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5:19:45
2010年10月11日 16:02新财经【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28条
 
中国现在的很多问题,看来是经济问题,实际上都是政治制度问题,是宪政问题。经济问题不是经济领域本身能够解决的,是与政治制度相辅相成的
社会经济问题只能靠政改解决
文/本刊记者 李斌
在改革三十年后的今天,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当年,选择经济体制改革先行的策略,的确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当市场制度基本建立以后,我们并没有及时启动政治体制改革。更为严重的是,政治体制改革就此被搁浅,甚至被视为敏感话题不予公开讨论,结果造成了经济领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时至今日,温家宝总理重提政治体制改革,被赋予了不可错过的改革机遇。那么,政治体制改革从哪些方面制约了经济发展?中国为什么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经济?很多经济问题,为什么经济领域本身无法解决?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到底在哪?就这些问题,《新财经》记者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高放和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
政治改革滞后制约经济发展
《新财经》:改革之初,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是同时提出的。但是,后来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在往前走,政治体制改革却滞后了?在这期间,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茅于轼:中国的政治体制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不合理总是需要改的,问题是怎么改?什么时候改?其实,政治体制改革在邓小平搞深圳特区的时候就开始提了,当时确定的是政治体制改革先不改,经济体制先改。
这样改比较容易,确实收到了效果。问题是,经济改好了,政治老不改,矛盾越来越大,现在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盛 洪:事实上,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也是政治体制改革。比如老百姓的就业自由、创立企业的自由,这些自由都是经济自由,同时也包含了政治自由。经济改革本身有很强的政治含义。改革开放前,经济完全被政府控制,老百姓在政治上有不同的看法是很难表达的,经济命脉被控制在政府手里。老百姓如果没有经济自由,就很难有政治自由。所以,这些年虽然没有提政治体制改革,但实际上,政治方面的大环境比以前更宽松了。
邓小平在改革之初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说是非常清醒的。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府、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有完善的政治制度,政府要想提高和巩固自己的执政能力,对其政治制度应该不断进行改革。
但是,我们在当初改革开放的策略上,是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暂时不提政治体制改革,这个策略在改革初期也不是完全错误的。经济改革过程是一个政府部门退出——市场不断扩大——民营企业不断进入的变化过程。上面说过,这一过程也有政治含义。等市场初步形成以后,政治体制改革就应该继续。但是,一段时间以后,政治体制不改革却渐渐变成了一种基本的态度,或者说是基本的取向,被固定了下来,这就错了。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市场制度基本建立了,同时使许多公权力因市场规模的空前扩张显得比以前“值钱”了,官员们就更有倾向利用公权力去牟取私利。这个时候就应该启动政治体制改革,但是我们没有启动。造成了很多行政部门的权力没有被明确限定,它们不断利用这个弱点来扩张自己的行政权力,去干预市场,利用行政权力从市场中获得不应该获得的垄断权,还有各种各样的政府管制和行政审批。特别是近十年,很多部门越做越大、利益集团越做越大。这些垄断企业做大了以后,侵占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就是政治体制不改革造成的非常糟糕的结果。
《新财经》:按照马克思的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从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角度,可不可以理解为上层建筑制约了经济基础的发展?
茅于轼:马克思的理论是不错的,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实际情况用不着马克思的理论,我们也看得清楚。比如政治上的问题,利益问题,立场问题,我们越来越清楚了。
高 放:政治制度是上层建筑,它对经济制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过去,我们对马克思的理论有片面的理解,因为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实际上,恩格斯在晚年的时候,总结了新的历史经验后,非常强调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所以,恩格斯提出:重要的历史发展是一种合力,是几种力量组合起来推动的。历史的动力不是单一的,除了经济基础之外,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治上层建筑,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在新中国成立时,还是一个经济很落后的国家,但是,从1949年到1956年这么短的时间内,中国社会就改造完成了,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原因很清楚,这期间,我们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也要有一个限度,超出了这个限度也不行。现在,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时发现,改革开放前,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超出了限度。超出的限度是什么?就是我们没有顾及生产力的发展,因为所有制应该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逐步改变,但我们超过了这个限度,生产力发展不够,就急于社会主义改造,急于改变所有制。所以,给后来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后遗症。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吸取了这个经验教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是要着重生产力的发展,不急于改变生产关系。
但是,三十年来,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还有缺失,使经济发展走偏了路。我们的上层建筑没有端正自己的作用,让国有企业大力发展,垄断盛行,也让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偷税漏税现象严重,民营企业家跟政府权威部门进行勾结。总之,我们现在不应忽视上层建筑的作用,应该正确发挥上层建筑对于经济的反作用,使经济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15)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2)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3)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4)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5)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6)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7)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8)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9)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10)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11)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12)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13)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14)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16)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17)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18)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19)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20) 公权力泛滥政府敛财手段被指相当粗暴 市场经济难再勃发 遏止公权力泛滥,代表委员有话说 遏止公权力泛滥,代表委员有话说 中国倒逼政府改革 剑指公权力约束 世界日报:中国倒逼政府改革 剑指公权力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