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古北口抗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1:39:18
提起长城抗战,人们自然就会记起宋哲元将军的29军大刀队血战喜峰口的英雄事迹,但对几乎同时发生的由徐庭瑶将军指挥的中央军17军古北口抗战历史。却知之甚少。2006年的一个夏日让者在,南京采访了徐庭瑶将军(已于1974年12月16日逝世)的长子,寓居美国的棣先汇先生在得知记者的来意之后,徐先生爽快地答应了,稍微沉思之后,徐老开启了记忆的闸门。家父徐庭瑶将军来到台湾之后,尤其是到了晚年,经常记挂在心的除了故乡安徽无为县之外,就是抗战中由他亲自指挥的两次重大战役——昆仑关之战(我刊已于2005年第1期予以介绍)和长城古北口抗战了。虽然时过多年、但家父对那场“岂有折膝求苟安、站立抛颅笑颜生”的血与火大战记忆犹新,经常和我们提起,我们、耳濡目染也就很熟悉了。
1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寇亡我之心不死,必欲霸占全中国而后快。1933年初,日军逼近热河(今河北、内蒙一带),土匪出身的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畏敌如虎,不战而退,致使日本关东军第8师团的川原部队128人的骑兵,没放一枪一弹就占领了热河省会承德。逼近长城,直接威胁北平(今北京)、天津及广大华北地区,形势万分危急。而此时就任中央军17军军长的家父徐庭瑶将军正奉命在江西“剿共”。面对外敌入侵国难当头的局势,家父再也无心“安内”了,他联络关麟征等17军高级将领,联名上书南京政府,强烈要求北上抗日,从这点上讲,家父是国民党中央军将领中第一个主动请缨抗日的。面对全国上下“一致对外”的强大压力和日军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蒋介石发出命令:“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寻求国联调停”,批准17军北上。接到命令后,家父即令受其节制的关麟征25师(辖杜聿明、张耀明两个旅);黄杰第2师(辖郑洞国、罗奇两个旅);刘戡83师(辖李楚瀛、陈轶两个旅);黄显声骑2师;李家鼎骑1旅及独立炮兵4、7团和两个迫击炮连和通讯辎重部队各自从驻地出发,北上抗击日寇。
1933年2月25日,关麟征的25师从蚌埠登车北上,3月5日到达北平通县。6日即奉当时主管华北抗战军务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张学良的5051号命令,进驻密云县城。8日下午6时,25师全部到达,入夜部队都已入寝,又接到张学良急电,连夜向古北口所在地石匣镇出发。
古北口又称虎北口,是万里长城上的重要隘口,位于密云县城东北百余里的燕山山脉之间,素有“京师锁钥”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2
25师连夜赶到古北口以后,原来守军东北军王以哲部便迅速撤退。关麟征因部队刚到立足未稳,便请求王以哲和112师师长张廷枢,坚守原防地一段时间,王、张二人坚决不肯,以致和关师长吵了起来。说实在话,这都是派系作祟,家父晚年每当讲起都叹息不已。经一再挽留和交涉,王以哲勉强同意关师长的意见。但在王离开之后,112师也随之撤退,只留下一个团应付。关麟征没有办法,只好连夜进行布署。以杜聿明73旅的145团和146团占领古北口东西两侧高地,东北军撤出的一线龙王峪阵地由145团1营接防,张耀明74旅集结于黄道甸附近,师部及直属队置于古北口南门外的关帝庙一带。
