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考证:毛泽东远祖在陕西华县 祖上为元朝守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3:20:50
2010年10月15日 09:12三秦都市报 【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2条

毛泽东标准像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三秦都市报》,作者:记者 杨立 通讯员 刘建龙 夏柳
一幅家族漂流世系图引出一段历史渊源,将千里之外的革命圣地韶山毛泽东故居和位于陕西东部华县的毛沟村联系到一起,成就一段美好的传奇。
毛沟村原名毛家沟村,位于秦岭山脉北麓、华县县城南部山原地带,是一个由上千村民、7个村民小组组成的小山村。一走进毛沟村,记者看到该村几乎家家都贴有毛主席像,人人会唱革命歌曲。据有关人士从韶山毛泽东故居和大量历史资料考证,华县金惠乡毛沟村是毛氏家族及毛泽东远祖的起源地。该村设有毛氏远祖纪念堂,从2006年起,每年当地毛氏族人都在清明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尽管对于毛泽东远祖和毛氏家族出自华县,尚无官方定论,还有待于专家的进一步考察论证,但当地掀起的毛氏家族寻根热已引起各方关注。
雨中走访毛沟村“毛氏家族”
6月17日,细雨濛濛中,记者乘车来到了华县金惠乡毛沟村。在毛沟小学办公室,记者一进门就看到墙上悬挂的毛泽东画像。接待记者的村支书王宝民说,在毛沟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张贴毛主席的像,一是出于对毛主席的怀念和热爱,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毛沟村的毛氏族人认为他们和韶山毛氏家族有着很深的渊源,“是一个祖先一家人。”
毛沟村位于秦岭北麓一条峡谷边缘地带,拥有1400亩土地,由于地势较高浇水困难,过去靠天吃饭,现在除种小麦、玉米外,发展经济作物花椒等,再加上村民外出打工,村民生活逐年好转。该村1000多村民,毛氏后代108户,分四大家族、600多人分别居住在本村的5个村民小组,人数占到全村村民的60%以上。据毛沟村毛氏家族目前辈分最高的“文”字辈传人68岁的毛文瑞老人介绍说,毛氏家族来毛(家)沟最早,后来肖氏王氏等其他家族相继而来。当年毛氏家族人多势大,光祖坟就有三亩大,墓园种满了柏树,其中有一棵古柏又粗又高,两个人合抱都抱不拢。新中国成立后,毛文彦、毛国太、毛景和等毛氏家族的后人把墓地挖开,发现墓中有石桌、石香炉等生活用具,经族人商量后又埋在地下。
毛家最早居住的地方叫“老堡子”,现在早已无人居住,留着残垣断壁的院落,还有三孔旧窑洞。毛氏家族修建了毛氏祠堂,祠堂有几间大房子,建筑精致。每年清明上坟时,先在毛家祠堂祭祖,然后分果子、烧饼家人共享,这形成他童年美好的记忆。
毛氏族谱排序是应、腾、玉、庆、世、兴、文、建、国、太。如今毛沟村老一代人称呼仍在延续,但到了现在已无人续编家谱。对此毛沟村1组77岁的村民毛国超遗憾地说,现在村上的孩子各自起名没有规矩。“族谱丢失了,祠堂毁掉了,祖坟也被平了,下一辈人根本不知祖上的情况。如果族谱不丢的话,华县毛氏和韶山毛氏的渊源,一查就知道,哪用费这么大的劲?”毛沟村村民说。
雨过天晴,毛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宝民带记者来到毛氏族人的故居追根溯源。毛氏家族在毛沟地带有三处居住点。一处位于沟壑边缘,这是毛氏家族最早的居住地,年代久远,遗迹难寻。另一处居住地在接近沟底的地方,有一较低的平台。这儿旧房子大概有几十户间,人早已搬迁,但石碾、碾麦场等依稀可见。再就是现在该村村民的居住处。只见楼房瓦舍,绿树环绕,别具特色。
毛家祠堂位于现在的毛(家)沟村外,房屋建筑荡然无存,在泛青的包谷地里,仍然可找到祠堂拆除后的遗址和砖块瓦砾。毛家祖坟则位于毛沟村的上游地段,距毛氏家族第二个居住地有一公里远,处在斜坡的阳坡面,地里载满了果树。
华县毛沟村的毛氏家族曾有着非常完整的族谱、祭祀的祠堂和祖坟。这不太适合关中地区的风俗习惯,和千里之外的湖南毛氏家族严密的族规体系却十分相似,这难道只是一个巧合吗?
在毛沟小学斜对面的毛氏族人纪念堂,记者看到毛氏祖先毛太华的画像,据说是从湖南韶山临摹绘制而成的。门前的对联写着“毛祖文化根植西河沃土,开发经济富强金惠百姓。”横幅“慎终追远”。表达了当地毛氏族人对祖先的还念,对新生活的讴歌和期待。
韶山参观意外发现——毛氏世系图
说起华县毛沟毛氏家族和韶山毛氏家族的渊源,还得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时任全国政协委员、渭南市副市长的史新民到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参观考察时,在毛泽东祖祠“毛震公祠”内发现一幅“毛氏家族漂流世系图”,图上明示“陕西华县(西河郡)”为韶山毛姓祖族之源。
据史料记载:毛姓系出周文王姬昌第八子叔郑(又称伯郑)世为周卿。在周成王分封的72国中,被分封在毛地(岐山、扶风、董村一带)。到了西周末期,因为毛是一个小国,势单力薄,“终因受不了长期战乱和兼并湮没无闻”(据《韶山毛氏族谱》)。再加上周幽王时期,曾发生一次特大地震。致使“岐山崩坏,民卒流亡”(《诗经》)。毛国人四处逃难,其中一脉落足西河(今渭南一带),栖居深沟,繁衍生息,传宗接代。后因毛沟交通闭塞,生存环境恶劣,一些毛姓家人陆续外迁谋生,其中一支东迁河南宜阳。到了南北朝,北人南迁,河南毛姓家族迁往浙江瞿州,又转迁江西吉水。元末时江西吉水毛姓青年毛太华远赴云南守边,因屡立军功,晚年时朝廷准其内迁养老。毛太华娶妻生子8人,他携长子毛青一、四子毛青四迁居湘乡绯紫桥后迁至韶山。毛青一移居韶山冲,自毛太华后20代,1893年12月26日,一代伟人毛泽东诞生。明清以来,韶山毛氏族兴旺发达,文化积淀深厚,文武兼隆,曾四修族谱,达百余万字。在《毛氏家族漂流世系图》中陕西华县名列其首。另据史载,公元前773年,郑桓公率部从咸林(今华县毕家一带)东迁至河南新郑,其迁徙路线恰好与毛泽东故乡敬奉的“毛氏家族漂流世系图”相吻合,由此分析推理,华县一带很可能是毛泽东祖先的居住地。
从韶山归来,史新民将这一发现告知渭南市和华县有关部门,希望对此进行调查考证。
<<上一页 12下一页>>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