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敬与《文昌帝君阴骘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45:10

从贾府的老祖宗算起,贾敬大概是宁府第三代的掌门人。贾敬以后,便是贾珍、贾蓉,都是单传。小说开篇,贾蓉就有媳妇了,直到故事讲完,没听说他生儿子。宁国府没指望了。贾蓉媳妇秦氏死了,公公贾珍竟“哭的泪人一般”,他说,“合家大小,远亲近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
太虚幻境里两次论秦氏,似乎都跟贾敬有关系。一是判词,“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宁”指宁国府;二是《红楼梦》曲辞,“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查找宁府颓败的原因,矛头直接指向了贾敬。贾敬何以要承担“首罪”的责任?讨论这个问题还比较复杂,这里仅关注一点,即贾敬印《阴鸷文》。
此见小说第11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贾敬过生日,客人都到了,贾敬自己却没露面。依贾珍说,父亲不高兴来,他说“我是清净惯了的,我不愿意往你们那是非场中去闹去。你们必定说是我的生日,要叫我去受众人些头,莫过你把我从前注的《阴骘文》给我令人好好的写出来刻了,比叫我无故受众人的头还强百倍呢。”老爷子还说,“倘或后日你要来,又跟随多少人来闹我,我必和你不依。”
贾敬“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当年的贾敬是进士出身,又袭了官,前程本应该没有问题。《阴鸷文》是从前注的,现在想起来,说要“叫急急的刻出来,印一万张散人”,可见这在他心里是件大事。
注:(鸷,安排,定。“阴鸷”一词原指暗中使之安定;意思后来转了,转成阴德、阴功,即阳间做了好事,阴间就可以记功。《阴鸷文》全名为《文昌帝君阴骘文》,它与《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真经》同为道教三大劝善书。)

绵阳市七曲山大庙——文昌(宫)祖庭。
*按道家的说法,《阴鸷文》是文昌帝君降赐给人间的,旨在教人为善去恶。传播并践行这篇文章的思想,能得到上天的报应,近报在自己,远报及儿孙。以下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全文,篇幅不大,读懂它也容易: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读音:赐)汝以福。於是训於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存平等心,扩宽大量,忠主孝亲,敬兄信友,和睦夫妇,教训子孙,毋慢师长,毋侮圣言;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举善薦贤,饶人责己;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造漏泽之仁园,兴启蒙之义塾;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斗秤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仆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印造经文,创修寺院;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雠,使人之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依本分而致谦恭,守规矩而遵法度;谐和宗族,解释冤怨;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於眉睫;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恒记有益之语,罔谈非礼之言;翦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岐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垂训以格人非,捐资以成人美;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见先哲於羹墙,慎独知於衾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一篇《阴鸷文》读完了,倒也颇受教育。
文昌帝君是道教所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的神,民间又叫文曲星。它的来历有点复杂,关乎天文,也关乎人事。在古代中国的天文学中,文曲星是星宿名,名列北斗七星之一。神话传说中的文曲星则主管文运,文章写得好而又做了朝廷大员的人往往就是文曲星下凡,譬如:比干、范仲淹、包拯、文天祥,甚至《白蛇传》里许仙的儿子许仕林等等,都是。
另有一说,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道教形成后,以北斗为天神。文曲星备受崇拜,它被视为天神之一的文昌帝君,所居之处为紫微垣文昌宫。
人间的传说则更加神乎其神。故事似乎要从东晋时候说起。《明史·礼志》称载,“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说的是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蜀人张育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来张育祠又与亚子祠合称,传称张亚子。
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仓皇逃难,途经七曲山,梦见张亚子显灵,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后来黄巢起义,唐僖宗避乱入蜀,他干脆又给了张亚子一个济顺王得头衔。张亚子声名远播,逐渐由地方神成为天下之通祀的大神。
张亚子由人到神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宋时,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张亚子又被敕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文昌帝君的名号从此便叫响了。
文昌帝君被定位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这是从元仁宗开始的。
据说文昌帝君灵验得很,“士大夫过之,得风雨送,必至宰相;进士过之,得风雨则必殿魁。自古传无一失者。”至清代,《道藏辑要》收有崇德弟子纂述的《文昌帝君本传》,上面说,“文昌帝君……其灵异甚著,凡禳灾祛沴,祷雨祈嗣,有感必通。”