天光大亮,日本关东军第8师团的步兵在山、野重炮的掩护下,开始大举进攻。成群的鬼子兵,端着三八大盖漫山遍野像蝗虫似的向25师阵地扑来。弟兄们利用简陋的工事和天然地形地物尽可能隐蔽自己,等鬼子临近了,才突然猛烈投弹射击,枪炮声、喊杀声回响在古长城的上空。要说双方军队的轻武器:日本的三八大盖,“歪把子”机枪、九二重机枪和我军的“毛瑟”步枪、捷克式轻机枪和“马克沁”重机枪相比并不占多大优势,而且三八大盖的口径只有6.5毫米,杀伤力还不如我们的老“毛瑟”。但小鬼子训练有素,个个都想为天皇效忠,死心塌地,而且有重炮。我25师则是在家父的极力争取(向南京政府)下,于1933年1月1日在蚌埠由第四独立旅刚扩编而成的,重火器只有二十几门六O和八二追击炮,和鬼子的没法比。再加上鬼子是有备而来,志在必得,所以不顾重大伤亡,轮番拼死进攻,我军阵地岌岌可危。
关师长一见此情,急忙改变战时布署,将145团的两个营向龙王峪迅速增援,并增调张耀明的149团集结于古北口,随时准备增援。
上午10时,东北军112师1个团防守的阵地被日军突破,被迫放弃了沿长城的第一线阵地,其中防线的制高点将军楼被日军攻占。
日军在攻克了以将军楼为主的关口之后,即开始全力向龙王峪阵地发动猛攻。145团在戴安澜团长的指挥下,浴血奋战寸土不让。但由于日军从刚攻占的将军楼和其它高地上,用轻重火器攻击145团,致使戴团官兵受到很大损失。而且该团的对外联络交通电话均被日军切断,形势万分危急。关麟征看到这种情况,马上把指挥权交给杜聿明,亲率149团敢死队进攻将军楼。战局很清楚,能否重新夺回将军楼是这场战斗的关键。日军自然也看出这一点,所以凭借有利地势,居高临下拼命抵抗,战斗非常惨烈。关师长决定先占领与将军楼毗邻的几个小高地。要作到这一点,首先要攻占北山,因为从北山到将军楼有一条狭窄的山沟小路,可以直抵将军楼。而日军则以各种火力严密封锁这里,日军由于长期训练,所以各种武器打得都很准,尤其是那种叫掷弹筒的小炮,对我军威胁很大,有的即使打不中,但炸起的碎片也击伤了很多战士(因为25师根本没有配发钢盔)。在血战中,149团王润波团长不幸以身殉国。战士们被日军的火力压缩在山涧里,只能以倒下弟兄们的尸体作掩护一步一步地前进。正在此时,一颗流弹突然击中了关麟征的胳膊,血流如注。经过肉搏,我军攻占了北山,但战局仍非常危险。下午3点多钟,设在关帝庙的25师指挥所又被日军炸毁,对外失去联络。再想夺回将军楼困难更大了,关师长只好决定放弃进攻将军楼,收缩兵力,固守阵地,自己回城治伤,指定73旅旅长杜聿明为代师长,梁恺接任73旅旅长。
下午6时,协防西河镇的东北军突然撤退,杜聿明急命150团前去填补。当天晚上,杜聿明在原址恢复起来的临时指挥所内召集张耀明和梁恺两位旅长会商当前战局。25师参战团队除150团之外都损失惨重,开战之初的兵力数量优势已不复存在,根本不可能再组成新的预备队。如果明天敌军突破我军的某一阵地,就再无兵力支援反击,这样势必造成防线溃败。当前只能作最坏的打算,预设二线阵地,准备撤退。于是杜聿明在请示家父之后,以仅有的一点机动兵力:二个预备连和师指的特务连,先在古北口以南高地及南天门一线构筑阵地,以防不测。后来战事的发展证明,这一决定是正确的。
12日拂晓,日军在加强重炮火力和空军的支援下,开始对145团固守的龙王峪阵地发动猛攻。145团在戴安澜团长的率领下,奋勇还击,先后打退鬼子的三次集团冲锋,但自己也损失严重,形势非常紧张。由于已无援兵,而敌军向我侧翼迂回很快,到下午2点左右,日军已出现在古北口东关一带,25师指挥所又遭到敌人步兵火力的射击。杜聿明身边只有几个带短枪的参谋、警卫和传令兵,此时,145团阵地已被敌分割成两段,再不撤退,就会全团覆灭,只能撤下来。而日军又趁机对撤退土兵狂轰滥炸,部队又无防空火力,所以损失不轻,不管怎么讲,还是成建制地撤下来了,师指也脱离险境。
3
“你知道七勇士坟吗?”徐老突然反问,记者正沉浸在老人回忆的那血与火的博斗之中,一时愕然,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
