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声的“不足观”值得期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3:25:10
俞正声的“不足观”值得期待

10月30日,俞正声等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解放日报》郭天中 摄
在中共上海市委九届三次全会上,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与代表交流讨论时说,上海要按照中央要求,实现“四个率先”,走在全国前列,首先要经常研究我们有哪些不足,找找我们有哪些差距,只有看到不足、找到差距,才能实现率先。(12月22日东方网)
好一个“首
先找不足”,无疑这是新时代的“不足观”。
但是,如何才能具有这样的“不足观”、才能做到“首先找不足呢?
一要具有查找不足的勇气与雅量。虽然说,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法宝。但是,在成绩与功劳面前,总有一些人会被成绩冲倒、会被功劳淹没,只看到成绩,看不到不足,只想讲成绩,不愿谈不足,讲成绩头头是道,谈不足躲躲闪闪,摆成绩井井有条,列不足蜻蜓点水。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讲不足的勇气,对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敢面对、不敢触及;另一方面是没有讲不足的雅量,气度不够、胸怀不广,心里、肚中、耳边只容得下成绩、好话,容不下不足、逆言。久而久之,不足就慢慢变成了问题,小问题就慢慢变成了大问题,无论对单位还是对个人,无论对工作还是对政治前程,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有没有讲不足的勇气与雅量,对于能否树立正确的“不足观”十分重要。
二要具有分析不足的气氛与条件。一个人具有查找不足的勇气与雅量还不行,还必须具有查找与分析不足的气氛与条件。这个气氛与条件,就是民主。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民主气氛极差,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大搞“一言堂”,大搞“皇上政治”,容不下别人的不同意见,容不得别人发表不同看法。正如最近《瞭望》杂志周刊所分析的,这些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都牢牢地把自己当作“一把手”,更有甚者,把自己当作“老板”。既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都成为“老板”了,其他负责同志、共产党员,不都成了老板的“雇工”,“雇工”还敢对“老板”有不同意见、不同看法吗?所以,能不能查找不足,能不能分析不足产生的原因,没有民主气氛是不行的。而这种民主气氛的根本,在于加强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权力范围的规定、职权使用的规范,否则,也就不可能“首先找不足”,也就不可能真正找不足,更别说纠正不足了。
三要具有纠正不足的能力与水平。我们承认,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党内的民主气氛正在日益加强,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正在增强。许多地方、许多领导,也都能够开始有针对性地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查找、剖析。但是,深度还不够、力度也不大,更重要的,剖析问题还不能对症下药。对此,俞正声同志不仅看到了问题的存在,提出要求党员、干部“首先找不足”,而且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有足够的估计;对高速发展带来的市场风险要有足够的估计;对解决利益分配的复杂性要有足够的分析;对经济转型的困难也要有足够的估计。”这就为如何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如何解决这些不足指明了方向。所以,查找不足、分析不足、解决不足,除了有勇气、有雅量、有决心、有信心外,还必须有解决不足的能力与水平,这就是执政能力问题了。应当说,俞正声同志的“不足观”,对于目前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过热”思想、“盲目乐观”思想、夸大成绩思想,是一盆十分及时的“冷水”,是一支“清醒剂”。俞正声同志的做法,是否也值得其他同志学习和借鉴呢?是否可以因此在全党掀起一场批评与自我批评、认认真真查找不足与问题的风气呢?我们期待着。(艾琳)

俞正声:要少犯错误,最好的办法是充分发扬民主
俞正声说,中央派我到上海来工作,是一个十分光荣的任务。在上海这么重要的岗位上,承担这么重要的任务,是给我一个做事的机遇,我一定会珍惜这个机遇,与上海的干部与群众一起担当起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的任务。上海是工人阶级的摇篮,在改革开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科教文化最具优势的城市之一,上海的工作有着良好的传统、历届市委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不懈地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的指示,使上海的改革开放走到全国前列,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到上海工作,我感到十分的光荣,也感到责任重大。进入全文
有感于俞正声“是给我一个做事的机遇”
确实,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组织把其派到某个地区、某个部门、某个岗位,不是让其去享受的,而是让其去工作,去带领老百姓创业致富、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的,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千言万语,说到底,就是让你去做事的,去做党信任的事,老百姓欢迎的事,国家和民族需要的事。进入全文

10月27日,习近平(左)和俞正声在上海市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上。 (东方网图 郭天中 摄)
中央决定,俞正声同志兼任上海市委书记。在上海市全市党政领导干部大会上,俞正声同志动情地说,“中央派我到上海来工作,是一个十分光荣的任务。在上海这么重要的岗位上,承担这么重要的任务,是给我一个做事的机遇,我一定会珍惜这个机遇。”
好一个做事的机遇。这句看起来十分朴实的话,却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内涵。
不错,对于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来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组织决定其到哪个地区、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工作,都是十分正常的事。关键要看这名干部对新岗位的认识,对新岗位的态度,以及到新岗位以后的作为。
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对组织安排自己到什么地区、什么部门、什么岗位工作十分关心、十分重视,也十分在乎。他们更多的考虑是,自己应当到什么地区、什么部门、什么岗位去,而很少考虑自己适合干什么工作,干什么样的工作最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
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干部在组织安排自己的工作时,往往会按照个人的喜好,先立个框框,什么地区、什么部门、什么岗位。如果组织的安排在自己的框框内,就乐滋滋的,如果不在自己的框框内,就觉得组织不信任自己,“亏待”自己,就会产生思想情绪,并把这些情绪带到工作中去。
相反,俞正声同志却把中央的信任,上海人民的期待,化作一句“是给我一个做事的机遇”,表达了一位党的领导干部想做事、做成事的坚强信心和决心。
确实,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组织把其派到某个地区、某个部门、某个岗位,不是让其去享受的,而是让其去工作,去带领老百姓创业致富、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的,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千言万语,说到底,就是让你去做事的,去做党信任的事,老百姓欢迎的事,国家和民族需要的事。
组织对某个同志的安排,对个人是一次机遇,对老百姓、对党和国家也是一次机遇。如果一名党的领导干部,能够紧紧抓住这样的机遇,为党和国家、为人民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做一些事,那么,无论是对党和国家、对人民,还是对个人都是一件好事、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像俞正声同志这样的表态,一句就足够。我们为之鼓掌!(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