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学生和父母的故事1-3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8:31:25
讲 给 学 生 和 父 母 的 故 事
讲给学生的故事
J故事一◆上帝是爱我的◆
她站在讲台上,不时地挥着她的双手,仰着头,脖子伸得好长好长,与她尖尖的下巴连成一条直线。她嘴巴张着,眼睛眯成一条线;带点诡谲地看着下面的学生;偶尔口中也会咿咿唔唔的,不知在说些什么,基本上她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但是,她的听力很好,只要对方猜出或说出她的意思,她就会乐得大叫一声,伸出右手,用两个指头指着你,或拍着手,歪歪斜斜地向你走来,送给你一张用她的画制作的明信片。
她就是黄美廉,一位自小患脑性麻痹的病人,这导致了她肢体的瘫痪,也夺走了她发声讲话的能力。从小她就在肢体不便及众多异样的眼光中生活,她的成长充满了血泪。
然而,她没有让这外在的痛苦击败她内在的奋斗精神,她昂然面对一切的不可能,终于获得了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她用她的手当画笔,以色彩告诉人“寰环之力与美”,并且灿烂地“活出生命的色彩”。
全场的学生都被她不能平衡自如的肢体动作震慑住了。这是一场倾倒生命、与生命相遇的演讲会。
“请问黄博士。”一个学生小声地问,“你从小就长成这样,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都没有怨恨吗?”
在大庭广众之下问这个问题,真是太刺激人了,一般人准会受不了。
“我怎么看自己?”黄美廉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这几个字,然后嫣然一笑,回过头来,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了起来:
我好可爱!我的腿很长很美!爸爸妈妈这么爱我!上帝这么爱我!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这时,教室内鸦雀无声。她回过头来,平静地看看大家,再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如潮的掌声在场内响起。
不要说白的道理
人生在世,起初上苍安排给我们的就那么一些,或多或少,或好或坏,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本。只要我们从心富有、不妄自菲薄、怨天尤人、年华浪掷,而是自珍自爱、奋力打拼、孜孜以求,就必将获得丰足而辉煌的未来。
J故事二◆孩子,我没有收到你还的钱◆
放学铃一响,校园里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的脸庞生动明亮,嬉笑着奔向操场。我担心拥挤,连忙站到一旁调控路队。
“校长好!”“老师再见!”’欢快的孩子们一群群、一簇簇地涌出校园,不一会儿,校园里逐渐安静下来。“老师,您能借我一元钱吗?”一个经常在校园里与我打招呼的小男孩走到我面前,“我明天还给您。”他一脸的诚恳。“可以。”我把一元钱硬币递给他。他欢快地说了声“谢谢老师,老师再见!”然后跑出校园。
第二天上午,我外出开会,会议结束时已快放学。我匆匆赶回学校,怕那孩子还钱时找不到我。等我赶到学校,孩子们都走得差不多了,我等了一会儿,没有见到那孩子的影子,也便回家了,心中想,也许是我回来晚了。以后的几天,我都在等候,总怕孩子还钱找不到我,可是我没有等到。也许,孩子忘了吧,也有可能把钱弄丢了,我猜测着,给孩子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日子一天天过去,可是我仍然固执地惦记着这一元钱的小事。
我之所以惦记着一元钱,是因为怕孩子从小失去最可贵的品质——守信。钱是小事,教孩子做人是大事。我决定去找这个孩子。
课间,我找到孩子所在的班级,碰到了这个一脸阳光的男孩。他笑嘻嘻地跑上来与我打招呼,我答应了一声,俯下身悄悄地对他说:“孩子,我没有“收到你还的钱。”“啊!老师,对不起,我忘了。”他一脸的不好意思,“明天我一定还!”“行,钱不要丢了,还有一样东西也不要丢了。”“什么?”我在他的手心写下“守信”两个字。他点点头。
第二天一大早,我一走进校门,孩子便跑到我面前,举起了一元硬币。我笑着接过硬币,他也笑了。我表扬他说:“真不错,两样东西都没丢。”
“丢不掉的!”清脆的童音渐行渐远。
不要说白的道理
钱是小事,信用是大事,做守信的人是大事。
校长通过努力让忘记还钱的孩子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相信,孩子将终生铭记。
