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与火焰的回忆——二战军用枪弹全接触(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3:59:19
同盟国部分
美国
0.32英寸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弹
该弹又称0.32英寸(8.13mm)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长弹,是美国史密斯-韦森公司在0.32英寸史密斯-韦森短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主要是加长了弹壳、增加了装药量,使得初速有所提高,威力也相应增大。0.32英寸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弹配用于史密斯-韦森和柯尔特公司生产的多种转轮手枪。此弹原本是一种标准的警/民两用枪弹,但由于美军有使用转轮手枪的习惯,因此二战中仍少量装备该口径的转轮手枪。此外该弹还大量提供给英国军队使用,旧中国也曾经进口过一些使用此弹的转轮手枪。用现在的眼光看,0.32英寸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弹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枪弹,所以现代军队已不再装备,但国外民间仍广泛生产和使用,主要用作自卫和射击比赛,还有少量供警察使用。除美国外,英国、法国、意大利、芬兰、奥地利都生产过此弹,其中部分国家至今仍在生产,以供应民间市场。
标准的0.32英寸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弹采用圆头、凹底、全铅无被甲弹头,弹头质量6.35g,初速238m/s,采用突缘式直筒形黄铜弹壳,弹壳长23.6mm,底火为博克赛式。民用弹中除了标准的全铅无被甲弹头外,还有半被甲露铅空尖弹和冲孔型埋头比赛弹等弹种。该弹的特点是精度好、后坐力低、威力适中,非常适合近距离自卫和射击比赛。不过由于此弹采用全铅无被甲弹头,对有防护的目标杀伤力较弱,故不适合作为军用弹。


0.38英寸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弹
该弹又称0.38英寸(9.65mm)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短弹、9×20mmR转轮手枪弹、0.38英寸柯尔特警察转轮手枪弹。此弹也是一种老式的转轮手枪弹,是史密斯-韦森公司为了提高0.32英寸转轮手枪弹的停止作用而研制的,最初主要是用作警用和民用。但二战中美军也少量采用了一些发射此弹的转轮手枪,同时还向缺乏手枪的英国大量提供过。除了美、英两国外,德国和奥地利也都生产过这种枪弹。目前此弹已从军队中撤装,但是民间和部分警察部队还有使用。
标准的0.38英寸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弹采用圆头、凹底、全铅无被甲弹头,弹头质量9.4g,初速222m/s,突缘式直筒形黄铜弹壳,弹壳长19.3mm,采用博克赛式底火。少数民用弹弹壳表面镀镍,以利于抽壳和增加美观性。该弹的特点同样是弹头初速低、后坐力小、武器容易控制、精度较好,而且和0.32英寸转轮手枪弹相比有比较好的停止作用,缺点是枪口动能低,对有防护的目标杀伤效果较差。
0.38英寸史密斯-韦森特种转轮手枪弹该弹又称0.38英寸特种转轮手枪弹、9×29mmR转轮手枪弹等。此弹由史密斯-韦森公司于1900年前后研制,原打算作为军用弹,但由于美国陆军决定以0.45英寸作为军用手枪的口径,所以未能装备部队,转而改为警用和民用。二战中美军也装备了一部分发射此弹的转轮手枪,并将此弹定型为M41。此弹是一种综合性能比较好的手枪弹,自诞生以来广泛在警察部队和民间使用,如美国、韩国、法国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警察部队,以色列等少数国家还把此弹作为军用弹。不同的国家和厂家所生产的该型枪弹在性能上各有差异,但在相应口径的转轮手枪上一般都可以通用。




