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瓶颈制约下的应对之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8:32:34
信息来源: 南昌县联社 作者: 杨选军 本站收录时间: 2010-9-28 点击数: 2664
农村信用社经过多年的改革,现已进入稳定的发展期,各项业务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法人治理已形成了多元化依存的格局,正在着力打造成为地方金融航母。但是,随着农村信用社的快速发展,其发展后劲不足的矛盾也逐步显现,发展前进道路上的几个瓶颈问题时刻制约着农村信用社快速发展的步伐。本文力图通过对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四大瓶颈问题的分析,积极探索找出农村信用社如何扬长避短,在瓶颈制约下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利影响,并通过战略与机制的调整,获取持续稳健发展的途径。
四大瓶颈对农村信用社经营影响的分析
农村信用社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是伴随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而日显突出。在信用社改革初期,由于体制不顺,管理不精细,经营规模不大,金融市场竞争不激烈,各项经营矛盾显现都不明显。但随着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资产负债业务不断壮大的今天,农村信用社日积月累的经营矛盾就会日逾显露出来,以致成为阻碍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瓶颈,影响着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
瓶颈之一:有限的资本总额限制了法人机构信贷资产的扩张
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资产的不断扩张和增长上,金融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农村信用社通过多年的改革,资本总额得到了较大的增长,但法人单位的单户贷款额度并未随着资本总额的增长而增加。由于监管机构对单户贷款的监管指标基数向下大幅调低,由改革初期执行资本总额的30%,现调整后执行10%,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即使农村信用社改革几年来通过增资扩股、增加各项积累使资本总额规模达到改革初期的3倍,法人单位的单户贷款额度因为受10%的限制,单户贷款额度仍停留在改革初期的相同水平,无法得到相应提高。这样也就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满足不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当前,农村信用社法人单位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深感被这一指标所约束。
(一)大额优质贷款客户存在着流失的风险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其主要经济支柱——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企业无论从融资成本还是融资便利来讲,都会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金融企业借贷,在同等条件的情况下,企业一般会选择一家而不是多家金融机构来满足自己的资金需求。而对单一的法人农信社来说,由于资本总额较小,承接中小企业类的大客户有较大难度。以我省农村信用社为例,截止2010年6月末,我省农村信用社资本净额为117亿元,每个法人农信社平均为1.272亿元,按资本净额的10%计算,单户贷款最高额不能超过1272万元。根据现在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发展速度,单户约1300万元的信贷资金满足不了部分已上了一定规模企业的资金需求,那么这部分企业就会选择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另一家金融机构借贷,如果农村信用社要严格执行单户贷款比例,就意味着要失去一部分不能满足需求的企业大客户。而在法人社正常经营过程中,受外部竞争和业务发展的双重压力,各法人社为维护客户、留住客户、满足客户,做大做强企业,都不程度地存在着单户、十大户贷款超比例的现象。
(二)组建社团贷款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对超单户贷款比例的客户资金需求虽可通过法人社之间组织社团贷款来解决,但在现实的组团过程中,还是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因素来自于参与社,参与社的要求:一是要发起社对贷款兜底;二是要贷款利率不能低于参与社现执行的贷款利率;三是要有可靠的抵押品;四是要参与的费用较低。第二个因素来自于贷款客户。要求组建社团贷款的客户大多是规模较大、项目较好,资金需求量较多,而且大多是发起社通过各种渠道营销来的优质客户。因此,贷款客户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一是利率要低,要低于同等条件下其他金融机构;二是在提供的抵押品不足的情况下,要求其他方式贷款;三是贷款中间环节和各项费用要少、要低。参与社团贷款的成员社与发起社营销的优质客户,各自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难于融合,致使部分社团贷款难于组建成功,特别是现在执行贷款规模限额管理,更增加了组建社团贷款的难度。
