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之路(八)——修道的科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3:50:24
作者:吉祥天机

佛家最核心的理论是“缘起论”,佛家用“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来描述缘起论。“缘起论”是佛家看待世界的根本性认识,通过“缘起论”,佛祖建立起“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等一系列佛家理论。
“缘起论”是非常朴素的科学认识,它描述了相互依存的两类现象,这两类现象,既是物质和精神的相关性(如《心经》中色和空的关系),也是时间和空间的相关性(如佛家“三世一体,因果俱时”的认识)……我们会发现,佛家的“缘起论”,其实就是道家“阴阳学说”的另一种表达方法,佛家“缘起论”中相互依存的现象,其实就是道家阴阳学说中的“阴和阳”。而现代科学也一样触及到了这个根本的源头!
科学是现代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是人类非常了不起的进步,是唯物的世界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物质和精神在历史上,就是个不断相互推动和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过程,从历史上看,精神发展到了一个顶峰,就会转向物质的发展,从而促使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而当物质发展到了顶峰,人们为物欲羁绊,痛苦不堪的时候,人们又会回顾和反思精神对人类的帮助。人类历史从来都是理智的,这几千年人类的历史,有过物质的辉煌,也有过精神的辉煌,而现在发展到了物质科学的顶峰,这个过程是整个人类文明孕育了几千年的结果,科学的进步意义从没有低于过精神的文明进程,只有懂得站在科学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才是时代的宠儿。而未来,从物质的顶峰,再转到精神的发展,这也同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科学是观察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观察者被排除在客观事物之外。人们获得对这些“外在的”客观世界的认识,却剥离了观察者本身,没有意识到这些科学现象对人类本身的意义。现代科学发展到量子时代,人们渐渐发现,观察者在量子领域,其观察行为将会对被观察的事物产生影响。有关量子力学的相关理论,已经触及了物质和精神的根源,然而,人们仅仅用物质科学的角度来触摸这个神圣的领域。上世纪的超卓认识“光的波粒二象性”,仅仅被用来回答两类相互矛盾的科学现象的合理性问题。通过这样的回答,科学可以继续沉睡,继续应用他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来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科学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是下意识不去触及,为什么两类相互矛盾的现象都可以是正确的?这个黏合了两类现象的根源究竟意味着什么?只要揭破这层面纱,科学将不再是物质的科学,同时也将是精神的科学。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现代科学的表达方法,就是“缘起论”和“阴阳学说”的现代解释方式。粒子性和波动性,正是阴阳的源头,也是因缘的本质。天华文化不仅仅提出了“阴阳根本律”,并指出阴阳的的物质本质,就是“长生基质”——中微子和光子。光的波动性的代表,就是光子,光子不是具体的粒子,而是一团无形的能量,这也被称之为“阴”;光的粒子性的代表,就是中微子(当然仅仅是代表,也许在将来会有其它名字描述这个世界最最微小的物质结构),中微子是物质世界的基础,被称之为“阳”。佛家的成佛解脱、和道家的阳神出窍,其实就是生命的存在,达到这个物质和精神的最终源头,自身的物质和精神形成了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从而获得的身心的自由解脱。西方的基督等灵修学派,认为达到这个境界,就是化成一团光,这其实也是种说法,因为“波粒二象性”,本身就是“光”的表现方式。
物质世界的一切物质,可以认为是:中微子构成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这是科学的认识。这跟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何其相似?“一”可以认为是“光”,“二”可以认为是“中微子和光子”,“三”可以认为是“基本粒子”,万物可以认为是“原子”,万事万物都是原子分子构成的。当然,这只是一种不严格的类比方式,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现代科学和传统认识的相似之处。
佛家认为世界是虚幻的,为什么呢?——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吗?不是的,分子只是伴随着能量聚合和释放的原子的聚合现象;原子是真实的吗?不是的,原子只是伴随着能量的聚合和释放的基本粒子的聚合现象。基本粒子是真实存在的吗?不是的,基本粒子只是伴随着能量的聚合和释放的光子和中微子的聚合现象。光子和中微子是真实存在的吗?不是的,光子和中微子是彼此因缘、互为阴阳的对立统一体,它们无法单独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存在!这就是佛家的缘起论、道家的阴阳学说的源头。