0.38英寸史密斯-韦森特种转轮手枪弹的特点是弹道性能好、后坐力柔和、射击精度高,缺点是枪口动能小、侵彻力低。虽然该弹弹壳长达29.3mm,但是弹头初速只有260m/s左右,枪口动能只有343焦耳,比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要低很多,因此,后来美国温彻斯特公司才研制出威力更大的0.357英寸马格努姆转轮手枪弹。
标准的0.38英寸史密斯-韦森特种转轮手枪弹采用圆头、凹底、全铅无被甲弹头,弹头质量10.24g,初速260m/s;军用M41普通弹采用圆头、平底、铅心、黄铜被甲弹头,弹头质量8.42g,初速289m/s。均采用突缘式直筒形黄铜弹壳,底火为博克赛式。除上述两种弹头外,现在市场上还有多种警/民用弹头,如易碎弹、特种硬头弹、空尖露铅弹、冲孔型埋头比赛弹等。其中法国SFM公司生产的THV特种高速弹是较为突出的一种,它采用双凹弧形截面空心无被甲弹头,质量只有2.9g,初速高达740m/s,枪口动能是一般0.38英寸特种转轮手枪弹的两倍。另外美国CCI公司还在此基础上开发过一种霰弹,用于狩猎一些小动物。
0.45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
0.45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又称0.45ACP弹、0.45AUTO弹、11.43×23mm自动手枪弹或0.45英寸M1911手枪弹。此弹是勃朗宁于1905年设计的,配用于其设计的M1905、M1907、M1909、M1910等型号的柯尔特自动手枪,其中M1910的改进型M1911被美军定为制式手枪,0.45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也因此成为军用制式手枪弹,并自此开始装备美军,直到1986年被M9自动手枪所用的9×19mm手枪弹所替代。不过,美军特种部队和警察部门中至今仍在广泛使用该弹,并有重新全面装备该弹的趋势。
二战中,0.45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是美军使用最多的手枪弹,除了M1911/M1911A1手枪外,该弹还配用于M1917转轮手枪,M1928、M1/M1A1、M3/M3A1等多种冲锋枪以及“解放者”手枪等。英国在二战中也大量使用过该弹。目前除了美国外,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生产此弹,用作商业销售,如中国、俄罗斯、德国、以色列、意大利、捷克、芬兰、瑞典等。在民间,此弹除了用来防身自卫外,还广泛用于各种比赛,尤其是在美国的IPSC比赛中,此弹作为一种标准的大口径、大威力枪弹而得到广泛应用。
0.45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的特点是口径大、初速低、精度优良、枪口动能大、停止作用好,缺点是后坐冲量比较大,用在手枪上不容易控制后坐,而且枪弹体积和质量偏大、携弹量少。



美国生产的装在5发桥夹上的0.30-06步枪弹


标准的0.45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弹头为圆头、平底、铅心、黄铜被甲,弹头质量14.9g,初速260m/s,采用无突缘式直筒形黄铜弹壳,博克赛式底火,全弹质量21.2g。军用弹还有M26曳光弹和空包弹等弹种。而民用弹的种类很多,除了标准的圆头全被甲弹外,还有圆头全铅弹、半冲孔型全铅比赛弹、平头锥形全被甲弹、半冲孔型被甲比赛弹和各种空尖被甲弹。
二战中美国大量生产的军用0.45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以镀锌钢壳弹为主。包装有两种,一种是有隔板的20发纸盒包装,另一种是无隔板的50发纸盒包装,其中钢壳弹全部采用50发盒装。此外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24发包装,专供M1917转轮手枪使用,纸盒内装8个半月形弹夹,每个弹夹上装3发枪弹。



