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那些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4:25:22
十、一 同学聚会,说起70年代出生的人,也已到了往回看的年龄了。
晚上回家,难以成眠。也拾得花絮几片。
一 帐篷
77年家里翻盖新房子。
爸爸和娘把奶奶和我们姐弟几人全安排住在邻居家。他们两人就在房前搭了一顶帐篷,在帐篷里做饭、睡觉。
帐篷圆圆的,用军绿色的帆布做成。每次看到爸爸和娘弯着腰从帐篷里出来,就暗暗下决心:等长大了,也盖新房子,搭顶同样的帐篷,也弯腰进进出出。这样,也就有从蒙古包里走出来的君王的味道了。当时就不会耍赖、撒泼。所以,也就没尝尝睡在帐篷的感觉。
都说“盖房子、说媳妇扒层皮”,我却不觉得大人的累,愿意把这房子一直盖下去。也因为帐篷里天天吃好饭。
那时盖房子,不象现在这样:备好材料,包给建筑队就成。当时,都是亲戚朋友来帮工。娘要忙着张罗饭,等房子盖好了,娘做饭好吃也就出了名。帐篷里吃的最好的饭,我认为是娘焖的米饭。
娘先用肥肉炼油,然后倒上大米和一定比例的水,适量的盐。烧火开锅后,用细火。
邻居帮着做饭的婶婶总是嫌娘肥肉放的多。娘总是笑着说:“出那么大的力,总得让人吃饱吧?”
那时,肥肉比瘦肉好吃,也贵。
二 娘的香色围巾
78年冬天,村里的妇女们开始流行香色方围巾。
爸爸给娘买了村里的第一根这样的围巾。
放学后,得到娘的许可,我将围巾围在脖子上,出去玩跳房子。后来,热了,将围巾系在一棵树上。
玩完了,就那么回了家,晚上吃饭时娘问起时,才想起忘了拿围巾。
回去找,哪里还有半点影子?一起玩的小朋友们都问过了,全说没看见。
几天后,听一个玩伴说围巾让她妈妈拾去了。被娘逼着去问,结果,人家说是自己买的。
后来长的稍微大一些,可以去挑水了。于是想:万一水桶掉进水里,怎么办?捞不上来的话,自己就跳下去吧。
所幸的是,水桶都能从井里捞上来。
三 我的小狗
80年,村里建了露天电影院,开始播放电影。
有一段时间,播放的全是关于人类的朋友—— 狗的电影。于是,村里的小朋友们都学着电影上的样子,给自己的小狗起了名字。惟独我,感觉无论什么名字都配不上自己的小狗。所以,它一直无名。
小学三年级是到邻村去上的。每天每天,它总是趴在村头供销社的墙外的一堆土上等我。远远地望着我过来,箭一般的扑过来,蹭蹭我的腿,舔舔我的手,碰碰我的鼻子,顶顶我的头,然后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颠儿颠儿地跑来跑去。有时雨雪天,嘱咐它不许来接我,然而从来不听话。
后来,它失踪了,那时开始有偷狗的人。
再后来,经常想起翻着金黄色麦浪的地里,它撒着欢儿追逐着麦浪上的风。怕它糟蹋庄稼,喊它停下来,他歪着头,眼望着你,笑意盈盈。
四 流浪者
流浪者是书面语,美且富有诗意。那时我们叫他们要饭的。
爸爸、娘一再嘱咐我们,一定要好生对待他们。家里有热饭不要给凉的,倒一大杯开水,凉后给他们喝。他们要么是家乡遭了灾,要么是家里遭了难,背井离乡的,不容易。而且,能帮助别人,是一种福气。
要是恰好是吃饭的时间,再加上爸爸在家,那就一定得请他们和我们一起吃了。
一直记得有一位老爷爷,穿的干净整洁。到我家时,已是中午,我们正要吃面条(当时是好饭),爸爸让他和我们一起吃,他坚持自己在院子里吃,说怕身上的味熏着我们。拗不过他,给他在院子里拿了小板凳,他也没像别的要饭的那样狼吞虎咽,只是吃了一碗,还说碗太大了。
下午,爸爸不上班,他便和爸爸聊天,而且居然变戏法似的将自己的牙从嘴里拿了出来。于是轰动了全村人,原来这世界上还有假牙,比真的还真。
那时他肯定想不到,二十几年后,要饭的,大多是假的。
五 王加长
小时侯,大人经常嘱咐:见到小洞洞什么的,千万不要用手去抠。否则,手就和王加长一样了。
王加长总是呵呵地笑着,伸出双手让你看个够。他的双手十指从关节处齐齐断去,每个手指也就是一二厘米左右。看了,让你心发紧。
晚上,尤其是夏夜乘凉的晚上,在家听完收音机的说书《杨家将》《岳飞传》什么的,赶紧跑向王加长所在处。听他讲三国、说水浒……
刘备、关羽、宋江……就那样活生生地传播开来,在像我这样的许多孩子的心里扎了根。
从来不知道他的年龄,还记得曾痴痴地想:自己赶紧长大吧,长大后,来到他的小院,看他侍弄的满园的争奇斗妍,听他讲那无数个他过目不忘的故事。给他当个好媳妇,好好地照顾他……
现在,在我小小的世界里,他仍然是我仰望的巨人。
愿天国里的他,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