瓶颈之二:盈利手段单一约束了法人机构综合能力的提升
我国银行业的盈利对信贷的依存度普遍偏高,各项收入中的贷款利息收入占比过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偏低。2009年全国金融机构收入结构为:利息收入占比73.6%,中间业务收入占比16.33%。2009年,我省农村信用社的收入结构为:利息收入占比74.72%,中间业务收入仅占比1.87%。我省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收入低于全国同行业14.46个百分点,反映出我省农村信用社的盈利手段还比较单一,对贷款的依存度极高,如盈利手段长期得不到改善,势必将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具体表现在:
(一)盈利手段单一,利润综合调控能力有限
一是在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存贷款基准利率会连续下调,而且贷款利率始终高于(或等于)存款利率下调水平,因而缩小了存贷款利差。同时还会加剧银行间的激烈竞争,争相抢夺大客户、好客户,造成银行利率定价水平下降,普遍存在利率少浮、不浮,甚至下浮的现象,更加加剧了利差收窄,进而致使盈利水平的进一步下降;二是在信贷规模限额管理的背景下,大量的信贷资金闲置在账上,不能放贷的资金就只有上存,赚取微薄的上存利息,资金营运别无渠道。因此,对贷款依存度极高,盈利手段单一的农村信用社在抗击外部因素的情况下,利润综合调控能力有限,应对不利因素应变能力乏力。
(二)盈利手段单一,禁锢了人的创新思维
一是人的惯性思维左右了盈利手段。在贷款利息收入能维持正常经营,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的情况下,法人单位就会停留在惯性思维上,就不会去创新,去开发新产品。如出现一般情况的变化,总是在贷款量上作文章,追求量的堆积,以达到收入水平的提高。二是创新偏重于信贷产品,盈利手段的创新偏弱。农村信用社经过几年的改革,创新能力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农村信用社的创新能力,集中反映在信贷产品上,能创新盈利手段的产品不多,特别反映在中间业务的产品上,产品种类还比较单一,仅限于结算、代理收费等低收费基础性产品,而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等技术含量高、收费比例高的中间业务还基本没有开展。三是盈利手段创新尚未引起法人社的重视,存在着得过且过的思想。
瓶颈之三:增资扩股难度大影响了法人机构做大做强
随着农信社的业务发展,风险资产的不断增加,迫切需要补充资本金来抵御和弥补风险,但仅靠法人社每年创造的利润来分配远达不到资本金的补充要求,要迅速达到资本金的补充要求,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增资扩股。但是,在增资扩股时,因各法人单位还存在发展不平衡,融资渠道不通畅,思想不开放等不利因素,从而加大了增资扩股难度,直接影响了法人单位做大做强。
(一)增资扩股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
在各法人社增资扩股的实践工作中,募集股金的效果却不尽相同,募集难易程度因农信社经营管理现状的差异,而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基础较为扎实,各项业务经营指标好,风险监管指标优,在地方上影响比较大,历年分红比例比较高的农信社增资扩股的压力相对较小,股金甚至可以溢价2倍发行,且出现争购局面;而基础不扎实,经营及监管指标不佳,在地方影响力不大,历年不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农信社,增资扩股压力则较大,难于完成募股计划,甚至出现存款化股金、贷款入股的违规现象。
(二)股金的稳定性不足
一方面随着公民对资本市场认知度的提高,其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也随之增强。农村信用社募集股本也是趁着全民对原始股产生朦胧的认知中快速前行,但在公众认知度提高后,上市炒作的预期逐渐渺茫时,公众后期的参与程度就会不高,甚至会动摇持股人的信心,他们就会想尽办法转让、退股。另一方面农信社的股金分红方式不灵活,一直是采取单一的现金分红方式,配股、送股、转增的分红模式几乎不用,人为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股票分红方式割裂,造成公众对农信社股金缺乏信心,购买积极性不高。再者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人为限制法人社股金分红,采取简单的“一刀切”分红方案,法人社失去了分红的自主权,特别是对经营状况比较好、各项监管指标达标、具有较强分红能力的法人社,由于公众对其分红的期望值较高,如果分红采取“一刀切”做法,不仅会伤害股民的持股信心,还会影响到股金的稳定,给以后增资扩股带来较大难度。当社会公众预期难于达到时,农信社的股金便会隐藏着很多不稳定因素,甚至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瓶颈之四:专业人才匮乏制约了法人单位向现代金融企业发展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高度需向前再迈上一个新台阶时,对人才的渴求就更为强烈。我认为农村信用社现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由于一些重要岗位专业人才的匮乏,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向现代金融企业发展,减缓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步伐。