0.30-06步枪弹0.30-06步枪弹又称7.62×63mm步枪弹、0.30英寸M1906步枪弹、0.30英寸勃朗宁步枪弹或0.30英寸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该弹是二战中美军最主要的步枪弹,应用非常广泛,主要配用于M1903系列步枪、M1半自动步枪、M1918系列勃朗宁自动步枪、勃朗宁M1917、M1919重机枪等枪械上。该弹由0.30英寸M1903步枪弹(通常称为0.30-03步枪弹)改进而来。0.30-03步枪弹弹头为圆头、平底、铅心、白铜被甲,弹头质量14.26g,初速约700m/s。但是美军认为该弹威力不足,在1906年将其改进为0.30英寸M1906步枪弹,弹头改为流线型尖头、平底、铅心、黄铜或白铜被甲,质量9.72g,初速提高到约832m/s,威力有很大提高,最大射程可以达到4100m。但美军认为其威力还不够,于1925年进一步再改进,并定型为M1步枪弹,采用了尖头、带9°尾锥角、铅心、黄铜被甲、质量11.15g的重型弹头,初速降低到约807m/s,最大射程达到5000m。美国人很快发现该弹威力虽大,但用在M1半自动步枪上后坐力过大,于是在1940年又将其改进成M2步枪弹,采用尖头、平底、铅心、质量9.85g的轻型弹头,初速856m/s,枪口动能3608焦耳,威力较M1步枪弹有所降低,但仍然很大。
M1、M2步枪弹弹头线形流畅、初速高、存速能力好,所以威力大、精度高,但全弹比较长,不利于在自动武器上使用,后坐力也比较大。目前除了少数第三世界国家使用外,其他国家都已经停产撤装。生产使用过此弹的国家除了美国外,还有中国、英国、加拿大、韩国、荷兰、比利时、葡萄牙、南斯拉夫、以色列、西班牙、瑞典等。目前此弹主要用作民用中的比赛和狩猎大型动物。民用弹的种类非常多,生产的国家也很多,大多数国家都采用黄铜弹壳、博克赛式底火,但是俄罗斯几家弹药公司的产品(如“狼”牌)则采用涂漆钢壳、伯尔丹式底火。
军用弹除了M1和M2普通弹外,还有M22脆头弹、M1/M2/M25曳光弹、M2穿甲弹、M14/M14A1穿甲燃烧弹、M1燃烧弹,以及空包弹、教练弹等辅助弹种,形成了较为齐备的弹族。美国生产的各种0.30-06军用步枪弹基本上都采用黄铜弹壳、博克赛式底火,但也曾少量生产过钢弹壳M2普通弹。根据配用的枪械不同,弹药包装也不同,M1903步枪一般使用5发桥夹包装,供M1半自动步枪使用的则采用8发漏夹包装,然后装在一条可斜挎在身上的软质布袋里,M1917、M1919系列重机枪则采用装在弹箱中的250发弹链,这样士兵在携带和使用时比较方便,此外还有20发纸盒的包装形式
0.30英寸卡宾枪弹
0.30英寸卡宾枪弹又称0.30英寸M1卡宾枪弹、7.62×33mm枪弹等。二战之初,应美国军方要求,温彻斯特公司开始研制一种比步枪轻便、比手枪威力大且精度高的轻型步枪,即后来的M1卡宾枪,所配用的中间威力枪弹在温彻斯特0.32英寸自动步枪弹基础上改进而成,弹壳经过特别加长,装药量更多,威力大大高于一般的手枪弹。美国陆军于1941年将该弹连同M1卡宾枪一起订购装备部队,主要装备士官、通讯兵、医疗兵等非一线战斗人员,用来取代这些兵种原先使用的各种手枪。除了M1卡宾枪外,后来的M1A1、M2、M3卡宾枪也使用此弹,美国AMT公司还生产过使用此弹的自动手枪。除美国外,比利时、英国、韩国、越南等国家都曾经生产使用过此弹。二战后国民党军队也曾大量接受并使用M1卡宾枪和该型枪弹。解放后中国为对外援助,也曾经生产过一批该型枪弹,弹底有和美国产品一样的“LC”字样,但是底火改为伯尔丹式,不同于美制枪弹的博克赛式底火。目前此弹已从一线部队撤装,但以色列、哥伦比亚等国的警察部队仍有使用,另外在民间使用也比较广泛。
M1卡宾枪弹的特点是精度好、后坐力小,全弹体积和质量也比较小,缺点是弹形不好,弹头质量小、速度下降快,不利于远距离射击,停止作用也比较差。
标准的M1卡宾枪弹采用圆头、平底、铅心、黄铜被甲弹头,弹头质量7.13g,初速600m/s,无突缘式直筒形弹壳、博克赛式底火,全弹质量12.64g。除黄铜弹壳外,美国在二战中还生产过镀锌钢壳弹,弹种也有普通弹、M16和M27曳光弹、星形收口或木头空包弹、教练弹以及警用特种弹等。此弹一般采用50发纸盒包装,盒内无隔板,枪弹头尾相对交叉排列。但当采用30发弹匣供弹的M2卡宾枪诞生后,发现逐发装填的速度很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研制出10发装桥夹和一种将桥夹与弹匣对接的装弹器,这样在装弹时只要将桥夹通过装弹器和弹匣对接,一次就可以压进10发枪弹,大大提高了装弹速度,所以后来的M1弹常采用10发桥夹加装弹器和20发纸盒包装。

