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人王安石的“七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9:43:09

唐宋八大家之中坚,北宋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舒王,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由于他当宰相时,大力推行新法,饱受世人诋毁。但他个人的品行一尘不染,归纳起来,有“七不”。
一不贪财。宋张邦基在《墨庄漫录?卷一》记载,一次王安石赠送一块旧乌巾给一位农家子吴某,吴某嫌旧,卖与别人,王安石得知派人重新购回,“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乃复遗吴”。明冯梦龙《古今笑史怪诞》记载,王安石辞相搬出相府时,所有的官府之物一律奉还。夫人非常喜欢那里的一张床,想留下来,王安石不同意。他知道夫人特别爱干净,就故意不洗脚,在上面躺了一下,果然,夫人嫌脏,赶紧叫人搬走了。曾经是他推行新法的得力干将后来也是对手的吕惠卿对他也十分叹服:“在朝不蓄势,在野不蓄财,公真圣人也!”
二不好酒。人们常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偏偏王安石作为一个大文豪,对酒却不大感冒。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记载,和王安石同时代的司马光,也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司马光砸缸”的司马光,他说,当年和王安石同在黑脸包公包拯手下干事,有一次,包拯邀请同志们一起赏花喝酒。既然领导请客,大家高兴,连平时不大喜欢酒的司马光都喝了几杯,唯独王安石滴酒不沾,包拯举酒相劝,王安石也不买账。
三不奢侈。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录》说:“王安石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饮食,一无所择。”宋魏泰《东轩笔录》中谈及王安石,多半不是什么好话,但对他淡泊甘守也不得不佩服。卷十二载云:“王荆公再罢政,以使相判金陵。到任即纳节让同平章事,恳请赐允改左仆射……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也。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其宅仅避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 其实,王安石不仅罢相后如此,即使他在位时,生活也十分简朴,《宋史•王安石传》上就这样记录王安石:“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 宋朱弁《曲洧旧闻》记载:王安石当宰相时,有人传言她喜欢吃獐子肉。他其夫人听说,有些奇怪,我老公平时从不挑食,我怎么没听说他喜欢吃獐子肉呢?她就问王安石手下的人:“你们怎么知道我老公爱吃獐子肉呢?”手下回答:“我们看到吃饭的时候他光吃吃獐子肉。”夫人又问:“那獐子肉摆在哪里?”手下说:“在匕筯(匕箸,古代类似勺、匙之类的取食用具)旁边。”夫人明白了,就对手下说:“明天换盘菜放在匕筯边试试。”果然,第二天,那盘菜吃完了,獐子肉还在。这下大家知道了,王安石吃饭只是图方便,并非挑食。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记载:王荆公在相位时,儿子媳妇的一个亲戚来了,这个亲戚是个年轻人,以为到了宰相家里,一定有好吃好喝,准备放开肚皮海吃一顿。谁知饭菜上桌,令他大失所望,别说大鱼大肉,连水果都没有。酒过三巡,才先端上来两个胡饼,再端上来几片猪肉,加几个小菜。年轻人心中埋怨,就简单吃了点就不吃了,将胡饼中间胡乱咬了两口就扔了。王安石什么也不说,捡起来就吃了,年轻人惭愧而退。
