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家里的一等公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1:45:38
谁是家里的一等公民
我相信不少家庭中都有一个首要人物,当资源有限时,他是最优先使用的那一个;当事情错不开时,他是最后考虑被取消的那一个;当大家都很忙时,他是最先被赦免可以什么都不做的那一个……这个人就是整个家庭的中心,是一等公民,其余的都是二等以后了,一切得为一等公民让路。
而且,这种家庭成员等级的划分通常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不是谁挣得多,谁在家里就有地位,也不是谁在外头的社会地位高,谁在家里就受到尊敬,而是因家庭而异,无章可循,在家庭这个小系统中,按照自己的逻辑与规律运转。
有的家庭,一等公民是孩子。孩子一个小小的要求都能让整个家庭全力以赴。我所知道的一个家庭,一等公民是女儿,母亲屈居二等,父亲则被称做“家庭奴隶”。女儿忘记带饭卡了,父亲会从北京西六环的家送到东五环的学校;女儿要出去旅游,父亲出去跑黑车十元十元地挣;女儿一发令要回家,父亲无论正在做什么要紧的事,都立马停下来赶去学校接……夫妻二人没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他们的节奏是女儿定的;也没有什么生活内容,所有的一切日常项目,抬头都写着女儿。
有的家庭,一等公民是男人。男人可以无所事事,养尊处优,只因为他们是男人。小区里一个邻居,女人自己开公司,忙得四脚朝天,刚生了孩子没俩月就忙公司的事去了。男人却待业在家,优哉游哉,天天出去遛狗,在楼下和退休老头儿下象棋。我隔三差五去健身房,次次都遇到他。女人好像患了“罗曼司美化症”—即使男人一事无成、懒惰成性,在她心中仍然是完美爱情的男主角,她会无限地为男人寻找借口。
有的家庭,一等公民是女人。男人无论在外面多风光,回家都乖乖把工资卡交给女人。孩子由爷爷奶奶带还是请保姆带,是上附近的小学还是托关系交赞助费去上重点,家里再买套学区房还是买辆车,这些,男人说了都不算,女人拍板才生效。男人恋家,很想父母在身边,却不得不天天跟陌生的保姆住在一起;男人随遇而安,觉得孩子没必要从小就拼死拼活挤重点学校,却厚着脸皮向甚至刚认识的人打听关系;男人很想买辆车,同事们十有八九都已经买了,他却不得不“为了孩子”放弃。
靠以上三类家庭关系作为树干撑起来的家庭树,都有显见的营养不良。
一等公民女儿跟我说:“将来一定不找爸爸那样的男人,没骨气。”下一次再见我却说:“将来找男人,就找爸爸那样的,已经被他照顾得四体不勤了。”这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但女儿一件衣服,够父母生活一个月。
一等公民男人不仅不体谅妻子的好意,还把妻子当空气。有一次妻子得了急性肠胃炎,他仍然不改变自己的计划,与一群驴友出去旅游了。最近又闹第三者。他们家的保姆一出来就愤愤不平,陈述“那个男人”的“罪行”。
一等公民女人已经连连出岔子,炒股赔了十几万元,重点小学托的“关系”突然调走,送出去的重礼打了水漂,一家三口紧紧巴巴过日子,孩子奶粉都冲稀了喝,连女人的闺密都相互嘀咕:“看看,女人当家没好下场吧?”
当“优先”成为一种习惯,当需求变得没有界限,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滑向哪儿,哪里是你的度,哪里是风险点,因为危险从来都是在安全外衣的包裹下不期而至。
当“妥协”成为一种习惯,当你成为别人眼中没有要求的人,别人不会为你的无欲无求甘愿让步心怀感激,相反,会觉得你很可怜,因为,你没有自我。
最后还是以一个家庭结尾。这个家庭,每一笔大的开支,都提交董事会阐明需要理由,由家庭全体成员投票决定;每一桩有争议的事,都开一个辩论会,三方陈述意见,最后总结;就连选照片这样的小事,都三方打分,最后算出平均分,遇到其中一人打了高分的,再捞出来重议。这个家庭的女儿去年上了大学,第一个学期,带去的6000元钱,只用了2000元,还很快成长为学生会干部。这个家庭的父母,都是业内精英,是我很尊敬的一对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