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中国潜艇与美国航母的四次大较量!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9:05:15
鲜为人知:中国潜艇与美国航母的四次大较量!(转载)
http://xinkexiaocao.360doc.com
1996年在台湾海峡局势紧张背景下,美国海军将两个航母战斗群部署到台湾附近海域,作为对解放军进行的针对台湾的两栖登陆演习和导弹试射的反应。但不 久,美军航母战斗群突然紧急后撤350海里。据称,这是因为美间谍卫星发现停靠在青岛的两艘中国核潜艇突然消失。2007年11月,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称,美军航母战斗群在演习期间遭遇解放军海军潜艇近距离上浮。文章称,在日本南部和台湾之间,中国潜艇成功越过了12艘担任屏护任务的美军舰船组成的防御 圈,在距离“小鹰”号航母仅几英里的地方上浮。美军没能侦测到这艘潜艇。当这艘柴电潜艇浮出水面时,它已到达向航母发射鱼雷或者导弹的射程之内。报道还援 引“北约高级官员”的话说,“这次事件令美国海军惊慌失措。
美国根本不知道,中国潜艇部队已达到如此先进的程度,或者说已经构成如此威胁”。《每日邮报》没有透露这一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只是称其发生在近日。 而据日本媒体报道,“小鹰”号航母于10月21日早晨驶离日本神奈川县的横须贺美军基地,开始执行在日本附近的最后一次任务。根据美方有关人士透露,“小 鹰”号于11月上旬在日本近海与海上自卫队共同进行演习,将于12月上旬返回横须贺。
有北约高级官员说,这可能是中国宋级潜艇第二次让“小鹰”号进入其射程范围。一年前美国媒体曾报道说,一艘宋级潜艇当年10月曾在太平洋跟踪美国航空 母舰“小鹰”号,在射程范围才被发现。此一爆炸性新闻公开以后,立即有专家指出,这是一则典型的“假新闻”,因为在和平时期,一个国家没有理由主动派遣单 艘潜艇去跟踪另一国家的航母编队。而且,按照国际惯例,海军演习或训练有固定海域,大多数情况下还会公开通报演习时间地点。http://xinkexiaocao.360doc.com
再者,中美两国早在1998年1月,中美签署《关于建立加强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的协定》,双方海军有约在先不会主动向对方做出具有挑衅性的举动。原 报道称,在日本南部和台湾之间,中国潜艇越过12艘保护“小鹰”号航母的美国舰船。假如我们暂时不去追究新闻的真实性,而是将眼光放宽,我们会发现,中国 人民海军的潜艇与美国航母的对抗是国外某些别有用心的媒体的宠儿。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类似的新闻出现。
从1996年西方定义的“台海危机”中解放军核潜艇神秘消失事件开始,到2006年11月,解放军潜艇跟踪“小鹰”号航母,十余年来,中国潜艇似乎一 直在辽阔的太平洋上与美国航母展开着激烈的大洋对抗,从未停止。但是,与我们在纸面上看到的“火星四溅”的中美大洋对抗相反的是,两国官方从未正式承认有 过军事对峙,更未承认太平洋上正在进行一场冷战。所以,这些出自国外非权威媒体的“爆料”只能被称之为“想象中的战争”。
在质疑新闻可信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索,中美两国武库中先进武器成堆,为何西方媒体偏要揪住潜艇与航母不放,炒作多年乐此不疲呢?为什么是潜艇和航 母,而不是S-300防空导弹与F-22“猛禽”,不是99式主战坦克与“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要弄明白西方媒体热炒“想象中的战争”背后的逻辑链条,我 们必须要从潜艇和航母的百年恩怨说起。
在现代兵器体系中,潜艇和航母几乎算得上是一对天生的冤家对头。一个数据便可说明问题,整个二战期间,潜艇共击沉航母17艘,占全部沉没航母数量的 40.5%。潜艇的设计初衷,便是隐蔽地攻击敌方军舰,因此航母自诞生之日便成为潜艇的攻击目标。但是航母设计的初衷却是为舰队提供远程侦察任务,其侦察 任务的核心并非针对潜艇,所以双方此时针锋相对的意味还不明显。及至二战前夕,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战的需要,航母上的舰载机也开始承担反潜任务, 两者对抗的意味渐浓。
原报道称,在日本南部和台湾之间,中国潜艇越过12艘保护“小鹰”号航母的美国舰船。
二战爆发后,德国旋即投入大批U艇用于对英国的破交作战。因为U艇的主要目标是英国的运输队,对皇家海军舰队的主动猎杀相对较少。但是,由于当时反潜 手段的落后,因此U艇在次数不多的偷袭中,还是取得了不少战果。1939年9月17日,“勇敢”号遭U-29号潜艇袭击沉没。这是战争史上第一艘被击沉的 航母,也是第一艘被潜艇击沉的航母。具有戏剧性的是,当时“勇敢”号正在执行反潜任务。1941年11月13日,“皇家方舟”号航母也被另一艘德国潜艇 U-81号击沉。