各种0.30英寸卡宾枪弹。从左自右分别为:比利时产M1普通弹、比利时产曳光弹、英国产MK1Z普通弹、英国产M27曳光弹、美国产M1普通弹、美国产M1钢壳普通弹、美国产SWAT专用特种弹、美国产M16曳光弹、美国产M27曳光弹、美国产KTW金属硬头特种弹




装在弹链上的M2勃朗宁机枪弹
0.50英寸勃朗宁大口径机枪弹
0.50英寸勃朗宁大口径机枪弹又称12.7×99mm大口径机枪弹、0.50BMG弹等。此弹是一战末期美国温彻斯特公司根据军方研制大口径机枪的要求而开发的配用弹种,但最初设计的半突缘式枪弹性能不甚理想,于是又参照缴获的德国13mm反坦克步枪弹对其进行了改进,同时根据潘兴将军的意见,新弹改成了无突缘式,温彻斯特公司最终于1918年底完成了这种弹头质量达45.36g、初速为853m/s的新式大口径枪弹的设计,经用改装的德国M1918型反坦克步枪对新弹进行试验,证明其性能优良,特别是精度较高。该弹即是后来著名的0.50英寸勃朗宁机枪弹,起初配用于勃朗宁M1921、M1921A1型大口径水冷式机枪,后者在1930年代经改进成为M2和M2HB型大口径机枪,后来成为美国海陆空三军的制式机枪,应用十分广泛。二战中,该弹和M2系列大口径机枪除美军使用外,还支援过英、俄等国。战后该弹成为西方国家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大口径机枪弹,至今仍作为现役装备而大量生产使用。许多国家都仿制生产了此弹,弹头种类也非常多,但一般都可以通用。除了军队外,国外民间也有很多射击爱好者将0.50英寸枪弹用于射击比赛,民间的一些弹药公司还专门生产出售高精度的比赛级弹头,与军用弹不同的是,民用弹头中不含有钢心,有的甚至是全铜弹头。
0.50英寸勃朗宁大口径机枪弹的优点是口径大、威力大、精度好、弹种多、用途广,缺点是枪弹体积和质量比较大。
标准的M2普通弹采用尖头、锥底、钢心加铅套弹心、黄铜被甲弹头,弹头质量46g,初速858m/s,无突缘瓶形黄铜弹壳、博克赛式底火,全弹质量116g。除了M2普通弹外还有M33普通弹,弹头质量42.9g,初速888m/s;M2穿甲弹,弹头质量46.2g,初速884m/s,可以击穿91.4m(100码)处22mm厚钢板;M1、M10、M17、M21曳光弹;M20穿甲燃烧曳光弹、M8穿甲燃烧弹;M1、M23燃烧弹;M1高压弹以及各种样式的空包弹等。



