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之墟,帝喾之邑——水北仰韶文化遗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1:55:07
时间:2010-6-6    发布机构: 炭店乡    http://zwgk.snbinxian.gov.cn/zwgk/deptContent.aspx?id=4490&ClassId=68
水北遗址位于彬县炭店乡水北村5组以南的泾河滩,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西北部文化层较厚,约1—2米。
2005年6—11月,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陕西彬县水北遗址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勘探,并对重点区域选择A、B、C、D四个区进行了局部发掘。发掘面积2400平方米,共发掘出仰韶文化中晚期灰坑107座,房址3座,陶窑1座,墓葬3座以及宋元时期墓葬12座,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200余件。
该遗址主要为仰韶中、晚期遗存,发现的遗迹有灰坑、房址和窑址。灰坑分布较为密集,其中A区26座,B区22座,C区59座。其形制可分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袋状、桶状、锅底状和不规则形等,这些灰坑内的填土多为松软的灰土,有时夹有红烧土块和兽骨等。袋状和桶状这些较为规则的灰坑,多数分布在房址周围,坑壁有被烧烤过的痕迹,其用途可能为窖穴;而形状不规则的灰坑可能是垃圾的填埋坑。
发掘出的3座房址,其结构、布局、平面形状、功能各不相同,而根据其大小尺寸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3种。
作为大型原始社会聚落遗址,上述面积最大的房址以主室和前廊构成,结构较为复杂,建筑面积达190平方米,像这样类似殿堂式的建筑,显然不是一般居民建筑,再从其位置来看,它位于整个遗址中心处,坐东朝西。因此,该大型房址应是聚落首领所居,或者是居民日常活动的中心场所,用于集会、议事、祭祀及举行某种重要仪式。中型房址虽然面积不很大,但是建筑形式十分规整考究,且与大型房址相呼应,可能是聚落中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居住的地方。小型房址中设施较为简单,距离大型房址较远,可能是一般居民的居住屋。
陶窑的编号为SBAT1Y1,东西向,上部的窑箅部分已经不存。窑址结构为横穴式,由窑室、火道和火膛部分组成:窑室为圆形,中心有一火眼;火道为环形,从两侧进入窑室,火道壁面被火烧烤成青灰色硬层;火膛在窑室东部,呈椭圆形袋状。
3座仰韶时期的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且均为未成年人墓。其中SBCT6M1为东西向,骨架保存较为完整,葬式为仰身直肢葬。SBCT26M2为南北向,骨架放置于南部较深处,骨骼较乱,应该属于二次葬。
遗迹中所见陶片以红陶为最多,灰陶次之,另有少量褐陶和橙黄陶;纹饰以线纹、绳纹为主,相当数量的彩陶,少量的弦纹、附加堆纹和极少量的篮纹。常见器类有铁轨式口沿罐、重唇口、平唇口或喇叭口尖底瓶、折沿盆、钵、敛口瓮、大口叠唇缸、鼓腹罐、宽沿浅腹和深腹盆、浅腹平底钵、厚唇缸、大口深腹罐等,以及以圆点和曲线构成的回旋勾连纹为主要纹饰的彩陶。小件的陶器有陶刀、陶纺轮、陶环、陶铲和器盖等。石器均为磨制,主要器类有石刀、石杵、石斧、石凿、石球、石弹丸和磨石等。骨器有骨锥、骨针、骨镞和骨笄等。
水北遗址所出陶器与扶风案板、宝鸡福临堡等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出土的器物比较相似,与临潼姜寨、蓝田泄湖等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器物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一定的区别,遗址中所见的橙黄陶和陇东地区的橙黄陶器较为相似。此外,遗址中下层见有极少量的三足器陶片与华县老官台、临潼白家村等遗址出土的器物相似;遗址中所见的少量陶鬲残片,则与关中地区龙山文化的器物相似。初步断定,水北遗址主体的文化面貌为仰韶文化中期至晚期,最早有可能早到老官台文化,最晚可延续至龙山文化晚期,时间跨度达到4000多年。(摘自2005年12月14日《中国文物报》)
颛顼(前2514—前2437)、帝喾(前2436—前2367)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颛顼有非凡的经历和超人的力量,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的辖区非常大。据《淮南子·时则训》载:“北方之极,颛顼、元冥(元冥又叫玄冥,是管北方的水正官)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又据《史记·五帝本纪》载:“北至于幽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于蹯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初都帝邱(河南濮阳),后徙于豳。根据《晋书·苻坚载记》、《太平环宇记》、《十六国春秋》的记载,“新平地,古颛顼之墟,里名曰鸡闾。记云,此里应出帝王宝器,其名曰延寿宝鼎。颛顼有云,河上先生为吾隐之于咸阳西北,吾之孙有艹付臣又土应之。”2005年6—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水北遗址发现的大型原始社会聚落遗址,有学者认为就是“古颛顼之墟”。颛顼的继任者是帝喾。颛顼死后,侄子高辛(玄嚣的孙子)继位,即帝喾(帝俊)。帝喾元妃姜嫄生弃(即后稷,周人始祖),后稷的出生地就在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