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龙文:我与“实事求是”的“亲密接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1:38:56
余龙文:我与“实事求是”的“亲密接触”
余龙文:我与“实事求是”的“亲密接触”
我对“实事求是”的切实感受,最早是从对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开始的。1984年,我从湖南平江县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大一暑期社会实践时,我从县城关镇一个生产纸折扇的街道小厂那里了解到,用作扇子骨的竹材十分容易虫蛀、霉变且色泽灰暗,他们问我能不能帮助解决这一问题。这是我平生第一次遇到要用自己所学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情况。我带着问题回到学校,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查阅了当时在图书馆所能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在请教老师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基础上拟定了一系列的实验方案,进行了上百次的实验。一年多以后,终于找到了合理的配方和工艺流程,圆满地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应用这一技术处理后的扇子骨不仅可以防虫蛀、霉变,而且色泽温润如玉。该厂产品因质量改善销量大增,迅速从一个街道小厂发展成为当时的行业龙头企业。这一技术随后被推广应用到全国上百家企业,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首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成果竞赛中,这一技术发明获得了一等奖。
这是我与“实事求是”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它使我意识到:规律不仅可以被认识,而且可以用来改造客观世界。同时,我也认识到人们认识规律的过程本身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要认识某一领域的规律,关键要把握好两点:一是系统地调查研究,迅速摸到这一领域理论和实践的最前沿。二是结合自身的特殊性大胆创新,反复试验,逐步向“规律”逼近。
1995年从清华博士毕业后,我因种种机缘从事了行政管理工作。当时的想法十分朴素:自然科学的规律可以被认识并用来改造世界,社会科学的规律也同样可以被认知并用来改造世界。15年来,我在中央部门和省、市、县等单位工作过,在处理和解决一些社会、经济问题时,我也较多地借鉴了认识自然科学规律的方法和思路,把这些问题当作一个个“课题”来研究,逐步摸索出了实事求是的两个“三步曲”工作法。
每到一个新地方、新部门工作,我要求自己首先踏好“实事三步曲”,即“走、找、学”。第一步,“走”,即在阅读地方志、查阅本单位及上级单位近年来的重要文件及主要领导讲话的基础上,深入基层单位,到工矿企业、田间地头与干部群众忆过去、谈现在、话将来,尽量多掌握第一手素材,尽快实现对当地风土人情、民情民意及工作情况的初步了解。第二步,“找”,在全国范围内找几个工作搞得最出色的“明星”单位和几个条件跟自己单位类似但工作开展相对较好的单位作为对比研究的“参照系”,并长期跟踪。第三步,“学”。到一个单位,既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不能天马行空。任何地区、任何领域的工作都是有规律和有边界的。作为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工作的政策、法律边界。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有关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与自己主管工作有关的政策法规。同时,还要多阅读一些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理论书籍。
通过“实事三步曲”,也就相应地摸到了一地区一部门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前沿,对一般性工作基本做到心中有数了。但如果认为这样就可以发表“施政纲领”,烧三把火了,那还是急功近利和不成熟的。在“实事三步曲”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踏好“求是三步曲”,即做好“三个分析”。
第一步,对现象的分析。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了许多情况,掌握了许多“事实”,但还要问几个问题。一问情况的真实性。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情况貌似真实,但却可能是一种表象甚至假象。二问情况的全面性。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情况是真实的但不全面。三问情况的准确性。
第二步,对本质的分析。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纷繁扑朔的表象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如何透过纷繁的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在复杂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从而抓住引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发展的“纲”,做到纲举目张,是对领导者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抓住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工作就顺,发展就好,否则就要交学费、甚至付出重大代价。有一个笔者亲身经历的例子。笔者2002年在广西北海市任副市长,当时北海还处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的阵痛和萧条中,到处都是烂尾楼,不少同志认为北海的萧条都是房地产惹的祸,北海经济的复苏也要先从房地产业突破。但北海市委一班人在经过认真分析后认为:北海的发展,决不能就房地产论房地产,而是要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抓好“两个园”即工业园和大学园,念好工业化三字经(“扶、引、留”),即扶持一批本地企业,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环境留住企业和人才。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引进了中国电子、恒基伟业、中粮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扶持了银河科技等一批本地企业,创办了北航北海学院等高等院校,使北海的发展有了较好的工业、科技和人才支撑。由于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北海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烂尾楼自然也销声匿迹了。
第三步,对内外因的分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了解一个事物,除了了解其自身的本质,还要了解与之相联系的其他事物,并研究他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即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在工作中,我们要自觉养成一种兼顾事物自身特性和外部环境的思考和分析方法。在分析本轮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时,我们既要看到美国等发达国家消费萎缩对我国出口造成不利局面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应看到我国自身产业结构长期不合理、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以及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但有待拓展等内部因素,这样才能统筹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科学制定对策。
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除了踏好两个“三步曲”外,还必须把握实事求是的三个特性。
一是实践性。实践性是实事求是最根本的特性之一。了解了这一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联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试想,如果我们在认识事物客观规律的实践活动中不是从事物本身的特性出发,而是从“教条”、“本本”或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出发,还能求到那个“是”吗?而同时,通过实事求是,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了客观规律,又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因此,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二是真理导向性。实事求是的过程是一个探索规律、求真务实的过程。实事求是中的“是”就包含着“规律”、“科学”、“真理”的内涵。实事求是的这一特性给所有的实践者带来一个重大的问题:在认知了真理之后如何对待真理。如果说,会不会认识真理是能力的试金石,那么,能不能践行真理则是理想、信念和人格的试金石。
三是人民导向性。我们认识客观规律,是用来改造世界的。这种改造,是为一己之私,还是为人民大众,这也是每一个实践者必须回答的问题。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毋庸置疑,是为了人民大众。人民大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是实事求是的源头,也是实事求是的归宿。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某些同志在大谈实事求是的时候却忘了它的“人民导向性”,而往往只是“领导导向”、“政绩导向”甚至是“个人利益导向”。因此,我们在践行实事求是的时候一定要铭记胡锦涛总书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号召并自觉遵循。
实事求是既是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态度。而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巨变的关键点上。无论曲折与辉煌,过去的一页已然翻过。我们与世界各民族一样,都面临着人类共同的挑战,面对茫茫的未知,谁能、怎样才能趟过现实的河流走向理想的彼岸,只有未来知道。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师万人长,拓万丈胸”,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努力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按照客观规律的指引,坚定而理性地走向未来。
至于自己,我想,一个人活好并不难,活好了也不算什么,但如果能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乃至人类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亲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腾飞并为之贡献一份力量,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作者:中国光大集团办公厅主任兼法律部主任)
收藏 分享 00 0 顶 踩
【本文来自】:求是论坛(http://bbs.qstheory.cn/) 【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qstheory.cn/bbs/thread-31171-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