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特殊人才的房子问题(中国青年报 2007-12-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8:51:33
拍案惊奇
特殊人才的房子问题
2007-12-19
本报记者 王波
房子是个问题。对36岁的中学语文教师董瑞庚来说尤其如此。他在天津塘沽区买的期房,明年9月才能入住。而只有在拿到房屋产权证后,他和妻儿才可能落下户口,办妥人事关系。这意味着,尽管已在塘沽某中学任教4个多月,董老师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依旧拿不到工资,当初塘沽区教育局承诺的种种条件,也无法兑现。
董瑞庚是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的。今年,塘沽区教育局面向全国引进了13名中学教师,其中包括董瑞庚和他的妻子王老师。董瑞庚是13人中唯一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在此前14年的教学生涯里,他有着中学高级教师中难得的耀眼经历。塘沽区教育局正是看中了他“湖北省首届中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身份和发表的教学论文,以及他所带班级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奖、高考作文满分等一系列优异教学成绩,从而在众多应聘者里,一眼选中了他。
根据区教育局的相关规定,作为特殊人才引进者,可享受一系列不错的待遇。所以,尽管董瑞庚已是湖北省某省级重点中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工作上游刃有余,有房有车生活无忧,但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机遇,他携妻带子来到这片异乡的土地。
“错过了深圳,也没赶上浦东,我不想失去见证又一个新区发展的机会。”站在海河边,看着两岸高楼迅速拔地而起,想到自己即将成为一个“天津人”,董瑞庚不由得心生欢喜。
他甚至每天都会关注媒体上有关滨海新区的报道,并把报纸上的文章剪下来收藏。这个正在建设中的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区,让他感到“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到天津不久,他便于8月底在塘沽买了一套房子。首付20多万元,几乎用去了他所有积蓄。
然而“安家”并非这样顺利。在天津过的第一个教师节,他有一点点失落。学校里其他老师都发东西和过节费,他没有,因为“关系没过来”。这让他意识到,自己“还不属于这个城市”。
中秋节那天,学校觉得“这个老师人不错”,破例发了东西和过节费给他,虽然他“关系仍旧没过来”。这让董瑞庚觉得“这个城市还是温暖的”。
但“十一”黄金周在天津市内的一次驾车出游,又让他意识到了与这个城市的距离。由于户口没有落下,车牌照和驾照都不能换成本地的,他常常会被拦下收过路费,只因是“外地的”。
区教育局的领导告诉他,虽然经过积极争取和努力,他的户口和人事关系还是办不下来,“因为没有房产证”。
董瑞庚及时提供了购房合同,教育局又做了最后的争取,但办理户口的部门还是不予同意。
最初的信誓旦旦渐渐变成无可奈何。尽管如此,董瑞庚对区教育局的领导仍充满感激。他更愿意把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归结为“制度不合理”。
“引进人才中,像我这样有点儿积蓄的,还有钱买房子;那没钱买房子的人,即便符合条件,是不是就不引进了呢?”他不理解,自己具备高级职称,符合引进人才标准,满腔热情地跑到这里来为滨海新区作贡献,却落到如此境地。
“教学能力在那里摆着,又不是没地方要我们,不行就回去。”13个引进教师中,因为关系无法办理,有人已有悔意。
对此,天津市公安局户口办公室有自己的道理。“没房子住,怎么给你落户口?!”电话里是工作人员冷冷的声音。
“虽然工作很努力,上课时也有不少同事常常来旁听,他们认同。但在这个城市,你找不到认同感。”坐在租来的房子里,董瑞庚的身边放着一堆剪报,随手拿起一张,都是有关滨海新区的信息。
他对滨海新区的发展依然充满关注,但一想到自己当前的处境,则又满腹焦虑。目前,他每月需付房租1800元,还房贷2600元,再加上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开销,至少需要5000元。而夫妇俩唯一的收入是在学校的“代课费”,加起来每月不足2000元。
在周末或休息时,他会驱车带着家人到天津港或海河边正在建设的中央商务区,利用这些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给自己心理暗示,为家人打气。
记者就董瑞庚的情况致电天津市公安局户口办公室询问。“不行,买的房子得100万元以上。”女工作人员很干脆地挂断电话。
“啊!100万元?”董老师一脸愕然。因为他的房子,最后买下来不到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