与德国海军不同,日本海军使用潜艇的思路就是直接攻击敌人舰队,因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潜艇立即对美国舰队展开猎杀。由于美国舰队反潜力量强大, 日本潜艇技术落后,取得的战果与其投入比例不符。但是,疯狂的日本潜艇群还是给美国航母部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例如:“萨拉托加”号航母分别在1942年 1月和8月遭到伊-6和伊-26号潜艇的暗算而不得不长期在港维修。“约克城”号航母于1942年6月被伊-168号潜艇击沉。“黄蜂”号航母于1942 年9月被伊-19号潜艇击沉。美国潜艇部队也毫不示弱,击沉了日本多艘舰队航母,1944年6月,“大青花鱼”号和“棘鳍”号潜艇分别击沉“大凤”号和 “翔鹤”号航母。10月,“射水鱼”号击沉二战最大的航母“信浓”号。12月,“红鱼”号击沉“云龙”号航母。
面对潜艇的威胁,航空反潜开始走上战争舞台,二战中后期,交战双方都改装商船以及建造专用护航航母用于反潜作战。在二战中,美英一共有4艘护航航母被 敌方潜艇击沉,但它们也击沉了大量潜艇。这样,在潜艇对航母具备重大威胁的同时,航母也成为真正的潜艇克星。                                  http://xinkexiaocao.360doc.com
进入冷战时代,苏联的红色水下舰队成为西方世界不灭的梦魇,为此,美国海军特意维持了一支专用反潜航母舰队。到冷战末期,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反潜航 母退出历史舞台,但在所有美国海军的航母上都配置了一个专门的反潜机中队,装备S-3“北欧海盗”反潜巡逻机。虽然苏联解体后,大规模的潜艇威胁不复存 在,美国取消了航母上的S-3中队。但这绝不意味着航母不再有反潜手段。如今在所有国家装备的航母上,反潜直升机成为反潜的主角。它们要面对的敌人也发生 了变化??由于噪音水平低于核潜艇的AIP常规潜艇出现,从技术角度而言,它们的作战压力更大了。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解放军潜艇舰队的建设起步较晚,但起点不低,而且发展迅速。53年来,解放军潜艇舰队已成为一支拥有常规潜艇、攻击核潜艇和弹道 导弹核潜艇的强大水下舰队,不仅在海军作战序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海权乃至国家战略力量的符号。
人民海军在建军之际就确定了潜艇优先的发展策略。1950年4月14日,肖劲光在人民海军司令部成立大会上,提出了建设包括潜艇在内的轻型舰队的思 想。当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会议上,确定了“以现有力量为基础,重点发展海军航空兵、潜艇和鱼雷快艇等新力量(简称‘空、潜、快’),逐步建 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的建军方针。
1954年6月19日,以旅顺潜艇学习队基础,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海军独立潜艇大队在青岛成立。6月24日,海军独立潜艇大队接收了2艘苏联M级 老式小型潜艇,命名为“新中国11号”和“新中国12号”,新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潜艇部队。回首当年事,我们必须承认,轻型舰队的建军思想,近岸防御的战 略指导方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中国海军唯一可行的正确道路。而潜艇优先的建军思路则使困于国力,无力与美国在大洋水面一争高下的人民海军拥有了不对称作 战的利器。在那个强敌环峙的年代有效的保证了中国的海洋主权。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下水,被命名为“长征1号”。人民海军潜艇部队进入了拥有核潜艇的新阶段,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 有核潜艇的国家。十年后,1981年4月,中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于下水。第二年即在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1988年9月15日,091型(北约 称之为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巨浪-1”型战略导弹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海上核反击力量。