145团开战之初,团长戴安澜向一个叫“帽儿山”的高地派出了一个七人的观察哨(携带机枪等武器)。大部队都撤离时,由于联络中断,这七个人并未接到命令所以仍在坚持战斗。一直到13日下午日军仍未攻下“帽儿山”。敌人调来飞机重炮猛攻,而七勇土则依靠居高临下的地势和山顶上怪石山洞为掩护,顽强机智地打击日寇,给敌人以很大杀伤。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用刺刀、枪管、枪托和冲上来的鬼子肉博,最后全部壮烈牺牲。日军指挥官原以为“帽儿山”上至少应有几十个甚至上百守军,但到山顶一看,只有七具中国军人的尸体,大为“震动”,下令在山坡南面挖了个大坑,将七人遗体排放在里面埋好,又在坟前立了一个木牌,上面写著“支那七勇士之碑”。然后率领全体士兵鞠躬致敬……
家父晚年在台湾讲的最多的就是七勇士,他和家人讲,和朋友讲,和部下讲,每次讲总是老泪纵横。
13日下午6时左右,杜聿明将师指转移到南天门,不久张耀明和在敌机轰炸下负伤的梁恺两位旅长也来到南天门师指。三人经过紧急磋商决定,动员一切手段(人员、电话)联系各处被打散的部队,恢复建制,尽可能补充,稳定官兵情绪,固守现有阵地。入夜之后,撤回150团,以南天门为中心,75旅和73旅分守两侧,固守待援。
4
中央军17军军部于3月8日从蚌埠出发,到达通县后。家父徐庭瑶将军派参谋长季鼐去北平军委分会请示事宜,自己则赶往古北口前线。与杜聿明等见面后,得知了25师遭受重大损失的详细情况,立即决定让黄杰的第2师前往南天门接管防地,25师撤回整补。
25师作为一支组建不久,装备很差且训练不足的部队,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浴血奋战多日,虽然全师付出伤亡4000余人的惨痛代价,但也杀伤骄横的日军2000余人,日方对中央军有如此战斗力深刻震惊,其战报称古北口之战是“激战中的激战”。
关东军第8师团在与25师和东北军部队作战中遭到重创,所以从3月14日以后,也基本上停止了进攻,积蓄兵力准备再战。
而家父也趁这段时间,亲自抓了几件事关作战的大事:一是扩大修筑了从北平到密云的公路,使畜力车和汽车都能畅通无阻。二是重新架设了从密云到北平的通信线路和延伸到各个阵地的军用电话线。三是根据25师因工事不好而受重创血的教训,家父严令各部队尽全力抢修加固各种工事,这次由于家父亲自督战,准备充分和日军袭扰较少等多方面原因,我军工事较之以前有了空前的改善,家父视察后,深感满意,他曾对报社记者言道:“敌军发射一万三千六百发炮弹,仅能破坏我一连之工事。”
同时他并不满足消极防御,坐等敌人上门,下令前方各师抽调身强力壮、枪法准又武功好的士兵配备大刀,短枪、机枪和手榴弹等近战兵器,组成别动队,利用鬼子不善夜战而又地形不熟的情况对其发动夜袭。从3月中旬到4月末,各部队共组织几十次夜袭,重创日军,并击毙日军骑兵第8联队联队长三宅总弥,极大地震动了日军。就规模和战果来讲,17军的夜袭作战要比29军的大很多,但由于家父不愿宣传自己,不接受记者采访(视察工事时会见记者是长城抗战中惟一的一次)所以很少有人提及。对此国民党元老黄绍竑先生在1978年撰写的《长城抗战概述》一文中十分感慨地指出“当时的报纸把29军大刀队捧得那样高,把对日抗战最激烈的部队(17军)都忘了,东北军方面更没人理睬……”
日军受到17军别动队的重创,扬言要报复,何应钦对几个师长及家父说:“你们这样干,会惹起敌人进攻的,你们不出长城口打他们,他们是不会大举进攻的!”出力不讨好,家父心灰意冷,也不再布置夜袭行动了。
5
3月23日深夜蒋介石秘密来北平,与何应钦、黄绍竑商议抗敌事宜。蒋介石说,根据可靠情报,热河、长城战事一开,日军沈阳特务机关长板垣征四郎就秘密在平津地区寻找内奸配合他们南下。他们先找到段祺瑞、吴佩孚等人,遭到严词拒绝。后来下台的湖南督军张敬尧认贼作父,接受了板垣的30万现大洋,并约定4月21日“起事”,配合日军,占领平津。何、黄二人一听大惊失色。蒋介石说,你们不必惊慌,我已令戴笠想办法除掉张敬尧(张后被秘密处死)。
