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宗合谱文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9:07:37
五、联宗合谱文献
1、宁河堂邓氏家族联谊理事会
章  程  (征求意见稿)
宁河堂邓氏家族联谊理事会是宁河武顺王邓愈家族内部事务的协调机构,是以增强族人情谊、促进共同发展进步为目的的全国性民间社团组织。为了规范理事会的行为,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特制定本章程。
第一章  基本原则
第一条  宁河堂邓氏家族联谊理事会的一切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律和地方政府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得有违反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的行为。
第二条   宁河堂邓氏家族联谊理事会应当教育和要求全体族人与当地各民族群众加强团结,和睦共处,共同为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第三条   宁河堂邓氏家族联谊理事会应当加强与海外族胞的联系,引导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增强海外同胞的亲和力、向心力,促进祖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进步作出贡献。
第四条   宁河堂邓氏家族联谊理事会应当充分发挥族人分布地域广、各方面人才众多的优势,取长补短,协调和动员全体族人创办家族实业,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生活水平。
第五条  宁河堂邓氏家族联谊理事会应当倡导族人重视科教文化事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为国出力,为祖先增光。
第六条         各房不分人口多少,居住区域大小,在家族事务中的权利和义务平等。理事会讨论决定问题实行以房头为单位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七条  宁河堂邓氏家族联谊理事会的最高协调机构为族人代表大会,族人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是家族联谊理事会,理事会的办事机构是秘书处。
第一节           族人代表大会
第八条  族人代表大会由各房代表组成,每房三人,每一万人口增加一人。散居在安徽泗县、江苏泗阳、甘肃宕昌、四川冕宁、湖南武冈以外的族人,每县(市)派代表一人。
第九条  族人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其职责是:
1、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
2、决定秘书处组成人员;
3、讨论决定家族重大事务。
,第二节   家族联谊理事会
第十条 家族联谊理事会由族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向族人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十一条  家族联谊理事会由十五人组成:
理事长一人;  副理事长一人;顾问一至二人;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二人;理事七人。
第十二条  理事会原则上由各房主要负责人组成,每房不少于二人。
理事会成员必须是族中精英,必须德高望重,必须公道正派,必须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
理事长必须由族人中德才卓著、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者出任,负责处理全家族各项事务。
顾问由族人中有一定资历和名望的长者出任,协助理事长工作。
第十三条  理事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其职责是:
1、             讨论决定族中重大事项,制定五年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             审批大宗经费开支,制定年度经费收支计划;
3、             选举理事长、副理事长,推选顾问,决定秘书长、副秘书长;
4、             根据工作需要組建或撤消专门工作机构;
5、             筹备召开下一届族人代表大会。
第三节   秘书处
第十四条  秘书处由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各房分管具体事务的负责人一名组成。秘书长负责秘书处各项事务,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工作。秘书处其他组成人员负责与本房的联系,协调办理理事会安排应由本房办理的事务。
第十五条  秘书处的职责是:
1、      负责处理理事会的日常事务;
2、      承办理事会决定的各项工作;
3、      负责与各房理事会的联系,确保信息畅通;
4、      承办理事会年会和族人代表大会。
第三章            其它
第十六条  各房按人口多少设族人会议或族人代表会议,协商处理本房公共事宜。族人会议或族人代表会议设理事会,负责与家族联谊理事会的联系,办理家族联谊理事会安排的有关事项。
第十七条  家族联谊理事会所需日常经费,由各房按人口分担。欢迎族人中的实业家和其他有经济能力的人士捐款资助。
第十八条  家族联谊理事会秘书处设在祖籍安徽省泗县邓大营,并在泗县民政部门注册登记。
第十九条  本章程由宁河堂邓氏家族联谊理事会修订和解释。
(此稿由安徽老家邓传则寄来)
2、邓氏五省六房四川联谊会会 议 摘 要
(按:邓氏五省六房联谊会,是值得永远载入史册的又一里程碑。)
公元2004年5月27日,宁河武顺王邓愈的后裔皖、甘、湘、川四省代表邓泽昂、邓传则、邓崇、邓宗增、邓宗藩、邓显顺、邓显权、邓显镛、邓显荣、邓显龙、邓邦文、邓邦朝、邓世纲、邓宇昌、邓天洪、邓天玉、邓天亮、邓天德、邓天虎、邓代权、邓星益、邓集玉等共22人,在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镇五一村诚信公司办公楼会议室(邓世纲宅址)共商邓氏五省六房联宗合谱事宜。
江苏代表因故缺席。
安徽老家三房代表邓泽昂作了题为《全族同胞团结起来,为实现宁河王家族的统一大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要求全族同胞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创修好宁河王家谱。
报告建议建造宁河王纪念馆,统一使用“宁河堂”堂号,统一使用安徽老家排行字辈。
老家三房代表邓传则对宁河王邓氏宗谱的结构、收录原则等作了说明,供与会者商讨。
其他各房代表都相继作了发言,一致同意邓泽昂和邓传则的发言。
会议通过了成立“宁河王后裔联谊理事会”的决议,选举了理事会成员:
理事长:邓泽昂
顾问:邓显镛
秘书长:(由安徽老家三房推举)
常务副理事长:邓崇
副理事长:由二、五、六、七房各推选一人担任
副秘书长:邓天亮 邓传则 邓星益
编撰组:邓传则 邓天亮(由传则任组长)
监审:邓星益
办公室:(由老家三房安排人员)
会议正式通过了使用“宁河堂”堂号和统一使用安徽古虹字辈的决议,要求我族族胞未取名者都应对照古虹字辈取名。
会议决定,宗谱总谱由编撰组负责编撰,世图排到第二世。各房谱书自编自审,统一设计、统一规格、统一印刷。谱书定名为《宁河堂邓氏宗谱》。安排人员写出《邓氏源流考》供各房使用。
会议还讨论了其他的一些问题。
会议要求全体族胞认真执行各项决议。
全体代表在《会议记录》上签字,并合影留念。
(根据《会议纪录》摘录)
3、临 别 肺 腑 语
--在振声祠堂邓氏族胞欢送大会上的发言稿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安徽泗县宁河王邓愈之第二十一世孙邓传则于2002年5月8日在冕宁振声祠邓氏族胞欢送大会上的讲话稿。当时,宝公房邓氏还未修谱,邓传则对宝公房还不了解。邓传则对端一公的定位,也是后来对宝公定位的依据之一。现全文摘录,供族人参阅。)
各位族胞: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有幸在这里和大家相聚。我是明封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卫国公、追封宁河武顺王邓愈的故乡--安徽泗县邓大营人。我叫邓传则,原是教育工作者,现已退休。是什么力量促使我从五、六千里外的异地他乡来到这里呢?就是因为这里有我的骨肉同胞,有和我一脉相承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
就是在二十天前的四月十九日,我到泗城去办事,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安徽泗县县志办公室的周士引同学,他告诉我,说四川姓邓的来信族系了。我的心里一振,叫他马上将信取来我看。我怀着一颗不平静的心情展开信纸,慢慢细读。当我看到邓邦文的信上说他们的始祖是宁河王邓愈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随之,一种亲近感、期盼感、满足感油然而生。我不能再看下去了,手捧信纸,闭目沉思,联想翩翩。我又接着把信看下去,信上说,邓愈老家是否在安徽,泗县志可有邓愈的历史记载?请帮助查找一下;又问泗县可有邓愈的后裔,邓愈究竟有几个儿子,邓愈是葬在泗县还是寿县。一连串的问题使我愕然。五百多年了,我们老邓家的这些基本情况,流失在远隔万水千山异地他乡的骨肉同胞,一直都不知晓,让我震惊不已,十分遗憾。随之下决心要取得联系。回到家中,想中午休息一会再给邦文写信,可是躺在床上怎么也不能入睡,既然没有睏意就干脆起来写信。我一口气写了五页,随即寄出。隔日,我又给邦文挂了电话,果有此人此事。这样就联系上了。
我是带着一种新鲜感、好奇感和使命感,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来到这青藏高原崇山峻岭之地的。五月六日的早晨六点,邓世纲、邓邦文、邓宗藩、邓宗伋等几位族胞到冕宁车站接了我。当日我们在邦文家里座谈了几个小时,相互介绍了一些情况,初步翻阅了有关资料,交换了一些意见和看法,使我对振声祠堂族胞的历史和现状有了初步了解,获得了很好的印象。