“孩子,我没有收到你还的钱”,是善意的提醒。校长这种维护孩子自尊的做法也值得称道。
J故事三  ◆第三遍鸡鸣◆
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个人偶然与酒仙杜康相遇。杜康传授给他们酿酒之法,叫他们选用秋熟饱满的黑糯米,调和以冰雪初融时高山上流下的碧水,注入深幽无人处干年紫砂土制成的陶瓷,再用初夏第一张看见朝阳的新荷覆紧,密闭七七四十九天,直到凌晨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
这两个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酿酒所需的材料,把梦想一起调和密封入陶瓮,然后潜心等待那个酒香四溢的时刻。
多么漫长的等待啊。第四十九天到了,两人夜不能寐,等着鸡鸣的声音。
远远地,东方微曦,传来了第一声鸡鸣,过了很久,依稀响起了第二声鸡啼。第三遍鸡叫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来?其中一个人再也忍不住了,他打开了陶瓷,惊呆了,里面的一汪水像醋一样又黑又酸。大错已经铸成,无可挽回,他失望地把它洒在了地上。
而另外一个人,虽然也想要伸手打开陶瓷看个仔细,却还是咬紧牙关按捺着好奇心,坚持到了第三遍鸡鸣声响起。多么甘甜清澈的美酒啊!只是多坚持了一刻而已。
不要说白的道理
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他们与失败者的区别,往往不是机遇或是更聪明的头脑,只在于成功者多坚持了一刻——有时是一年,有时是一天,有时,仅仅只是一遍鸡鸣,就收获了快乐的果实。
J故事四◆大力女孩◆
省举重队的杨教练到一所乡下小学挑选举重新苗。老师们推荐说,三年级四班的王霞肯定行:“我们学校在山坡上,用水要到山下去取,别的孩子两个人抬一桶,只有王霞能独自提一桶水上来。这孩子人品也好,她们班用的水她一个人包了。”
老师把王霞带来,又黑又瘦又矮,弱不禁风的样子。杨教练问:“你们没叫错人吧?”老师说:“没错,她就是王霞。”又自作主张地吩咐:“王霞,这位杨教练想看看你有多大力气,操场边有石头,你举给杨教练看看。”
王霞点点头,向操场边的几块大石头走去、杨教练和师生们也跟过去。王霞振动一块约有30公斤重的石块,侧头看一看。杨教练说:“这块你举不动的,换一块小点的吧。”可王霞挑了一块更大的,一俯身就把石头抱起来了。杨教练惊呼:“小心,别伤着!”正要过去保护,王霞已经把石头托过前胸,奋力一挺、举过头顶了。王霞举着石头,在原地转一圈,问杨教练行不行。杨教练说:“行了行了,快放下。”王霞稳稳地把石头放回原处。
这个黑瘦的小女孩竟有如此神力?!杨教练问体育老师是怎样训练王霞的。体育老师说:“根本没有训练过。”杨教练又问王霞,在家里有没有人教她举重。王霞说:“没有。”杨教练决定到王霞家里去探个究竟。
当天傍晚,杨教练悄悄来到王霞家,看见瘦小的王霞正抱起一个瘫痪的中年妇女往外走。那个中年妇女虽然很瘦,但至少有八十来斤,压得王霞踉踉跄跄。杨教练抢上前说:“我帮你抱吧。”王霞说;“不行,我抱我妈去洗澡。”一会儿,王霞就帮母亲洗完澡,又把母亲抱回来,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杨教练明白了,王霞的力气是抱母亲抱出来的。他抚摸着王霞的头说:“带上母亲跟我一块走吧。”
十年后,王霞成了举重名将。
不要说白的道理
母爱创造的奇迹大多太少了。今天,我们终于知道,对母亲的爱同样可以创造奇迹!
J故事五◆哥伦布的漂流瓶◆
15世纪中叶的一个夏天,当航海家哥伦布又一次满怀探险成功的喜悦,从海地岛海域向西班牙胜利返航时,迎接他的却是其航海史上最猛烈的一次风暴。面对船毁人亡的遭遇,哥伦布迅速把探险发现的珍贵资料塞进一个玻璃瓶,密封好后抛进波涛汹涌的大海。“我们也许会消失,但资料一定会漂到西班牙的海滩上!”他坚定而自信地说。
“绝不可能!”船长说,“它只能葬身鱼腹,或者永远埋藏在海底。”可哥伦布还是 自信地说:“或许是一年两年,或许是几个世纪,但它一定会漂到西班牙去。上帝可以辜负生命,却绝不会辜负生命坚持的信念。”
哥伦布幸运地从这场空前的海难中逃生,他信守着那个信念,不停地在海滩上寻找那个漂流瓶,直到他离开人世。
1856年,奇迹终于发生了。大海把那个漂流瓶冲进了西班牙的比斯开湾,而此时,距哥伦布遭遇那场海难,已整整过去了三个多世纪。
不要说白的道理
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并不是因为成功不肯垂青我们,而是我们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易被眼前的困难所屈服。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信念!不要放弃追求!不要放弃努力!
