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尴尬的事:路遇阳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7:39:51
孔子是有远大抱负的,所以周游列国,游说自己的政治主张。可惜,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而且,当时是处在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学术思想交织,就像春天的花园,这个也艳,那个也香,儒家学说虽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可当时识货的不多,离着后来“走红”,乃至“独尊”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有时候还吃闭门羹,闹得真像后人揶揄的“丧家犬”。比如在陈国,断了好几天粮,跟随的人病了,爬不起来。子路很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君子也有毫无办法的时候?子路在《论语》中好像性格属于比较直爽的,所以他的问话,不是太客气:你是君子,君子智、仁、勇,怎么会走投无路呢?孔子很沉着,回答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澜矣。”君子在没办法的时候,仍然坚持着,小人没办法就乱来了。应该说,这个回答很从容,也很有智慧。君子当然也会遇见困境,可是君子不胡来啊。我认为这个回答也有警告子路的意味,就是,你不会做小人吧?
失望的孔子不再指望做官。他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如果政治清明,就做官拿薪水;如果政治不清明,做官拿薪水就是可耻的。实际上一方面表明,他认为当时的政治是黑暗的,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做不成官或者不做官找了一个台阶。孔子有他自己的处世之道:“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在政治清明之际,言与行都可以直来直去。可是,政治不清明的时候,行为可以正直,但说话要注意,小心谨慎为妙。不过,孔子的言行却似乎与他的处世之道相悖。既然现在政治不清明,当谨言慎行,可为什么又是大张旗鼓宣传自己的主张,又是认为不是做官的时候?
季氏家族的当权派阳货,一直想与孔子套近乎。据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说,阳货是想让孔子“助己为乱”。孔子显然并不很欣赏阳货,老找借口躲避。但阳货送孔子一只猪,孔子不能失礼,得回访。孔子琢磨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趁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回访,既不见,不失“义”,又回访了,不失“礼”。但不巧,两人在路上遇见了。《论语》阳货第十七记载了这个路遇的过程,非常生动。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诸途。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阳货大概的确盛气凌人惯了,想请人家帮忙,还那么没礼貌:“过来!我和你说话。”接着问:“有一身本领却让国家处于迷茫之中,能叫仁吗?”孔子老老实实回答:“不能。”阳货又问:“想做事又屡次放过机会,能叫聪明吗?”孔子说:“不能。”阳货步步紧逼:“日子一天天过去,年岁不饶人啊。”不知孔子这时候是什么心情,反正是顺着阳货说:“对,我就要出来做官了。”
这段文字,颇具文学性。刻画阳货和孔子两个人的形象很深刻。虽然没有肢体语言的描述,孔子唯唯诺诺,进退失据,忍气吞声的样子还是历历在目。对比他和子路的对话,那个沉着冷静的孔子不见了。为什么会是这样?怕阳货吗?赶紧应付完走人吗?最后去做了官吗?我没有找见答案。想想老夫子狼狈的样子,觉得挺好玩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