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衫板型原理的概念与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2:42:19
1 毛衫板型原理的概念与设计
1.1 概念
毛衫板型原理是平面结构和立体构成的科学。毛衫板型原理涉及的人体解剖学、测量学,针织设计学、工艺学和织造技术等学科共同构成了现代针织工程,是毛衫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板型原理是将款式设计中立体形象思维转化为平面形态,又通过工艺计算把款式分解成平面的衣片,编写成工艺计算单,然后在横机上一次性成型编织 J,经缝合即符合毛衫成品规格尺寸。因此毛衫板型原理是创造理想的平面造型尺度、塑造具有美感的立体造型结构的基础。
毛衫板型原理还是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由于毛衫织物组织变化多、密度控制难等,对板型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毛衫板型原理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只有在提高横机操作技巧的基础上,再经过制板经验的积累和人体试穿与观察、分析的过程,才能对板型正确与否具有判断能力。所以,毛衫板型原理又是一门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实践性学科。
1.2 设计
毛衫板型原理以体现毛针织工程技术与工艺学为宗旨而设计。板型原理图示、计算公式及成品规格三者是相辅相承的关系,具体特点为:①横机每编织1片重新起口较浪费时问,衣片结构越少越好,因而衣身板型设计采用国内衬衫常用的四分法(见图1(a))。展开后前、后身各织1片,左右袖2片,包括领共5 I片,片少缝骨少,成品质量好又能提高工作效率。② 吸收了日本文化式板型原理以胸围数值的计算方法,又体现全身型,为一次性成型编织提供可视图解。若采用成品规格某一系列尺寸,再按工艺计算公式和原理图示上参数,可求出身板型基础线ABCD(见图1(a))。以同样方法也可得出袖板型基础线OPQR(见图2(a))。修正参数调整了针织物特性带来的变化。如袖长易受到织物纵向牵拉,乘0.97修正参数后可恢复原来的长度,所连带的袖宽变窄,乘1.05 能使袖宽得以修正(见图2(a)),肩宽同样受到袖子的牵拉而变宽,常用的纬平组织乘0.95,对于横向延伸较小的四平组织乘0.97修正参数,由此肩宽都能恢复到原尺寸(见图1(a))。为了保证各档次成品规格尺寸,表1给出了夹深计算公式,袖山高计算公式及袖山高二分之一处宽度参数,及袖尾参数。③ 板型原理完成线以多段直线连接成曲线轮廓,体现出针织工艺的成型特点(如图1(b))。如开领、收夹的曲线轮廓是在等分矩形中定位控制线段起止位置,既保证领形圆顺,又能使不同号型的板型档差均匀。④该板型选择毛衫装袖型中的圆领弯夹斜膊作为原型,该板型在当今毛衫产品中应用最广,工艺虽难,但只要掌握了该板型原理,根据一定的变化规则就可以设计出诸多款式。



2 女圆领弯夹斜膊的工艺计算公式
2.1 前片各部位的计算公式
①胸宽针数(衫脚罗纹上梳针数)=(胸宽尺寸+1 cm折后尺寸)×横密+4针(两    侧缝耗)。
②衫长转数(纬平部位)=((衫长尺寸一罗纹尺寸)+1 cm折后尺寸)×纵密+2转缝耗。
③腰直位转数=纵密×3 em腰直位尺寸。
④夹深转数=(夹深尺寸+1 am折后尺寸)X纵密。
⑤肩斜转数:纵密X肩斜尺寸。
⑥夹下侧缝线转数=衫长转数一(夹深尺寸+3 cnl肩斜尺寸+1 cm折后尺寸)×纵密。
⑦腰收针数:横密X 1.5 cm。
⑧腰直位下转数=(衫长尺寸一罗纹尺寸一腰长尺寸一1.5 cm腰下移尺寸)×纵密。
⑨腰直位下减针计算:已知“腰直位下转数”和“腰收针数”,参看板型原理,腰直位下线到I、J脚宽线问,开始1/8转数不加不减针,之后先慢后快减针计算。
⑩腰直位上转数=夹下侧缝线转数一腰直位下转数一腰直位转数。
⑩腰直位上加针计算:先求出腰直位上加针转数后,先快后慢段分二段加完。腰直位上加针转数:腰直位上转数一(2.5夹下直位尺寸×纵密+2转缝耗)。
⑩肩宽针数=(肩宽尺寸×横密)×0.95修正参数+4针(两侧缝耗)。
⑩夹收针数:(胸宽针数一肩宽针数)/2。
⑩ 收夹转数:(夹深尺寸×纵密)/3。
⑩收夹弧线计算:已知“收夹转数”和“夹收针数”,参看板型原理,夹平位1.5 cm套针,其余针数分三段收完,a段最快、b段稍缓、c段最慢。粗线机二段收完,第一段顶点在a、b之间。
⑩半领宽针数=(领围尺寸/5+1 cm)×横密×0.95修正参数。
⑥领深转数=(领围尺寸,5+0.5 cm+1 em折后尺寸)×纵密。
⑩领深下转数=衫长转数一领深转数。
⑩领下夹直位转数=领深下转数一夹下侧缝线转数一收夹转数。
⑩ 收领弧线计算:已知“半领宽针数”和“领深转数”,参看板型原理先用半领宽针数除3,得出针数为领平位针数,其余针数分三段收至C段顶点。仍然以a段最快,b段稍缓,c段最慢为原则收针。粗线机也要保证二段收完。
⑨单肩针数=(肩宽针数一(半领宽针数X 2+4针(两侧缝耗))/2。计算公式参见图1(b)。