J故事六◆“你是中国人吗?” ◆
德国的多特蒙德有一家著名的餐馆,辞退过两个打工的中国留学生。他们的故事被传得家喻户晓:
按照餐馆的规定,每收进来一批餐具,必须马上洗干净,但中国留学生做洗碗工,总要等餐具堆满了洗碗地才开始洗涤。
看门人必须站在门口迎候随时前来就餐的客人,有一天深夜,餐馆里没有食客,老板来检查时发现看门人——中国留学生趴在餐桌上睡着了。
这里的老板觉得中国人不守规矩,会给自己的生意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就一律拒绝用中国留学生。
有些中国留学生为了找到工作否认自己是中国人,但并没有多大的效果,因为很容易被识破。
有一天,那家餐馆里又来一个中国留学生。老板问他:“你是中国人吗?”他说:“是。”老板说:“那么很遗憾,我不能聘用你”他问老板:“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老板给他讲了那两个留学生的故事。
这个留学生对老板说:“你错了,这是偏见。中国留学生中有那么两个人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你以为所有的中国人都跟他们一样。德国有希特勒,可是我们并没有把所有的德国人都当成希特勒一样来对待,因为我们从来不抱偏见。”
后来,老板破例接收了这名中国留学生。这个留学生就是我。
不要说白的道理
偏见,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而,如何对待偏见,显示了一个人的智慧,更显示了他的勇气和正气。我们钦佩战胜偏见的人。
J故事七◆“规则”与“自由” ◆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
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必须做出选择。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悠哉游哉地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珍本。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惴惴不安的学生终于破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接下来的举动令人吃惊;收下书表示感谢,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把他开除出校。
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也许有人会说:“这位校长太过分了。”既然别人已经道了歉,归还了书,干嘛还要开除人家:
这就是校规!没有了规则,还会有今天的哈佛吗?就如同江河一样,如果没有堤岸的约束,便不成其为江河;有了堤岸,江河才能自由地奔腾。脱离了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让规则看守的自由才是实正的自由。
不要说白的道理
做为我们不仅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还要主动地服从科学合理的规则,让自己在规则中获得自由。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在即将来临的考试中,相信同学们一定知道该怎样做。
让规则来看守自由吧!
J故事八◆把花“摘”进心里◆
花开的季节,一位女教师受校长的委托照顾学校的花坛,因为这时候有些花往往会不翼而飞,一天放学后,女教师来到花坛边,望着姹紫嫣红的鲜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陶醉在一片清香里。忽然,她发现有一个小男孩躲在墙角探头探脑地朝这边看。“你过来!”女教师招招手。小男孩过来了,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
“你怎么不回家?有什么事吗?”女教师问。“我……哦……我想要一枝花。”小男孩支吾着说。“你想要哪一枝?”女教师徽笑着。拉着小男孩的手。小男孩看了一会儿,指着一枝很鲜艳的花,说:“这一枝,行吗?”“好,这枝花就属于你了!如果你把花儿留在这里,它还能开好几天,别的小朋友也可以来看;如果我现在帮你摘下,你就只能玩一会儿了。你打算怎么办?”
小男孩想了想,说。“我把它留在这里吧,明天我再来看它。老师,你要帮我看好啊!”女教师笑盈盈地点点头。
第二天傍晚。又有20多个孩子找女教师要一枝属于自己的花。他们同那个小男孩一样,都愿意把花留在花坛里。
女教师就这样把学校花坛里所有的鲜花都“摘”进了学生心里,孩子们放学后总会积极地帮着护花。深秋,鲜花和绿叶枯萎了,孩子们还期待着自己的花儿明年再次在校园里绽放,在心里统放。
不要说白的道理
女教师把花坛里所有的花都“摘”进了学生心里,最终守住了花坛中的每一朵花。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往往能得到令人惊喜的结果。
J故事九◆幸福住在你对面◆
一位教师,教的是一群患有先天性残疾的孩子。她讲到“幸福”这个词的时候顿住了,因为那些饱受不幸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关于幸福的体验。
后来她将孩子们分成面对面的两组,一组是失明的孩子,一组是聋哑孩子。失明的孩子说,最幸福的事是见到阳光,聋哑孩子打手语“说”,最幸福的事是听到声音。在她的传递下,两组孩子互换了答案。孩子们终于知道,其实幸福并不遥远,既在自己的对面,也在自己的身边。
不要说白的道理
身边有很多平常的徽不足道的幸福,我们拥有时浑然不觉——就像指缝间流泻的那缕阳光,一点点被错失忽略和遗忘。而对生活的埋怨却常常滞留在心里,将我们关进一间堆满这样不顺心那样不如意的不幸的屋子。其实,只要你稍稍一举足,迈出心中的那道门槛,然后再轻轻一敲门,你便会发现,幸福一直就是住在你对面的邻居。
J故事十◆自己帮自己◆
有这么一则故事:
小强学习成绩不好。他每天都在想,谁来帮助我一下,好让我把学习成绩提高一点,好让我也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父母的喜爱?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没有人来帮助他,他学习的兴趣一点点减退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
同样,小军的学习成绩也不好。为了把学习成绩提高,他主动去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不到一年,就从全班第40名跳到了前十几名。
小强问小军:“谁帮助你提高得这么快呀?”
小军说:“我自己。”
小强有些不解:“自己也能帮助自己吗?”
