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事明理 找准论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5:08:52

 考点解说 

  一、考查内容:本考点主要考查运用议论文知识阅读议论文的能力。新课标中对议论文的考查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具体讲:考生要求掌握以下与议论文的有关的知识:了解议论文的概念;明确议论文的分类;了解议论文内容、结构、语言上的特点;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能识别文章的中心论点,会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能判断文章所使用的论证方法);会划分议论文的结构;能抓住议论文语言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的特点进行体会和分析。

  二、考查题型:

  1、找出(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判断内容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论证效果。

  3、判断论据运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或者根据文意补充(替换)恰当的论据,辨别能否删去相关的论据,并说明理由。

  4、在品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和感想。对议论文的考查形式主要是开放性阅读理解居多。从近几年的全国中考试题分析,几乎各省市都有议论文的阅读。所选用的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短小文章,重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等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三,应试策略:

  1、借助题目,找准论点。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论据特点。

  3、逐段分析,明确论证方法。

  4、理清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

  5、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6、答题时,先通读全文,再阅读题目,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再来答题,才会有把握。

  考点示例一:

  宽容美德

  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恩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由于各种主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到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1、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找准中心论点是解读议论文段的关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的文章的忠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的文章则是在文章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的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是很集中,要求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除了以上分析论点的位置找论点以外,还可以通过分析文章内容、论据和题目来找到和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本文题目和“宽容”有关,但题目只是一个短语,不能判断为论点。文中列举周恩来、李世民、秦王嬴政的事例,都是证明了宽容是一种美德,所以中心论点就是“宽容是一种美德”。

  参考答案:宽容是一种美德。

  考点示例二:

  做一只生命的“候鸟”

  ①在大自然中,每当严酷的冬季来临,不在少数的动物像狗熊一样,吃饱喝足,长一身脂肪,便躲进洞穴,不声不响地睡上一个冬天。最困难的时期,它们就这么轻松地熬过去了。而候鸟,却要成群结队地远走高飞,到另一个更适宜生存的地方过冬。

  ②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智慧,前者立足忍耐,相信时间能改变一切;后者却勇于闯荡,以空间的变化来达到目的。反思一下我们人类这种所谓的“高级动物”,富余的是狗熊式的生存哲学,缺乏的恰恰正是那种万里迁徙,不畏艰难的候鸟精神。

  ③专门研究“穷人的哲学”的古古先生说:“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坚守一个行业一个地方,相信也会有所成就,在某个领域成为德高望重之人。但是如果他不停地迁徙,或许会有更多的机会,人生会有更多的风景。很难说哪种方式更好,两种人会各有所获。但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使每个人都能面临更多的机会,如果你没有去尝试过,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潜能,不知道是否会有变好的前途。”

  ④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对候鸟式生存的人来说,尽管付出了动荡不安的代价,但他们却因此获得了许多发展机遇,有了更多成功的希望。而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往往就是因为对动荡不安的生活方式怀有深深的恐惧,才错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我们常常忘记自己也有一双“翅膀”,因而便老是在生活的“悬崖”面前惊恐万状,踌躇不前。

  ⑤候鸟们总在不停地飞行,飞行,所以它们生存得很好,过得很有意义。对人类而言,面对生活的“悬崖”,我们何不有一点候鸟的精神,下决心对自己大喝一声“奋起”?或许生命便由此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进入一片辽阔的天空。

  1、从论证的角度来看,第③段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从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第④段先从_________

  面论证,后从_________面论证,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解题思路:

  论证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第③段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属于道理论证。而第④段,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证,论述了万里迁徙,不畏艰难的候鸟精神的可贵。

  参考答案:1、道理;正,反。

  考点示例三:

  吃苦是一种资本

  ①吃苦,是一种资本。假如你没有吃过苦,你就不具备这种资本。

  ②只是在影片里见过那位被击倒的拳击手,他躺在地上喘着粗气,浑身伤痕累累,嘴里还淌着血,却没有一个人给他送花,给他鼓掌;只是在旅途中看过赤脚的纤夫,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弯腰垂首将沉重的纤绳深深地勒进肩膀……

