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0:26:41
今天翻阅报纸杂志偶得两篇短文,慢慢读来感触颇深,现在与大家一起分享。一则是刘墉的“迟”;一则是吕忠信的解“淡”。
两则文章很短,但是将一个字写的如此深奥真是不简单。迟和淡的意思经两位作者这么一说深刻且形象,汉语的魅力真是太大了,单单一个字让你想到许多,但是也只有经过这些作者们的文笔我们才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迟”这个字真是耐人寻味,“迟到”的迟是晚;“迟缓”的迟是慢;“迟钝”的迟是拙;“迟疑”的迟是犹豫:“迟明”的迟是接近。
迟有时是那么优雅,像是“姗姗其来迟”;迟有时是那么威严,譬如“无体之礼,威仪迟迟”;迟有时又是那么蕴藉,好比经中的”春日迟迟”;而迟却又常变得那么令人沮丧,尤其是当我们发觉“今生已迟”。“在儿童时代,我们最常用这个迟字,总是怕迟到学校、怕迟交作业,那时迟对我们小小的心灵,唯一的意思,就是“晚”。

成年之后,我们不再常用“迟”这个字,但是每当说到迟,“迟了一步”、“起步太迟”,那迟便有了许多挽不回的意味。
到了老年,我们将很少用迟这个字,因为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反正什么事都少了争,便也不再计较迟不迟,而到那时,如果偶尔说出个迟字,似乎就有此生再也赶不及的慨叹了。
什么是迟?迟实在只是慢,慢慢的春天和少女的脚步是美的:慢慢的礼仪是庄敬的;慢慢的反应是笃钝的;而慢的起步,常是失败的。

什么是迟?迟就是来不及了,所以欣欣的孩子,总不会迟,他只要心智身体健全,今天立志做什么事,将来都能成。但是三、四十岁的人,若说从今天开始学医,或许仍不迟;若要学撑竿跳,却可能已迟。至于五、六十岁,学书法或许不迟,要想学医,则可能迟了。总之,年龄愈大,似乎迟的事情也愈多,所以走错了路,少时悔,要比老时悔,有用得多,因为人到老年,恐怕连悔都已经太迟。
迟,在这迟迟的人生,在我们迟迟的脚步间,迟缓的行动和反应中,有多少迟迟的季节飘逝了!抬头,才是迟明的少年;回首,已是迟暮的白发,而悟已迟、悔已迟、恨已迟,此生已迟。迟,一个多么缓慢柔软,又触目惊心的字啊!

解“淡”
人们大多有一种习惯倾向,一看到“淡”字,总有一种乏味、低调、暮沉沉、灰蒙蒙的印象。
五味中没有“淡”,百味中没有“淡”,所有味中都没有“淡”。其实,“淡”也是一味。
所有“味”都是为了表现自己、突出自己。唯独“淡”不表现、不显露。
当人们被千奇百怪的味道搞烦了、麻木了的时候,反而需要“清淡”。也许这正是烹饪大师们的点睛之作。

在与“淡”组合的词语里,也不乏美好的例证。如:“淡妆”“淡雅”“淡泊明志”。
生活是多色彩的,不仅需要热烈,也需要淡定。当人们忙碌追求“大多”时,切不可忽视“微小”,莫把“淡”作“无味”。
两则短文,耐人寻味。对“迟与淡”的诠释令人折服。在生活中,什么是迟?什么是淡?我们考虑过吗?或者说自己在哪方面有点“迟”呢?在人们倍加珍惜淡淡的感觉时,你需要一份淡淡的无味和淡淡的纯真吗?欢迎大家与我一起解读迟与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