天华文化更深入一步探索了“阴阳”的根本规律,探索了物质和精神的本质,提出了阴阳的真正区别在于“绝对速度”。当事物处于“亚光速”的时候,就展现出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阳性物质形态;当事物处于“超光速”的时候,就是充满空间、不占有空间的阴性物质形态。事物不存在绝对的阳性物质或者阴性物质,当事物跨过光速,事物存在的状态就会发生变化。“光速”是阴阳变化的临界点,在现代科学,光速也是各界恒定的一个常数。当然,这还不是最根源的认识,这是时空层次之下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亚光速”状态下,事物呈现物质形态,但“亚光速”之中也有不同的绝对速度,科学称之为“物态现象”。事物从超固体-》固体-》液体-》汽体-》等离子体……等等物态变化,通常认为绝对速度的区别,从固态到等离子态,绝对速度越来越快。而在同样的物态中,事物之间呈现的是相对速度,例如50摄氏度的水和90摄氏度的水,则具备相同的绝对速度、不同的相对速度;当然,一旦事物跨过一定界限,就会发生量变到质变。
因此,我们所认为的达到“光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将物体加速到光速,而是存在的一种状态。一个人如果只是考虑肉体的享受,从肉体出发考虑问题,那么这个人的绝对速度就相对较低;反之,一个人从精神的角度、从爱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个人的绝对速度就较高。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可以有不同的生活理念,这大致决定了人一生的存在的层次;当然这不是绝对的,通过修炼和修道,人可以改变自己存在的状态。
人是一个多层次共存的生命,人体内,不仅仅有骨骼肌肉这样的固态,也有血液等液态,也有经络气脉等气态,也有神经传导等电离态。修炼,让一个人的各层次的状态更加强盛;而修道,则让事物的状态发生变化,生命的存在走向更高的层次。修炼的人都很健康长寿,但他们再健康长寿,也会遵循生老病死的规律,这就是相当于前面所说的相对速度,即使是修炼到了90摄氏度的水,跟50摄氏度的水本质也是一样的,也必然要遵循液态水的规律,只有变成汽态以后,制约它的规律才会发生变化。而修道则不同,修道的目的是自由解脱,不单单是人类所渴望的短暂健康长寿,而是走向生命的本质、超越各个层次的规律,获得永恒的自由。人们很难理解这个道路,就像佛祖走向的涅槃的境界,对很多人来说,涅槃只是一种死亡和消失。
对于修道人,不能以世俗眼光评判,很多大师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因为人们衡量高低的角度根本就是人类的标准。修炼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修道,这就是量变到质变,一旦人体的生理状态发生质变,与之相对应的精神状态,也会发生变化,这个质变的过程,就是修道。修炼的过程是可以量化的,不同的层次中有不同的标准;而真正走向修道,则是一种质变的过程,强调在体悟中不断自我超越。一旦修炼走向修道,生理和精神都会发生变化,我们就再也无法衡量和界定他们了,正如我们无法说服小孩放下玩具,一旦小孩成长成熟了,精神发生了变化,我们也很难说服他再回去玩他的玩具。
修道不一定要依托在修炼上。就像是水变成汽是的普遍规律,100摄氏度是水的临界点,但还有其它情况,即使水不到100摄氏度,也会蒸发,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超声波作用下,水也会迅速变成蒸汽,这就是加湿器的原理。因此,当一个人修道,他更强调领悟,他可以通过顿悟,实现精神层面的高级振动,来获得低层次的“蒸发”和转化,因此,他可能在低层次显示不太强盛的身体状态,但实际上,已经把握了生命能量自由转化的能力。
修道是道家的说法,在佛家,相同的阶段称之为大乘佛法,它们具备共同的特征,也只有当一个人的存在层次真正转移到高级境界,这时候他才能视自己的身体为“臭皮囊”、才能真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才能做到“舍己为人”、才能真正“六度万行,普度众生”……。而往往,世俗的人,总是会以这个结果来要求修炼者,倒果为因,让人们在还没有得到精神上、生命上真正成熟成长的情况下,就用超越世俗的高标准、高要求规范自己,这样的要求违反了自然的规律,揠苗助长,反而让修炼者长期生活在矛盾痛苦中,或者生活在宗教性的自我催眠中。不正常的要求、不科学的态度,会让人精神扭曲,而修道遵循大道自然的规律,更多地强调自我的领悟,通过领悟而成长,通过成长而自然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即使是达到了“大慈大悲,舍己为人”的高级境界,那也是他自然领略到的,而不是遵循别人灌输的理念。老子就把这种自然成长的道德状态称之为“大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修道无法普遍教育,就像小孩在没有成长前,无法理解一些事情一样。佛祖成道的时候,也认为他的法“妙难思”,大多数没有成长的人将无法听懂,但天神请求佛祖怜悯众生,说,虽然大多数众生还在水面下,但有些人已经如同莲花般脱出水面,出泥不污,这些人将能够听懂佛祖的教言,希望佛祖能够留下教言,给这些众生留下解脱之法,佛祖深以为然,也因此,开始了他的度化众生的道路。这是佛教的传说,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大乘佛法这一类的知识,并不是一种普遍性教育,它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成长,才能够具备听闻的资格。佛祖虽然一音普度,但他的弟子却成就各异,通常都说是“根器”的缘故,其实,这就是不同的成长程度下,听闻佛法后所能领略的深度不同所造成的。现今世道,人们受到的各种干扰和影响很多,如何在这个特殊的时空点,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用科学的方法来要求自己,既不束缚自己的思想,也不扭曲自己的精神,这才是每一个修道人快乐生活、自由人生的修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