24日,蒋介石又在中南海居仁堂召集专门作战会议,家父等前敌作战的高级将领出席了会议。散会时,蒋介石独自留下家父详谈,大意是19路军在上海(一·二八抗战),29军在喜峰口都打出了威风,希望作为嫡系的17军也能努力作战,为中央军争光。家父晚年每当讲及此事时总是说:“蒋先生就是不讲,我17军也会奋勇作战的,保家卫国乃军人之天职,更何况我是主动请战的。”后来17军长城抗战的表现也确实令蒋介石满意,他曾在4月28日的日记中写道:“此役或足以挫寇氛而振革命士气乎也”,并在5月29日日记中对17军阵亡将士表示深切哀悼:“惟何以慰我阵亡忠勇将士之灵?勉之”。
6
4月16日,日本关东军第8师团师团长西义一中将指挥第8、6师团,第8旅团,第8骑兵联队及伪蒙军5000人,总共兵力3.5万人,榴、野、山炮百门,并配备飞机70架,坦克130多辆,开始向我南天门一带发动猛攻。日军飞机首先猛烈轰炸了南天门、石匣镇及驻在密云县城的17军军部等多处重要军事目标,卑鄙无耻的侵略者为了瓦解我军民的斗志,还撒下了大批的传单。
第2师接替25师防务以后,师长黄杰即开始调动兵力备战。黄杰是一位很优秀的指挥官,家父一直很器重他。在家父指挥别动队夜袭日军时,黄师长曾派出了1000人的大队人马突袭鬼子,取得重大战果。
当杜聿明向黄杰移交阵地时,曾向他详细地讲明了南天门阵地的情况。该阵地左面是八道楼子(固明朝在此建8座碉楼而得名)位居群山之巅,俯瞰长城内外,射界开阔。右面是黄土梁,锁住潮河河谷,控制开往北平的公路,中央阵地是421.2高地,左右呼应。杜聿明特别向黄杰指出:八道楼子位置险要,必须派重兵把守。而黄杰亲到八道楼子检查后认为,此地山高路险,日军装备笨重,脚穿大皮靴根本爬不上去,不用重兵,因而只派了一个连守卫。而该连连长大敌当前,放任自流,竟让当地的小贩随便上阵地叫卖花生,烟酒。更有甚者,当鬼子兵穿便装布鞋在一个李姓汉奸的带领下摸上碉楼时,连长还在打麻将!日军占领碉楼之后,便在楼上布置了十几挺九二式重机枪猛烈扫射421.2高地上正与日军苦战的二师主力部队,并相机占领了其他几座碉楼。八道楼子失守以后,家父极为震怒,他严令黄杰:“你们怎么失守的,就怎么夺回来!”黄师长此时也懊悔不及,他亲自到一线组织反攻,因日军居高临下,均未成功。黄杰急派旅长郑洞国指挥部队转向太平台阵地攻击,以吸引敌军,虽战果不小,但八道楼子始终未能攻下。11团2营营长吴征超阵亡,多名营连级官佐负伤,损失精兵1500多名。黄杰报告家父后,将重点变换到田庄、小桃园一线,重点加强中央阵地421.2高地的防守。
4月23日凌晨,敌军3000多人在飞机的掩护下,伴随着重炮轰击,开始向南天门发动再一次重点进攻,并施放了百余枚烟幕弹。由于预先构筑了坚固的工事,损失并不大,敌炮一停,弟兄们就冲击隐蔽部与敌激战,日军4次攻击都被我击退。日军见正面强攻未果。便派出1000多人向421.2高地侧翼大小兴开岭地区迂回,企图前后夹击我军,黄显声的骑2师立即派出骑兵紧急堵截,未能达到目的,黄杰又派出精锐1营前往才转危为安。次日凌晨,日军再次以精锐部队集团进攻421.2高地,我军弟兄殊死抵抗。战至9点左右,守军伤亡大部.官佐也非死即伤,10点421.2高地失守。
家父得知中央阵地陷于敌手,万分焦急,立即亲自赶到军属炮兵阵地,组织对敌急火射击,下令预备队跑步赶到,他亲自督战,向421.2高地反攻。几经反复,将立足未稳的日军赶下421.2高地。
2师从开战以来,尤其是经历了从4月21~25日日军的空前猛烈的进攻,虽然给了日军以近3000人的重大杀伤,但自己也付出了伤亡6000人的惨痛代价,不能再坚持下去。家父只好将2师撤回休整,命令刘戡的83师接防南天门。
7