  ③你充其量是个旁观者。

  ④没有经历饥饿的历史,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可贵,不知道那些被太阳晒黑了皮肤的耕耘者的可敬,当然更无从感受饿得头昏眼花的可悲和伸手乞讨的可怜。

  ⑤没有尝过寄人篱下的滋味,听不到风凉话,看不到冷脸,你便无法塑造坚强的性格。突然某一天,你背靠的大树倒了,你开始失宠,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你绝对不如别人那样行走自如。

  ⑥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某报一篇专稿报道,武汉市一年仅19岁的姑娘何伶俐,因“考后感到一点信心没有”,虽考分超过高校录取线七分,却在成绩单发下的前一天悬梁自尽。她是船长的女儿,父母的心肝宝贝,从小泡在蜜罐子里长大。蜜喝多了,竟会这般脆弱。

  ⑨聪明的日本人,在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前已经洞察了这种病变。据说,为了让大和民族的后代继承父辈创业的秉性,不少学校特地设立劳动场所,让孩子们使用锉刀、榔头,目的是学会吃苦。

  ⑩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未免过于娇嫩了,还是狠狠心把自己推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吧。在成长的季节,吃苦经历是你成长的养分。以后你就知道这种养分会让你终身受益!

  1、“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根据这一观点,为第⑦节补充一个典型事例,写在下面空格内。(50字以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发展,中考试题也随之变化,变化之一是向纵深发展,南京中考议论文试题就突出了这一点。如上面这题,让你为一个观点,补充一个事例,这就有了难度,首先你要理解准这一观点“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再看看人家是怎么论证的,然后想你举什么例子论证,如果不按照这个思路就很难答好这题。所举事例要典型、有说服力,内容要体现“折磨人”“锻炼人”两方面,语言要符合议论文中记叙的要求。

  参考答案:①司马迁受宫刑,在痛苦的煎熬中,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②失聪,预示着一个音乐家音乐生命的结束,而贝多芬却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了《命运交响曲》这部不朽的乐章。③张海迪,高位截瘫,但她却靠自学掌握了四门外语,成了著名作家。

  考点示例四

  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

  ⑴爱美是人的天性。对于爱美天性的任何禁锢是全没道理的。劳动人民最有权利追求美。因此,我们有理由这样说:朋友们,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吧!

  ⑵一个人堂堂正正地生活,他注意修饰仪容,有何不可?他注意衣着的材料、款式,有何不可?或者,他爱染掉白发,他希望除去雀斑,她爱在鬓上插一朵花,在胸前别一个小饰物,有何不可?这些人完全可以不顾多嘴多舌的人无聊议论,勇敢地追求这种正当的美。

  ⑶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心灵、面貌、衣裳。”正当地追求这一切美都是合理的。

  ⑷自然,我们也应该告诉人们,心灵美,以及由它产生的一切行为美是最高尚的美;其他的一切美,离开了这个基础,就会黯然失色。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灵魂美,即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之美。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不知道读者们有过这样的经验没有?一个外表很美的人,当你发现他的灵魂十分龌龊的时候,那人给人的美感就渐渐地消失了。相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一旦发现他具有崇高的心灵,并且行为又很高尚可敬的话,我们就会渐渐忘记他的丑陋,甚至觉得他变得好看起来。在中国,晏婴、包拯这些人,在外国,贝多芬、托尔斯泰这些人,他们的长相谈不上漂亮,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灵美,却连带使人感到他们整个人漂亮起来。

  ⑸古代的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最美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美并不在于他的外表,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的外表。”这些话是说得很有道理的。

