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英特尔服务器/工作站主板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9:21:22
来源:it.com.cn 作者:佚名 2007-01-24 出处:pcdog.com
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是一家具有38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自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对整个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至今英特尔不仅为全球日益发展的计算机工业微处理器,同时还提供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为标准计算机架构的组成部分。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讯、互联网解决方案和互联网服务方面为日益兴起的全球互联网经济提供全面系统的构架。
在此,笔者精心整了2007年英特尔服务器/工作站主板全系列的产品,通过简单的汇总,方便大家全面了解主流的服务器/工作站主板。
1、英特尔芯片组对应的服务器/工作站主板: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兼容主板

英特尔奔腾4 处理器兼容主板

2、英特尔服务器/工作站主板规格表:

服务器配件 全面认识Intel服务器主板
来源:天极网论坛 作者:糖果 2007-11-16 出处:pcdog.com
http://www.pcdog.com/diy/servers/16/11/b237728.html
Intel、超微、泰安三者号称传统服务器主板领域的三强,泰安强于AMD平台,超微具备相对高的价格性能比,而在Intel处理器平台英特尔公司的产品则一直以稳定性高著称。
用自家的芯片组造主板,如再不能做到稳定和性能兼顾的话,Intel自身恐怕也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了。Intel生产的服务器主板严格遵照规范制作,保证规范之类各个产品的最大兼容性。在性能方面,Intel原厂服务器主板虽不是十分突出,但出于对自身产品的了解,其服务器主板性能仍是中上之选。
一、Xeon篇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目前主流的Intel Xeon服务器主板产品,相信您看了本节之后就能对Intel的服务器主板有个大概的了解。
1、Intel SE7500系列
E7500芯片组是Intel较早期支持Prestonia核心的Xeon的产品,由E7500 MCH搭配ICH3-S(82801CA)ICH组成,并通过搭配82870P2(P64H2)控制器实现了对64bit PCI/PCI-X支持。
Intel推出的一系列的E7500服务器产品,包括主板、底盘、RAID控制器和服务器管理软件等等,这些产品是专门为OEM系统集成商所设计的。在服务器主板方面,Intel服务器主板SE7500WV2,整合了最新的1U服务器底盘SR1300和2U服务器底盘SR2300,为优化高端服务器产品;Intel服务器主板SE7500CW2,弹性设计,专门针对中低端服务器市场,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Intel服务器主板SHG2,整合了Intel的服务器底盘SC5200,针对高性能、扩展型服务器,适应多任务的需求,比如数据库应用等。
●SE7500WV2

参考价:1000(OEM产品)-2900元
SE7500WV2的服务器主板,这种主板是优化机架主板,特别适合1U和2U系统。在配置上,它支持双奔腾4至强,支持最高达12GB的ECC DDR200/266内存条。并可以以双通道模式运作,数据传输可达到每秒3.2GB。在1U环境下,它还具有两个64 bit/100MHz PCI插槽,根据不同的系统配置运行频率达到66~100MHz在独立的总线上具有安装2个高吞吐量PCI卡的空间。SE7500WV2还板载了2个Intel千兆网卡,使用Intel提供的网络工具能够实现组合功能和冗余链接的高带宽。但遗憾的是该款服务器并不带SCSI硬盘背板,用户需要自己去配置。
2、Intel SE7501系列
E7501由E7501 MCH搭配ICH3-S(82801CA)ICH组成,搭配82870P2 64Bit PCI/PCI-X控制器。与E7500相比,E7501支持前端总线533MHz和双路Xeon处理器。
●SE7501HG2

参考价:3980元
Intel SE7501HG2采用性能不错的Intel E7501芯片组,支持双路533/400 MHz FSB 的XEON CPU。通过两颗CPU的并行分流处理数据,再加上Intel独有的Hyper-threading(超线程)技术,使得处理能力比以往的双CPU主板有了显著提高。E7501芯片组同样支持Dual-DDR,即双通道DDR技术。用户可将两个相同规格的内存分别插在两根对应的DIMM槽上,构建成双通道,使内存带宽整整提高了一倍。
此外,该主板还提供了2根64bit的PCI-X插槽和2根32bit的普通PCI插槽。PCI-X峰值最高带宽为1GB/s,是普通PCI的8倍,这使得高速SCSI RAID卡、光纤通讯卡等设备可以充分利用系统总线带宽,发挥最大性能。板上整合了一块ATI Rage XL显示控制芯片和8MB显存。这款主板对于搭建个人FTP/WEB服务器的用户,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3、Intel SE7505系列
E7505芯片组针对高端工作/服务器市场,支持双路Socket 604架构XEON处理器,由E7505 MCH、ICH4(82801DB)和82870P2 64Bit PCI/PCI-X控制器组成,支持AGP 8x技术使其能具备更加优秀的图形性能。
●SE7505VB2

参考价:3999元
这款SE7505VB2是同时为服务器跟工作站市场而设计的。这款主板的最突出之处,就是Intel不仅附上基本的AGP-Pro插槽外,还内建绘图芯片。如果配上适当的散热器,整个散热器的高度也不超过1 3/4寸(44.45 mm),这个大小刚好符合1U服务器的尺寸。可惜的是,SE7505VB2只可以采用EPS12V的电源插头。以ICH4南桥来连接PCI总线的ATI Rage-XL芯片,在Windows Server 2003或Linux服务器管理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这颗绘图芯片的核心频率为83MHz、附8MB显存、以125MHz运行、资料存取平均时间为5ns,支持双显示器输出。Intel为每个Xeon处理器提供了四相式的变压模块,因此,它产生的热量要比二或三相式的变压模块还低,而它也不需要散热片的帮助就可以有效地散热。主板上内建的P64H2芯片可提供两组PCI-X100和一组PCI64插槽,但没有提供133MHz PCI-X接口。同时提供Intel的82550PM(100M)及82540EM(1000M)网络控制器。4根内存槽可以使用Registered内存,内存的容量可从2GB至8GB。
4、Intel SE7520系列
E7520芯片组由E7520 MCH、82801ER ICH5R或6300ESB、6700PXH 64-bit PCI/PCI-X控制器组成,支持双路Nocona核心的XEON处理器。可支持800MHz前端总线,支持DDR2 400,支持三个PCI Express x8的插槽、四组SATA通道支持RAID 0及RAID 1模式,是搭配双路Nocona平台的较佳选择。目前常见的采用E7500芯片组的主板产品有SE7520BD2V、SE7520AF2、SE7520BD2、SE7520JR2等。
●SE7520BD2V