小军说:“是的。只要你用心去学,去问,你的成绩就能提高。”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学习差的孩子都有这种心理,就是被动地等待别人的帮助。如果没有等到帮助,他内心的消极情绪就会慢慢形成一道屏障,使得他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淡。
不要说白的道理
孩子的成绩有所下降时。家长或老师不妨将上面这个故事和下面这个道理告诉你的孩子或你的学生,那就是求人不如求已,只要心中有向上的力量和进步的愿望,就能取得进步。
J故事十一◆原谅的灯笼◆
有个十几岁的男孩,从家里偷了一笔钱离家出走了。父母找了几个月都没有找到他。
在外面混了半年以后,这个孩子把钱花光了,又冷又饿,这才想起家的好处。
犹豫了好久,他给家里写了封信,他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知道我错了,只有出门在外才想到家的温暖。由于怀着对你们深深的内疚,无颜见人。我准备在某个黑暗的夜晚回家,假如你们还肯原谅我,那么就请在家门口为我点起一盏灯笼吧。
你们的儿子”
信发出以后,这个孩子踏上了回家的路。
经过长途跋涉,他终于赶到了村外一道山梁后面。他躲在那里,吃了些干粮。等到夜幕降临,他才悄悄地爬上那道山梁。当他登上山梁,含着眼泪往村里看的时候,不由得惊呆了,所有人家的门口都挂着一盏灯笼,整个村庄亮成了一片!
不要说白的道理
人心是善良而宽厚的。对于做了错事的孩子,人们只会怨其不争,决不会恨其悔悟。当他振作精神,迷途知返,走向希望的明天的时候,人人都会为他点亮原谅的灯笼。
J故事十二◆  花儿努力地开◆
有一个人想学医,可是又犹豫不决,就去问他的一个朋友:“再过4年,我就44岁了,能行吗?”
朋友对他说:“怎么不行呢?你不学医,再过4年也是44岁啊!”
他想了想,第二天就去学校报了名。
人就是这样,当你以一种豁达、乐观向上的心态去构筑未来时、眼前就会呈现出一片光明。
有一首诗写道:“你爱惜,花儿努力地开;你忽视,花儿也努力地开。”
是的。花儿总是在努力地开,所以,也请你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度过每一天。
不要说白的道理
哲人说态度决定一切。
师长说态度决定人生。
不错,无论置身顺境还是陷入困境,心中有目标、有追求的你。何不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放飞心情,以坚实的步伐迈向成功。
J故事十三◆居里夫人曾拥有三克镭◆
195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美国女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的一家实验室里找到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
当时,镭问世已经18年了,身价曾高达每克75万金法郎。这位女记者想,仅凭专利技术。居里夫人也早已富甲一方了。可是,她没有想到,也就在18年前,居里夫妇放弃了他们的专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
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女记者困惑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居里夫人回答:“有,l克镭,以便于我的研究。可是,18年后的今天,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
出乎意料的回答使这位女记者内心不能平静: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
记者立刻飞回美国,打听出1克镭在美国的市价是10万美元,便找了10个女富翁,想得到她们的解囊相助,没想到碰了壁。这使她意识到,自己的所做所为不仅仅是在募集金钱,更是一次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于是,她开始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
在这位记者的努力下,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一克赠予居里夫人。
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想在自己的祖国波兰华沙创设一个镭研究院以治疗癌症的时候,美国公众为她捐赠了第二克镭。
不少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发现镭的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就解决了吗?居里夫人在后来的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值是,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不要说白的道理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把提炼出的第一克镭给了科学,公众则把第二克镭和第三克镭回赠给她。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的伟大人格,也唤起了公众对科学事业和科学家的理解和敬重。
J故事十四◆永远不晚◆
有一位左腿残疾的老红军,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已经68岁。他心中有个愿望,要在故乡亲手栽种300株枫树纪念自己的母亲,因为15岁那年,他就是在满山红叶时节与母亲作别,踏上了长征之路。儿女们都说将军年纪大了,种一棵树行,种300棵谈何容易?可老将军就是不听劝告,坚持自己一锄一锄挖树穴。他有时一天挖一个,有时三、五天才能挖好一个。将军78岁那年,他亲手栽下的300株枫树都有汤碗一样粗了,就像300名哨兵屹立在将军母亲的坟边。每到深秋,满山红叶随风起舞,引来无数人的注目。将军说这是自己晚年最得意的一件快的事。将军就是我刚刚离去的外公。
有一位从旧社会过来的普通农妇,没有进过一天校门,斗大的字不识一个,50岁以前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后来她进城带孙子,在孙子的“指导”下,一天学习一个字。孙儿读完幼儿园时,老人已能识800余字。孙子小学毕业时,62岁的老人已能读报写信。她就是我的母亲。
有一位年已花甲的老农,一生怕苦怕累,无儿无女,邻里都说他老了只有吃“五保”或到镇敬老院去度晚年。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一改60年的懒散,天天在责任山上整地种果树,l年100棵,6年时间种了600棵果树。他70岁时,10亩果树年收入3万余元。他建了新房;做了新郎,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就是我的三爷。
不要说白的道理
每个人心中都有许多愿望,有的人付诸行动实现了,有的人却因科林原因没有行动,愿望也始终没有实现。
以上几位老人用事实告诉我们。要实现自己的愿望,关键是行动——快把心中美好的愿望付诸行动吧!
只要行动,就永远不晚!