7.63mm毛瑟手枪弹(左)与托卡列夫手枪弹(右)对比
1970年以后,由于战场上出现了大量轻型装甲目标,各种老式勃朗宁机枪弹在对付这些目标时明显力不从心,于是各国相继研制了新型的弹种,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比利时FN公司研制的APEI169穿甲爆炸燃烧弹和美国奥林·温彻斯特公司的SLAP脱壳穿甲弹。APEI169穿甲爆炸燃烧弹是集穿甲、燃烧和爆炸为一体的多用途弹,采用钢套碳化钨弹心,弹尖装有燃烧剂和高能炸药,在弹头碰撞目标时弹心挤压燃烧剂和炸药而使炸药爆炸并产生燃烧效果,弹心则完成穿甲任务。而奥林·温彻斯特公司的SLAP脱壳穿甲弹采用碳化钨弹心,外面有塑料弹托,出枪口以后,弹托脱落,弹心以很高的速度飞向目标,因而具有较好的穿甲能力。
俄国/苏联
7.62mm纳甘转轮手枪弹
7.62mm纳甘转轮手枪弹又称7.62×38.5mmR转轮手枪弹、7.62mmM1895纳甘转轮手枪弹等。此弹原由比利时枪械设计师列昂·纳甘设计,沙俄军队和苏联红军都曾大量使用过。除了配用M1895纳甘转轮手枪外,托卡列夫设计的一款早期冲锋枪也使用此弹。比利时等国也曾生产过此弹。二战后,此弹和纳甘转轮手枪一道全部从军队中撤装。不过因该枪射击精度较好,战后苏联仍生产过比赛型纳甘转轮手枪和改进的比赛弹。由于有大量的纳甘转轮手枪被民间爱好者收藏,所以世界上仍有相当数量的厂商在生产这种枪弹,但其中只有意大利菲奥奇公司一家生产标准军用型枪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生产的都是比赛弹。
7.62mmM1943步枪弹
该弹又称为M437.62×39mm步枪弹。苏联在二战前就开始了中间威力枪弹的研制工作,M43型步枪弹基本上是在战前工作的基础上由苏联人自行研发的,但该弹的确在很多方面参考了缴获的德国7.92×33mm短弹。这种新弹的综合性能较好,但在二战中并未正式使用,战后才开始全面生产并大量装备部队,不过从研制年代及对后来枪弹发展的影响来看,还是应该列入二战著名枪弹之中。此弹最早配用西蒙诺夫SKS半自动步枪,后来随着卡拉什尼柯夫班用枪族(AK47、AKM突击步枪和RPK班用轻机枪)以及RPD班用轻机枪等的广泛装备而风靡全球。由于卡拉什尼柯夫枪族在世界上的广泛影响,此弹成为战后生产和使用量最大、流传最广、装备国家最多的步枪弹之一。在1960年代小口径开始流行后,此弹依然在世界各地大量使用。虽然苏联后来以M745.45×39mm小口径枪弹作为制式步枪弹,但直到今天俄军中M43枪弹仍有使用,并未被前者完全取代。M43枪弹曾是原华约国家标准制式步枪弹。中国、朝鲜、埃及、匈牙利、越南、原民主德国、巴基斯坦、芬兰、以色列、南斯拉夫以及非洲大多数国家都生产、装备和使用过。中国仿制的产品称为1956年式步枪弹。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一直都在生产该弹的民用型号,该弹也是美国民用市场上消耗量最大的步枪弹之一。

各国制造的7.62×39mm特种弹。从左至右分别是:中国56式覆铜钢弹壳曳光弹、苏联/俄罗斯T-45GJ覆铜钢弹壳曳光弹、前民主德国M43涂漆钢弹壳近程曳光弹、前民主德国M43SKE涂漆钢弹壳穿甲弹、芬兰碳化钨弹心黄铜弹壳穿甲弹、罗马尼亚BZGS型涂漆钢弹壳穿甲燃烧弹、中国56式涂漆钢弹壳穿甲燃烧弹、苏联/俄罗斯BZGJ型覆铜钢弹壳穿甲燃烧弹、罗马尼亚涂漆钢弹壳高压试验弹、苏联/俄罗斯覆铜钢弹壳装填试验弹、罗马尼亚星形收口涂漆钢弹壳空包弹、匈牙利惰性弹