参考价:3300元
SE7520BD2V服务器主板支持双路具有1024KB L2高速缓存和超线程技术、800MHz系统前端总线的Xeon处理器,主板集成支持RAID 0和1的芯片,并可选集成(单或双通道)Ultra320 SCSI控制器。6个DIMM内存插槽最大支持24GB的具有ECC效验的DDR 266 SDRAM(或最大支持12GB的ECC DDR 333 SDRAM),配合内存的双向交叉存取系统。
集成了ATI的RAGE XL显卡,板载8M显存。具备1条独立的64位的PCI-X 133总线、2条独立的64位PCI-X 100总线、1条32位的PCI 33总线、1条8X的PCI Express和1条4X的PCI Express总线。集成一个Intel82541PI 1000M和一个Marvell 88E8050 PCI Express 1000M网络连接器。
●SE7520JR2

参考价:5600元
SE7520JR2采用机架式设计,可安装在1U/2U服务器专用机箱中。采用了最新服务器专用芯片E7520芯片组,配合最新的双路Intel Xeon Nocona64位处理器,可以发挥出最佳的处理器性能。Intel SE7520JR2主板设计了6条240pin DIMM,最高可以安装12GB REG ECC DDRII 400内存,支持内存冗余技术、内存镜像技术和SDDC。
主板上配置两个PCI类设备插槽,右侧的插槽被称为Intel Adaptive Slot(英特尔自适应插槽),通过插接不同的转接卡可以支持PCI-X 66MHz设备也可以支持PCI-E x4设备,另外的一条插槽则仅仅是PCI-X 66MHz插槽。主板集成双通道Logic Ultra320 SCSI接口,最多可支持15块硬盘。2个SATA接口以及二个IDE接口。同样集成ATI Rage 8M显卡适配器,以及二个英特尔82546GB千兆网卡。
5、Intel SE7320系列
E7320是E7520芯片组的低端版本,同样支持双路Nocona核心的XEON处理器,与E7520的区别在于PCI-E通道由24条减小到8条,只能用于构建一个PCI Express x8插槽或两个PCI Express x4插槽。一般采用82801ER(ICH5R)南桥,其性能也能满足低端Nocona平台的需求。Intel自家目前主流的E7320主板有SE7320SP2、SE7320VP2、SE7320EP2等款。
●SE7320SP2

参考价:2380元
Intel服务器主板SE7320SP2(或VP2),可以支持EM64T扩展的Intel Nocona处理器,CPU供电电路为四项供电,并加装了散热片。支持双路具有800前端总线、1024KB L2高速缓存和超线程技术的Intel Nocona 3.6G处理器。
4个DIMM内存插槽最大支持8GB的Registered ECC DDR 266/333 SDRAM,配合内存的双向交叉存取系统。具备2条独立的64位的PCI-X 66总线,2条独立的32位PCI 33总线,1个Intel Pro 1000M(Intel 82546GB控制器)网卡。主板集成双通道SATA 150(RAID 0、1),集成ATI RAGE XL SVGA PCI视频控制器,具有8MB视频内存。为提高服务器管理,SE7320SP2 提供了支持英特尔管理软件ISM8.0,能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益低支出的服务器解决方案。
●SE7320EP2
点击查看大图
参考价:2300-2990元
Intel SE7320EP2是英特尔推出的中高端主板,适用于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中小型网络服务器等。这款Intel SE7320SP2主板为服务器专用主板,采用E7320芯片组,支持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前端总线为800MHz外频,板载4个DIMM内存插槽,最大支持8GB的Registered ECC DDR400 SDRAM,具有纠正单位错误、探测双位错误功能,并提供Intel X4单设备数据纠错。中小型企业需要能够确保数据安全且具有灵活、可靠、经济高效及易用等特点的服务器解决方案。英特尔凭借Intel服务器主板SE7320EP2来满足这种需求。该主板是一种通用主板,可提供企业保持竞争力所必需的服务器支持和芯片组电源、内存容量和带宽及全面的管理功能。
6、Intel SE7525系列
E7525与E7520类似,是用来取代E7505的产品,主要针对高端的工作站、服务器。可以划分出对显卡专用的PCI Express x16的支持,可搭配NVIDIA GeForce 6600、6800系列显卡实现SLI模式,对服务器领域对图形处理能力有较高需求的用户很有吸引力。Intel自家目前主流的E7525主板有SE7525GP2、SE7525RP2等款。
●SE7525GP2

参考价:3700元
英特尔服务器主板SE7525GP2及RP2是基于双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工作站平台,是英特尔最新推出的中高端主板,适用于多种服务器/工作站领域。无论SE7525GP2是否用于Web工作站、文件工作站或高端图形工作站,它对工作组或中小型企业服务器的成功运转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特尔服务器主板SE7525GP2具有许多功能,可帮助确保满足团体和企业对性能、可靠性以及灵活性的需求。
对于运行高端图形应用程序至关重要的另一种能力是,此款主板支持最高8GB Registered ECC DDR 266/333 SDRAM内存以及高性能双向交叉存取。对于要求快速I/O的解决方案,此款主板不仅提供PCI-X 66,还提供新一代PCI-E 16X显卡插槽。具备1000M网卡、8MB独立显存的ATI Rage XL图形加速卡。
二、Pentium 4篇
做为服务器领域的列强,Intel肯定不会忘了为自家Pentium 4产品推出相关的服务器主板产品。
1、Intel SE7230系列
E7230芯片组代号为“Mukilteo”,与ICH7南桥搭配,是英特尔用于工作站的“CopperRiver”芯片组的后续产品。E7230芯片组支持64位操作系统,支持单路双核奔腾D。
●SE7230NH1-E