(一)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人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还在持续地蔓延和深化,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日益显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带来了许多困难,为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我国政府及时制定了诸多应对危机的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着力缓解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国家扶持“三农”政策交织在一起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如何调整行业内货币信贷政策与之相适应,这就需要农村信用社设有专门的金融形势研究机构和专业的研究人才,正确研判国家经济形势和金融运行走势,为决策者提供企业发展战略和与国家政策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策略,运筹帷幄、未雨绸缪,避免其他银行退出,农信社介入,其他银行抛售,农信社买入的现象出现。
(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人才
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收入偏低、盈利手段单一,其原因主要还是反映在盈利产品少,其实质还是反映在盈利产品创新人才缺失上。与专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相对较晚,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业务在农村信用社才刚刚起步或还是个空白,造成农村信用社收入结构严重失衡,过分依靠贷款创造收益。
(三)风险管理专业人才
银行是以承担风险、管理风险来盈利的,而风险管理能力是银行的核心能力。农村信用社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在风险管理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已初步建立了一套风险管理体系,但是,在实际正常的业务经营方面,由于缺乏风险管理人才和操作人才,全面按风险管理流程操作还缺乏其基础性,风险管理体系难尽其能。首先反映在金融工具开发和运用方面,因技术层面上的因素,没有一个可操作,可向各法人社推广的有关键参数设置的风险计量模型;二是风险管理系统的构架还不完善,风险管理系统仅在某个部门、某个环节上有所表现,从整个管理机构而言,它是零散的,缺乏统一的管理。例如:法人社防范信贷风险把关比较严,财务、资金业务风险管理就要松散些;对操作风险控制比较严,对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掌握就要弱一些。在风险环节掌控方面,信贷在贷前识别风险和评定风险两个环节掌控得比较好,但贷后的风险监察就管理得比较薄弱,财务对柜面操作风险把关较严,但事后监督就比较松散等。三是缺少风险管理文化。风险是企业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将风险融合到企业文化中是风险管理重要方面之一。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因此,把风险意识融入企业文化是企业实行全面风险管理成功的关键。
应对瓶颈问题的策略分析
基于以上瓶颈对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影响,在当前形势下,各法人社应调整思路,拓宽视野,根据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特点,扬长避短,及时作出应对之策。
一、加强横向联盟,建立合作联动攻艰克难的工作机制
大额贷款客户流失、超单户贷款比例、组建社团贷款难等一系列问题,是各法人社普遍存在的共性难题,也是不可避免不可绕过的经营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组建社团贷款是很好的解决方法,也是农村信用社法人单位机制灵活的表现。社团贷款难于组成因素虽然较为复杂,但归根结底还是法人社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如利益分配能协调一致,相互接收,并具有合作联动攻艰克难的大局意识,社团贷款就易组成。因此,要顺利组建社团贷款,就要区分各法人社的利益水平,以利益水平作为社团贷款成员社的分水岭。在执行利率水平、贷款方式、组团费用及发展思路等方面,如各法人社处在同一水平、同一思路上,组成社团贷款就无障碍。在此,各市级办事处就要发挥好服务协调职能,建立社团贷款平台,对辖内成员社进行认真的调查摸底、筛选,按各成员社对利益水平的要求,进行仔细的排队,在需求和利益相一致的法人社之间建立合作联动机制,促成辖内各成员社组成若干个联盟小组,并就社团贷款制订联盟协议,在“利益同享,风险愿担”的基础上,无条件接收联盟行社发出的社团贷款参与的邀请,以解决组建社团贷款难这一难题。只要各法人单位加强纵向沟通,横向联盟,建立合作联动攻艰克难的工作机制,上述的经营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二、另辟蹊径,多渠道扩大收入来源