J故事十五◆泥泞留痕◆
鉴真大师剃度一年多后,住持还是让他做行脚僧,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外出化缘,要知道,这是寺里谁都不愿意干的最苦最累的苦差事。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看到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鞋。住持叫醒鉴真说:“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旧的鞋子干什么?”鉴真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愤愤不平地说:“别人一年连一双鞋子都穿不坏,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鞋子。”住持一听就明白了他的弦外之音,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透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看看吧。”。
寺前的路是一块黄土坡地,由于刚下过一场透雨,路面泥泞不堪。住持拍着鉴真的肩膀问:“你是愿意做个天天撞钟混日子的和尚,还是愿意做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我当然想做个名僧了。”住持接着问:“你昨天是否在这路上走过?”鉴真回答:“当然。”住持接着又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又干又硬,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住持没有再说话,迈步走进了泥泞里。走过十几步后,住持停下了脚步说:“今天我在这路上走一趟,你是否能找到我的脚印呢?”鉴真答道:“当然能了。”住持听后拍拍鉴真的肩膀说:“泥泞的路上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不经历风雨,碌碌无为的人,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干又硬的路上,什么足迹也没有留下。”
鉴真顿时恍然大悟:泥泞留痕。
不要说白的道理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需要经过艰苦的磨砺和摔打,我们往往看到的都是成功后的掌声和鲜花,其实一路上的泥泞和辛酸只有亲身经历的人自己才能体会得到。要想成功,就不能惧怕通向成功路上的泥泞和荆棘,仅仅怀揣一个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克服我们与生俱来的自身的惰性,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J故事十六◆一条鱼眼中的海◆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便被捕上了岸,打鱼的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礼物送给了女儿。小女孩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起来,每天它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
后来鱼越长越大,在鱼缸里转身都困难了,女孩就给它换了更大的鱼缸,它又可以游来游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就会黯淡下来。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不游也不动,甚至连食物也 不怎么吃了。女孩见它很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快乐不起来,一天它遇见了另外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看起来好像闷闷不乐啊!”它叹了口气说:“啊,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
不要说白的道理
心就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即使给你一片大海,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
J故事十七◆名牌靠我去创造◆
我家北面有一所中学,南面也有一所中学,两所中学相隔不到100米。北面的北中是县重点,南面的南中不仅不是重点,甚至连一所好的中学也算不上。
放学的时候,两所学校的学生经常汇集在附近的车站和马路边上。尽管中学生的穿戴都差不多,但谁是哪个学校的,一眼就能看出来:北中的学生大多佩戴着校徽,而南中的学生却几乎没有人戴校徽。
有一次,两所中学的高二年级举行篮球比赛,双方的领导都很重视,特意给运动员印制了新背心。南中背心上的图案是美术老师设计的,没有用通常的美术字,而是用了篆书,那“中”字不是笔直地立在地上,却像个猴尾巴一样地向上弯曲了一下再下来,乍一看,很像个“虫”字。
比赛的时候,许多人一眼就看出了这个“破绽”,指着背心乱叫喊:“南虫!南虫!”
从此以后,南中得了个“虫中”的外号,而北中却在“虫中”的陪衬下被附近的居民戏称为“龙中”。
去年高考过后,爆出一条新闻:“虫中”理科第一名的分数比“龙中”理科第一名的分数居然高出两分。
新学期开始没几天,我一听说南中考上大学的那个“状元”将回母校讲一讲心得,于是住在周围的人都去看热闹。
主席台上站起一个中等个子的男生,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激动,他的声音有些发抖:“三年前,我是南中的初中毕业生,以我当时的成绩,是可以考上马路对面的北中的。填写中考报名表的时候,我突然想,如果继续留在南中。难道我就考不上大学吗?我不相信!我想证明,南中也有很棒的学生……所有的名牌都是人创造的,我想做一个创造名牌的人,不想做一个享受名牌的人……”
“我要感谢我的父亲,当时,他鼓励我说,我能有这样的想法,他比看见我考上大学还要高兴。在这三年里,可能没有人注意,我始终戴着南中的校徽。它是一个标志,我用这个标志向一切看不起这个标志的人挑战地向我自己挑战,在挑战中我获得了力量,在挑战中我得到了快乐!”
