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的用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31:53
针必三里辰时落,灸必关元月生火。
(一)补益类
1.补气穴:气海、气海俞、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2.补血穴:脾俞、膈俞、章门、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3.生津止渴穴:液门、照海、三阴交、然谷、太溪。
4.壮阳穴:命门、肾俞、关元、气海、关元俞、神阙、中极。
5.滋阴穴:三阴交、复溜、阴郗、太溪。
(二)温通类
1.温中回阳穴:气海、关元、神阙(皆灸);足三里、内关、百会(皆针)。
2.通脉穴:太渊、内关、神门、心俞、厥阴俞、膈俞、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3.通经穴:天枢、水道、归来、血海、水泉、地机、太冲。
4.通乳穴:乳根、膻中、少泽、足三里。
5.通便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丰隆、支沟、阳陵泉、照海、大敦、内庭。
(三)祛痰、止咳、平喘类
1.祛痰穴:丰隆、中脘、内关、巨阙、脾俞、列缺、肺俞、上脘、天突。
2.止咳穴:列缺、太渊、尺泽、肺俞、天突。
3.平喘穴:列缺、膻中、肺俞、璇玑、气海、膏肓。
(四)消导类
1.消食穴:足三里、公孙、脾俞、璇玑、中枢、天枢、合谷。
消散穴:
(1)散瘰疬:天井、少海、臂
(一)感冒(大椎、合谷、液门、外关、足三里、涌泉)
(二)咳嗽(三间、肺俞、涌泉)
(三)发热(百合、少商、曲池、液门、涌泉)
(四)支气管炎(膻中、天突、足三里、涌泉)
(五)支气管哮喘(神阙、膻中、鱼际、少商、三间、合从、曲池、翳风、足三里、肺俞)
(六)肺结核(肺俞)
(七)咯血(孔最、鱼际、足三里、涌泉)
(八)心悸(内关)
(九)心绞痛(内关、至阳、心俞、涌泉、隔俞)
(十)急性心机硬死(内关、膻中、腰阳关、至阳)
(十一)心脏神经官能症(膻中、公孙、内关)
(十二)高血压(太渊、扶突、曲池、足三里、阴郄、白环俞、涌泉、太冲)
(十三)低血压(百会、人迎)
(十四)低脉压综合征(内关)
(十五)失眠(神门、照海、大陵)
(十六)癫狂(膻中)
(十七)痫证(百会、鸠尾、长强、臂臑、内关)
(十八)癔症(合谷、丰隆、内关、涌泉、翳风、水沟、大陵)
(十九)晕厥(内关、合谷、足三里、涌泉)
(二十)呕吐(内关、合谷、足三里、涌泉)
(二十一)呃逆(神阙、中脘、鸠尾、膻中、天突、廉泉、至阳、水沟、少商、内关、合谷、曲池、天鼎、扶突、听宫、外关、翳风、人迎、缺盆、足三里、陷谷、睛明、攒竹、膈俞、涌泉、太溪、大敦、期门、印堂、鱼腰、中魁)
(二十二)胃脘痛(中脘、足一里、胃俞)
(二十三)胃炎(中脘、曲泽)
(二十四)胃肠痉挛(中脘、合谷、梁丘、足三里)
(二十五)消化性溃疡(孔最、足三里)
止痛类
1.头痛:太阳、风池、印堂、列缺、头维、攒竹、率谷。
2.牙痛:颊车、合谷、内庭、下关、承浆、太溪、尺泽。
3.喉痛:少商、商阳、合谷、天突、照海。
4.项痛:列缺、后溪、天柱、大椎、昆仑、风池、大杼。
5.胸痛:内关、郗门、膳中、丰隆。
6.心绞痛:大陵、内关、神门、郗门、心俞、巨阙、至阳。
7.胃痛:中脘、内关、足三里、内庭、公孙。
8.腹痛: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天枢。
9.胁肋痛:支沟、期门、日月、太冲、阳陵泉、丘墟、章门、大包。
10.腰背痛:后溪、膈俞、命门、肾俞、委中、昆仑、大椎、肝俞、殷门。
11.腰尻痛:次髎、秩边、承扶。
12.手背痛:合谷、后溪。
13.肘关节痛:曲池、手三里、天井、少海、阳溪、养老、外关。
14.腕关节痛:阳溪、阳池、阳谷。
15.肩关节痛:肩髃、肩髎、臑俞、巨骨、肩贞、条口。
16.髋关节痛:环跳、承扶、秩边、居髎、殷门。
17.膝关节痛:犊鼻、阳陵泉、秩边、承山、足三里。
18.下肢痿痹痛:髀关、伏兔、足三里、绝骨、阳陵泉。
19.踝关节痛:解溪、昆仑、商丘、丘墟。
20.足趾肿痛:太冲、足临泣。
21.痛经:中极、气海、三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