面对利差的大幅缩小和银行间的激烈竞争,各农村信用社法人单位不应画地为牢,而应主动求变,在保持正常贷款适度增长,增加规模收益外,还要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办和拓展中间业务,推出各种形式的理财服务,成立票据融资中心等形式创新多种盈利渠道,使业务经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广开经营收入渠道的良好局面。一是要加大新产品创新力度,先期实行拿来主义。在产品研发方面,要加大新产品创新研发力度,不仅要在信贷产品研发上下功夫,而且要在创新盈利产品上有所突破。在中间业务创新手段上,要改变原单一代理业务低收费的做法,要向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等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业务发展。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在研发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先期可实行“拿来主义”,利用省级联社管理机构与各大专业(股份)银行合作的关系,充分借鉴他行的成熟理财产品,“拿来”为我所用,丰富自身产品序列,不断延伸和拓展农村信用社的产品链,增强综合竞争力,以达到增加创收渠道的目的。同时,要在农信社内部挖掘潜能,设置好激励机制,把盈利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收入列为一个法人单位的能力指标来考核,引起法人社的高度重视,激发法人单位在盈利产品创新和开拓中间业务上的积极性。二是要强化资金运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各法人社资金大量富余,资金营运渠道受到严格管制的情况下,省联社资金业务管理部就应为各法人单位搭建资金融资信息平台,在内网上设置公告栏,实行每日滚动公布制,时刻为各法人社提供即时的国债认购、企业债券、拆借利率、贴现利率等的买卖信息和市场利率水平等,以便法人社及时提交申购申请,购买国债或企业债券,形成资产结构多元化,并同时可消化上存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能,创造资金最大价值。三是要成立全省票据融资中心,搅动系统内票据业务。 农村信用社的票据业务发展较为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农村信用社开具的票据流动性不强,一是客户业务对象不愿接受,二是银行间对农村信用社开具的票据带有歧视性,要不不接,要不提高贴现率。省联社成立了票据融资中心以后,可以全面承接全省各成员社开具的票据,既可为各法人行社代签票据,又可承接各法人行社开具的票据进行贴现,这不仅搅活了全省系统内票据市场,而且还可利用省级联社的信用,对承接来的系统内票据进行打包,在票据市场上寻找交易对手进行转贴现,赚取利差。经调查,票据业务资金的年收益率在5%-7%之间。四是要提升科技水平,发挥技术优势创造效益。科技力量是现代企业发展必备条件,盈利产品的开发和创新,都依托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网络的建设,需要科技力量和科技手段来支撑,结算、代理、代销、代管都需要电子渠道(网上银行或电话银行)的支持以及银行卡这个载体的功能完善。农村信用社电子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晚,近几年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网银建设和银行卡功能上较专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村信用社要在盈利模式上有所创新,增加中间业务收入,首先就要在科技力量下功夫,加强网络建设和银行卡功能的开发,尽快开通网上银行,积极推广电话银行、转账终端业务,并与各专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及有关代理单位合作,实现网络互通,端口对接,以达到盈利手段创新,盈利产品众多的目的。在网络建设较为完善的同时,开办百福信用卡(贷记卡)业务,实行百福银行卡年费收缴业务,从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多策并举,确保增资扩股工作顺利进行
随着农村信用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形象的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股金也逐渐广为公众接受。但因各法人社的经营管理差异、基础不一等情况,在募集股金和维护股金稳定上效果也不尽相同。为此,在增资扩股方面,要多策并举,千方百计确保增资扩股计划的顺利实现。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现在民间游资和投资公司众多,均在捕捉好的投资项目,资本市场是其首选,因农村信用社的良好发展前景普遍被社会看好,他们有很高的购买信用社股金的意愿。只要农信社宣传到位,改变陈旧观念,从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公司化经营和发展的目标出发,抛弃战略投资者进入董事会,难于驾驭,而拒战略投资者于门外的陈旧观念,农信社增资扩股的市场是巨大的。二是要加强横向联系,法人社多方之间相互沟通参股。法人社之间相互了解,均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前景持有坚定的信心。