“我不愿意站在太阳的光环下对人说:你们看,我有多亮!我要做一盏灯,发出自己的光,我要让南中因为有我这样的学生而有光彩……”
会场很安静,我感到一阵激动,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听到这样的话了。
这是一个年轻人的话。
这是一篇振聋发聩的男子汉宣言。
不要说白的道理
上什么样的学校很重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投入学习更加重要。毕竟,成功要靠每一个人自己的努力。希望所有进入新学校的同学都明白这个道理.同时祝大家学习进步。
J故事十八◆找回你的特质◆
有一天,一个生物学家经过一家农场,看见鸡舍的鸡群中有一只鹰,于是就问农场的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会落魄到这般与鸡为伍的地步。农场主说:“因为我一直喂它鸡饲料,把它驯成了一只鸡,所以它一直都不想飞,它的一举一动根本就是鸡,而且根本不以为自己是鹰。”
生物学家说:“不过,它到底还是一只鹰,应该一教就会飞的”
生物学家轻轻把鹰放在手臂上,然后说:“你属于蓝天而不是大地,张开翅膀飞翔吧!”可是,那只鹰有些疑惑,不知道自己是谁,它看到鸡群在地上啄食。就跳下去与它们做伴了。
生物学家不想放弃,又把鹰放到屋顶上怂恿它飞,他说:“你是一只鹰,张开翅膀飞翔吧!”可是鹰对自己的不明身份和这个陌生的人感到恐惧,于是又跳到地上觅食去了。
到了第三天,生物学家起了个大早,把鹰带到了高山上,把鸟中之王高高举起,再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鹰,属于辽阔的蓝天。快快张开翅膀飞翔吧!”鹰还是没有飞。
生物学家仍不肯放弃,一次又一次努力。终于有一次,当生物学家把鹰举向太阳时,奇迹发生了,鹰的身体开始颤抖起来,然后慢慢张开了翅膀,最后发出胜利的叫声,冲向了天际。
不要说白的道理
故事中的鹰寓意着人们真实的特质,富有无限的能力和潜力。鸡群则象征着人们那被世俗限制和束缚的心灵,以及加在自己身上而且被默认的无形枷锁。因此,回归人的本性特质,对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
生物学家是一位锲而不舍的教育者和引导者,他执着的精神和负责的态度值得教育者学习。
J故事十九◆不要说一无所有◆
有一位旅行者独自穿越沙漠时迷失了方向,更为可怕的是他吃完了最后一块干粮,喝完了最后一滴水,翻遍所有的衣袋,只找到一个发蔫的梨。
“哦,我还有一个梨。”他惊喜地喊道。他边擦着那个梨,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大漠里寻找着出路。整整两个昼夜过去了,他仍未走出空旷的大漠,饥饿、干渴、疲惫一起涌上来,望着茫茫无际的沙海,有好几次他都觉得自己快要支撑不住了,可是看一眼手里的梨,他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又添了些许力量。
顶着炎炎烈日,他继续艰难地跋涉,已数不清摔了多少跟头了,只是每次他都挣扎着爬起来,踉跄着上点点地往前挪,心中不停地默念着:“我还有一个梨:我还有一个梨……”
三天之后,他终于走出了大漠,那个始终未曾咬过一口的梨,已干得不成样子,他还宝贝似地捧在手中。
不要说白的道理
在生命的长河中,有时我们会陷于意想不到的困难,这时,不要轻它放弃,不要轻易.地说自己一无所有。
记住:只要抱着坚定的信念,努力地前进,就一定会战胜困难。
J故事二十◆真正的帮助◆
有一位著名的商人来到纽约,他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衣衫褴楼的铅笔推销员,心中不由怜悯。于是,他把一元钱丢进了抓那个铅笔推销员的怀中,然后就向前走去。走着走着,他忽然觉得自己那样做非常地不妥,对那个铅笔推销员十分不礼貌,于是又转身返回。对那个铅笔推销员说:“我刚才付了钱给你,忘了拿走铅笔。现在,我来拿走买下的铅笔。”商人拿了一支铅笔,说:“铅笔是一元钱一支吧?你是一个商人,你卖东西就得给自己的东西标个价。”说完,商人转身离去。
三个月后.在一个商品交易场上,一位穿着整齐的推销商迎面走向那位商人,自我介绍说。“先生,你可能已经忘记我了。我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是,我却永远也忘不了那个让我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商人的人。在你说我是一个商人之前,我一直都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推销铅笔的乞丐。谢谢你对我的帮助!”说完,他和商人握手。商人一笑。说:“我并没有帮你呀?是你自己帮助了自己。”
不要说白的道理
居高临下的给予不是帮助.是施舍,即使是好意,有时也会在无意之中伤害别人的自尊:真正的帮助是在不露痕迹之中让别人感到温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谁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谁也会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我们得学会以平等的心态和自然而然的方式帮助别人。
J故事二十一◆让责任看得见摸得着◆
一位高二年级的同学,生活能力尚可,思想品德还行.可就是学习成绩起伏不定,父母为此很伤脑筋。一次家长会后,母亲在班主任的启发下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从全家每月1300元的总收入中。拿出1000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存入银行。作为一年半以后继续上学或自主立业的费用,并向孩子说明:如能继续上学,家庭将一如既往地每月给他1000元助学金;如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深造,就不再提供资金。这就意味着这笔钱可能是孩子从父母那儿获得的最后一笔学习、生活或者说创业资金。母子很顺利地达成了这个“协定”。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高考结束了,儿子出人意外地成为全校唯一考上北大的学生。
当人们纷至沓来探寻教子秘诀的时候,母亲坦率地说:“让抽象的责任看得见摸得着,就能成功。”而孩子的回答是。“原以为学习就是混时间,可每当母亲每月从家中仅有的1300元中抽出1000元郑重地交给我时,我就感觉到一种压力、一种责任。我认识到父母对我的尊重、重视,也认识到如果不把自握住这个机会,我将可能永远告别学习生涯。于是我想:到了该认真学习的时候了”
不要说白的道理
母亲每个月借助交钱这一特殊方式激发并加深了儿子的责任意识;儿子也渐渐地感悟到了责任,并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于是责任感内化为一种动力,最终成就了学业。
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家庭的情况各不相同。为了孩子,请您开动脑筋,设计一个科学而实用的方法,让我们的孩子感到责任看得见摸得着!
