒,绝对无法接受黄健翔如此的解说——在我们这个人类居住的星球上,人与人是多么的不同啊,对此,我只能努力宽容地听着,不加评说。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存环境,长久以来就缺乏博爱的信仰,不知宽容为何物。试想,对文体娱乐层面的浅文化都没有一点宽容的精神,何谈其他领域呢?到了今年2010世界杯,刘建宏后期解说时连喊八个“进啦”,我听了是精神一振,但建宏老兄却立马受到了广泛的网络批评,被讥讽为“重复帝”。

 

而更严峻的是,我们整个文化的制度环境不宽容。有关文化官员,他们施行的是没有宽容的文化严厉主义,骨子里总认为严厉管制、严厉处罚,才是文化建设的正道。所以,你三天两头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文化指令”,尤其是那主管电视文化的,热衷于这个不许,那个不得,这个不行,那个不可。自己很紧,弄得人人都很紧。按韩寒在博客里说的话就是:“不是我的东西太大,而是对方那里太紧”——韩寒筹办杂志《独唱团》充满曲折,因为很多文章和内容无法通过出版审查,所以出版时间一延再延。

 

这真是一个在本质上没有幽默、缺乏宽容的国度。从稍远一点的历史看,当时一些所谓的大事、天大的事,其实都是些小事。足球,世界杯的足球,是人类地球上的健身娱乐而已。比赛有国别,足球无国界;热爱即家园,狂爱即家国。一个小小的足球解说,为什么就不可以超越国家意识、表达自己的爱憎呢?文化的制度环境,为什么就要弄得那么严苛?

 

文化无宽容,个性被泯灭。个性被泯灭,大家都整齐划一,都一个模子里出来。当今中国的教育,已经把孩子们弄成一个模子出来的;当下中国的文化,也想把成年人弄成一个模子出来的。

 

文化无宽容,则文化无繁荣。文化严厉主义,是戕害文化、湮没文才的首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