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小学英语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6:33:13
如何科学地评价小学英语课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老生常谈吗?是的,其理论依据,相信大家都明白,但是在实践中,却有不少的人并不能很好地落实:
(一)从大的方面说,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具体的教学任务,即此课的知识点,其关键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但是,现在有不少的课则出现了表演课的现象,为了热闹的效果,老师、学生都在卖力地表演,一节课在同一个班级反复地演练了好几遍。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感受不到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气氛,学生不过是教师手下的木偶,为营造一个热烈的气氛而配合教师“做秀”,以致形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外国老师上的英语课反而不如中国老师的课热闹——外国教师注重的是教学的内容和实效,而我们的教师注重的是形式和花哨。
(二)从小的方面来说,每节课的知识点不同,其教学目标自然有所不同。比如教授单词、句型的课与对话练习课应有明显的不同;教授篇章的课与对话运用的课也定有区别。然而,有些老师未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目标,未能解决教学的重点,致使一节课后,大多数的学生仍未掌握应该学会的知识。
我曾经听过这样的课:其教学目标是“Let’s talk”, 即对话的练习运用。该教师设计了许多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学习对话的内容。整节课给人的印象就是热闹、整齐。对于课文上的对话内容,学生集体朗读的效果是很不错的,但是由于整节课几乎没有学生个体的对话运用,学生没有 “talk”的机会,且不说在集体的活动中会有滥竽充数的学生,就算是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对话的内容,那也不过是死的知识,机械的对话,离开了书本,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根本就不懂得运用,不能开口说英语,虽然,学生的笔头对话练习是对的,但他们大多数的人仍然不敢开口对话。这样的一节 “Let’s talk” 的英语课,我们又怎能说它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了呢?
二、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
毫无疑问,不同的教学目标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谓“教无定法”。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老师的“教”一切都应围绕着学生的“学”。
(一)有些课适合集体教学。比如,在教授较难的新单词、新句型时,为了减少“学困生”的压力,我们最好多采用集体教学,让他们在集体融洽的气氛中慢慢地接受新的知识。有的课适合个体教学。比如复习课或是对话练习课,我们一定要尽量减少集体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自由地、不受课文内容所限制地运用知识。
观察国外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我们会发觉,国外的教师尤其强调学生经过知识的内化后的自由发挥和运用。虽然在表面上看,这似乎有些浪费时间,他们因此所教授的知识很少,也很容易,但他们觉得时间的付出是物有所值的:学生不但学会了应该掌握的知识,还经过自己的消化和运用,将书上死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认识。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教师所教的知识内容很多很难,似乎也很扎实,但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记忆知识,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思考和内化,学生实际上并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这样的教学目的实际上仍未达到,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失败的。
(二)有些课适合热闹的教学,以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没有压力地接受新的知识,但有的课则适合安静的教学。
我国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学习是一件极其个体的事情。知识只有经过学生个体的学习、内化,才可能被学生所掌握。所以,我们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批判,而不是培养一群人云我亦云的书呆子。
(三)有的课适合深入浅出地教,有些课则要浅入深出,以旧带新的教授。尤其是英语课,它是一门外语课。新的词汇、新的思维习惯,不免会让学生有一种对于陌生的恐惧感。如果我们在一开始时就给学生灌输全新的知识,那些聪明的学生固然不成问题,一些较为普通的学生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有的人会说,我一开始就给学生输入新知识,通过整节课不断地重复,学生也一样能在知识的浸泡中无意识或是有意识地接受新知识。我却觉得,如果我们能从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知识入手,逐层地输入新知识不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吗?潜移默化的作用毕竟比强行灌入要有效,不是吗?
综合上述,我们在评价一节课时,要考虑清楚,它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于它的教学目标。
三、课堂教学效果是否有效更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
一节课设计得再完美,它的效果都只有一个——学生是否学会了要求掌握的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要为学服务”。可惜,在实践中,我们往往无法做到这一点。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的课都是给领导、专家、老师所评价的,我们的课完全是根据上级领导以及所谓专家的个人口味与观点做出评价的,而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则毫无评价的权利。
在国外,他们的作法则是:由专家听课、评价,再发放调查表,让上课的学生给出他们自己的评价,然后综合专家与学生的评价,才对这节课和这位教师以相对科学的评价。
当然,我们不可能每一节课都采取这样的方法进行评价,但对于一些意义重大的课的评价,我们是否应该借鉴他人的经验呢?我们现行的评价方式,且不说对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的情况我们无法相对客观深入的了解,就是在诚信教育方面,我们也无法说服自己——学生从小就学会了“做秀”、“造假”,其危害应远远大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失落吧!
这正如《我的孩子不是天才》的作者高芸香所说:“我们的教育思路是告诉学生谁是谁非,并把结论当作“真理”。美国的教育思路是教学生批判地读书,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独立地解释事实,寻求真理。美国的教师认为:教师的主要目标就是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利用资料的方法,以及记叙自己的发现结果的方法。他们认为,学习不单是所学内容问题,不单单是预先安排好的知识的积累问题,而重要的是一种过程。因此,教室应成为有生气的学习实验室,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细心指导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向别人的思想挑战,在同学间进行智力探险的自由天地。而教师本人也不惧怕自己的观点受到挑战。
可见,西方人偏重前瞻,重未来,重创新,讲实用,东方人偏重返顾,重传统,重历史,重权威。”
因此,我真诚地希望,为了中国的教育,为了中国的未来,让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进行教育改革吧。让我们能够更加科学地评价我们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