众所周知,在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中,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公认的生存能力最高,攻击发起最隐蔽最突然的核打击平台,也是在核大战中唯一可以信赖的二次打 击力量。这就是为什么美、苏两国在拥有了战略轰炸机队和大量地下核弹发射井的同时仍要投入巨量资金建设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根本原因。而无力负担三位一体核力 量建设的英、法两国,宁可放弃战略空军和地下发射井,也要维持一支可24小时战略值勤的核潜艇舰队。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冷战进入高峰期的时候及时的拥有了自己的战略核潜艇,从此太平洋的波涛下游弋着中国的二次核打击力量。这对于中国国家地位的提 升,战略空间的拓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差不多从这个时候起,潜艇不再是局限于海军军种内的作战平台,而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中国国家威慑力量的符号。
http://xinkexiaocao.360doc.com
潜艇舰队还是人民海军走向蓝水的先锋。早在刚刚粉碎四人帮的1976年12月,东海舰队252艇首次突破第一岛链进入太平洋西部进行远航训练,吹响了 中国海军向太平洋进军的号角。1980年3月,东海舰队256艇又突破第二岛链进入太平洋中部,标志着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已具备中远海作战能力。也许我们可 以这么说,潜艇之于中国就如同航母之于美国,二者都有着特殊的地位。
今天,中国海军已经拥有全亚洲规模最大的潜艇群,在役潜艇数量超过100艘。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解放军用了20年时间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新型 水下舰队。2005年8月,《解放军画报》以《克敌制胜“撒手锏”??中国潜艇部队巡礼》为题,报道了中国潜艇部队的总体状况。文章说:“潜艇是中国海军 的骄子。它有辉煌的过去,更有值得自豪的现在。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已发展成为一支具有相当规模、并有一定作战能力的水下重要突击力量。”
2006年6月6日,中国向俄罗斯购买的两艘新型基洛级潜艇启程回国,这是2002年5月中国向俄罗斯采购的第二批基洛级柴电潜艇的一部分。中国花费 16亿美元购买的8艘基洛636型潜艇是俄罗斯最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这将大大增强中国已有的2艘636型和2艘877型基洛型舰队的实力。美国海军战争 学院专家莱尔·哥德斯坦认为,今后几年,12艘基洛级再加上将近30艘老式的罗密欧级、约20艘明级改进型,以及9艘或更多的宋级和元级潜艇将使中国成为 一个真正强大的水下对手。
在所有的中国新一代常规潜艇中,基洛级是被西方认为最具现实威胁的。该级潜艇的噪声指数与海洋背景十分接近,因此也被称为“大洋黑洞”。该级艇可发射 俄制线导Test-71ME重型鱼雷和尾迹制导的53-56KE鱼雷。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称,5年内这8艘新潜艇还将接受一系列改进,如采用效能更高的 电池和更安静的柴油机;升级电子声纳设备和安装“俱乐部”武器系统,能够发射3M-54E反舰巡航导弹;还可能装备时速超过200节的俄制“暴风”超高速 鱼雷。
由于中国的核潜艇舰队规模仍然较小,因此可使常规潜艇在水下长时间潜航的AIP动力技术受到中国海军高度关注。西方媒体根据中国的盟友巴基斯坦已经从 法国获得阿戈斯塔90B潜艇的AIP技术“果断”做出判断??中国已经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2002年,美国国防部出台的《中国军力报告》宣称:中国自行开发的宋级潜艇很可能将采用AIP技术。这份报告还描述了宋级潜艇的其他创新:包括采用 七叶大侧斜定距螺旋桨,具备水下发射巡航导弹的能力,装有法国的侧翼声纳阵列以及德国的柴油机。宋级的作战能力远超明级和罗密欧级,但有俄罗斯专家也曾指 出该型潜艇设计上的一些问题,因此中国随后在吸收基洛级技术的基础上又陆续推出了宋级改进型和元级潜艇。
