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大事有静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30 00:03:59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古人对圣贤的赞扬。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强烈追逐物资生活的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要适应这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没有勇气不行,没有志气不行,可是没有静气也不行。
何谓大事,可能各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士兵和将军,学生和老师,雇员和老板,庶民和富豪,群众和官员等等,都会有迥然不同的看法,就其本质来说,大事都是关键的,本质的,核心的,全局的问题。
何谓静气,可能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等等。就古人原意,静气不是放弃,静气不是观望,静气不是无奈,静气不是等待。这静气是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是冷静观察,刻苦思索的过程,是镇定自如,沉着应对的意志力,是从容不迫,永不言败的信念。
谈到静气有很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诸葛亮在空城计中的表现令人赞叹。因街亭失守,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兵卒不到二千五百,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见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杀来。孔明传令,教将士“旌旗尽皆藏匿,诸军各守城铺。若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大门四开,每一门上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司马懿来到城下,只见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拿鹿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判若无人。司马懿看毕大疑,深怕中计,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后人有诗赞曰: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士人指点到今疑。
诸葛亮的静气,不仅表现在大门洞开,百姓洒扫街道的安排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操琴上。十五万大军压境,琴声能斯文不乱,这要何等的意志力,何等的平和心态,难怪司马懿看不出破绽,而慌忙退兵。
当年女排教练袁伟民,那种从容镇定的表情,处险情而不惊,在闹市而不乱,大将风度至今令人赞不绝口,记忆犹新。
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存在一种浮躁心态,有的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有的观望等待,投机取巧;有的弄虚作假,欺下瞒上;有的只顾眼前,不计长远;有的贪图小利,痛失全局;有的夸夸其谈,不干实事;有的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等等,如不静心反思,终将害人害己,误事误民。
今天,不管你是经商的,还是种田的,不管你是军人也好,还是当官也罢,不管你从事科研的,还是办学的等等,要成大事,要想获得成功,成就大业,就必须有静气。
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它不是与生俱有,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是后天培养的。这种静气是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素质之上,建立在丰富经验基础之上,建立在过人智慧和勇气之上,建立在超人的意志力之上的。正如人们所说:经多实践心方明,看破浮名意自平;洞悉世事胸襟阔,阅尽人情眼界宽;事到盛时须警省,境当逆处要从容;虚怀若谷观一是,胸有成竹方能静。
这种静气是靠调查研究,对全局精辟分析和对形势正确判断来支撑,这种静气是把握机遇,捕捉信息,有备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