从几天的接触中我感觉到,这里修谱领导班子的力量是很坚强的,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国家的退休干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都较高,对续修邓氏宗谱态度正、热情高、责任心强,决心很大,我预祝他们能在这一庞大而系统的修谱工程中,一帆风顺,马到成功。也请全体族胞能够充分认识续修邓氏宗谱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给予大力支持和合作。
目前,续修邓氏宗谱工作,也可以说刚刚起步,尚未进入高潮和紧要阶段。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难免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只要集思广益,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困难是会被克服的,问题是会得到妥善解决的。
下边,我代表始祖老家第八次续修《古虹邓氏宗谱》的组织委员会和编撰委员会,对“振声祠堂”续修邓氏宗谱工作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仅供借鉴和参考。
一、            关于端一公如何定位的考察意见:
这是一个历史遗留下来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由于代久年湮,缺少一些过硬的可以质证的材料,难以定论,但也要定论。起码要有一个交代和说法,不能停留在振谱所载的现状上。
几天来,我和邓邦潮等几位有关族胞仔细地查阅了《古虹邓氏第七次宗谱》、《振声祠族谱》、《桃邑邓氏宗谱》、《中国将帅全传》以及甘肃岷州有关邓氏源流的考证材料,将几个资料中所载史实,相互融通,分析论证。
首先是端一公身份的定位问题。据振谱所载的“端一公,明宁河武顺王之后也,洪武十年十一月王卒,公袭爵卫国,产小儿不报”的史实,展开探讨。“宁河王之后”,是指王之子还是王之孙?这是个未定的问题。首先论证端一公是否是王之孙。查阅虹谱王之长孙邓源,源为洪武十六年甲子(公元1383年)生,洪武十年时他尚未出生,是不可能“袭爵卫国,产小儿不报”的。端一公为王之孙这一设想便被否定了。是王之曾孙、玄孙更不可能。由此可以断定端一公为王之子这是必然。但究其实他又是王之几子呢?还需进一步分析论证。虹谱中载,邓愈生有八个儿子,长子邓镇、次子邓铭、三子邓镛,这三个先祖的身世及子孙后代情况都已详载,设端一公为他们已不可能。惟四子邓钦、五子邓铎、六子邓铨、七子邓鉴、八子太平奴几位先祖的身世及子孙后代情况未载。1999年,甘肃邓氏族胞寻根溯源,经过大量有关史料论证,已查清他们为宁河王四子邓钦之后,邓钦于洪武二十三年在甘肃的迭布阵亡,葬于新寨口。设端一公为邓钦也不成立。剩下的邓铎、邓铨、邓鉴几位先祖中,谁为端一,还需进一步分析论证。邓铨、邓鉴不光排行在后,况且在洪武五年,邓铨就被授为尚宝司丞,洪武六年,邓鉴被授为勋卫。根据当时朝廷的“非骨肉之臣莫能守重镇、守边陲”的规定,邓钦、邓铎可能早已离开故土,戍守边疆了。洪武元年,邓钦便随父亲到了甘肃,二十三年在迭布阵亡,阵亡的消息两年后到洪武二十五年才传到京师。可见当时交通不便,讯息不通,带来诸多弊端。因此,设端一公为邓诠或邓鉴亦不成立。由此看来,端一公就是邓铎已为事实。
再有就是端一公出生地、出生年月和年龄问题。
振谱载:洪武十年,“公袭爵卫国,旋以既产小儿不报,获罪国除”。按常规,能袭爵卫国,能产小儿不报这个年龄段应在14一2o岁的范围内。据虹谱对邓镛的出生年月记载,镛为元至正二十六年丙午(公元1366年)生,洪武十年只有十二岁,邓铎比他年龄还要小,年龄似在十岁以下,这是不可能“袭爵卫国,产小儿不报”的。据《中国将帅全传》和虹谱中《宁河王事略》对邓愈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的历史记载,邓愈在江西生活战斗了五年。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入江西饶州,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公元1361年),邓愈升为江南行省参政,饶州悉平后于十月驻兵临川,至正二十五年四月,升为湖广行省平章,移镇襄阳等处。根据端一公袭爵卫国,产小儿这个年龄,端一公应该是在这段时间内出生的,更具体一点,则可能就是在临川府邸出生的。这就是振谱中所载“端一公是江西抚州府临川马祠堂人”的印证。以致后人把端一公的出生地误传为他的原籍地址。时间推延到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端一公已年届十七,符合“袭爵卫国,既产小儿不报”这个历史事实。
值得提醒的一点是,这种论证结果,端一公要长邓镛五岁,这种现象应做何解释?但不长则不能成立。亦或邓镛的出生年月有误,这也是未尝不可的。正如甘肃的邓钦至正十二年壬辰(公元1352年)生,长邓镇七岁一样不可思议。据说封建社会,正室嫡出者排行在前,侧室旁生者排行在后,若如此,这也就顺理成章了。
注:此考查小结系据有关史料分析考证而来,若来日持有确凿证据者可予修改和订正。仅此。
二、关于祖籍问题:
据振谱载,端一公为江西抚州府临川马祠堂人。在没有发现邓愈为虹县人之前,谁也不能说它是错的。在邦文夫妇没去江西临川考察之前,也不知它是错的。现在看来它肯定是错了。为什么会记载错,诸多原因是可以分析和理解的。振声柌堂的族谱修于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距今仅五十五年的历史。前五百多年的历史,没有文字史料记载,只能凭借一辈一辈的传说而已。既是传说,其中必有讹错。既然错了,这辈人就应给予纠正,应为“安徽泗县邓大营”人。
三、          关于“始祖”定位问题:
振谱载:始祖端一公。始祖二字下加注:祖非始端一也,这就否定了端一为始祖的定位。但又为什么称他为始祖呢?下面紧接着做了解释:而入川则端一为始,故曰始祖。
我们知道邓愈为端一的父亲,这是父子关系,仅差一世,称父为远祖,称子为始祖,这是显然不妥的。现在既然确定了他们之间的父子关糸,就不能再称端一为始祖了。始祖应是宁河武顺王邓愈。况且人们在确定始祖时,还有其他诸多因素在内,身份、地位、名望、功勋德业等。如王之父邓顺兴,为何不立他为始祖而立邓愈呢?道理就在于此。
四、 关于世代顺序的排列问题:
这一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能有半点虚假和含糊。振谱中原来的排列就不甚合适。既是端一公为始祖,他就是第一代,他的四个儿子松、兰、斩、恩应为第二代,可谱中记为第一代了,这明显不妥。现既然弄清了宁河武顺王邓愈的一切详细情况,世代的排列顺序就应重新理顺,也就是宁河武顺王为始祖,端一为二世,松、兰、斩、恩为三世,以此类推。
五、关于世派用字问题:
这一问题可能还没引起各位族胞的足够重视,或者没有予以深刻的理解和思索。振谱中记载的“维逢光启、文学宗显”等四十八字,我认真阅读后认为,字斟句酌,含义深刻,为前人心血所注,族胞们视为传宗接代之本,这是应该给予充分理解的。然而,目前的情况出现了巨大变化和转机,始祖的来龙去脉经过一番艰苦努力,已经弄清了。既是同一个始祖,就是一个统一的大家庭。在不妨碍彼此重大利害关系的基础上,在许多方面能靠近的则靠近,能统一的则统一,这是联宗盟的需要,也是敦族谊的需要。因此,我想,我们的世派用字应该统一。古虹老家的世派用字,前四辈没有,这和贵处是一样的。到第五世时,永乐七年,秦王才赐给我们十六个字,曰“昭继祖武世绍文献懋德崇贤庆泽繁衍”;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第七次续修宗谱时,这十六个字已经排完,先人又续了十六个字,曰“传家允正建业廷邦熙盛华国宗毓恒光”。九四年第八次续修《古虹邓氏宗谱》时,采取招标的方式,各地都写,最后选定为“祥和兴泰福源宁康春淮龙宇鸿基永昌”这十六个字。若如愿,可充分商讨从哪一世统一较合宜。我认为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举措。江苏泗阳的族胞经充分酝酿后,已和古虹邓氏宗谱从第二十三世起,以后世世代代永远统一。甘肃老四邓钦的后裔,也打算和古虹世派用字统一起来,以慰始祖在天之灵。
六、关于谱书的格式问题:
谱书中除序言、编修说明、谱例若干细则、编后等必不可少的篇章外,“世图”乃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是记录族中每个男女老少基本情况的载体。所以格式应该规范、新颖、直观,以简明文字记述为主,适合于一般大众水平,让人阅之一目了然。它既是传宗接代的依据,也是弘扬先人的功勋德业,启迪和激发后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而自强不息的蓝本。虹谱是采取一世一图的形式编排的。五百多年来,历次续谱都以此为基础,未敢擅加变动,当然也无需进行变动,第八次作废的古虹邓氏宗谱中的“谱例若干细则”,可供你们在编排世图时参考使用。
七、关于合谱还是分谱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我这次来需要商榷和探讨的问题。合谱是有合谱的好处和意义的。合谱也就是总谱,它的容量大,内容全面丰富,便于全体族胞对整个家史的掌握和对各地族胞情况的了解,在特定情况下,能够互通信息,互相支持和帮助。这是一件意义重大而收益匪浅的事。合谱后也就能使《古虹邓氏宗谱》的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完善。这二三年来,江苏泗阳的邓氏族胞认祖归宗了,甘肃宕昌岷州的邓氏族胞,也找到老家了。现在你们也和老家联系上了,江苏泗阳是二房,我们老家是三房,甘肃宕昌是四房,你们振声祠就是五房。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散居在祖国各地的骨肉同胞,终于又能团圆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关于合谱的问题,请大家充分研究后再定。我作为始祖故乡的代表,一定尊重贵地族胞的意见。如能如愿,我将不惜一切代价,克服各种困难,在各方支持和配合下,挑起这副重担,完成我邓氏族中这一历史使命。
宁河武顺王故乡安徽泗县邓大营王之二十一世孙邓传则
2002年5月18日于泸沽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mndtl.bokee.com/viewdiary.13008802.html
联宗合谱祭祖大会 上一篇 | 下一篇新修谱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