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系列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6:21:06

编者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涉及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改革与创新,又涉及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的更新与调整。如何加深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认识?如何推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人民日报理论版特推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系列谈”,着重从认识论、方法论的层面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
【特别关注】人民日报重磅推出系列专题报道:齐心协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吹响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号角。为什么我们党如此高度重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因为,它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牛鼻子”;抓住这个“牛鼻子”,我们才能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必然性。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经济增长的量变和经济发展方式质变的过程。经济增长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呼唤经济发展方式的质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旦发生质变,就会引领新的经济增长。这一点,尤其为近代以来的历史所证明:正是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人类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跃迁;正是由于信息革命的牵引,人类开始了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一些西方国家也正是由于抓住历史机遇,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走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前列。我们要改变生产力落后的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必须既大力推动经济量的增长,又积极促进经济质的飞跃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当看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但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其集中表现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针对这一现实,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内在地包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详细】
【专论】常修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突出以人为本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表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入理解、全面贯彻这一重要精神,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突出以人为本,对于打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具有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坚持的核心理念
在新阶段,应把以人为本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理念。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从理论角度来看,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详细】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涉及众多领域和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先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即把思想方法搞对头。
所谓思想方法,就是人们认识世界、研究问题的路子和方式。思想方法很重要。我国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所说的“器”,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思想方法。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解决思想方法问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事实充分证明,正确道路的开创往往以正确思想路线的确立为先导,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以正确思想方法的运用为前提。今天,虽然我们面临的环境条件和目标任务不同了,但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并没有改变。思想方法不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就不同、结果也就不同。所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当努力把思想方法搞对头。
从总体上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但从实践来看,它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其中有“立”也有“破”,因而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详细】
【专论】王会生:自觉融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局
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未来。企业调结构、转方式,首先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国投努力把握全球产业调整态势,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思路,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
确立规模和效益同步发展的思路,在不断做大的同时着力做强。规模是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资源环境和节能减排对企业发展的制约会越来越严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业的规模必须是一个均衡的结构——资本实力与企业规模相适应,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匹配。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在不断做大的同时着力做强。
确立结构调整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拓展发展空间。调结构、转方式是企业在发展中普遍面对的挑战。【详细】


