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像一阵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2:32:47
刚接触历史时,曾为史学家对待西晋的态度愤愤不平。西晋是使中国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怎么在史学家那里只能和偏安一隅的东晋并称呢?况且西晋历经四位皇帝共五十二年,在存在的时间上,既超过了此前的秦朝,也超过了此后的隋朝。但史学家却为何没有给予它和秦、隋同样的地位呢?揣着好奇之心,我走近西晋。
了解西晋不能不从它的创业者开始。西晋一共有四位创业者,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和终于当了皇帝的司马炎。这四个人没有一位具有创业英雄的气概,但却都善权变、会谋略、嗜杀成性、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之事。司马懿在平定公孙渊时,就曾大肆屠杀无辜百姓。诛曹爽前,为麻痹曹爽,他曾指洛水发誓说,只要免除曹爽的官职就行了。可他最后不仅杀了曹爽,还将所有跟随曹爽的人一律诛夷三族。司马师在打仗时为了不影响士气,自己的瞳孔从眼窝里蹦出来,伤口剧烈疼痛,都不吭一声。但其欺负魏主、专擅朝政的劲头不亚于他的父亲。只因魏帝曹芳打算以太常夏侯玄取代他,就将参与此事的中书令李丰活活砸死,将夏侯玄、张缉夷三族,还废掉了曹芳。司马昭更是不把魏皇帝放在眼里,不仅杀了高贵乡公曹髦,另立曹奂为帝,还将自己进爵为晋王。终于做了皇帝的司马炎,早年的品行要比他的前辈好一些。但到了晚年,他认为天下太平了,产生怠惰情绪,开始嗜酒好色、公开买官,并帮助豪门斗富,致使法纪松弛、贿赂公行、奢侈成风。
以前曾有这样的印象:所有朝代的覆亡皆是由于出现了一位穷奢极欲的暴君。他们任用谗佞宵小之徒,打压忠贞骨鲠之臣,荒废朝政,败坏纲纪,纵情声色,对民众横征暴敛,结果弄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最后,引致农民起义或其他政治势力崛起,经过数年的战争取而代之。从夏朝开始,一路数过,这样的暴君有夏桀、商纣、周幽王、秦二世、汉灵帝、隋炀帝、宋徽宗、元顺帝、明神宗、清慈禧等等。但是,令我奇怪的是,西晋的三位守成皇帝却一改其先辈的恶习,绝无亡国之君的模样。惠帝司马衷虽然智商不高,但却不乏对老百姓的同情之心。他听到老百姓因没有粮食吃而被饿死的消息时,曾叹息说:“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呢?把肉剁烂炖着吃,也能填饱肚子呀!” 怀帝司马炽本来是个喜欢读书、不问世事的人,当皇帝并非其本意,在位七年均在动乱中度过。愍帝司马邺登基时西晋王朝气数已尽,其称帝也只是徒具虚名。但其在刘曜兵临城下时,能为将士和老百姓着想,明知自己可能会死于社稷仍坚持不避羞耻出城投降。最后,终于在被百般羞辱后残遭杀害。这三位皇帝虽然人品上都无大的问题,但却一个比一个平庸。惠帝司马衷实际上就是个傻子,怀帝司马炽则是个书呆子,而愍帝司马邺当皇帝时还是个不怎么懂事的小孩,其被杀时也只有十八岁。
观察西晋历史,不能不提到“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从表面上看,“八王之乱”起自于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谋杀太傅杨骏的阴谋。但动乱的祸根早在司马炎时期就埋下了。司马炎当了皇帝后,为了保证他的政权稳固,分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以让他们来“藩卫皇室”。司马炎去世后,这些拥有重兵的司马氏诸侯们,谁也不肯心甘情愿地受制于一个平庸的皇帝。“八王之乱”从汝南王司马亮开始到东海王司马越为止,共历时二十年,给西晋社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也使西晋政权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与此同时,西晋各地天灾不断,疾疫流行,而政府的赋税却没有因此而减低。在这种背景下,各地流民纷纷起义,已经内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也相继起兵。公元308年,匈奴大单于刘渊称帝,并迁都于山西平阳。觊觎中原已久的鲜卑、羯、氐、羌等其他四个少数民族也乘势而起。311年刘渊的儿子刘聪攻克洛阳,俘虏了怀帝司马炽。316年刘聪围困长安,司马邺投降,西晋随之灭亡。西晋也因此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
创业者低下的人品,决定了西晋政权必然缺乏凝聚力的性质,使得其政权的根基不可能牢固。守成者的平庸,又无法纠正创业者创业中形成的缺陷,从而也就无法改变西晋王朝坎坷不平的命运。而“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适时而起,过早地决定了其覆亡的结局。西晋出现前,国家是分裂的,西晋灭亡后国家依然分裂。而且西晋的统治者们,创业的忙着夺权,守成的只顾保命,鲜有制度和文化上的建树。西晋社会留在人们印象里的,除了专制、动乱和黑暗之外,也几乎没有任何美好的内容。西晋王朝就像一阵风,在我们国家的古老土地上刮过,除了带来西北方的黄沙外,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西晋王朝也像一出由草台班子临时拼凑的闹剧,凭着几件简单的行头和道具开场,因观众不多,又草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