83师是17军建制中装备量好的一个师,全师1万余人武器都是从德国进口的,战斗力颇强。刘戡接守阵地以后,命令部队向东收缩以避开八道楼子上敌军的火力威胁。而日军却将山炮等重火器弄上八道楼子,并在各个制高点上设立炮兵观察哨,用旗语指挥炮兵射击,因而准确性很高,给83师正在调动的部队以很大杀伤。接着日军又分头向421.2高地和其他阵地发动猛攻。83师官兵在刘戡的亲自督战下奋勇还击,屡次给来犯之敌重大杀伤。于是日军又采用迂回的战法,这次他们接受上次失败的教训,组成由多辆94式坦克加强的重兵集团沿河滩向412.2高地的右侧迂回攻击,虽然83师及其他部队组织阻击,但由于缺少有效反坦克武器,致使日军得手,经过激战,412.2高地再次落入敌手,这时家父所能掌握的机动兵力和火力所剩无几,无法再次反击,形势急剧恶化。
从4月28日到5月上旬,日军向南天门附近的372高地、425高地、车头峪、大小新开峙、上堡于、笔架山、郝家台、香水峪等阵地轮番发动猛攻。虽然83师奋勇抵抗,刘戡已将卫生兵,辎重兵、炊事兵组织起来,与敌作战,但阵地仍不断被日军攻破。看着几天前还装备精良的万余人马损失惨重,刘戡拔枪想自杀,但被参谋处长符昭骞等夺下枪支。家父闻听消息,连忙派人前去,好言抚慰刘戡,将83师残部撤下,令喘息未定的2师再上前线支撑残局,并发出急电求援。
8
5月6日17军将土在南天门奋战之时,何应钦接到蒋介石发出的密电“连日苦战不停……殊属不宜,似应相当隔离,俾便得暂整理。”于是何应钦便于5月11日给家父下令“将南天门守军向后撤退”,家父恐其中有诈,又亲自去电证实,核实无误后,于当日夜下达撤退命令。为了防止出现混乱的局面,他下令各师逐次撤退,逐次抵抗。从5月11日到5月17日,各师撤退中给紧逼之敌以重大杀伤,最后撒到九松山。此处是家父北上之初即选定的最后一道防线,构筑工事已经两月有余,他本想在此处与日军作殊死决战,守卫北平,但又接何应钦急电,只好继续撤退。到5月19日,家父率军部撤至顺义北苑,被任命为北平城防司令,至此,浴血奋战两个多月的长城古北口抗战宣告结束。5月31日,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签字。
长城抗战刚结束,家父就利用点滴时间,撰写了3万字的作战总结,根据自己的亲历,详实客观地总结了敌我双方的优劣,战役经验及教训。在结论中家父写道:本军自3月10日参战迄5月19日止,为时70B,大小数十战,以血肉之躯当新锐之器,伤亡万余人,敌军伤亡确数达7000余人……自认古北口方向为侵沈(阳)热(河)以来所未有…… —你知道“肉丘坟”吗?徐老边问边合上了由徐庭瑶将军部下结文出版的《徐庭瑶将军纪念册》。记者又一次茫然地摇了摇头。
9
部队从古北口撤退之后,日军旋即占领了各个险要隘口。由于我军匆忙退却,许多战士的遗体还留在阵地上,任凭风吹雨打,野兽啄食,累累白骨触目惊心。终于有一个人看不下去了,他决定用自己特殊的身份,收敛掩埋这些为国尽忠的烈士遗骸,他就是古北口关帝庙(25师师部)住持明恺法师(俗名王乐和)。明恺法师奔走呼号,并亲自带着徒弟们漫山遍野寻找烈士遗骨,并一具一具地背回来集中到一处。在法师的号召下,古北口的村民们也纷纷行动起来,协助寻找,汤河乡的王九爷上山砍柴,在南天门发现一具遗骨,数九寒天脱下自己的棉袍,将遗骨包了回来。这样前前后后一共搜集了360具烈士遗骨。
由于墓地大花楼山上石多土少,挖出来的都是石碴。回填时,众人都说不能再让石碴压在烈士们的身上。于是人们从四面八方背来好土,一捧捧地洒向墓穴,没用多日,一座有十多米高封土的“肉丘坟”就建成了。坟前树一石碑,由古北口宿儒何佩珩老先生正楷恭书“癸酉年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又修了环形的墓墙和大门,门楣上写“铁血精神”,两边楹联是“太好男儿光争日月,精忠魂魄气壮山河”。“肉丘坟”修好之后,有许多传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住在附近的村民总能听到大队士兵操练的口令声,跑步声和喊杀声……一队鬼子兵晚间来到这里,围着大坟走了一夜也没有找着路,最兵鬼子宫儿下令都围着坟跪下磕头之后才找着回营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