参考价:1680元
Intel推出的服务器主板SE7230NH1-E,采用了英特尔E7230 服务器芯片组,支持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双内核英特尔奔腾D处理器,奔腾4 EE至尊版;支持双通道内存,4个DIMM插槽,支持最高8GB Registered ECC DDR2 400/533/667 SDRAM内存;
具有1个PCI Express x8插槽,2个PCI Express x4插槽,以及两个千兆以太网连接,同样集成了ATI的RAGE XL显卡。英特尔入门级服务器主板SE7230NH1-E具备双核心处理性能、最高1066MHz的前端总线以及基本的服务器级功能,可以为入门级应用程序提供经济实用的高性能服务器。
2、Intel SE7210系列
Intel的E7210是为了中低端用户而专门推出的芯片组,E7210就是E7205的升级版。配合南桥6300ESB芯片之后能实现对PCI-X的支持,集成的Intel 82541GI CSA 高速千兆以太网络的连接端口,可实现网络负载均衡和冗余校验功能。不支持双路CPU,但支持双通道DDR400、SATA等。
●SE7210TP1-E

参考价:1580元
SE7210TP1-E采用英特尔针对Pentium 4单处理器入门级工作站/服务器市场推出的Intel E7210芯片组,支援内含单颗Intel Pentium 4处理器(Northwood/Prescott对应)的服务器系统,并纳入PCI-X I/O扩充功能。具备ATI Rage XL 8MB显卡,具备双网卡(一个千兆网卡+一个100M自适应网卡),支持双通道DDR ECC内存,具备PCI-E 16X显卡插槽、二个IDE插槽和S-ATA150接口。
3、Intel SE7221系列
E7221“Copper River”芯片组, 产品主要瞄准于小型商务服务器领域,它就是I915G芯片组的专业服务器版,同样搭配ICH6/R南桥芯片。Intel自家目前主流的E7221主板有SE7221BA1-E、SE7221BK1-E等款。
●SE7221BA1-E

参考价:1490元
英特尔提供的这款英特尔入门级服务器主板SE7221BA1-E,采用英特尔E7221+ICH6R芯片组。支持一个采用800MHz系统总线的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可以选用英特尔64位扩展技术(英特尔EM64T)产品。4个DIMM插槽,支持最高4GB的ECC DDR2 400/533 SDRAM,支持双通道内存。支持四个SATA,一条PCI Express x8插槽,两条PCI Express x1插槽。
Marvell 88E8050芯片,支持千兆网卡,82551QM芯片支持10/100M自适应网卡。很多企业在寻找经济高效的服务器解决方案,准备将其用于入门级的应用和服务器设备,英特尔提供了英特尔入门级服务器主板。此主板支持采用高达系统总线和超线程技术的英特尔奔腾处理器,可以选用英特尔位内存扩展技术,为入门级应用提供出色的超值性能。
●SE7221BK1-E

