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反思“富可敌省”城市的扎堆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46:58
13个富可敌省、甚至富可敌国的城市经济亮点,短期内不仅不能在全国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反而显得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短板”的形势更为明显。
作者:张敬伟
13个富可敌省、甚至富可敌国的城市经济亮点,短期内不仅不能在全国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反而显得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短板”的形势更为明显。
一个城市(非直辖市,下同)地区年生产总值(GDP)超过300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直观来说,就是“富可敌省”。按照2006年的数字,现在我国还有甘肃、贵州、海南、青海、西藏等5个省、自治区的GDP尚未超过3000亿元。(1月1日《新快报》)
而另一边,全国有13个城市GDP跨过了3000亿大关。这些城市均非直辖市,有9个是副省级城市。苏州、无锡、佛山、东莞是以地级市加入这一行列的。如果从这些地区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递增看,这些富裕城市群落的形成是值得高兴的大好事。可是,这些城市群落的“富可敌省”,还关照着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痼疾———区域发展不平衡。而且,这种地域经济两极分化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加大了。
最浅显的道理是,不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也难称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从这13个GDP超3000亿元的城市群落看,大都聚集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珠三角4个,长三角5个,环渤海2个,中西部地区只有武汉和成都两个城市。这完全是改革开放30年来政策谋划的由东及西的梯度发展格局。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和成都的加入,更让人联想到2007的“新特区”政策惠风所致。这就意味着,这两个中西部城市的快速“致富”,并未突破区域发展瓶颈的桎梏,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依然处于条块分割的态势,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和传导机制还未形成。
正因为如此,这13个富可敌省、甚至富可敌国的城市经济亮点,短期内不仅不能在全国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反而显得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短板”的形势更为明显。而且,靠武汉和成都两个“火种”,要想激活中西部城市的经济活力,仍有较大难度。俗话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前30年的“点”,在跨入2008年之后,应该开启“面”的新局面。有点及面,全面致富,这才符合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所以,那13个富可敌省城市群落的形成,不是夸富的符号,而是反思的标本。对决策者而言,既要确保这些城市高速发展的政策后援,又要使其担承提携后进的社会责任。中国已经踏上了法治治国的快车道,市场经济体系也已初步形成。国家财税金融政策在法治、市场、全球化的约束规范之下,已经没有多少可开的政策口子给予中西部地区。但是,国家有统筹调配和优化配置国家资源的能力,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对口的协作和帮扶。通过法治途经疏通市场藩篱,使全国成为统一的大市场,实现人流、物流、技术流的无障碍流通。
除此之外,包括多个富裕城市在内的东部发达地区,在基础建设和投资环境上已经超越了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自主知识创新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此情势下,就要通过法治和宏观调控的手段避免这些城市和地区过于“贪心”,有序地引导资金流和产业链向中西部地区延伸。
如果仔细分析13个富可敌省的城市,还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GDP增幅都维持在14%左右,高于全国水平近2个百分点。在去年全年存在经济过热和全面通胀风险的大环境下,这些城市更为高涨的GDP增长率也反映了城市发展中的某些不正常现象。造成城市综合实力膨胀的内源性因素说到底是投资过度所致,而过度投资又和房地产的过热不无关系。不难发现,那13个GDP超3000亿元的城市,平均房价均已超过万元每平方米的标准。广州、深圳、南京等地的房价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房价高企所致的社会矛盾和带来的潜在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隐患,也成为宏观调控的重大难题。从这些城市房市尾大不掉的现实看,这些城市的GDP荣光也就大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