讲给家长的故事
J故事二十二◆再一次站起来◆
一位父亲很苦恼,因为儿子已经十六岁了,还没有一点儿男子汉的气概.父亲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
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这儿吧。3个月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训练成真正的男人。不过,在这3个月里,你不可以来看他。”父亲同意了。
3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3个月的训练成果。
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18次。
禅师问父亲:“你觉得孩子的表现有没有男子汉气概?”
父亲回答说:“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受训3个月,看到的结果却是他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
禅师叹了口气,说:“你只看到了表面的胜负,却没有看到你儿子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气概啊!”
故事中的道理
只要精神不倒,就没有什么能将你打倒;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真正的男子汉不在于身材的魁梧,而在于灵魂的坚强。只要站起来的次数永远比倒下去的次数多,就是成功!
J故事二十三◆妈妈眼里你最棒◆
罗恩是个15岁的小男孩,在格兰杰高中读十年级。这天,是校际橄榄球比赛的日子,罗恩作为候补球员被选入校队,他可是唯一一个拥有如此荣耀的低年级学生。他兴奋极了,邀请妈妈来观看比赛。罗恩的妈妈从来也没有看过橄榄球比赛,但还是兴致勃勃地来了,还带来了几个好友为儿子呐喊加油。
激烈的比赛结束后,罗恩的妈妈就在更衣室外面等儿子,准备和他一起回家。
“妈妈,你觉得怎么样?天啊!你有没有看到我们3次底线得分,还有我们的防守,很棒吧!对了,还有在重新开球后,我们在反攻时截断了对方的传球。妈妈,你看到了吗?”罗恩一看见妈妈,就兴奋得手舞足蹈,一口气问了很多问题。
“儿子,你棒了,真的,我真为你骄傲。你提了11次球袜,那动作真利落;你还喝了8次水,对了,还有两次往自己的脸上洒水。宝贝,你肯定流了不少汗。还有,你拍19号、5号和9号下场队员的样子帅极了,那动作真像个职业球员。”罗恩的妈妈言语里充满了自豪。
“噢,妈妈,你怎么注意那些小事啊!”罗恩有点泄气,“我哪有那么棒?我甚至一直都没上场,只是个板凳球员。”
妈妈微笑着抱住罗恩:“宝贝,妈妈不懂橄榄球 ,也不是来看球的。妈妈是来看你的,我的儿子,在妈妈的眼里你是最棒的球员。”
故事中的道理
在每一位家长的心中、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关注的焦点。
但是,怎样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呢?怎样让孩子体会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份量、让孩子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爱?这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
J故事二十四◆赞许的阳光◆
有一个孩子经常和人打架,偷偷地把石头扔向邻居家的玻璃窗,还把人家的小狗扔进水池。他的父亲对刚娶进门的继母说:“亲爱的,你要好好注意他,他是全州最坏的孩子,让我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近了这个孩子,当她对孩子有了了解之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州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在这个孩子身上花了许多心血,帮助他学习知识,明白事理。在继母的引导下,这个孩子把所有想坏主意的脑筋都用在如何做好事业上。后来,就是这个被父亲断言为全州最坏的孩子,竟成了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卡耐基。
故事中的道理
赞扬的力量是巨大而神奇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善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用他人的看法和态度来衡量自身的价值,对周围的人的评价非常在乎,有一种被肯定、尊重和赞美的渴望,有时候一句夸奖的话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鼓舞作用,尤其对那些在人生路上遇到挫折的人来说,夸奖和赞美如同寒冷冬天中的一束阳光,不仅可以温暖他们的心灵,而且可以点亮其奋进的希望之光,从而改变他的一生。
日常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用夸奖、赞扬来代替抱怨、指责,让孩子沐浴在赞许的温暖阳光之中,孩子就会成长得更健康。
J故事二十五◆爱护孩子心中的航灯◆
一位植物学家的儿子,拿着一珠不知道名字的小草去问老师:小草叫什么?
生物老师也不知道。谦虚而又诚实的老师和蔼地对学生说:“你爸爸是很有名的植物学家,你回去问问他吧!我也很希望知道这株小草的秘密呢!”
