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捏背 手到病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0:45:16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推拿科  朱国苗
捏脊就是使用捏法作用于人体背部脊柱两旁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平衡阴阳,扶正祛邪,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提高脏腑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呼吸、循环、特别是消化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疗疾、保健养生的目的。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粘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是该法的最早记载,当时主要用于治疗腹痛。后因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故又名捏积。
近代研究发现,捏积不仅可用于儿童如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嗽、及夜啼等证的治疗,而且还可用于治疗成人脊柱疾病、胃肠病和妇科病,如腰背痛、胃脘痛、胃下垂、呕吐、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呃逆、神经衰弱、失眠、感冒、哮喘和高血压等疾病,同时因其具有振奋阳气、疏通气血、健脾和胃的功效,也可作为中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
其中捏积治疗6个月以上至14岁有呕吐、腹泻、便秘、厌食等的疳积患儿,如大便时烂时硬、身体日渐消瘦、不想吃东西、精神困倦、好哭、夜睡多汗、烂口角等,具有特效,多能随手而愈。
在临床上有两种捏脊方法,一种是三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背伸,拇指指腹横抵于皮肤,食中两指指腹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对合捏拿肌肤,食中指在前向后捻动,拇指在后向前推动,两手边捏边交替前进。另一种是二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尺偏,手握空拳,屈曲的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指腹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两指对合捏拿肌肤,拇指在前向后捻动,食指灾后向前推动,边捏边交替前进。
图一:从尾椎开始拇指往下压,食指、中指在上
图二:往肩颈部方向,拇指不可离开背部
图三:至肩颈部时,手顺着脊椎滑下来
操作时,患者应脱去上衣,俯卧于床,两腿自然伸直,全身放松。医者立于患者一侧,首先在患者背部沿脊柱中线由上而下反复推摩5-6次,以使其肌肉松弛,气血流通。然后两手沿着脊柱两旁,从长强穴(也可从下腰部)沿后正中线向颈肩部有节奏地徐徐捏拿上移,边捏边放边上提至大椎穴处,中途不要中断,至上端时双手沿脊柱两旁自然下滑至下端,重复上述手法3~5次。在做第二、三次时,可每捏3次或5次提拉肌肤一次,称为“捏三提一法”或“捏五提一法”,在做最后一次时还可与病情相关的背腧穴如肾俞、脾俞、肝俞、心俞、和肺俞等穴处加重挟提力量上提肌肤一次,以增加刺激量提高疗效。
捏脊操作时要沿直线捏,不要歪斜,用力即速度要均匀,中途不应无故停止。捏拿肌肤应松紧适宜,过紧会使患者背部疼痛剧烈,增加其对捏脊的恐惧感,过松又易出现肌肤从指间滑落达不到治疗的效果。整个过程中要着力轻柔、均匀、灵活、连贯,使患者易于接受。
捏脊疗法一般每天进行一次,7次为一个疗程,休息3至5天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因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脏气清灵,且病因单纯,又少七情的伤害,故在患病后经过及时恰当的捏脊治疗,病情好转较快。成人经络敏感性较差,治疗时间则相对较长,特别在治疗慢性病和以养生保健为目的时,不应效果不显著而中途放弃,长期坚持自然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脊椎部皮肤破损,手法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感染加重者。患有疔肿、皮肤病者如湿疹、牛皮癣等可使皮肤感染扩散,不可使用本疗法。有椎体肿瘤、结核、骨折、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者,不宜使用本疗法。急腹症需手术及孕期妇女不宜本治疗,否则会加重病情或流产。极度疲劳、饥饿或饱餐后半小时内,严重的心脏病、急性传染病禁用或慎用捏脊疗法。凡患有高热、惊厥、急性传染病以及严重心脏病、肾脏病、痴呆患儿均不能捏脊。对有头昏、高血压等患者,采用捏脊治疗时,只能由上往下捏拿,不可由下往上。本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