2.2 后片各部位计算公式
①胸宽针数(衫脚罗纹上梳针数):(胸宽尺寸一1 CITI折后尺寸)X横密十4针(两侧缝耗)。
②衫长转数(纬平部位)=((衫长尺寸一罗纹尺寸一1 cm折后尺寸)×纵密)+2转缝耗。
③ 肩宽针数=与前片相同。
④ 夹收针数=(胸宽针数一肩宽针数)/2。
⑤ 收夹转数=与前片相同。
⑥ 半领宽针数=与前片相同。
⑦ 收夹弧线计算:已知“夹收针数”和“收夹转数”,参看板型原理,夹平位1 cm套针,其余针数分三段收,a段最快、b段稍缓、C段最慢。粗线机可二段收完。后夹和前夹减针处转数相同,若是背心后夹减针处转数提高2 cm。所谓“后面前”,即后夹比前夹减针缓慢,横宽尺寸大、造型饱满。
⑧领深转数=(2.5 am领深尺寸一1 cm折后尺寸)X纵密。
⑨ 收领弧线计算:已知“半领宽针数”和“领深转数”参照原理,半领宽1/3至肩顶点分二段收完,a段快、b段缓。粗线机一段收完。
⑩肩端点转数=(衫长尺寸一肩斜尺寸一1 cm折后尺寸)X纵密+2转缝耗。
⑩ 后夹直位转数=肩端点转数一夹下侧缝线转数(与前片相同)一收夹转数。
2.3 袖片各部位计算公式
①袖VI针数=袖口尺寸×横密×1.05修正参数+2针(一侧缝耗)。
② 袖口罗纹上梳针数=袖口针数X 2。
③袖宽针数=袖宽尺寸×横密X 1.05修正参数+2针(一侧缝耗)。
④ 袖长转数(纬平部位)=((袖长尺寸一罗纹尺寸)×纵密)×0.97修正参数+2转缝耗。
⑤半袖尾针数=(袖尾参数/2)×横密×1.05修正参数+2针(一侧缝耗)。
⑥袖山高转数=(胸围尺寸/10+袖山高参数)×纵密×0.97修正参数。
⑦ 袖缝线转数=袖长转数一袖山高转数。
⑧ 袖山收针数=袖宽针数一半袖尾针数。
⑨袖山减针计算:已知“袖山高转数”和“袖山收针数”,参看板型原理,前夹平位1.5 cm、后夹平位1(31'/1套针,收针数与前、后身夹对应。其余针数细线机分五段收至无边底点(袖山轮廓外a、b、c、d、e),粗线机分三段收至无边底点(袖山轮廓内a、b、c)。为确保袖山高1/2处宽度,见表1尺寸。
⑩袖缝线加针数=袖宽针数一袖口针数。
⑨袖夹下直位转数=2.5 cm袖夹下直位尺寸×纵密。
⑥袖缝线加针转数=袖缝线转数一袖夹下直位转数。
⑩ 袖缝线加针计算:已知“袖缝线加针转数”和“袖缝线加针数”,参看板型原理,a段快,b段缓。袖中线宽度要保证。计算公式参见图2(b),成品规格见表2。

3 女毛衫成品规格与应用
3.1 成品规格
女毛衫成品规格参照国标GB1335-1997,女衬衫和女茄克衫5.4系列成品规格的配置 ,并根据我国女性成人体型特征和近千例的实际测量,且结合毛针织工艺与织物特性进行了综合因素调整。其“号”档差高低4 cm,从150 cm到174 cm人体身高范围内共设置7个档次。“型”5 cm跳档,从80 cm到110 cm胸围跨度与其“号”匹配,形成女毛衫4.5系列成品规格(见表2)。由此设置档次全、跨度大,号型之间连续性强,不仅覆盖消费者面大,还便于产品销售等优点。该成品规格设置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和可实施性。
3.2 应用
现代毛衫正规化生产,选择“号型”是一个基本要求。产品规格系列化设计也是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表2女毛衫4.5系列成品规格表包括了中国女性体型的绝大多数,7档中两端XXS和XXL档是少数人,由于毛衫特有的弹性特征,中间5档已基本能够满足95%消费者的需求。为了避免生产过量,造成产品积压,若选XS、M、XL 3档也可获得80%左右的消费者。虽然“号型”档次减少,其跨度不变,从消费者对毛衫有内外穿的不同要求,以及宽松与紧身的习惯,s档的人上浮到M档,或者xs档的人上浮到M档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而对于年轻女性中又高又瘦者XL档的人下落于M档也是正常的,人身高差距主要在下半身。因此该“号型”制订与选择主要依据是胸围尺寸。
毛衫企业根据款式宽松的特点,可以上浮“号”。如M档人身高162 cm与L档胸围100 cm“型”组合,衫长尺寸不变,从胸宽以下各部位应用“L型”系列尺寸,组合后形成162/100号型。还要特别说明的是该成品规格为原型“号型”尺寸,应用时根据具体款式,灵活变化,以适应毛衫外衣化、时装化的需求。表2成品规格不仅适应装袖型的圆领弯夹斜膊款式,还适应插肩型款式。如:袖长“/”后的尺寸为三点测量尺寸,即第7颈椎点至肩端点再到后手腕点,是插肩型毛衫袖长必需掌握的成品规格尺寸。领高“/”前的尺寸是低圆领的贴高尺寸,“/”后的尺寸为中高圆领的贴高尺寸。
4 结论
在十几年对国内外各种服装板型原理的研究、横机操作、毛衫成品制作、人体测量和工艺计算等实践基础上归纳、整理确定了毛衫板型原理、图示及与其匹配的工艺计算公式,制订出女毛衫4.5系列成品规格。为我国毛衫成品规格国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毛衫生产正规化、标准化提供可行性的技术参数与资料,对我国毛衫生产和工艺设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