  ⑹有些钻研学术到了忘我境界的科学家、思想家,不修边幅,头发胡须都很蓬乱,甚至对随身衣物也常常忘记了这一件,丢掉了那一件。爱美的天性在这些人身上仿佛体现不出来。其实不然,他们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为了更高度地发挥心灵美、行为美,而把仪表美、修饰美在某阶段时间里暂时搁在一边罢了。这些不修边幅的人,他们能够给人以不寻常的美感,正是他们的心灵美在熠熠闪光的缘故。

  ⑺饱满的智慧和丰富的学识。也能使一个人的仪表美好起来。你从一个思想家的脸孔和一个类人猿的脸孔或者从一个学者和一个流氓脸孔的比较中就可以很快发现这一点。我以为仪表、衣着、装饰的美好固然可以给人以美感,而心灵的美、智慧的美、行为的美所激发起的人们的美感,总是会比前者强烈得多。外表美的缺陷可以用内心美来

  A           ,而心灵的卑污丑恶却不是外表美可以  B                    的。

  ⑻我以为:人应该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既追求内心美,也追求仪表美。朋友,当一个人正当地生活,追求高尚的美的时候,我想,他必定有勇气来击退一切无理的干预和非难。

  1、你赞同“爱美是人的天性”这一观点吗?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从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对于议论文的考查比较多,而且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心理等方面的教育。这题是开放性题,要求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扣住文章反映的主题,结合自身的实际回答

  参考答案:能结合实际谈出对美的正确认识即可。

 考点精练 

  (一)

  生活就是九十九个回合

  辛  彬

  最近读到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最新回忆录”,这位总统因“水门事件”而下台,

  但他在回忆录中却以坦然的态度回顾了“水门丑闻”。其中有位先生曾在他辞职之后给

  了他这样一句忠告:

  “不管你是已经被打倒,还是快要支持不住了,请你时时刻刻不要忘记,生活就是

  99个回合。”

  据说这一段话使尼克松下决心在数年后又投身公众舞台。

  生活就是99个回合!因为--    ,

  生活就是不断地面对新的挑战。当你一帆风顺、势如破竹的时候,切勿得意,切

  勿大意,几个回合的胜利并不可靠,生活还有90多场考验。

  生活,就要面对失败和挫折。当你一蹶不振、悲观丧气的时候,切勿自暴自弃,几

  个回合的碰壁又算得了什么,后边还有90多个机会。

  生活,就要正视错误与过失。当你后悔莫及、情绪低落之时,切勿钻牛角尖,切勿

  背包袱,一失足又何必成千古恨,前路还有90多个山峰!

  天才作曲家贝多芬在他26岁那年就耳聋了,“耳朵日夜作响,内脏也受剧烈痛楚

  的折磨,听觉越来越衰退”。在这肉体的痛苦之上,又加上失恋的摧残,使他几乎已到

  了颠蹶的关头。然而,贝多芬还是顽强地活了31年,而他的许多作品都是耳聋后写

  成的。这靠他的坚强的意志与信念。请看他当时的内心独白:“我要扼住命运的咽

  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

  贝多芬没有在头几个回合就心身崩溃,他坚持要把“人生活上千百次”,他赢了那

  90多个重大回合。

  我们再来看一个普通的孩子。这是一个12岁的法国儿童巴卡,他在游戏时发现

  了一颗二次大战时留下的地雷,结果地雷爆炸,这孩子双目失明。小小过失也许就毁

  了他的一生。然而,不!

  31年过去,这位“盲人”却成了轰动欧洲的摄影家。尽管他

  看不到自己所拍的照片,他却能靠声音对焦来拍出一些获奖的作品,尤其擅长拍姿势

  优美及轻松的照片。原来,他从小就喜爱拍照,决心成为一个摄影家。一个大的挫折

  (对其他人来说也许是毁灭性的)并未粉碎他的梦想。

  “两眼瞎了并不是说我必须放弃摄影,事实上,在暗房工作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区

  肘。”巴卡又奋起投身那90个回合,他经历了常人想象不到的种种困难,甚至失败。

  但他毕竟还是使自己的夙愿获得了成功。

  一位诗人曾经这样写道:

  “岁月伴随着落叶渐渐枯黄,

  生命能不能再伴枝条发绿?