四不恋官。别看王安石发迹较早,二十二岁中进士步入官场,仕途也还算顺利,但他一直对当官没什么特别的兴趣。宋谢良佐《上蔡语录》卷一载云:“王荆公平生养得气完,为他不好做官,职作宰相,只喫鱼羮饭,得受用底不受用,缘省便去就自在。尝上殿进一札子拟除人,神宗不允,对曰:阿除不得。又进一札子拟除人,神宗亦不允,又曰:阿也除不得。下殿出来便乞去,更留不住。平生不屈也竒特。”明于慎行《读史漫录》载云:“(荆公)自为州县,不嗜进取,文(彦博)、欧(阳修)二公,皆荐其恬退,亟请召用。朝廷畀以美宫,惟恐不就,馆阁之命屡下,皆辞不起,改修起居,辞至八、九。及径除。知制诰,遂不复辞。”王安石进士及第后,其他人都挤破脑袋想谋求一个馆阁之职或京官留在汴梁,他却主动请求到偏远的浙江鄞县(今宁波)出任知县,而且多次拒绝进京的机会。后来实在推辞不掉了,才出任知制诰,于慎行却先是说他不嗜进取,后说他嫌官小,目的是想贬低他。对于王安石不愿在京城当官的原因史料提及甚少,他自己也未曾解释,估计是考虑到天子身边约束太多不大自由的缘故吧。到晚年,改革受阻,加之儿子去世,王安石心灰意冷,去意更决。再相一年左右,其中正式辞职四、五次。《宋史﹒王安石传》载云:“安石之再相也,屡谢病求去,及子雱死,尤悲伤不堪,力请解机务。”
五不喜奉承。王安石权倾一时,因而不乏对他阿谀奉承、大拍马屁之人。但王安石非常清醒,从不为所动。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九记载: 王安石得了哮喘病,要用紫团山人参入药,到处找不到这东西。一个叫薛师政的从河东回来,恰好有这种参,便赠送给王安石几两用,王安石却不接受。有人劝他说:“您的病不用这味药没法治,没必要退回这些赠药啊。”王安石说:“我一辈子没用紫团参,也活到今天了。”最后也没接受。他的面色发黑,他的手下因此而担心,便向医生询问。医生说:“这是出汗后的淤垢,不是病。”于是手下向他进献澡豆让他洗脸。他硬是不要,说:“我天生一副黑面孔,澡豆又怎么能洗得白呢?”宋吴炯 《五总志》记载:当年,王安石在鄞县任值时,有位下属送一方上好砚台给他,王安石就问这位下属:“好于何处?”那人答道:“呵之能得水。”王安石听后更加不高兴对那人说道:“一块砚石,能呵出几多水?纵得一担水,能值几何?”说着就把砚台扔给那人,让他赶快拿回去。宋魏泰《东轩笔录》记载:李师中曾经和王安石水火不容,可是等到王安石当了宰相,李师中就想讨好她,令人在舒州建了一座豪华的亭子,取名为“傅宕亭”。因为王安石曾在舒州做过官,后来又被封为舒国公。李师中这样做,是把王安石比作商朝国王武丁时期治国有方的良相傅说。还一个叫吴孝宗的家伙,曾经极力诋毁新法,可是过了不久,他一反常态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写了《巷议》十篇,呈送给王安石,编造了一些街巷之间的百姓都在议论新法的好处内容,但王安石对他们理都不理。
六不杀生。王安石崇尚佛教,尤其是晚年倾心于佛,好读佛书。宋僧惠洪《冷斋夜话﹒曾子固讽舒王嗜佛》载云:“舒王嗜佛书,曾子固欲讽之,未有以发之也。”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载云:荆公语叶涛曰:“十年读佛书,勿为世间闲文字。安石枉费许多工夫做闲文字。”这些皆可说明王安石心中有佛。因此,他主张不杀生,并放生。宋彭乘《续墨客挥犀卷七﹒介甫性不杀》载云:“公性不杀物,至金陵每得生鱼多放池中。有门生作诗曰:“直须自到池边看,今日谁非郑校人。公喜而笑之。”《类苑》引《汉皋诗话》载云:“舒王居前有横塘,尝放鱼其间。”
七不迩声色。《邵氏闻见录》卷十一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王安石任承命草拟诏令的制诰期间,夫人吴氏为他买了一个小妾,他开始不知道,就问:“这是何人?”那女子说:“夫人让我侍奉您左右。”原来女子的丈夫是军中大将,运米时船沉,家中资产都赔上还不够,便把她卖了偿还。王安石问:“夫人花了多少钱买你?”女子说:“九十万钱。”王安石便叫来她丈夫,让他把女子领回去,并倒贴了九十万钱给他们。王安石出任知制诰时,正当壮年,而且已经是五品官,早已有了纳妾的资格,可他坚决不要。王安石不爱女色,与夫人吴氏厮守一生,绝无绯闻,这在士大夫三妻四妾、狎妓冶游成风的唐宋时代,实在堪称男人典范。
难怪梁启超甚至认为王安石是夏商周三代以来惟一的完人:“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