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破:对日外交首先要有勇气,才会有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22:30:58
日本是一个对中华民族研究非常深入的国家,也是一个敢于冒险,惯于冒险的民族。它对中国的每一次入侵,都是从冒险开始。
1874年,当时日本无论在军舰、兵力、后勤方面均不是中国的对手,但是它准备充分,看准了满清怯战心态。仅以3600余人,就攻克台湾。逼迫满清签订《北京专条》,承认琉球为日本保护国,赔偿日本兵费50万两白银。当时钦差沈葆桢受遣保台,但是作为林则徐女婿的这个老练的政治家不会忘记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所经受的曲折遭遇。为了躲避战争,他故意提出要购买铁甲舰拖延时间。他承认:“弟亦不甚欲战,所以必调洋枪队购铁甲船者,冀彼知难而退耳”。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初日本和中国军力国力对比至少是不占上风。但一役功成,日本一跃而成为世界列强,中国万劫不复。当时日本国内本来有很多人并不相信日本能战胜中国,他们在议会提倡「节俭经费,休养民力」,以预算案的审议牵制政府的作为。然而,甲午战争爆发后,一向为民喉舌批评政府的议会突然安静下来,从来以「责任内阁」、「财政改革」、「藩阀打倒」为口号而自负的政党,突然转变成为「打倒支那人」、「攻取万里长城」的鼎力支持者。甲午战争为日本政府带来财富和发展,替军部带来扩张和活跃的地盘。从此中国一直饱受日本欺辱。
1931年9月18日,日军冒险对19倍于自己的东北军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在不抵抗命令的指导下,痛失东北。日本举国震惊于自己的成功,全国陷入战争狂热。
日本不单是对中国每次都以冒险和突然袭击开衅,对俄国的对马海战,对美国的珍珠港突袭,无不如此。只不过,美国和俄国都不是好惹的软蛋,对日本的反击总是毫不犹豫,手法更狠更毒,最后总是要日本吃尽苦头。
回顾历史,我们总是能清楚地发现,中日历史上,中国从来就不缺乏精于算计。毛泽东也是在抗战之初就写下了《论持久战》,展望了战胜日本的三个过程。但是,中国总是喜欢以自己为师,总是看不起日本,对日抗议和交涉的口吻,都像是老师在教训学生。总离不开“中日大局”“战略高度”“着眼长远”…… 好像日本就是个智力不够的后生。然后,毛手毛脚的莽撞后生常常把精于世故的老夫子打得满地找牙,狼狈不堪。近现代中日关系总体上,是日本逞强的时候多,战胜的时候多。最后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平心而论,它不是输在中国手上,它是输在过分张狂,是输在它冒犯了俄国,美国的头上。
这次的钓鱼岛撞船事件以及东海油气田争端,其实又是日本旧病复发,又是一次在战后沉寂了65年后的一次大胆冒险,冒险一旦失败,它不过是继续和中国保持“睦邻友好”,继续和中国谈判东海问题,继续和中国搞好“互惠”关系……冒险一旦成功,全世界都可以看到,谁才是主宰亚洲的决定性政治力量,日本将一举扭转战败国的耻辱而傲立在中国东方。现在还有很多腐儒在分析日本如何如何不会放弃和中国的经济关系,不会冒和中国发生战争的风险,中日高层会如何如何将矛盾置于可控范围,中日钓鱼岛问题是“茶杯里的风波”,这些腐儒就忘了一条:日本是个冒险的国家。他们更忘了做人的骨气和国家的原则。离开了勇气,还谈什么智慧?没有勇气的智慧,就像一个没有充气的气球,它设计得再好也飞不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