  你等待着吧,你要等待,

  总有一天还会有繁花。”

  这里说的是信念,除了信念,除了等待,更重要的也许就是行动,是“99个回合”

  的周而复始的战斗。

  99个回合,当然不可能百战不殆,有失败,有挫折,有错误,有过失,并不奇怪,而

  且这失败、挫折、错误、过失,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组合元素。只要善于品味,酸甜苦辣麻,皆可入宴席!歌德曾吟叹道:“痛苦留给你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苦难就变为甘美。”人生重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99个回合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人们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它、吸取它、批判它。对人生的重大回合,关键时刻,认真总结,反复解剖,将会给自己、给历史留下宝贵的启示。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一蹶不振  (            )         百战不殆(           )

  ★2.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就是不断地面对新的挑战生活。”“生活就要面对失败和挫折生活。”“生活就要正视错误与过失。”这三句话对生活的内涵进行了精辟的诠释,相信你也能仿照他们的特点写出两句,表达出你对生活的领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你的认识说说你对“生活就是九十九个回合”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歌德曾吟叹道:“痛苦留给你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苦难就变为甘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溺爱与断送

  张玉庭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如果一个孩子,想得到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他就自以为是天下的主人,而当你在最后不得不拒绝给他某种东西的时候,他就会把你的拒绝看做是一种反叛……当他踏人社会后,就会觉得所有的人都在反抗他……这无疑是家庭教育的极大失败。”

  由卢梭的论述,我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小皇帝们。

  把独生子女称为小皇帝,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由于“皇帝”总是拥有得天独厚的特权,所以,时时“坐享其成”,处处“有求必应”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很自然地养成了“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既“依赖别人”又“骄傲任性”的坏习惯。尤其可怕的是,当他们步人社会后,仍然天真地以为社会也是这样一个有求必应的天堂,于是心安理得地等待着“成功”,踌躇满志地盼望着“丰收”。由于他们全然不懂“只有耕耘才能收获”“只有竞争才能生存”“只有奋斗才能成功”的道理,所以在连续碰壁之后很快心灰意冷,并很快陷入空前的困惑之中。至于结果,便是卢梭说的,把社会的拒绝“看做是一种反叛”,“觉得所有的人都在反抗他。”

  “反抗”一词很值得品味,因为“反抗”总是双向的,实际上,当一个孩子认为所有的人都在反抗他时,他已经陷入了可怕的孤独之中。换言之,如果他不能迅速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社会,他只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出更多的洋相,吃更多的苦头。

  雨果有句名言:“寄托有时意味着断送。”我们的家长们也许未曾注意到,正是上述这种无穷无尽的爱在悄悄折断着孩子们搏击风云的翅膀,而且,这种“爱”的程度越是无以复加,这种“断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正如勇敢的小鹰,如果它的父母总是让它养尊处优,总是让它呆在温暖的窝里坐享其成,而从不引导它去经经风雨,见见世面,它怎么可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展翅高飞,翱翔千里?

  无须讳言,对于当代中国的小皇帝们说来,最缺少的不是甜腻腻的“爱”,而是磨难与锻炼。这种磨难与锻炼,包括意志、体力、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等,没有这种必要的锤炼,将很难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达尔文说过,优胜劣汰,这不仅是自然界的法则,也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的法则。既然如此,我们的家长们就必须明白:溺爱不是爱,而是对孩子们的一种甜蜜的摧残,为了二十一世纪,快点,把小皇帝们从溺爱中拯救出来吧!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溺爱:                                                    讳言:

  ★2、选文第三自然段写到:那些独生子女仍然天真地以为社会也是这样一个有求必应的天堂,于是心安理得地等待着“成功”,踌躇满志地盼望着“丰收”。由于他们全然不懂“只有耕耘才能收获”“只有竞争才能生存”“只有奋斗才能成功”的道理。我想他们不懂的道理还有很多,请你能结合上下文,再列举两句。

  3、“溺爱不是爱,而是对孩子们的一种甜蜜的摧残。”你有过受溺爱的感受吗?相信你对“溺爱”有更精辟的诠释,请你按照这句话仿写一个句子,谈出你对溺爱的认识。

  4、假如你就是家中的小皇帝,面对溺爱你的双亲或是爷爷、奶奶,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呢?怎样说才得体呢?请你把它写下来。(30字以内)

  5、美国有一学校有“生存教育”课。让学生在生存条件恶劣的荒郊生存24小时。日本有一学校,在雪天让学生穿着小裤头上学,锻炼孩子的毅力。你同意学校的做法吗?请谈谈你的观点。

  (三)     不以利害移操守

  孙  波

  河南鹤壁市浚县一中女生唐黎,今年高考以900分的成绩金榜题名,考进了北京大学。她对豫北一家生产口服液的企业以10000元的报酬要她做假广告断然拒绝。唐黎家中清贫,上中学的学费是父母拼凑的,她从未喝过健脑口服液之类的营养品。唐黎一家拒绝诱惑的品德,使各方人士深受感动,他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解决了这位明智的农家女上大学的困难。

  看过唐黎的事迹,感慨之余,我想到的不只是某些搔首弄姿、咧嘴挤眉做广告的明星们对没喝过的酒说“真好喝”,对没吃过的药说“真不错”,甚至对不合格的产品瞎吹一番后大掉身价,而是进一步想到了人的操守。“人心之病莫甚于一私。”唐黎的品行,表现了她“绝非分之想,拒非分之物”的优良品格;而那些为厂家做假广告的明星们则是“想非分之利,受非分之财”。两者操行之高下有如霄壤。唐黎一家以“固穷而不斯滥”为本分,诸多做假广告的明星则以自轻自贱而自得。

  说到操守,我国古人多有明训。有的强调坚持操守的重要,告诫人们“见利不忘其义,见死不更其守”。有的视名节为气之帅、人之命、木之本、水之源,劝喻世人“不重币而富,不轻冕而贵”。对身无操守的人“虽吐辞为经,不可以信”。林则徐说:“观操守,在利害时。”古代多有贤明之士,正是在个人利害攸关之际,表现出“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的高尚情操。清代举人丁腹松博学多才,参加进士考试屡试不中。在心灰意冷之余,受武英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明珠之聘,做他儿子成德的家庭教师。一年,又值会试之期,明珠明里怂恿他去应试,暗里却为之打通关节,使他金榜题名。丁腹松得知真情后大哭道:“我一生名节扫地以尽了!”立即打点行装,返回家乡隐居起来。行前成德受明珠之命送给他的万金汇券,也被他烧掉。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今天,人们最为注目的,就是各级领导干部能不能钟天地之正气,不负百姓之厚望,树官员之楷模,传民族之精神,勤政爱民。人们不是苛求领导干部不要利,而是要他们正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使“利”更加符合“义”的规范和价值取向。正是为了解决有些人“见利忘义”的问题,在干部中就要强调不以利害移操守,经常注意为维护人格的尊严而自重,为保持人格的纯正而自省,为防止人格下滑而自警,为追求人格的升华而自励。“心灵是自己做主的地方”。一个人只要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守住自己的心灵,对做工作、做学问、吸取知识、增见广闻积极追求;对“穷达沉浮身外事”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他就不难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样的干部日见其多,正身直行,成为群众的楷模,还愁社会风尚不会好转吗?

  1、读罢全文,你理解“操守”的含义了吗?