文昌帝君是读书人的福神。元明时期,科举制度逐渐规模化、制度化,对文昌帝君的奉祀更加普及了。全国各地都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一些乡间书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帝君的神像或神位,其间虽时有兴废,但因文章司命,贵贱所系,一直奉祀不衰。旧时二月初三日是文昌帝君诞生的日子。每逢这一天,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会到文昌庙里虔诚礼拜,或吟诗作文,举办文昌会。
世间广为传布的《文昌帝君阴骘文》据考证是宋元时刊出的。
老天爷是高度信任文昌帝君的,凡世间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都归文昌帝君管。《文昌帝君阴骘文》称,文昌帝君曾经转生多次,每次都做了不小的官。身为士大夫,“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不管做人还是为官,都足以成为世人的楷模。
学完《阴鸷文》,现在该说说贾敬。
诸事一概不管,却想得起当年注过的《阴骘文》。须知,“印造经文,创修寺院”,这是“修数百年岐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也是《阴鸷文》里说的。贾敬要人赶紧刻出来印一万张散人,他算积了大德了。论贾氏一门,贾雨村曾经说过,“这样诗礼之家,岂有不善教育之理?……这宁、荣二宅,是最教子有方的。”贾敬的爹是贾代化。书上说,“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 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儒家尊奉“敬敷五教”,贾代化两个儿子,一“敷”一“敬”。另外,《阴鸷文》说文昌帝君“正直代天行化”,刚好也嵌进了“代化”这两个字。
研究贾敬这个人物,需要想得再深一步。贾敬一心想作神仙,甲戌本有侧批:“亦是大族末世常有之事。”可见,贾敬身处“末世”;“末世”是因,“一心做神仙”是果,因果关系不能弄颠倒了。
又记起跛道人的《好了歌》。功名、金银、姣妻、儿孙一概置之度外,“了就是好”,贾敬以身试法,实实在在践行了《好了歌》。
贾敬注解过《阴鸷文》,里面的话都是说给俗人听的。贾敬是过来人。世袭的官儿当过了;考进士、做士大夫是个什么滋味,也品过了。贾敬以自己一生的经验得出结论:“好就是了”,他要做神仙。“世人都晓神仙好”,贾敬也不例外,他跟普通人一个样。
贾敬终于没有做成神仙。书上说,太医们素知他的“导气之术总属虚诞,更至参星礼斗,守庚申,服灵砂,妄作虚为,过于劳神费力,反因此伤了性命”,而众道士却还嘴硬,说什么“原是老爷秘法新制的丹砂吃坏事,小道们也曾劝说‘功行未到且服不得’,不承望老爷于今夜守庚申时悄悄的服了下去,便升仙了。这恐是虔心得道,已出苦海,脱去皮囊,自了去也。”
有意思的是朝廷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原来天子极是仁孝过天的,……诏问贾敬何职。礼部代奏:‘系进士出身,祖职已荫其子贾珍。贾敬因年迈多疾,常养静于都城之外玄真观。今因疾殁于寺中,其子珍,其孙蓉,现因国丧随驾在此,故乞假归殓。’天子听了,忙下额外恩旨曰:‘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五品之职。……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钦此。’”此旨一下,不但贾府中人谢恩,连朝中所有大臣皆嵩呼称颂不绝。
贾敬死得其所。神仙没当成,也算光宗耀宗,不辱家门。按理,皇上是贾家的女婿,贾敬就是皇上的长辈。皇上是皇上,事关国家体制,不认这个长辈也就罢了;但贾敬是进士出身,又袭过祖宗的爵位的,皇上竟一点儿都不知道,这皇上实在也太高高在上了。何况既知“无功于国”,却又“追赐五品之职”,如此下去,国家能治理得好吗?
回头想,“箕裘颓堕皆从敬”,话说得过头了。考察贾敬一生的行迹,不难看出:贾敬有问题;贾敬所处的这个社会,这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更成问题。
净空法师讲述《阴鸷文》,大师说,“对于天地鬼神,今天特别讲文昌帝君。我们供养文昌帝君,应当要学习文昌帝君。换言之,文昌帝君的《阴骘文》不可不读,不可不明,不可不遵照奉行。如果我们熟读,深解其义,努力奉行,必得神明的佑助,有求必应。能够不为个人名利,如理如法去求,发愿牺牲奉献自己,为众生、为社会、为人群工作,才能得神明的佑助,得诸佛菩萨的关照,这就是佛门中讲的加持保佑。”
净空大师是和尚,和尚替道家的神仙鼓吹,这也算一种中国特色。皇上的表态可圈可点。贾敬精神不死,——似乎社会少不了贾敬这种人,社会也需要贾敬继续印发散布《阴鸷文》。
*           *             *               *
介召:《文昌帝君阴骘文》简称《阴骘文》。此书成于《太上感应篇》之后,有各种手抄本、刊刻本,清代道士将其收入《道藏辑要》集,另外《昭代丛书别集》、《三益集》均有收录。“阴骘”原指“阴德”,这里的文昌帝君就是文曲星,是古代乃至现在读书人的偶像,一般认为有才华的人如李白、包拯都认为是文曲星下凡。
影响:这本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它与《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真经》等同为社会流行的劝善书。
启示:《文昌帝君阴骘文》以人天道为基础,以因果律为准绳,告诫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是中华文化教人为善去恶的范本。
注解:阴骘,读作yīnzhì,原指上苍默默地使安定下民,转指阴德。详细解释是:亦作“ 阴隲 ”。 1.默默地使安定。《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 孔 传:“骘,定也。天不言,而默定下民,是助合其居,使有常生之资。”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 文王 以业重三分,昭事上帝; 武王 以功成八百,阴骘下民。”
2.犹阴德。 宋 梅尧臣 《欧阳郡太君挽歌》之二:“暮年终飨福,阴骘不应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吾辛苦积得小阴骘,当有一孙登第。”《红楼梦》第二九回:“ 凤姐 笑道:‘我们爷儿们不相干,他怎么常常的说我该积阴隲、迟了就短命呢?’”参见“ 阴德 ”。
3.冥冥之中。 唐 皎然 《同薛员外谊喜雨诗兼上杨使君》:“乃知阴隲数,制在造化情。”
相关词组有“阴骘文”,有两义:1.旧时劝善书。《红楼梦》第十回:“你们必定说是我的生日,要叫我去受众人的头,你莫如把我从前注的‘阴隲文’,给我好好的叫人写出来刻了。” 清 沉曰霖 《晋人麈·异闻》:“[ 金见星 ]生平崇奉阴骘文,晨起盥漱毕,即庄诵一过。”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八章三:“有道德目的的作品不一定就生道德影响,很少有人因为读善书、阴骘文而变成真正的君子。”
2.相术家称人脸上可借以推定其命运的纹路。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楔子:“长老,你看他那福禄文眉梢侵鬓,阴隲文耳根入口,富贵气色四面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