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0:46:34
从暑期开始,学校领导带领全体老师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学习,使我感受到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建立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在整个纲要学习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两点:一是素质教育,二是创新能力。以下是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将近十年了,“素质”教育重在素质两字上,这一点区别于以前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在学校、社会中不光掌握了知识,学到了技能,更多是怎样学习,怎样快乐的学习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这方面在小学阶段做得比较好,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了拓展。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都只能是一种“乌托邦”。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特长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有时学生在各种兴趣活动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他们进入中学、高中后呢?摆在他们面前的中考、高考一条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家长、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专心攻题,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素质教育的成果在这一阶段荡然无存。因此,当国家在《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提出素质教育时,我觉得不改变中考、高考这样的应试教育,提再多的素质教育都是徒劳的。只有摒弃了这种单纯的、不利于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考试制度,在这些考试考核中引入其他素质、技能的考核,如兴趣、意志、心理等,而不光是只凭语数英科等各科分数作为唯一的选才标准,这才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才会真正得到普及。
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生命力。我记得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在病榻上时,面对温总理的慰问,他多次自问,也是询问总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有北大清华,但为什么没有诺奖获得者呢?究其原因,是我们学校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能力,过于浮躁,对学术研究的态度不够严谨,做不到“沉下去”,“静下来”。一个人当他开始进入象牙塔,许多人的观念就开始发生变化——搞学术研究是没有出息的,不如学习好一点,再去弄个公务员当当。我们这个社会什么职业最吃香,最有地位?公务员。因为这个社会赋予公务员太多的福利、特权和地位,因此许多人都会选择走“学而优则仕”这样一条道路,根本不会走与寂寞、贫寒相伴的研究创新之路。这样的状况,让我想起了三十年前的一名俗语“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正因为这样一句俗语,“钱学森之问”的产生也就不足为怪了。今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如此关注教育,那么就应该痛下狠心,忘记暂时的得失,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注重创新教育,那么诺奖离我们不远,我们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日子不远。
作为一线教师,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一句话,教师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