  2、文章选用“河南鹤壁市浚县一中女生唐黎,今年高考以900分的成绩金榜题名,考进了北京大学。她对豫北一家生产口服液的企业以10000元的报酬要她做假广告断然拒绝。”的事例开头,你认为好吗?

  ★3、古代多有贤明之士,正是在个人利害攸关之际,表现出“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的高尚情操,你能列举出一个这样的贤明之士吗?并简述他的事迹。

  4、看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这句话,你想到了孟子曾经概括的关于骨气的三句精辟的论述吗?

  5、文中说“心灵是自己做主的地方”。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你仿这句话诠释你对“心灵”的认识吗?

 (四)                “人走茶凉”属正常 

  范敬宜

  一直想就“人走茶凉”之说发点议论,但心存顾虑,因为那时还在“台上”,怕遭“站着说话不腰疼”之讥。现在角色转换,到了“台下”,似乎可以“叟言无忌”了。

  “人走茶凉”,是对炎凉世态的一种艺术概括。特别是阿庆嫂的一句“人一走,茶就凉”唱开之后,经常被人用来慨叹有些领导干部离退之后处境的变化。常言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老同志们的感受当然是真实的。比如,过去家里门庭若市,现在车马稀少了;过去请示、汇报、问候的电话不绝于耳,现在可能几天听不到一次铃响了;过去邀请出席各种庆典、宴会、研讨会、论证会的应接不暇,现在难得收到一份请柬了;过去生病住院,花篮、水果、营养品随着探望者纷至沓来,现在病房里变得冷冷清清了……凡此种种,抚今思昔,焉能无“人走茶凉”之叹!

  然而,我倒认为,对于“人走茶凉”也需作一点具体分析,未可一概而论。“势利眼”者固然大有人在,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些因素,如果不加区别,就容易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陷入无穷的烦恼之中。

  依我看来,“人走茶凉”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何以见得?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曾有一个妙喻,原话记不准了,大意是说:友谊好比一壶开水,一旦离开炉子就逐渐凉下来了。朋友尚且如此,何况是一般的工作关系?在位时朝夕相处,自然交往频繁,离岗后相见日稀,没有那么多要事向你请示、商量,“茶’’的降温便成为一种必然。如果哪位领导干部退下以后,依旧宾客盈门,酬酢不绝,倒有点反常了,对本人而言,也未必是件轻松愉快的事。

  再说,你退下之后,当然比较清闲,而在位者工作都很忙,哪有那么多时间老是向你嘘寒问暖?如果还期望人家“早请示,晚汇报”,未免有点近乎苛求。记得前几年有篇小说叫《电话》,写的是一位老首长离休之后,因为每天再也接不到那么多电话而闷闷不乐,日见消瘦。了解他心境的老伴只好偷偷关照旧部每天打个电话“汇报工作”。这样做了果然灵验,老首长恢复了奕奕神采,家庭里也重现融融气氛。这样的人为“保温”,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领导干部离退休以后,某些待遇或礼遇确与在位时有某种反差。我觉得这也正常。“一视同仁”不等于不分轩轾。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汉代大将军李广,在位时声名显赫,退休之后,有一天出城喝酒,回城时天色已晚,城门紧闭。扈从喊话要求打开城门,说是“故将军李广”回来了。不料城门官偏不买账,回话说:“今将军尚不得夜行,况乃故也!”把李广气得够呛。后来李广被重新起用,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位势利的(也许是很坚持原则的)城门官宰了。我看这位大将军的器量未免太窄了些,“故将军”就是“故将军”,硬要和“今将军”攀比,岂非自寻烦恼!

  我还有一个看法:“茶”的“保温”是个双向问题,要靠双方努力。俗话说得好,“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我见过一位老同志,退下以后,始终如一地热情支持、帮助在位者的工作,结果“茶”不但不凉,反而更热了。这虽属特例,也给人以启发。

  有位年轻同志,在我“下岗”之前向我诚挚表示:请您放心,我决不会”人走茶凉”的。我当即口占一首打油诗相赠:

  人走茶就凉,

  不凉反而不正常,

  只要留得真情在,

  纵然成冰又何妨?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全文采用什么方法来论证这个观点的?