各国制造的7.62×39mm普通弹。从左至右分别是:保加利亚PSGS型涂漆钢弹壳普通弹、前民主德国M43涂漆钢弹壳普通弹、埃及黄铜弹壳普通弹、匈牙利PSZ43M型涂漆钢弹壳普通弹、波兰PSWZ43型涂漆钢弹壳普通弹、葡萄牙黄铜弹壳普通弹、中国56式钢心涂漆钢弹壳普通弹、罗马尼亚PSGS型涂漆钢弹壳普通弹、苏联/俄罗斯PSGJ型覆铜钢弹壳普通弹、塞尔维亚黄铜弹壳普通弹、前民主德国M43涂漆钢弹壳近程弹、苏联/俄罗斯USGJ覆铜钢弹壳微声枪专用弹

各种12.7×108mm大口径机枪弹。从左至右分别是:捷克涂漆钢壳普通弹、苏联/俄罗斯穿甲弹、捷克涂漆钢壳穿甲燃烧弹、中国穿甲燃烧弹、南斯拉夫穿甲燃烧弹、埃及涂漆钢壳穿甲燃烧曳光弹、苏联/俄罗斯穿甲燃烧曳光弹、南斯拉夫穿甲燃烧曳光弹、罗马尼亚涂漆钢壳高压试验弹

各种12.7×108mm大口径机枪弹。从左至右分别是:捷克涂漆钢壳工具空包弹、苏联/俄罗斯空包弹、埃及木头空包弹、中国84式涂漆钢壳脱壳穿甲弹、美国三种不同的SLAP脱壳穿甲弹、斯洛伐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苏联/俄罗斯生产的3种14.5mm大口径机枪弹和剖面。从左至右分别是:空包弹、穿甲燃烧弹、穿甲燃烧曳光弹

