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1:34:32
——读史有感
纵看千年历史长河,横观古今长卷。随太史公一道,回到两千年前风云变色的楚汗战场。随着一道冷光划过,“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伟绩褪色成一片泛黄的青丹,乌江边只留下了满眼的血红。他败了,彻底的败了,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是败给了自己。
项羽和刘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项羽是贵族后裔,刘邦出生市井;项羽力大无比,英雄盖世,刘邦文武不能;项羽一生痴情虞姬,刘邦贪婪好色;项羽讲义气重感情,刘邦狡多疑。然而,了刘邦忍辱负重,顾全大局,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刘邦用人必贤,项羽用人唯亲;刘邦心系天下,项羽唯我霸王。这些导致了两个人不同的结局。
项羽败了,败在他的仁义。项羽为人耿直,做事光明磊落,不屑用那些阴谋诡计,所以当日鸿门宴上,义放刘邦小儿,铸成大错。而后楚汉相争,项羽擒得刘邦家眷来威胁刘邦,而刘邦一句:“吾与项羽俱北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这便命中了项羽的要害,项羽的义气与妇人之仁容不得他做出任何长海太公之事。恰恰相反,刘邦却是“无情无义”,为了自己保命,可以将儿女踢下马车。在这个尔虞我诈的时代,项羽错了,他不该用这种仁义去对待刘邦这一城府极深的人。他忘了,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项羽败了,败在他的用人之道。项羽军中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范增,但更多的都是项羽的亲戚,比如:项伯项梁项庄。对于外人,项王似乎都不看好。如韩信原来归属项羽,多次向项羽进谏,项羽不采纳,无奈之下投奔刘邦,为沛公夺取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与项羽相比,刘邦用人必贤,有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给馈饷,不绝粮道的萧何;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比起这三人,沛公自叹不如,但他能将三人为我所用,却是他的高明之处。
项羽败了,败在他的宁死不屈。项羽兵败垓下,原本可以渡过乌江,可以保全性命,但他耿直不屈的性格不容许他这么做,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他选择了用鲜血染红了乌江。他始终没明白“胜败乃兵家常事”,他始终没动过“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刀光闪过,项羽给人留下的只是那“乌江夜苦渡,两汉不姓刘”的无奈。刘邦和项羽相比,项羽事一跟刚劲的钢筋,儿刘邦却是一缕茅草,他处事圆滑,遇圆则圆,遇方则方,如水的灵动,这便造就了他绝处逢生的智慧。
在很多人心中,项羽事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没错,项羽顶天立地,光明磊落,性格耿直不屈,然而正是这些所谓的英雄品质让他失了江山,送了命。在争夺帝王的战场上,无毒不丈夫,而项羽没有遵守这样的规则。而刘邦这个地痞流氓,为人圆滑,在弱肉强食的历史长河中却能最终称霸!
当历史的灰烬盛尽古铜色的香炉,青烟缭绕着苍老的记忆在空中挥之不去,当再次翻开那些泛黄了的史书,沿着历史长河漫步,总会发现:无论是项羽刘邦,还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亦或是“人比黄花瘦”的李易安,他们各自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人生。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中所蕴含的道理无尽,上述只是一点罢了。读史,常读常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