参考价:1490元
具备基本服务器类特性的单处理器系统可用于多种用途。此类服务器可帮助企业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获得服务器设备的理想解决方案,客户可获得比同等的台式机系统更高的可靠性、可用性及可伸缩性。很多企业在寻找经济高效的服务器级系统,准备将其用于入门级的应用和服务器设备,英特尔提供了英特尔入门级服务器主板SE7221BK1-E,支持一个采用800MHz系统总线的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可以选用英特尔64位扩展技术(英特尔EM64T)。板载4条双同道内存插槽,支持4GB的ECC内存。具备一个PCI Express x8和PCI-X 100MHz插槽,一个或两个英特尔 PRO/1000服务器网络连接。适合各种行业标准机箱,集成方便。
服务器 : 主板芯片组
来源: 作者: 2007-11-02 出处:pcdog.com
对于服务器而言,主板成为它高性能的载体,那对于服务器主板而言,很多人把芯片组称为主板的灵魂,是最恰当不过了的。如果芯片组不能与CPU良好地协同工作,将严重地影响计算机的整体性能甚至不能正常工作。芯片组要求有良好的兼容性,互换性和扩展性,对稳定性和综合性能要求也是最高。
Intel平台:
从1998年开始,Intel公司就已经将服务器芯片组的老大地位拱手让给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ServerWorks。ServerWorks从制造工作站芯片组开始,逐渐切入高端芯片组市场,在1999年以ServerSet Ⅲ系列芯片组全面占领133MHz外频的服务器市场,Intel虽以440GX+和440NX应对,无奈100MHz外频的硬伤实在无法阻挡ServerSet III凌厉的进攻,加上夭折的i860芯片组,Intel黯然退出了服务器芯片组市场。而到了Xeon时代,Intel才慢慢崛起,在推出NetBrust架构的Xeon产品时,Intel终于凭借E7500全线回到服务器市场。面对Intel E7500咄咄逼人的气势,ServerWorks公司在一个月后以全新的Grand Champion系列芯片组应对。它一方面用GC-LE芯片组阻截E7500;另一方面抛出GC-SL、GC-WS,抢占服务器和工作站的低端市场;至于4路以上的高端服务器芯片组,目前仍然只有GC-HE一枝独秀,ServerWorks在高端市场的地位无可动摇。
在高端市场中,Intel对Itanium一直不舍不弃,Itanium的标准芯片组开始只有Intel 460GX,Intel 870芯片组将把Itanium的标准化平台从Intel 460GX的4路提升到8路,从部分支持InfiniBand技术到全面支持InfiniBand技术。其实支持Itanium 2的芯片组从低到高,种类繁多。其中就HP在2002年推出的zx1芯片组,支持4路Itanium 2;2003年2月HP正式宣布了代号为Pinnacles的芯片组,正式名称为sx1000,它支持多达64路Itanium 2或HP PA-8800处理器;还有IBM EXA芯片组以及Unisys CMP架构都支持IA64处理器;Hitachi也有代号为ColdFusion-2(简称CF-2)的芯片组,采用节点互联方式 ;Bull和NEC也有自己的Itanium 2芯片组。
无论如何,在服务器还是台式机的Intel平台上,Intel自家的芯片组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而且产品线齐全,高中低端以及整合型产品都有,其它的厂家加起来都只能占有比较小的市场份额,而且主要是在中低端和整合领域 。就像VIA,支持P4的芯片组是很齐全的。作为服务器主板的稳定安全而言,市场一直都定位在Intel自家的主板,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类芯片组的入门级服务器主板的高性价比又何尝不是个选择呢?
AMD平台:
在AMD平台上, 芯片却出现了独居一格的局面。首先,AMD自身只有一个AMD8000系列芯片组,扮演一个开路先锋的角色。反而VIA却占有AMD平台芯片组最大的市场份额,但现在却收到后起之秀nVidia的强劲挑战,后者凭借其nForce2芯片组的强大性能,成为AMD平台最优秀的芯片组产品, 进而再推出nForce3、nForce4系列产品从VIA手里夺得了许多市场份额,而SIS与ALi依旧是扮演配角,主要也是在中低端和整合领域。ServerWorks觊觎Opteron的魅力,原本一直效忠Intel的,如今也进来插上一脚。第一款推出的芯片组产品将支持4路64位Opteron系统,将来也还会同时推出支持双路和8路AMD Opteron平台,同别的服务器平台一样,芯片组也支持HyperTransport技术。
随着芯片组在服务器构架中的枢纽作用显现,芯片组技术包含服务器核心逻辑正在成为服务器的核心技术。部分上游技术厂商和注重自有技术的系统级厂商都在研发自己的芯片组产品,使得IA服务器差异化增强,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到目前为止,能够生产芯片组的厂家有Intel(美国)、VIA(中国台湾)、SiS(中国台湾)、ALi(中国台湾)、AMD(美国)、nVidia(美国)、ATI(加拿大)、Server Works(美国)等几家,还有其它的OEM厂家,IBM 、HP等。
回顾南北桥结构,服务器的芯片组结构和台式机差不多,都是I/O系统的数据全部通过南北桥之间单一通道进出内存子系统,而服务器芯片组只不过是在PCI总线上多支持了一些分段,代表产品有ServerWorks ServerSetⅢ HE和Intel 460GX等。之后随着PCI-X总线的出现,南北桥面临着必须解决的瓶颈效应,于是服务器的芯片组系统结构转向了以内存控制器为核心的准交换结构,以PCI-X为主的I/O系统直接连接到了内存控制器,全部的处理器也是以单一总线的方式连接在内存控制器,代表产品有ServerWorks GC-HE和Intel E8870等。然而从长远发展看,处理器的速度不断提升,多处理器共享FSB总线的带宽会成为系统性能发挥的瓶颈。便出现了全部处理器以点对点的方式独立连接到具有交换功能的内存控制起上,这种结构多在4路以上的服务器架构所需。HP F8芯片组就是典型代表。最后随着AMD推出了Opteron处理器,集成了I/O和内存控制器,这种革新推翻了之前所有的核心逻辑,转向以处理器为核心的互联结构,像AMD-8000系列芯片组就实现以处理器为核心的互联结构满足了8路的服务器平台。现在除了Intel之外,几乎所有的芯片制造商都纷纷争先恐后布的发布了自家的支持K8架构的PCI-E芯片组 ,如VIA、SIS、nVidia等。其中nVidia nForce3 以后系列芯片组的单一芯片组架构是与其它芯片最大的不同之处,理论上这将有利于减少延迟,南、北桥之间的传输频宽无法比芯片内部传输快。当然目前来看还只是理论值,不能够确定。单一芯片组技术SISI735也普遍采用过,但最后他们放弃了这种架构设计。因为他们发觉整合某些新的特性需要重新设计芯片组,比如高速大容量存储和USB 2.0技术,最后会使他们新芯片组产品面世的时间大大延迟。而利用北桥/南桥芯片架构,只需要用支持最新技术的南桥设计取代旧的南桥即可。这也是很多芯片组不敢恭维的原因。在高端服务器架构中,服务器芯片组又面临着处理器直线攀升的困窘。于是高端IA服务器核心逻辑走向了以交换为核心、多层次的交换结构与总线结构相结合的复杂体系结构,并在复杂的高端服务器上引入大型机的交叉互联架构。主要有两种架构,一是SMP节点互联,是以4路SMP处理器和相应内存为一个独立节点,以NUMA(非一致性内存访问)技术和节点控制技术为基础,采用高速总线连接多个单元,从而使系统多达16路以上处理器。代表性产品有IBM的EXA(代号Summit)芯片组和Hitachi ColdFusion-2芯片组等。另一种是基于交叉通道的蜂窝处理结构(CMP),它完全采用大型机的技术,已经无法用芯片组的概念来包容其核心逻辑了。
CPU频率,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说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1秒内发生的同步脉冲数)的简称。单位是Hz。它决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主频由过去MHZ发展到了现在的GHZ(1G=1024M)。
通常来讲,在同系列微处理器,主频越高就代表计算机的速度也越快,但对与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它就只能作为一个参数来作参考。另外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说到处理器主频,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倍频与外频,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早期的CPU并没有“倍频”这个概念,那时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随着技术的发展,CPU速度越来越快,内存、硬盘等配件逐渐跟不上CPU的速度了,而倍频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使内存等部件仍然工作在相对较低的系统总线频率下,而CPU的主频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外频看作是机器内的一条生产线,而倍频则是生产线的条数,一台机器生产速度的快慢(主频)自然就是生产线的速度(外频)乘以生产线的条数(倍频)了。现在的厂商基本上都已经把倍频锁死,要超频只有从外频下手,通过倍频与外频的搭配来对主板的跳线或在BIOS中设置软超频,从而达到计算机总体性能的部分提升。所以在购买的时候要尽量注意CPU的外频。
服务器内存也是内存(RAM),它与普通PC(个人电脑)机内存在外观和结构上没有什么明显实质性的区别,主要是在内存上引入了一些新的特有的技术,如ECC、ChipKill、热插拔技术等,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纠错性能。
服务器内存主要技术:
(1)ECC
在普通的内存上,常常使用一种技术,即Parity,同位检查码(Parity check codes)被广泛地使用在侦错码(error detectioncodes)上,它们增加一个检查位给每个资料的字元(或字节),并且能够侦测到一个字符中所有奇(偶)同位的错误,但Parity有一个缺点,当计算机查到某个Byte有错误时,并不能确定错误在哪一个位,也就无法修正错误。基于上述情况,产生了一种新的内存纠错技术,那就是ECC,ECC本身并不是一种内存型号,也不是一种内存专用技术,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计算机指令中,是一种指令纠错技术。ECC的英文全称是“ 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对应的中文名称就叫做“错误检查和纠正”,从这个名称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发现并纠正错误”,它比奇偶校正技术更先进的方面主要在于它不仅能发现错误,而且能纠正这些错误,这些错误纠正之后计算机才能正确执行下面的任务,确保服务器的正常运行。之所以说它并不是一种内存型号,那是因为并不是一种影响内存结构和存储速度的技术,它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内存类型之中,就象前讲到的“奇偶校正”内存,它也不是一种内存,最开始应用这种技术的是EDO内存,现在的SD也有应用,而ECC内存主要是从SD内存开始得到广泛应用,而新的DDR、RDRAM也有相应的应用,目前主流的ECC内存其实是一种SD内存。
(2)Chipkill
Chipkill技术是IBM公司为了解决目前服务器内存中ECC技术的不足而开发的,是一种新的ECC内存保护标准。我们知道ECC内存只能同时检测和纠正单一比特错误,但如果同时检测出两个以上比特的数据有错误,则一般无能为力。目前ECC技术之所以在服务器内存中广泛采用,一则是因为在这以前其它新的内存技术还不成熟,再则在目前的服务器中系统速度还是很高,在这种频率上一般来说同时出现多比特错误的现象很少发生,正因为这样才使得ECC技术得到了充分地认可和应用,使得ECC内存技术成为几乎所有服务器上的内存标准。
但随着基于Intel处理器架构的服务器的CPU性能在以几何级的倍数提高,而硬盘驱动器的性能同期只提高了少数的倍数,因此为了获得足够的性能,服务器需要大量的内存来临时保存CPU上需要读取的数据,这样大的数据访问量就导致单一内存芯片上每次访问时通常要提供4(32位)或8(64位)比特以上的数据,一次性读取这么多数据,出现多位数据错误的可能性会大大地提高,而ECC又不能纠正双比特以上的错误,这样就很可能造成全部比特数据的丢失,系统就很快崩溃了。IBM的Chipkill技术是利用内存的子结构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内存子系统的设计原理是这样的,单一芯片,无论数据宽度是多少,只对于一个给定的ECC识别码,它的影响最多为一比特。举个例子来说明的就是,如果使用4比特宽的DRAM,4比特中的每一位的奇偶性将分别组成不同的ECC识别码,这个ECC识别码是用单独一个数据位来保存的,也就是说保存在不同的内存空间地址。因此,即使整个内存芯片出了故障,每个ECC识别码也将最多出现一比特坏数据,而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通过ECC逻辑修复,从而保证内存子系统的容错性,保证了服务器在出现故障时,有强大的自我恢复能力。采用这种内存技术的内存可以同时检查并修复4个错误数据位,服务器的可靠性和稳定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
(3)Register
Register即寄存器或目录寄存器,在内存上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书的目录,有了它,当内存接到读写指令时,会先检索此目录,然后再进行读写操作,这将大大提高服务器内存工作效率。带有Register的内存一定带Buffer(缓冲),并且目前能见到的Register内存也都具有ECC功能,其主要应用在中高端服务器及图形工作站上,如IBM Netfinity 5000。
服务器内存典型类型
目前服务器常用的内存有SDRAM和DDR两种内存。
(1)SDRAM
SDRAM是“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的缩写,意思是“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同步内存”,这种内存采用168线结构,内存及其插槽示意图如下:

常见SDRAM内存

SDRAM内存插槽示意图
从理论上说,SDRAM与CPU频率同步,共享一个时钟周期。SDRAM内含两个交错的存储阵列,当CPU从一个存储阵列访问数据的同时,另一个已准备好读写数据,通过两个存储阵列的紧密切换,读取效率得到成倍提高。目前,最新的SDRAM的存储速度已高达5纳秒。
(2)DDR SDRAM
DDR是一种继SDRAM后产生的内存技术,DDR,英文原意为“DoubleDataRate”,顾名思义,就是双数据传输模式。之所以称其为“双”,也就意味着有“单”,我们日常所使用的SDRAM都是“单数据传输模式”,这种内存的特性是在一个内存时钟周期中,在一个方波上升沿时进行一次操作(读或写),而DDR则引用了一种新的设计,其在一个内存时钟周期中,在方波上升沿时进行一次操作,在方波的下降沿时也做一次操作,之所以在一个时钟周期中,DDR则可以完成SDRAM两个周期才能完成的任务,所以理论上同速率的DDR内存与SDR内存相比,性能要超出一倍,可以简单理解为100MHZ DDR=200MHZ SDR。

DDR内存采用184线结构,DDR内存不向后兼容SDRAM,要求专为DDR设计的主板与系统,如下图:

(3)DDR2 SDRAM
DDR2的定义:
DDR2(Double Data Rate 2) SDRAM是由JEDEC(电子设备工程联合委员会)进行开发的新生代内存技术标准,它与上一代DDR内存技术标准最大的不同就是,虽然同是采用了在时钟的上升/下降延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但DDR2内存却拥有两倍于上一代DDR内存预读取能力(即:4bit数据读预取)。换句话说,DDR2内存每个时钟能够以4倍外部总线的速度读/写数据,并且能够以内部控制总线4倍的速度运行。
此外,由于DDR2标准规定所有DDR2内存均采用FBGA封装形式,而不同于目前广泛应用的TSOP/TSOP-II封装形式,FBGA封装可以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电气性能与散热性,为DDR2内存的稳定工作与未来频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回想起DDR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应用到个人电脑的DDR200经过DDR266、DDR333到今天的双通道DDR400技术,第一代DDR的发展也走到了技术的极限,已经很难通过常规办法提高内存的工作速度;随着Intel最新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前端总线对内存带宽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拥有更高更稳定运行频率的DDR2内存将是大势所趋。
DDR2与DDR的区别:
在了解DDR2内存诸多新技术前,先让我们看一组DDR和DDR2技术对比的数据。
1、延迟问题: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同等核心频率下,DDR2的实际工作频率是DDR的两倍。这得益于DDR2内存拥有两倍于标准DDR内存的4BIT预读取能力。换句话说,虽然DDR2和DDR一样,都采用了在时钟的上升延和下降延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但DDR2拥有两倍于DDR的预读取系统命令数据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同样100MHz的工作频率下,DDR的实际频率为200MHz,而DDR2则可以达到400MHz。
这样也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在同等工作频率的DDR和DDR2内存中,后者的内存延时要慢于前者。举例来说,DDR 200和DDR2-400具有相同的延迟,而后者具有高一倍的带宽。实际上,DDR2-400和DDR 400具有相同的带宽,它们都是3.2GB/s,但是DDR400的核心工作频率是200MHz,而DDR2-400的核心工作频率是100MHz,也就是说DDR2-400的延迟要高于DDR400。
2、封装和发热量:
DDR2内存技术最大的突破点其实不在于用户们所认为的两倍于DDR的传输能力,而是在采用更低发热量、更低功耗的情况下,DDR2可以获得更快的频率提升,突破标准DDR的400MHZ限制。
DDR内存通常采用TSOP芯片封装形式,这种封装形式可以很好的工作在200MHz上,当频率更高时,它过长的管脚就会产生很高的阻抗和寄生电容,这会影响它的稳定性和频率提升的难度。这也就是DDR的核心频率很难突破275MHZ的原因。而DDR2内存均采用FBGA封装形式。不同于目前广泛应用的TSOP封装形式,FBGA封装提供了更好的电气性能与散热性,为DDR2内存的稳定工作与未来频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DDR2内存采用1.8V电压,相对于DDR标准的2.5V,降低了不少,从而提供了明显的更小的功耗与更小的发热量,这一点的变化是意义重大的。
DDR2采用的新技术:
除了以上所说的区别外,DDR2还引入了三项新的技术,它们是OCD、ODT和Post CAS。
OCD(Off-Chip Driver):也就是所谓的离线驱动调整,DDR II通过OCD可以提高信号的完整性。DDR II通过调整上拉(pull-up)/下拉(pull-down)的电阻值使两者电压相等。使用OCD通过减少DQ-DQS的倾斜来提高信号的完整性;通过控制电压来提高信号品质。
ODT:ODT是内建核心的终结电阻器。我们知道使用DDR SDRAM的主板上面为了防止数据线终端反射信号需要大量的终结电阻。它大大增加了主板的制造成本。实际上,不同的内存模组对终结电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终结电阻的大小决定了数据线的信号比和反射率,终结电阻小则数据线信号反射低但是信噪比也较低;终结电阻高,则数据线的信噪比高,但是信号反射也会增加。因此主板上的终结电阻并不能非常好的匹配内存模组,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号品质。DDR2可以根据自已的特点内建合适的终结电阻,这样可以保证最佳的信号波形。使用DDR2不但可以降低主板成本,还得到了最佳的信号品质,这是DDR不能比拟的。
Post CAS:它是为了提高DDR II内存的利用效率而设定的。在Post CAS操作中,CAS信号(读写/命令)能够被插到RAS信号后面的一个时钟周期,CAS命令可以在附加延迟(Additive Latency)后面保持有效。原来的tRCD(RAS到CAS和延迟)被AL(Additive Latency)所取代,AL可以在0,1,2,3,4中进行设置。由于CAS信号放在了RAS信号后面一个时钟周期,因此ACT和CAS信号永远也不会产生碰撞冲突。
总的来说,DDR2采用了诸多的新技术,改善了DDR的诸多不足,虽然它目前有成本高、延迟慢能诸多不足,但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这些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以下是SDRAM和DDR SDRAM的对比图表:

由于服务器内存在各种技术上相对兼容机来说要严格得多,它强调的不仅是内存的速度,而是它的内在纠错技术能力和稳定性。所以在外频上目前来说只能是紧跟兼容机或普通台式内存之后。目前台式机的外频一般来说已到了150MHz以上的时代,但133外频仍是主流。而服务器由于受到整个配件外频和高稳定性的要求制约,主流外频还是100MHz,但133MHz外频已逐步在各档次服务器中推行,在选购服务器时当然最好选择133MHz外频的了!内存、其它配件也一样,要尽量同步进行,否则就会影响整个服务器的性能。目前主要的服务器内存品牌主要有Kingmax、kinghorse、现代、三星、kingstone、IBM、VIKING、NEC等,但主要以前面几种在市面上较为常见,而且质量也能得到较好的保障。
服务器选购之内存篇
众所周知,计算机必须配备内存才能工作。作为一种特殊用途的计算机,服务器也不例外。服务器不仅需要内存,而且需要更大、更快、更稳定的内存。
服务器需要什么样的内存
目前IA架构的服务器使用的内存一般都是“Registered ECC SDRAM”(注册式奇偶校验动态内存),下面加以详细解释。
SDRAM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目前最流行的一种内存,这种内存的工作电压一般为3.3V,其接口多为168线,即外部与主板连接的引脚线有168条。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与CPU的外部工作频率同步,如果CPU的外部工作频率是133MHz,则内存工作的频率也是133MHz。CPU与内存同步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内存与CPU之间数据存取的速度。
ECC内存是指带“错误检查和更正”功能的内存。“ECC”是“Error Check && Correct”(错误检查和更正)的缩写。ECC内存具有检查内存数据的功能,如果检查出错误,就会尽可能地自动修正错误。
那么“Registered”又是什么意思呢?随着服务器在网络中的数据负载的增加,服务器本身对内存容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单靠主板信号线的电流无法驱动大容量的内存。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技术人员在内存上设计了2~3片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称为“Registered IC”。Registered IC芯片起提高电流驱动能力的作用,使IA架构的服务器可支持高达32GB的内存。
同时,Registered ECC 内存上还有一个特别的集成电路芯片,这个芯片能调整时钟信号,确保内存条之间的信号同步。
Registered ECC内存由于自带提高电流驱动能力的集成电路芯片,使服务器所能支持的内存容量大大增加,加上确保内存之间信号同步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这些特性使得Registered ECC内存成为服务器内存的主要选择。因此,主流IA架构服务器所使用的内存大都是Registered ECC内存。
当然,Registered ECC内存的价格也比普通的内存贵得多,现在128MB Registered ECC内存的价格在1200元左右,比普通的SDRAM内存贵10多倍!
服务器需要多大的内存
那么服务器究竟需要多大的内存呢?这与服务器的用途有关。目前即使是最低档的工作组级服务器,标准情况下配备的内存也在128MB以上;部门级服务器的内存应该在256MB以上;至于企业级服务器,则应该配备512MB以上的内存。
为什么服务器需要那么大的内存呢?这是由服务器的特点所决定的。服务器是网络上向其他计算机提供服务的计算机,同一时间内,服务器要响应几十台甚至几百台、上千台计算机向它发出的请求。想像一下,如果有成百上千的人同时跟你说话,你能应付得了吗?
服务器必须能够响应允许范围内的其他计算机的请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服务器需要更多、更快的CPU来处理这些请求。但是如果没有足够大小的内存,即使服务器的CPU再快,它的功能也施展不出来,因为内存相当于工厂的生产车间,CPU要处理的数据,必须调到内存中才能处理,就像产品必须在生产车间里才能生产一样。
服务器操作系统对服务器的内存要求也很高。128MB的内存对没有安装活动目录的Windows 2000 Server来说,如果不运行特别多的网络服务,还勉强够用;但是一旦服务器安装了活动目录服务,Windows 2000 Server一启动就需要130多兆内存,比可用的物理内存还多,更别谈运行其他的服务了。
服务器没有足够的内存,服务器就会把硬盘虚拟成内存,虚拟内存只是起临时存贮CPU的计算数据的作用。硬盘的响应速度比内存慢了几十倍至几百倍,因此大量使用虚拟内存会严重影响服务器的性能。
服务器的内存数量不足,会表现为服务器运行的程序响应速度变慢、硬盘指示灯长亮、硬盘总是响个不停等,严重时表现为服务器停止响应,即陷入“死机”状态。
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一个——增加内存的数量。但是内存也不是随便能够添加的,因为服务器内存会大大影响服务器的稳定性。添加服务器内存,最好使用由服务器生产厂商验证过的产品,或者直接从服务器生产厂商的代理商、维修站购买。
网卡,又称网络适配器或网络接口卡(NIC),英文名为Network Interface Card。在网络中,如果有一台计算机没有网卡,那么这台计算机将不能和其他计算机通信,它将得不到服务器所提供的任何服务了。当然如果服务器没有网卡,就称不上服务器了,所以说网卡是服务器必备的设备,就像普通PC(个人电脑)要配处理器一样。平时我们所见到的PC机上的网卡主要是将PC机和LAN(局域网)相连接,而服务器网卡,一般是用于服务器与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
 