胡锦涛同志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才能“加快”?“加快”必须痛下决心。
痛下决心,才能对症下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GDP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如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结构不够合理、技术水平较低等。实际情况表明,传统的依靠物质投入和外延扩张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如果我们不痛下决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不可能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不可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痛下决心,才能抓住机遇。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大的危机都会引发新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带来新的观念变革和科技突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谁能抓住机遇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谁就能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和未来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当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努力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如美国强调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推动经济复苏的关键,欧盟投入巨资发展绿色经济,日本重点开发能源和环境技术。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我国经济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也为我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契机。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如果我们不痛下决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有可能错失机遇,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和未来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详细】
李毅中:转变发展方式要在“加快”上下功夫
我国工业化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制约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世界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对我国工业发展构成新的制约和挑战。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实际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一是过度依赖国外市场不可持续。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达60%,2009年为46%。高度的外贸依存度,蕴含着一定的风险。一旦外需急剧下滑,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必然失衡。二是外延型、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目前,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2008年,我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工业产品有210种,工业品出口占全球贸易比重达12.7%。但我国工业总体仍处于中低端,大而不强,过度依赖物质资源投入推动增长,资源环境难以支撑。
工业消耗能源占全国的71.3%,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占全国的86%和38%。2009年,全年进口铁矿石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的70%左右,石油进口也超过了一半。【详细】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同样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若干重要关系。
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立足当前实际,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着眼长远发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目标和原则。如果不从当前实际出发,就无法找准问题的症结,难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如果不从长远发展考虑,就容易急功近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无论研究解决什么问题,都应当统筹兼顾当前实际和长远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是这样。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经济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标本兼治,既着力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重点与全面的关系。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结合,是坚持统筹兼顾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它要求既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而是做到总揽全局、统筹谋划。具体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上,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根本,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把握趋势,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同时,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协调推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其他各方面工作。【详细】
厉以宁:现在正是推进经济转型最佳时机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就已提出,为什么推行得相当缓慢,为什么到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风暴冲击以后,我们才痛定思痛,感到经济转型的重要呢?
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作为经济转型的主体,在经济增长阶段内缺少对国际经济前景的正确认识,总认为现在日子好过,何必考虑未来?例如,对广东一些出口导向的企业来说,他们认为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对资源的大量使用,还可以使自己的产品继续保持销路,而一旦国际金融危机来了,国际市场萎缩了,这时候想产业升级、产品调整就困难了。加之,企业融资困难加大,一般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是难以实现经济转型的。
由此可见,我们不但要看到经济转型的必要性,也要考虑到推行经济转型的最佳时机。现在经济回升了,市场活跃了,应该说正是推进经济转型的最佳时机。【详细】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中央在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对于这样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不可掉以轻心、目光短浅,而必须着眼于全局和长远抓紧抓好。
着眼于全局,就要增强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起历史使命。多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在总体上仍然是粗放型的,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全球需求结构出现重大调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所有这些,都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这个问题更加凸显出来。所以,胡锦涛同志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应当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承担起历史使命,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详细】
李义平: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要完成三个转变
首先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转换。现在主要的拉动靠的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很不发达,特别是为生产服务的、创意的、设计的这种第三产业不发达,主要靠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其实农业本身可以成为一个亮丽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和城镇化结合起来去发展农业产业。有很多的地方农业产业发展得相当不错。产业结构的转换,一二三产业有一个合理的比重,现在和国际上比是差得很远,特别是第三产业。产品结构的转变。产业结构是指的哪个产业,产品结构在这个产业里面,我们的产品应该是哪个层面的产品,高端的产品还是低端的产品,在整个产品中处于哪个产业链,我们的分工环节是哪个产业链的问题,应当转变。
其次,拉动经济发展的这种模式应当发展起来。【详细】


作为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如何才能打好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一个根本要求和有效途径就是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进入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生机勃勃的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取得新的成就、实现更大发展,根本出路就在于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推动。
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经连续30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涌现。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日益复杂,使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难度空前加大。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关键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特别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详细】
迟福林:中国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型的十字路口
就是要转变增长主义的发展理念。过去,我们为了在短时期内迅速解决庞大的贫困群体、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采取必要的措施做大经济总量是一条现实的路径。所以,奉行增长主义不可避免。在制度创新和政策安排得当的情况下,增长主义能够在短时期内带来社会总产品的极大丰富。这是被历史证实了的。
但增长主义难以解决新阶段的突出矛盾。在增长主义下形成的经济、社会、行政体制,客观地说是形成发展新阶段矛盾的制度根源。
第一,增长主义无法解决资源环境的矛盾。增长主义的突出表现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以重化工业为载体、以资源环境为代价、以投资出口为驱动、建立在低成本优势上的生产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增长主义对待环境保护的倾向是“先污染、后治理”。【详细】
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时间:2010年05月27日13:23    (责任编辑:赵晶)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党史周刊】刘少奇处理"打倒刘少奇"标语案|金…
2.【新闻周刊】深圳市委新班子亮相 王荣:再造一个…
3.山东前4个月立查贪污贿赂嫌犯822人 其中厅级…
4.山东前4月查处贪污贿赂案件822人 三厅级高官…
5.庄乾刚同志逝世
6.毛泽东是如何评价斯大林的
7.浙江宁波、温州、衢州等市纪委书记调整
8.【网评周刊】从邓小平的“大胆使用”到胡锦涛的“…
9.陈建国:少选看摊守业不会干事干部 多提拔敢干人才
10.文强们的“忏悔”:没被提拔 所以腐败 满腹牢骚
山东前4个月立查贪污贿赂嫌犯822人 其中厅级…
毛泽东是如何评价斯大林的
陈建国:少选看摊守业不会干事干部 多…
山东前4月查处贪污贿赂案件822人 …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