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7:07:29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06-22发表评论>>
三、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
按照优化开发区域的总体要求,统筹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形成以
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杭线、
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一核九带”
空间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一)优化总体布局。
以上海为发展核心。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充分发挥国
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
造业,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促
进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沪宁和沪杭甬沿线发展带。包括沪宁、沪杭甬交通沿线的市县。
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创新能力,严格控制环境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的
产业发展,保护开敞生态空间,改善环境质量,建成高技术产业带和
现代服务业密集带,形成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城镇集聚带,服务
地区乃至全国发展。
沿江发展带。包括长江沿岸市县。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及沿
江交通通道的作用,合理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引导装备制造、
化工、冶金、物流等产业适度集聚,加快城镇发展,注重水环境保护
与生态建设,建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的基础产业发展带
和城镇集聚带,成为长江产业带的核心组成部分,辐射皖江城市带,
并向长江中上游延伸。
沿湾发展带。包括环杭州湾的市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港口条
件,积极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建设若干现代
化新城区,注重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建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
协调的先进制造业密集带和城镇集聚带,带动长三角南部地区的全面
发展。
沿海发展带。包括沿海市县。依托临海港口,培育和发展临港产
业,建设港口物流、重化工和能源基地,带动城镇发展,合理保护和
开发海洋资源,形成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新兴临港产业和海洋经济发
展带,辐射带动苏北、浙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宁湖杭沿线发展带。包括宁湖杭交通沿线的市县。充分考虑资源
环境容量和生态保护要求,重点发展高技术、轻纺家电、旅游休闲、
现代物流、生态农业等产业,积极培育城镇集聚区,形成生态产业集
聚、城镇发展有序的新型发展带,拓展长三角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
带动的范围。
沿湖发展带。包括环太湖地区。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以保护太湖
及其沿岸生态环境为前提,严格控制土地开发规模和强度,优化产业
布局,适度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展、研发等服务业和特色生
态农业,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休闲带、区域会展中心和研发基地。
沿东陇海线发展带。包括东陇海沿线的市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
型产业,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建设资源加工产业基地,成为振兴苏北、
带动我国陇海兰新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沿运河发展带。包括运河沿岸市县。依托人文底蕴深厚、生态环
境良好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服务业,积极发展生
态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成为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生态产业走廊。
沿温丽金衢线发展带。包括温州—丽水—金华—衢州高速公路沿
线的市县。发挥毗邻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环境良好、民营经济发达
的优势,重点发展日用商品、汽车机电制造和商贸物流业,大力发展
生态农业,建设浙中城市群,成为连接长三角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
的纽带。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核心区发展。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为两翼,增强高端
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核
心区其他城市要抓住上海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机遇,
协同推进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集约发展,增强现代产业和人口集聚
能力。推动城市之间的融合,加快形成世界级城市群。
促进苏北、浙西南地区发展。充分利用苏北地区的土地、劳动力
和能源资源优势,建立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能源、先进制造业基
地和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基地。充分利用浙西南地区民营经济发
达的优势和山区资源条件,建设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绿色农
产品基地和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加快连云港、盐城、温州等发展潜
力较大地区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江苏沿海、东陇海沿
线和浙江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发展。依托上海设在盐
城的三个农场,建设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基地。强化核心区与苏北、浙
西南地区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延伸城际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加强
上海港与南北两翼港口的合作共建,充分发挥核心区的辐射服务与产
业链延伸功能,促进区域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