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建立学习型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9:03:51
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
邬书林 刊发时间:2009-06-08 06:56:04 光明日报  [字体:大中小]
编者按 阅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源自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令文明的星火光耀世界成为一种可能。而正是阅读,把这种可能化作现实,将人从被无知所驱使和奴役的境遇中
解放出来。同时,阅读也丰富着人们的生命体验,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羁绊,让我们的有涯人生容纳无限可能。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阅读,与个人修养相系,同样关乎民族精神的成长、国家的未来。在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带给人希望的,不仅是国民阅读率的持续回升,更有超过六成的国民对自身阅读抱有更高的期待。
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建设学习型社会培育良好阅读风尚”专栏,邀请社会各界人士畅谈阅读体会,与读者分享阅读心得。
图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习惯的养成,于己是个人修身益智的终生大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则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国家大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顺其自然就可形成的,必须作为一门科学来培育。阅读古今中外都受尊重
古今中外,凡是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国家和民族,往往都有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中国历来有“盛世修典”的传统,不仅有专门刻书、卖书的书坊、书肆,更有专门讲书、读书的书院,“洛阳纸贵”生动记载了西晋好书畅销的盛况。在中国,“读书人”从来都是受人尊敬的,过去中国人把有学问的读书人称为“先生”。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文明追求中积累了很多读书格言,留下很多刻苦读书的故事,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韦编三绝”等。正是这些读书格言、读书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
曾经饱受苦难的犹太民族,之所以今天能够崛起于沙漠之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与其民族优秀的阅读传统不无关系。据统计,1901年-1995年,在64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犹太人有121位,获奖人数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门德尔松、萨缪尔森等,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犹太裔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经济学家。究其原因,酷爱读书是其不可忽视的因素。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以色列人均拥有图书馆的数量居世界之首,平均每4500人就拥有一所图书馆。另有统计,犹太人人均占有的图书量、每年读书的时间和数量,都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德国同样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国家。德国一户普通家庭每月用于购书的支出达到50欧元以上,占业余爱好总支出的10%上下。德国有句谚语说,“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阅读是事关个人和社会的大事
阅读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阅读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阅读可以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人的一生是有限的,直接向别人学习的经验也是有限的,但是通过读书间接向别人学习则是趋于无穷的。读古人之书好比与先贤对话,读今人之书好比与智者交谈。阅读一本书,可以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可以深入一个人的内心,可以站在世界的制高点。读书给了我们观察世界的高度,让我们视野开阔;读书给了我们认识社会的深度,让我们思想深刻;读书给了我们改造世界的利器,让我们丰富人生。生活中因为读了一本书,而使人的思想观念乃至前途命运发生根本改变的故事比比皆是。一些影响深远的名著往往成为改变社会甚至影响历史进程的思想先导。“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读书可以让我们从容应对快速变化时代的挑战,增进人类的智慧,焕发创造的活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尽管阅读是一项非常个性化的体验,但是一旦无数个性化的体验集合成为一个民族的内涵,这个民族就会因此而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生都会受用无穷;一个民族养成阅读的习惯,这个民族就会充满智慧和希望。国民素质的提高必须倡导读书,科学知识的普及必须倡导读书,文明理念的传播必须倡导读书,人们内心的和谐必须倡导读书,真理的追求更离不开读书。国民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直接关系到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一个国家的国民阅读水平,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
知识既不能遗传,也不能赠与,更不能复制和购买,只能靠自己一点点努力去学习、去读书。作为一种伴随深入思考的文化活动,阅读习惯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养成,需要有意识的培育才能实现。
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需要国家、社会团体、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根据近年来对国外全民阅读情况的考察和研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阅读习惯的养成,依赖于热爱阅读的社会氛围。为了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犹太人的家庭长期流传着这样的传统: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让小孩去舔带着蜂蜜的图书。其用意不言自明,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情。西班牙之所以首倡设立“世界读书日”,不仅仅是因为这天是作家塞万提斯的辞世纪念日,更重要的是当地居民多年来在这天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
在北欧国家挪威,为了让广大青少年在12岁-15岁期间依然保持对图书的兴趣,顺利度过青春期,政府官员和社会名人经常深入到学校,组织中学生举行隆重的阅读仪式。同样具有阅读传统的匈牙利,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公共汽车经过隧道等黑暗的地方时,一定要打开车内的灯,以方便乘客读书。
其次,阅读习惯的养成,必须制定推动全民阅读的政策措施。美国为了激起国民阅读的更大热情,近年来陆续推出一系列阅读计划。1997年克林顿政府提出“美国阅读挑战计划”,2001年布什政府提出“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布什总统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当天正在佛罗里达州的一所小学给小学生读《我的宠物山羊》。2006年11月,在时任总统普京的支持下,俄罗斯出版与大众传媒署与俄罗斯图书联盟共同制定并发布《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2008年1月,英国首相布朗会同部分儿童作家,共同启动“2008全国读书年”活动,并投入3700万英镑用于全年的阅读推广活动。在德国,共有200多个促进阅读的社团组织,其中成立于1988年的德国促进阅读基金会,其历任名誉主席都由德国总统担任。东欧国家保加利亚,近百年前就形成立法,规定每30户居民的村子都要建立“人民阅读室”。在埃及,1991年开始推出“全民阅读计划”,并成立了以穆巴拉克夫人为主席的全民阅读计划最高委员会,1994年又开始实施“家庭图书馆”大型文化工程。