核潜艇方面,近20年中国海军在汉级攻击核潜艇和夏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上已经积累了较为充分的技术和使用经验。2007年,西方有关中国新型核潜艇已经 服役的报道突然增多,如美国着名军控问题专家汉斯·克里斯滕森就宣称通过GOOGLEEARTH软件发现了港口中的094型战略核潜艇,克里斯滕森认为这 种新型潜艇的噪音指数达到了俄罗斯台风级的标准,而它携带的16枚“巨浪-2”型多弹头分导式弹道导弹射程超过8000公里,从西太平洋发射即可覆盖美国 全境。
093型核攻击潜艇则被日本《军事研究》杂志认为参考了俄罗斯维克托-III型的设计,安装有650毫米的超大口径鱼雷管和高温气冷反应堆技术,水下 航速超过40节。出于部分右翼势力在国际上煽动“中国威胁论”的需要,西方国家对中国潜艇部队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一直予以高度关注,并时常做出十分夸张的 解读。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在一篇题为《中国潜艇增长如香肠出炉》的文章中,引述华盛顿国际评估策略中心专家理查德·菲舍尔的话说:“自从冷战后,中国正 在进行可能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军事建设。”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退役潜艇指挥官摩瑞认为,中国可以将柴电潜艇改造成非常“安静”的水下“隐身攻击器”;同为该校教官的莱尔·哥德斯坦则说: “我不认为有人真正了解中国人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走了多远,但是我们发现的信息让人非常烦恼。”这些缺乏根据的言论既表现出西方右翼人士的冷战思维惯 性,同时也说明中国现在拥有一支具备现代作战能力的水下舰队已经被广泛承认。
去年8月,美国防部向国会递交的《中国潜艇报告》称,中国已有64艘水面作战舰艇,至少55艘攻击潜艇。潜艇部队建设已成为中国海军优先发展目标。美 国潜艇舰队虽然目前实力超出中国,但是美国的59艘攻击型核潜艇都被调遣到世界各地执行任务。报告还危言耸听的声称,到2050年,中美之间的潜艇数量之 比将扩大到3:1。
潜艇和航母在作战层面本就是冤家对头,加之二者又分别可以看作是中美两国武装力量中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西方媒体不断爆炒解放军潜艇与美国航母的对抗 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西方媒体对解放军潜艇与美国航母对抗的报道最早可以追溯到13年前。1994年10月,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海军“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在黄海附近游弋 时,探测到水下的无线电通讯,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开始进行追踪,结果证实是一艘正在返航途中的中国汉级攻击核潜艇。这次相遇纯属偶然,中国潜艇并未上浮,也 没有与美军航母战斗群有实质性接触。当时,美国媒体和防务专家对事件的结论是:刚刚踏上现代化道路的解放军海军对于这种“偶然遭遇”的情况缺乏经验。无论 是潜艇的艇长还是岸上的高层指挥部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解放军海军完全不熟悉美国和苏联海军在冷战期间所采纳的被双方接受的海上相遇程序。
第二次被大肆渲染的中美海上对抗则是两年后的1996年。在台湾海峡局势紧张的背景下,美国海军将“独立”号和“尼米兹”号两个航母战斗群部署到台湾 附近海域,作为对解放军进行的针对台湾的两栖登陆演习和导弹试射的反应,并声称要派“尼米兹”号穿越台湾海峡。但之后不久,美军航母战斗群突然紧急后撤 350海里。据海外媒体称,这是因为美间谍卫星发现原本停靠在青岛基地码头上的两艘中国海军核潜艇突然消失,去向不明。
有意思的是,十年之后,还有美国专家借这条无可靠消息来源且始终未经证实的新闻说事。美国研究中国海军问题的学者伯纳德·D·科尔博士认为1996年 的“潜艇失踪”事件使中国领导层充分认识到了潜艇的战略威慑能力。进而选择了一条建立足以完成特定国家安全目标的海军潜艇部队与美国海军强大的水面舰艇群 抗衡的道路。
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到了2006年,解放军潜艇不仅开始面对面的与美军航母“遭遇”,而且还开始有意“跟踪”对方并不时上浮示威了。2006年11 月13日,美国右翼媒体《华盛顿时报》记者比尔·盖特茨报道称,10月26日,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赴冲绳附近的太平洋水域执行例行训练任务时遭到解 放军潜艇跟踪。直到潜艇在距离航母战斗群5英里处浮出海面时,才被执行例行巡逻任务的舰载机发现。报道称,跟踪航母战斗群的潜艇可能是宋级柴电潜艇,装备 有俄制尾流自导鱼雷和反舰导弹。
