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的海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1:57:28
沈掌荣
那流动、润滑、温暖、消热的水,那溶解着各种重要物质,又携带着滋养我们的各种分子的水,才是生命所赖的真正液体。
选自《人体秘事》(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版)。
单从体重来看,人体大部分是水造的。水占人体重量的60%~70%。即使看来似乎很结实的骨头,也大约有20%是水,而血浆所含的水分,则占95%。
人体中的这个盐水海,就是5亿年前第一个有机体从孕育生命的温暖海洋中摸索爬出,走上陆地时所带来的水中环境。
这个海的水,流经所有血管和人体内不论多么细微的管道,注满了每个细胞。人体任何部分如果缺了它,便不能生存。
如果说它使我们不致被身体内的火烧光,也不算夸张。人体内到处无时不在进行的化学活动,加上我们从事体力工作或运动时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热,便足以把我们烧掉。但是浸润细胞和渗透细胞组织的水,却能把多余的热随产随即吸除。
我们体内的海同时又是个减震器。一种液体包围着我们的脑,保护它使之免受震荡。同样,我们的骨骼、关节、器官和神经,也有液体护卫,使我们在固体的世界中移动时,身体不致因必须承受无数震荡而受到伤害。如果没有水,那么我们脚跟落地时的撞击,或是使用铁锤时手上所受的震动,都可以是近乎无法忍受的。即使是轻微的意外,也可以造成严重的伤害而非仅仅瘀伤。
水是最佳溶剂之一,它在人体内携带着许多溶解或悬浮的宝贵化学物质。例如,它有保持溶解状态的钠和钾的能力,这对传达送电脉冲使肌肉和神经活跃是不可缺少的。
人体的水分供应亦如食物供应一样,是需要经常补充的。通常,我们每日饮水约1.5升——包括清水或其他饮料中所含的水。另1升则从食物中得来,因为大多数食物(甚至肉类)虽然看来很干,但亦像我们本身一样充满水分。人体每日排出的水分总量,大约有1升的尿和1升为了保持身体凉快而由肺和皮肤蒸发掉的水。
可是仅仅简略地说明吸入和排出的水量相等,均为2.5升,并不足以说明人体用水的情形,实际情况极为复杂。因为人体内的水,犹如液体货币,不断地在各器官和系统间流通交换。例如,在一天之内,就有多达200升的水从血中滤出,再由肾脏将其送回血中。
人体内每日产生大约11升的水。来源有好几个,其中唾液腺供给1.5升,以润湿口腔,发动消化程序。胃产生1.5升的消化液。胰、肝和肠则产生大约5升。所有这些液体在流经小肠时,如未被重新吸收,则在最后达大肠时用于制造半固体的粪便,或透过肠壁而回到人体。
以前,我们无法确定人体内是否有某些水分永远固定存在。后来利用重水(一种同位素组成的水,分子量较普通水重,但性质相同)示踪剂的方法,才找到答案。这种示踪剂在10~15日内,有50%消失,几星期后,全部消失。因此可以肯定,我们体内的水亦如同自然界的溪流和潮汐一样,流入、流过而又流出。
我们怎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水?又怎能知道需要多少水?通常我们把喉干感觉视作渴的信号。其实这个信号是从血液中发出的。例如,我们在烈日下运动,流了1升的汗,水分的丧失使血液变浓。当血液过浓而不适合当时的体温和身体状态时,有一种化学信号便会流经脑的通告点,再由脑向口和喉发出信息。这时,口和喉神经组织便会使我们觉到口渴。于是我们喝水。渴解了,水的平衡也恢复了。
我们吃咸的食物也会口渴。不过这种现象并非由于我们身体丧失了水,而是由于我们盐吃多了。因为人体不但保持其水分的平衡,而且还使其水分中的盐分含量经常保持在0.9%(我们相信,最早孕育生命环境的古代海洋,其所含的盐分也许就是这个比率)。既然人体中的盐和水要维持一定的比率,多吃了盐便必须多喝水。而在我们因出汗或其他原因丧失水分时,失去的就是带有盐分的水。因此我们既须补盐,又须补水。
人体中储存的水远少于食物。一个人如不喝水,静躺在凉快的房间里,最多只能生存12日。若有水喝,便能挨饿两个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沙漠迷途的军人或坠入海中的飞行员而准备的求生手册,就非常注重保存人体内水分的办法,因为脱水是他们所面临的最严重危险之一。手册提示海上漂流者要尽量避免用力和日晒,应将水淋在皮肤上,以供给散热所需的潮湿,免得耗用体内的水。又忠告迷失方向的沙漠作战部队应日间静躺,待夜晚凉快时再走路。
我们常说血是最重要的液体。可是,那流动、润滑、温暖、消热的水,那溶解着各种重要物质,又携带着滋养我们的各种分子的水,才是生命所赖的真正液体。
想一想·查一查
一 找出全文表明中心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二 查查词典,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血浆 溶剂 脉冲 同位素 分子量
(来源:九年义务教育三、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自读课本第四册暗淡蓝点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