第三,阅读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孩子抓起。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3岁最迟15岁前如果养不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将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阅读的大门可能会永远对他关闭。德国促进阅读基金会理事长海因里希·克雷比施说,“给孩子读书和讲故事,是最不复杂、也是最合算的对未来的投资。”德国出版商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阶梯”,出版了形式各样的图书,有的书与儿童的玩具并无区别,使孩子从小就培养对图书的亲近和兴趣。2006年6月24日,作为庆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80岁生日的活动之一,白金汉宫邀请了2000多名儿童举办了一次阅读聚会,儿童们和他们最喜爱的故事里的角色们共同参加了一个特别的茶话会。努力科学培育我国新一代公民的阅读习惯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下,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我们推动全民阅读。弘扬中华民族热爱读书的优良传统,培育我国新一代公民的阅读习惯,已经摆到十分紧迫、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要在全社会营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温家宝总理专程到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与编辑和读者交流读书心得,并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推动全民族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温总理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这是一个大国总理来自内心的声音,也是一个具有悠久阅读传统民族迎接伟大复兴的深切期盼。要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使全民阅读的理念深入人心,使热爱读书的习惯蔚然成风。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行改善全民阅读条件、引导全民阅读风尚的职责,积极协调社会方方面面把全民阅读工程引向深入。各类群团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可充分发挥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出版发行单位和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到全民阅读活动中来,多出好书,多卖好书,多借好书,组织推荐优秀图书,积极捐赠优秀图书,为全民阅读提供优秀图书。城市、社区和乡村应把全民阅读活动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作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创造方便群众阅读的设施条件,积极开展读书比赛、读书演讲等活动。学校和家庭要发挥青少年阅读指导者的作用,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并带头读书,为孩子树立榜样。科研学术机构要把阅读学作为一门科学提上日程,深入研究全民阅读的特点和规律,为全民阅读活动提供决策依据和科学指导。各类传媒要大力宣传全民阅读的意义和内容,广泛交流各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有益经验,为全民阅读活动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其次,出版界要多出好书,为全民阅读提供精品力作。现在,我国年出书品种已达20多万种,图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出版界盲目跟风炒作、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的现象还很严重,特别是我国原创优秀图书还不够多,提高原创出版水平的任务还很艰巨。要从人文社科、少儿文艺、科学技术三个方面,切实提高我国原创出版的水平,努力改善出版物的市场结构,为全民阅读提供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俱佳的作品,引导广大公众不断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品位。
第三,要为基层公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创造必要的阅读条件。为了解决8亿多农民读书难的问题,自去年开始,我国政府开始建设一项庞大的公共阅读设施——农家书屋工程。该项目计划在全国64万个行政村,每个村都建立一个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至少藏书1500种、报刊30种、音像制品100种,计划10年内做到村村有书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国已经建立起6万多个农家书屋,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与此同时,社区书屋、职工书屋等面向基层公众的公共阅读场所,也在快速地兴建。现在,农家书屋工程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凸显了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的政府责任。要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抓好工程项目、进度、责任三落实,及时开展监督检查,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与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基层文化建设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健全的长效机制,使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有条件更好地借到书、读到书。
第四,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今年开展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在去年止跌回升0.1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今年又继续回升了0.5个百分点,达到49.3%。阅读率的回暖,反映出近年来有关部门连续几年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工程,加快农家书屋建设,以及社会各界倡导读书等方面的合力效果开始显现出来。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以“向青少年推荐100本好书”等方式积极引导青少年阅读,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不仅推出《于丹〈论语〉心得》、易中天《品三国》等几百万册的畅销书,更是开创了电视与图书互动的新模式,激发了国民的阅读热情。要进一步整合促进全民阅读活动的社会动员机制,特别是发挥各种民间团体和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把全民阅读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广泛开展读书征文比赛、优秀图书推荐、作品朗读会、图书捐赠等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使全民阅读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第五,要分层次为广大公众提供阅读指导。婴幼儿是奠定阅读习惯的基础阶段。要真正从娃娃抓起,像关心孩子身体成长一样关心孩子的精神发育,多让孩子接触图书,多陪孩子朗读图书。青少年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要让青少年切实从繁琐的各种考试中解脱出来,多读经典,多读自己喜爱的图书,使读书成为生活、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公众是全民阅读的最广泛基础。要使广大公众明白“活到老,学到老”,多读与本行业密切相关的书,多读培育个人高尚情趣的书,并在家庭中带头读书,形成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领导干部要做全民阅读的表率。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凭借的不是权力,也不仅仅是业绩,而是工作业绩背后展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良好修养。思想和修养的取得,要靠读书才能得来。要从具体事务和各种应酬中抽出时间多读书,多读反映世界大势的最新图书,多读提高思想境界的优秀图书,多读有益于提高工作能力的专业图书。
第六,要认真研究并积极推广数字阅读等新型阅读方式。目前,手机阅读、手持阅读器阅读、在线阅读等各种方式的数字阅读迅速发展,并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的青睐。数字阅读不是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否定,而是对传统阅读方式的有益补充。要紧跟各种数字阅读的新趋势,研究新情况,迎接新挑战,在坚持不懈扩大纸质图书阅读的同时,促进数字阅读健康发展。
阅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文化权利。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科学引导下,愿阅读成为每个人的习惯。(作者为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