http://xinkexiaocao.360doc.com
11月14日,《华盛顿时报》仍不罢手,深挖所谓的“内幕”消息,并采访了一些保守派专家,非要将舆论导向“中国军事威胁论”。该报称,美海军匿名的 官员证实,“小鹰”号航母战斗群没有发现跟踪的中国潜艇,并指出当时航母战斗群并没有进行反潜科目的演练,因而疏于防范。为此,“小鹰”号航母战斗群的反 潜战部门将展开调查。报道指出,“小鹰”号航母战斗群是美国部署在东亚地区惟一的航母战斗群,未来台海若发生危机,将是首先做出反应的单位。因而有美军官 员认为,中国潜艇的做法表明,解放军海军已经将反航空母舰作为战术演练的“重中之重”。
而曾经在美国参院外交委员会担任中国问题专家的特里普利特,在接受《华盛顿时报》采访时表示,这次事件非同寻常,因为中国的潜艇通常不会在深海航行,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在持续发展‘蓝水海军’能力。而中国潜艇跟踪‘小鹰’号航母竟然没有被发现,不能不令人惊讶。”虽然美国媒体关于中国威胁论的报道从 未真正停止过,但2006年底《华盛顿时报》的这次“爆料”还是在美国掀起了新一轮关于中美可能爆发军事冲突的炒作。盖特茨就将这起事件定义为:“尽管五 角大楼努力增进与中国军方的关系,但中国继续在做与美国开战的准备。”
“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的中国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尔也说:“考虑到中国新型潜射导弹和反舰导弹的射程,这起事件的性质相当严重。类似的事件还可能发 生,因为四五十艘中国新型潜艇的艇长们都想检验一把美国第七舰队。”五角大楼的情报官们则表示,中国军队近年来“大量制造新型潜艇和水面舰只,意欲制定更 加广阔的国际水域,因为中国担心美国未来会控制中国从中东进口石油。”
《华盛顿时报》抛出这个“惊天内幕”时,正值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将军即将对华访问,中美海军即将在湛江举行联合搜救演习之际。与中美加强军事 交流的时机如此地“巧合”报道,令人不得不怀疑报道的动机。国际军事观察家认为,《华盛顿时报》选择在中美军事交流进一步深化的时候公布所谓的独家内幕, 反映出美国军方和政界的鹰派并不乐见中美之间日渐升温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希望借助舆论的作用,将中美军事关系导向对抗和冲突,以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军事 现代化进程。
两个有着强大武装力量,关系微妙的大国;两支在太平洋上举足轻重的海上力量;潜艇和航母分别是中美两国国家战略力量的象征。这其中有着太多新闻敏感 点。无论这些西方媒体报道的目的是制造“中国威胁论”,鼓吹遏制中国;抑或是为美国军方获取更多国防预算摇旗呐喊。毫无疑问,“想象中的战争”仍将在未来 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时的见诸报端。仍将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继续下去。但是,同样毫无疑问的是,这场“想象中的战争”不会成为现实。中美两国、两军正在坚 定的走向交流与合作的道路。
就在2006年,“小鹰”号航母战斗群遭到中国潜艇跟踪的消息传出后。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惠特曼表示,不认为这是一个影响安全的问题。美方没有把这艘中 国潜艇看成是一种威胁。而一直推动美中军事交流的美太平洋总部前任司令法伦将军明确指出,正是因为中美两国的军事单位可能会“近距离接触”,恰恰需要双方 建立更加良好的军事交流关系,避免因误判而导致冲突的发生。中美两国的军事交流才刚刚开始,只有坚定的走下去,“我们才可以远离冷战的思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环球网论坛(http://bbs.huanqiu.com)
法伦将军的话或许抓住了关键的要点。和平崛起的中国没有意愿,也没有动机用军事力量去威胁别国。中国军力发展非常透明,包括海军潜艇部队,无论在数量 还是质量都以完成防御作战任务为前提,不会对他国安全构成威胁,更不会去主动挑衅他国。而太平洋,也不再需要又一场冷战。',1)">http://xinkexiaocao.360doc.com                                         您已欣赏本篇-- 谢谢!
_xyz_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