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股金分红大都高于一年定期储蓄存款利率,有的行社还远远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法人社多方之间在加强沟通的基础上,相互渗透投资彼此的股金,不仅可以减轻各方募集股金的压力,而且还有可靠的收益来源作保障,且远远高于同行业存放收入。同时,省联社也可以利用自有资金、历年积累,购买部分法人社的股金,特别是对市一级的农商行、农合行,完全按股份制公司运作的银行机构,更要参股,要稳居第一大股东的位子,便以更加理顺行业管理职责。三是要分红方式多样化,防止分红比例“一刀切”。一方面,农信社的股金分红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分红方式,既要采取现金分红,也应探索配股、送股、转增的分红模式,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股票分红方式相一致,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增加投资者对农村信用社股金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行业主管部门不要限制法人社股金分红,不能采取简单的“一刀切”分红方案。股金分红可采取法人社上报方案,行业主官部门审查、审批、理(董)事会通过的程序进行,在法人社分红方案合理,备足了发展资金,考虑了长期的发展目标,不是掏空家底保分红,带有严重短期经营行为的,行业主管部门都可以尊重法人社的意见。否则,行业主管部门在审查、审批过程中可否决法人社的分配方案,调整其分红方式和比例。按此程序操作,法人社既有了股金分红的自主权,行业主管部门又起到了很好的把关作用,更好地行使了行业管理职责。四是要建立股金的流动机制,增强股金的流动性。股金的不稳定性,很大程度反映在股金的流动性不强上。各法人社在对待股民退股的事项上,大都是采取以堵防退、股民自找置换、内部挂账等方法来处理,人为阻碍股金的流动,从而增加股民的逆反心理和法人社的资金压力,反而造成股金的不稳定。因此建立有序的股金相对流动机制,对法人社来说就很有必要。法人社在遵循监管部门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有退必补,自求平衡,有序流动”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股金流动有关制度,设立股金流动平台,每天公布股金的交易价格,在有需求的情况下,对小额零散股金和不稳定股民进行清退、置换,这样既可达到规范股金的目的,又可保持股本金的相对稳定。股本金的流动有利于提高股金管理的透明度,有利于增强公众对农信社股金的认知和认可,有利于提高公众对农信社募股参与的积极性。
四、培养与引进并重,加快人才发展步伐
农村信用社要在激烈的高层次人才争夺战中扭转被动局面,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抓机遇、抢人才的强烈意识,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工作机制,注重培养与引进并重,加快人才发展步伐。一是要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人才储备库。根据农村信用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制订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短、中、长期目标,并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要大力鼓励各级在职员工中的高学历职员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深造,为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夯实基础。同时,要不断增加对再教育的投入,挑选一批在职高学历(研究生)员工,送往国内外高等学府、专业(股份)银行、人民银行总行、银监会学习工作,针对性地培养一大批高层次、急需的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人才、盈利产品创新人才、风险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分门别类地建立人才储备库。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全方位吸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从我省农村信用社对人才需求的情况看,单靠自我挖掘和自我培养还是远远不够,还必须大力引进外在人才和智力,并同时实行“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两种方式。柔性引进可以采取兼职聘用、短期聘用、学术交流等形式,使外在人才为我所用。在近阶段,柔性引进人才方式比较适合我省农村信用社实际。特别是学术交流、高规格的经济论坛,更能针对现时的社会和经济现状做出较为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前卫的见解。例如2009年5月,在省联社举办的第二期高级金融管理培训班上,邀请的两位著名经济学家熊性美教授和易宪容研究员授课,使学员们获得很大的收益。熊性美教授对次贷危机的讲解和分析,易先容研究员对房价的走势和对全年信贷投量的预测,过后事实证明都是正确的。举办高规格的经济论坛、请著名学者授课,对指导我们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容易提高各级高管人员的视野和对经济形势的研判,是一个较为直接提升高管人员知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