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粮库几乎都已成空库 中粮加快战略布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6:44:34
王小霞
 
2010年10月15日14:57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秋粮收购大战一触即发
大小粮库几乎都已成空库,粮库要补库,加工企业要原料,再加上早已提前布局的外资也虎视眈眈,11月中旬开始的东北秋粮收购,很可能将掀起一场抢粮大战。
本报记者 王小霞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虽然东北秋粮丰收已成定局,但对各收购主体来说,今年的收储季节很可能将面临一场硬仗。
“粮库要补库,加工企业要原料,今年收粮有‘三怕’。”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一位粮库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怕收购价格炒得过高,二怕收购资金(贷款)不到位,三怕收不到粮。
收购各方“抢粮”
记者在东北采访时发现,不管是中储粮直属库、国有粮库、民营粮库或者加工贸易企业的仓库,目前基本上都已经空了。收购各方此时都跃跃欲试。
“11月收购大战一开始,国有直属库无疑将是收购大户。”上述粮库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储粮、中粮等有专储指标的国家大型粮库前两年仓库基本都满着,但经过两到三年的轮库后,今年大部分仓库都空了,所以一定会加大收购力度。而最重要的是,专储粮是国家粮食安全必保的储量,必须完成收购指标。
据了解,往年专储粮收购以中储粮为主,但今年,中粮则明显加快了其在东北市场的战略布局。“虽然中粮今年刚刚进入甘南县,但在齐齐哈尔另一个产粮大县龙江县,当地12个粮库中已经有绝大部分租赁给了中粮,剩下的几个或者地理位置偏远,或者库容过小。”该人士表示,在扩大库容的同时,中粮在龙江和甘南的两个50万吨以上的玉米加工厂也已经启动,这对当地粮库和加工企业必将造成一定冲击。
除此之外,各地所属的国有粮库也急需补库。“据了解,甘南县粮库中的水稻、玉米早就通过跨省移库或者竞拍出完了,目前只剩下了1万吨大豆。”甘南县粮商张浩(应采访对象要求,此为化名)告诉本报记者,地方国有粮库每年就指着收购、代储费用维持运营,所以,也都在想办法把库收满了。
另外,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则需要收到原料,才能加工成商品粮销往各地。这是民营粮企的生存之本。
事实上,秋粮收购今年最大的变数就是外资的“搅局”。这其中,益海嘉里则是个不容忽视的对手。
据了解,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由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在华投资,上个世纪90年代从油脂切入,先后在我国设立了40多家工厂和20多家贸易公司,稳居中国食用油行业首位。然而,嘉里粮油并未甘心。在今年北方夏粮收购中,益海嘉里的进入被视为小麦“抢购风”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8月,益海嘉里(抚州)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在当地率先挂牌收购常规早稻。
“虽然此前外资在东北的粮食收购动作并不多,但这并不能说明今年也会是这样。” 齐齐哈尔市一家粮食贸易企业负责人吴志(应采访对象要求,此为化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早在去年,益海嘉里在辽宁盘锦建设的大米加工厂已经投产,在哈尔滨的大米加工厂也开始筹建。吴志说,外资资金雄厚,其一旦加大收购力度,粮价将会一路高涨,国内民企只能看着别人收。
“外资在大米、面粉加工贸易领域早已伸手。” 齐齐哈尔市粮食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启华告诉记者,外资粮商在冲击中国的油脂加工业之后,逐渐向水稻、面粉加工领域渗透,虽然暂时看其版图尚不太明显,但是深入的步伐却在加快。“这对我们是一个警示,因为,今天的油脂行业现状也许就是大米、面粉行业的明天。”张启华这样表示。粮价预期走高
“我们担心到时收不到粮。”张浩告诉记者,收不到粮并不是无粮可收,而是担心价格炒得太高,不敢收。可以说,从种粮农民、粮库、加工贸易企业再到行业相关负责人,记者采访到的整个产业链的人无一例外预测后市粮价会走高。
上述甘南县粮库负责人表示:“目前玉米(陈粮)的价格已经达到0.9元/斤,新粮怎么也得0.6元—0.7元/斤(带水分);而已经上市的大豆收购价格大概是1.825元/斤;水稻价格预计也得在1.3元—1.4元/斤。总之,价格低不了。”
高价抢粮在秋粮收购季节可能将不可避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在今年小麦收购时,有的粮库为了完成收购指标,把仓储补贴费加进粮价里高价收粮。例如市场价小麦每斤1块钱,一些粮库为了抢粮,加价到1.15元/斤甚至更高,这样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因为,粮库如果完不成收购指标,仓储补贴费就没有了。用仓储补贴费加价收粮,第一年粮库可能赚不到什么钱,但第二年国家还会给粮库补贴费。最后总能挣到钱。”
“如果秋粮收购还这样干,没有指标、补贴的粮库和其他企业就只能在一边看着了。”该人士认为,这其实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国有粮库可以加价收粮,而资金实力有限的民营加工企业就只好深入田间地头“抢粮”。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为了能保证收到粮,东北一些加工贸易企业的负责人早在6、7月时就已经开始走访当地的种粮农户,一方面了解各户粮食的长势如何;另一方面动员一些种粮农户直接和企业签订收购协议。到了收获季节,加工企业就会直接从田间地头把粮食拉走。“现在好多加工企业都有一本档案,谁家种了多少粮,谁家水稻长得好,他们都很清楚。”张浩告诉记者。
收购一开始,市场开价可能会比较高,但后市走势很难判断。张启华说,目前市场是多元主体收购,如果按比例划分,国有粮库收购量大约能占40%—50%,多元主体占30%,外资占20%。收购一开始,由于大家对粮价预期一直都比较高,可能会高价开市,但此时观望者居多。“因为,粮价到底会涨多少,谁也无法准确判断。”
“市场瞬息万变,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虽然现在大家都预期粮价会涨,但也有可能出现‘高开低走’的情况。”张健告诉记者,就像2007年,开始收购时粮价非常高,但到后市价格开始走低。开市时一些粮库、企业大量收购,尤其是水稻,收购时价格大约是9毛多钱一斤,出货时却变成了7毛多钱一斤,不少企业都赔了。
另外,国家如果加大进口量,也会对市场形成冲击,价格也会低迷。以大豆为例,去年国家的收购价是1.87元/斤,后期进口大豆到港价还不到1.7元/斤,对国内油脂加工企业形成了很大冲击。
“粮价相比去年可能会有所上涨,但总体价格不会失去理性。”张启华分析认为,粮价上涨到一定程度,国家就会进行宏观调控。像8月份以来,玉米持续上涨,国家动用储备粮来平抑市场。后期,水稻、小麦也都进行了一定量的拍卖。“粮食价格是百价之基础,国家不会无视粮价的无序上涨。”张启华说,政府的调控将成为左右市场价格的关键因素。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此前在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当前我国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可以确保粮食市场不出现大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