一般服务器网卡具有如下特点:
网卡数量多
普通PC接入局域网或因特网时,一般情况下只要一块网卡就足够了。而为了满足服务器在网络方面的需要,服务器一般需要两块网卡或是更多的网卡。如AblestNet的X5DP8服务器主板上面内置了Intel的82546EM 1000Mbps自适应网卡芯片,这款芯片可以向下兼容10Mbps、100Mbps的端口。
数据传输速度快
目前,大约有80%的网络是采用以太网技术的,现在我们最常见到的是以太网网卡。按网卡所支持带宽的不同可分为10Mbps网卡、100Mbps网卡、10/100Mbps自适应以太网卡、1000Mbps网卡等几种。10Mbps网卡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100Mbps网卡与10/100bps自适应网卡目前是普通PC上常用的以太网网卡。对于大数据流量网络来说,服务器应该采用千兆以太网网卡,这样才能提供高速的网络连接能力。谈到千兆以太网网卡,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新一代的PCI总线——PCI-X,它可为千兆以太网网卡、基于Ultra SCSI320的磁盘阵列控制器等高数据吞吐量的设备提供足够高的带宽。由于服务器的PCI网络适配器一般都具备相当大的数据吞吐量,旧式的32bit、33MHz的PCI插槽已经无法为那些PCI网络适配器提供足够高的带宽了。而PCI-X可以提供相对于旧式32bit、33MHz PCI总线8倍高的带宽,这样就可以满足服务器网络适配器的数据吞吐量的要求了。如果主板中已经集成了两块100Mbps的以太网网卡,我们可以在BIOS中屏蔽掉板载网卡,然后在PCI-X插槽中安装千兆以太网适配器,这样就能有效地增加网络带宽,大大提高整个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AblestNet的服务器系统都基本上所有的Xeon级系统都提供了PCI-X。
CPU占用率低
由于一台服务器可能要支持几百台客户机,并且还要不停地运行,因此对服务器网络性能的要求就比较高了。而服务器与普通PC工作站的最大不同在于,普通PC工作站CPU的空闲时间比较多,只有在工作站工作时才比较忙。而服务器的CPU则是不停地工作,处理着大量的数据。如果一台服务器CPU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为网卡提供数据响应,势必会影响服务器对其它任务的处理速度。所以说,较低的CPU占用率对于服务器网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服务器专用网卡具有特殊的网络控制芯片,它可以从主CPU中接管许多网络任务,使主CPU集中“精力”运行网络操作和应用程序,当然服务器的服务性能也就不会再受影响了。
安全性能高
服务器不但需要有强悍的服务性能,同样也要具有绝对放心的安全措施。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是网线断了、集线器或交换机端口坏了,还是网卡坏了都会造成连接中断,当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影响服务器正常运行的因素很多,其中与外界直接相通的网卡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此,许多网络硬件厂商都推出了各自的具有容错功能的服务器网卡。
存储技术研讨:关于光纤通道存储交换机的几个问题
Loop Switch 和Fabric Switch 的区别
Fibre Channel有两种常用的拓扑结构: Fibre Channel Arbitrated Loop (FC-AL)和Fabric。我们常说的的Fibre Channel Hub和Loop Switch使用 FC-AL协议,而Fabric Switch使用FC-SW协议。两者之间的区别如下:
1)地址空间上的不同、扩展能力不同
FC-AL使用一个字节的地址,称为AL_PA地址(Arbitrated Loop Physical Address)。由于协议本身的原因,只有127个地址。(一个字节有256个数字,AL_PA地址只使用其中的一部分)。
Fabric使用3个字节的地址,其中第一个字节即是我们常说的Domain_ID,由于协议本身用掉了16个地址,实际可用的只有239个。每个交换都必须具有不同的Domain_ID,因此所有的交换机厂商的宣传资料上都说最多可以将239个交换机相连。
2)地址获得方式不同
使用FC-AL协议时,一般讲是在所有的设备之间协商AL_PA地址。
而设备连接到Fabric交换机上,它会首先做一个Fabric Login,向交换机登录,从而获得3个字节的地址。单台机器启动不需要同其它机器协商地址。
3)Fabric交换机特别适合构造大的企业级SAN,因此需要提供许多特殊的服务来确保SAN正常工作。如:Fabric登录服务,命名服务,别名服务,RSCN服务等等。而Loop Switch特别适合广大中等规模的SAN结构,这也是国内大多数用户的需求规模。同时,在方案的兼容性配置方面,Loop Switch更有优势。因为,各类存储产品的默认设置都是 Loop优先。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些用户把Hub和Loop Switch 看作同一种设备。但实际上, Loop Switch 和Fabric Switch 都是每端口独享100MB/S (或200MB/S)的带宽,而Hub却只能是多端口共享100MB/S (或200MB/S)的带宽。
Zoning 分区
在早期的SAN方案中,服务器大多是同种操作系统,SAN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并不突出。但是现在的方案中,异种操作系统并存的需求比比皆是,多套磁盘阵列子系统或具有多个主机接口的磁盘阵列子系统也很常见。为了保证SAN正常工作,不互相破坏数据。基于FC存储交换机层面的Zoning 分区划分,可以有效提供一种解决方案。这样服务器只能访问同一分区内的设备,提高设备访问的安全性。
基于端口的Hardware Zoning(硬件分区)划分,可以产生直观、清晰的逻辑划分,在实践中被大量使用。还有一种Software Zoning(软件分区)方法,即基于WWN (World Wide Name) 进行分区。不过,软件分区在实际使用中较少使用。
Zoning分区可具有以下特点:
 
a. 分区可以重叠、同一设备可属于不同分区 b. 分区可以在设备运行时动态划分 c. 使不同的操作系统可以在一个SAN里共存
可见,FC存储交换机的分区功能是至关重要的。但不同品牌的交换机实现 Zoning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如Vixel 交换机自动具备Zoning 功能,而有部分交换机则需要单独购买该项软件License ,才能实现相应功能。
LIP Isolation(LIP隔离)
很多用户将Zoning 分区和LIP 隔离混淆,认为Zoning 就是LIP 隔离,实际情况为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当FC 存储交换机遵循FC-AL协议工作时,一般所有的设备之间协商AL_PA地址(或常说的Loop_ID),这个过程我们称为环路初始化(LIP)。SAN上有任何新的设备启动都会引起LIP,这时所有的机器停止工作进行地址协商,因此LIP会使系统中断工作。
当FC存储交换机遵循FC-SW协议工作时,需要特殊的服务来确保SAN正常工作,与上面所说LIP相类似的一个服务就是RSCN。设备做完Fabric Login后会向交换机登记许多信息,当该设备关闭或重新启动时就会引起登记状态的改变,RSCN服务就是负责将登记状态改变信息通知SAN上的所有设备。
可见,LIP和RSCN都对SAN的正常工作造成破坏,对于一些特殊关键应用甚至是致命的,如视频流应用和磁带库备份应用。根据FC-AL协议标准,LIP一般需要15毫秒,而遵循FC-SW 协议的RSCN根据实际的SAN环境的复杂程度,甚至影响正常通讯达数秒。
对于不具备LIP隔离功能的交换机,在解决RSCN 影响问题时,只能靠Zoning 分区的方法使一个分区的设备对其他分区的设备减轻冲击。但是,在视频流应用的实际测试效果来看,仍然对正常通讯的设备性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