  2、“今将军尚不得夜行,况乃故也!”一句中“故”什么意思?请你写出你学过的古诗文中和其用法一致的一句。

  3、结合全文,理解“台上”和“台上”的意思。

  4、作者说“‘茶’的‘保温’是个双向问题,要靠双方努力。”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理解。

  5、文章哟个打油诗“人走茶就凉,不凉反而不正常,只要留得真情在,纵然成冰又何妨?”结尾,有什么妙处?

  (五)

  谈生命    冰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这危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的度过这一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 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

  然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挟卷  (       )                    云翳(         )

  2、文章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将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进行了形象的解说?你觉得这种方法好吗?说说理由。

  3、人的生命过程是个快乐而痛苦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下,文中划线部分指的是人生中怎样的过程?

  4、“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结合上下文,理解“新生的力量”指什么?

  5、“生命是一江春水”,“生命是一棵小树”你觉得生命还可以是什么?请用上和这两句相同的修辞手法,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快乐而痛苦的人生过程。(50字以内)

  6、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考点精练参考答案

  (一)

  1、júe dài 2、作者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观点。3、生活就是从失败的地方爬起来继续前进。生活就是勇敢的面对残酷的竞争和淘汰(仅供参考)。4、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失败,有挫折,有错误,有过失,我们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不幸,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它、吸取它、批判它。对人生的重大回合,关键时刻,认真总结,反复解剖,将会给自己、给历史留下宝贵的启示。(意对即可)5、我同意他的观点,人生难免有痛苦,仔细品味痛苦,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然后更好的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历苦痛也就是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一笔财富,也就为未来增添了成功的砝码。所以可以说经历苦难以后就是甘美。

  (二)

  1、溺爱: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讳言:不敢说或不愿说。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上不会掉馅饼”(仅供参考)3、溺爱不是爱,而是对孩子们一种温柔的残杀。(仅供参考)4、我已经长大,谢谢你们对我的关爱,我想振翅高飞,请放开你们的双手,默默地为我鼓励,为我加油吧。(意对即可)5、言之有理即可。

  (三)

  1、指人平时的行为、品德。2、开头用事例很好,用具体的生活事例引出谈论的话题,让人感到真实可信。同时又是文章论点“不以利害移操守”的一个典型的事实论据。3、答案要点:①列举人物为古代贤明之士,②列举事例为不以财贿动心,不因爵禄移志的事例。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心灵是自己做主的地方”是说一个人心灵是要靠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守护的。表现在对做工作、做学问、吸取知识、增见广闻积极追求;对“穷达沉浮身外事”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做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仿句:心灵是自己亲手耕种的良田。

  (四)

  1、中心论点:“人走茶凉”属正常。文章用了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2、故:原来的,从前的,旧的。例句: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台上”即在位做官,当领导。“台下”指离开领导岗位。4、同意作者的看法。“人走茶凉”,是对炎凉世态的概括,可是人的感情是相互的,只要每个人都真心的,坦诚的相待,即使“人”走了,“茶”不一定会凉。(意对即可)5、语言幽默风趣,读起来轻快上口,同时表明了自己对“人走茶凉”的认识,强调人们之间交往真情的重要和宝贵。

  (五)

  1、xié    yì2、比喻论证,作者把生命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又比作一棵小树,生动形象的解说了生命的整个历程。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把读者引入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境界。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生命”到底是什么。(意对即可)3、指的是人生中美好,幸福,平安等顺境的日子。(意对即可)4、大雨过后,添加到江里面的雨水。5、略。答题是要抓住生命充满坎坷和不平,体现快乐和痛苦两个方面。6、抓住要点:①生命本身充满快乐和痛苦;②我们要正视生命中的快乐和苦痛,要感谢生命给予我们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