第二天,孩子拿着小草对老师说:“爸爸说他也不知道这株小草的名字,还说老师一定知道,可能一时忘了,要我回来再问问您。”说着,孩子递给老师一封信,说是爸爸让带给老师的。
老师打开信一看,里面写着那株小草的名字和特征,最后还附了句话:“这个问题由老师直接回答,想必更为恰当。”
故事中的道理
这位植物学家是一位很睿智的家长,他既回答了孩子的问题,又维护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可谓一举两得。
学生有“向师性”,当老师带着他们去追求知识和真理时,在他们的眼里,教师就是智慧的象征、真理的化身。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对教师愈信服,所学功课便会愈出色。可以想象,如果孩子迷失了心中的航灯,该是怎么样的困惑和迷茫。
教师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有缺点和错误,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加以贬斥,必然有损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长此以往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家长应当维护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J故事二十六◆  “瓦特赫效应”给家长的启示◆
奥托·瓦特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瓦特赫刚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特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特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调色,对艺术的理解也不够,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令他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材。”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成才已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素质,建议他改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特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燃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材”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故事中的道理
孩子的学习潜能是不一样的,有的比较全面,有的在某一个方面特强。孩子在找到了发挥自己潜能的优势方向后,通过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
家长平时应多观察,多分析,找到发挥孩子潜能的最佳点,然后进行培养引导。特别在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要冷静地分析原因,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从中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优势方向,并创造一定的学生条件,点燃孩子的智慧火花。孩子一旦学有所长,就会信心大增,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还会带动其他方面的学习积极性。
J故事二十七◆爱之必以其道◆
郑板桥是清代大画家、“杨州八怪”之一。他52岁才得一子,取名宝儿,对其管教甚严,从不溺爱。病危时,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指名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
父命难违,从未做过馒头的儿子请教了厨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喜滋滋地送到父亲的病榻前,父亲却早已断气。
儿子跪在床边哭得像泪人一般,忽然发现茶几上有张信笺,上面写着几行诗句,意思是: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故事中的道理
郑板桥临终前仍不忘以特别的方式“教子”,这种对儿子深深的父爱发人深省。
郑板桥在给弟弟的信中说:“余五十二岁始得儿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
好这个“爱之必以其道”,这就是郑板桥给我们的启示。
像郑板桥那样,有意识地增强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干”的意识,克服依赖思想,不仅能培养孩子的主人公意识,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是培养孩子优良品格,进而使之成家立业、安身立命的有效方法。
J故事二十八◆人生的金币◆
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家里,负责孩子启蒙教育的母亲几乎都会要求子女回答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将被抢光,那么你要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大多数孩子自然会想到钱这个好东西。也有孩子会说是家中珍藏的价值连城的珠宝钻石。可这些显然不是母亲们所要的答案,她们会进一步问:“有一种东西是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若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当孩子刚懂事时,母亲便将蜂蜜滴在书上,让孩子去舔,是想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从书里获取智慧吧。
故事中的道理
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都能失而复得,只有智慧才是无价之宝,是人的一枚金币。这枚在知识的海洋里铸造的金币,会让孩子终身受用不尽。
J故事二十九◆延伸到天堂的母爱◆
“宝贝,今天是你18岁的生日,妈妈祝你生日快乐!”
似乎看到了女儿18岁的倩影,胡老师眼神中充满憧憬和希望,苍白的脸上露出幸福而甜蜜的微笑,时而注目凝思,时而奋笔疾书,终于写好了留给女儿的最后一封信,落款的日期是2019年2月1日。
胡老师原本有一个幸福而温馨的家庭,爱人是国家公务员,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三口之家,其乐融融。然而命运却与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胃癌晚期,生命危在旦夕。对于死亡,她没有太多的恐惧,她是多么留恋这个世界啊——放心不下年迈的父母公婆,舍不得离开钟爱的教育事业,忘不了学生深情的呼唤,更难割舍两岁的女儿。
女儿多么需要母亲的呵护啊!
作为一名教师,胡老师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她多想及时为女儿指点迷津、伴着女儿健康成长。可惜这人之常情对她而言竟成了奢望。无奈之中,她不顾病痛的折磨,给女儿连续写了12封信,打算把信存放在爱人手中,在女儿7—18周岁的生日时由爱人转交给女儿。她想得非常周到,考虑到女儿的识字量,前两封信有几处文字是用拼音代替的;在第七封信里,她告诉女儿月经初潮是怎么回事;在第九封信和第十二封信里,她告诉女儿中考、高考时如何减轻心理压力……
故事中的道理
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
胡老师在生命垂危之际,还在思考如何尽一个母亲的职责,她用责任、爱心和智慧把母爱延伸到了天堂,在那里注视着女儿的成长……
J故事三十◆成绩不好怎么办?◆
有一位女生,初一期末考试时语文、英语都是90多分,而刚刚及格。她问妈妈是不是女孩子不适合学理科?妈妈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帮她分析数学试卷,让她把错题改在本子上,又出了类似的题让她做,做错了就耐心地讲解,做对了就在本子上打上大大的红“√”,并写上“你真行”等话鼓励她。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不仅轻松补上了功课,而且很有成就感,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有一位父亲,在孩子物理成绩不及格的情况下不急不恼,找了一个老师辅导自己学物理,同时每天晚上都向孩子借书看,还买了电路模型练习,不懂就问孩子。孩子回答不上来,就说没有时间解答,然后悄悄跑去问老师。没想到老师在班上对全班同学说:“像他这样不会就问、努力学习的,期中考试准能考上70分。”孩子一下就来了兴趣,和爸爸一起对照书操作、研究,很快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物理成绩变得非常好。
故事中的道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学、初中阶段孩子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学习成绩上的差异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其中心理因素很重要。上述故事中的两位家长能理解、善待“偏科”的孩子,耐心地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鼓励法”、“请教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只要有心,每个位家长都能创造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不仅能营造家庭学习氛围、增进感情,更重要的是能教导孩子如何面对挫折、战胜自我,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