各种12.7×108mm大口径机枪弹和剖面。左1、2:中国89式涂漆钢壳穿甲爆炸燃烧弹及剖面;左3、4:苏联/俄罗斯BZT穿甲燃烧曳光弹及剖面;左5、6:苏联/俄罗斯BZF-46穿甲燃烧曳光弹及剖面;左7、8:苏联/俄罗斯MDZ-3杀伤燃烧弹及剖面;左9、10:苏联/俄罗斯BS碳化钨弹心穿甲燃烧弹和剖面;左11∶苏联/俄罗斯ZP燃烧弹;左12∶苏联/俄罗斯MDZ杀伤燃烧弹(当前装备型号);左13∶苏联/俄罗斯MD-46爆炸燃烧弹;左14∶苏联/俄罗斯MDZ-46爆炸曳光弹
M43枪弹的特点是全弹体积、质量、威力各项指标协调控制得比较好,在体积和质量不太大的前提下,弹头具有相当的威力,是一种标准的中间威力步枪弹。该弹弹种齐全,能满足对不同目标射击的需求,主要原材料易得且廉价(采用涂漆钢或覆铜钢弹壳以节约铜,采用钢心普通弹头以节约铅),同时后坐力不大、容易控制。正是具有这些优点,使得此弹大受第三世界国家的青睐,直到今天仍然大量装备和使用。当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60多年前定型的枪弹,它的体积和质量还是有些偏大,加上该弹弹壳为钢质,为便于抽壳其弹壳锥度比较大,因而弹匣弧度很大,影响弹药的携行。另外,该弹弹头结构和外形不适合精确射击,停止作用也不甚理想,这也是美国人一般只将此弹和AK系列步枪用于娱乐射击的原因。
M43枪弹弹种齐全,各国为简化生产和提高性能,其产品特别是弹头结构上各有不同,性能也各有千秋,但弹壳尺寸相同,一般可以通用。苏联原产标准型M43普通弹为PS型钢心普通弹,采用尖头、锥底、铅套加弧形平头钢心、覆铜钢被甲,弹头质量7.9g,初速720m/s。除钢心普通弹外,南斯拉夫还生产过军用铅心普通弹,采用尖头、平底、铅心弹头,其初速和枪口动能与PS型普通弹基本一样,但杀伤力要大大高于一般的钢心普通弹,原因是这种弹头质心靠后,加上铅心弹头比较软,进入目标后很容易翻滚变形,因此停止作用比较好。除普通弹外,还有曳光弹、穿甲燃烧弹、曳光燃烧弹、空包弹、高压弹、教练弹等弹种。民用弹弹头种类更多一些,除了全被甲弹头外还有半被甲、空尖等型弹头,但无一例外都是铅心弹头。M43弹使用无突缘式瓶形弹壳、伯尔丹式底火,弹壳一般为覆铜钢和涂漆钢制造,但南斯拉夫、匈牙利、葡萄牙、埃及、芬兰和美国等国家的产品一般使用黄铜弹壳,而且美国和芬兰等国采用博克赛式底火。
12.7mm大口径机枪弹
12.7mm大口径机枪弹又称12.7×108mm机枪弹。此弹是苏联在1920年代末参照德国13mm毛瑟反坦克步枪弹研制而成的,最初配用德什卡高射机枪,并一直装备部队至今。此弹也是原华约国家广泛使用的一种制式大口径机枪弹,除苏联/俄罗斯外,中国、埃及、南斯拉夫、朝鲜、捷克、印度等国家也都生产和使用该弹。我国仿制的称为1954年式12.7mm机枪弹,至今仍在大量装备使用,并且增添了84式脱壳穿甲弹、89式穿甲燃烧弹和89式穿甲燃烧爆炸弹等新弹种,使该弹的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13.9mm博伊斯反坦克步枪弹
该弹又称为13.9×99mm反坦克步枪弹、0.55英寸博伊斯反坦克步枪弹。此弹是皇家兵工厂在研制博伊斯MK1型反坦克步枪时同时开发的,1937年正式装备英军。此弹是当时英军装备的威力最大的一种枪弹,和博伊斯MK1反坦克步枪构成了当时英军步兵手中最普及的反坦克武器。但实践证明该武器系统并不十分完善,存在质量大、威力有限、射击稳定性差、后坐力大、枪口噪声大等问题。尽管有上述缺点,此枪还是大量生产并得到广泛使用,直到战后才撤装。近年来甚至有人提议重新启用博伊斯反坦克步枪和枪弹,用来执行扫雷和反器材任务。
13.9mm博伊斯反坦克步枪弹口径大、初速高,但是未采用碳化钨弹心,所以穿甲威力一般,在500m处可以垂直穿透20mm厚钢板,但对付二战初期的坦克威力已经足够。缺点是该弹采用底部带有台阶状突起的底带式瓶形弹壳,加工比较困难。
博伊斯反坦克步枪弹系列中的MK2型穿甲弹采用尖头、平底、硬钢心加铅套弹心、白铜或黄铜被甲弹头,初速990m/s,弹壳为黄铜制,伯尔丹式底火。除此外还有MK1曳光弹、MK2穿甲燃烧弹等弹种。
二战中英国还生产和使用过0.50英寸勃朗宁机枪弹和0.50英寸维克斯机枪弹等大口径机枪弹。
法国
8mm转轮手枪弹
8mm转轮手枪弹又称8mm勒伯尔转轮手枪弹、8×27mmR转轮手枪弹、8mmM1892转轮手枪弹。此弹是法军使用的一种老式手枪弹,主要配用在M1892型转轮手枪上。M1892是为取代老式的11mm口径M1873和M1874转轮手枪而设计的,使用了当时最新的无烟火药技术,因而口径虽小,却可以达到与原先大口径黑火药枪弹相近的威力。本来这种枪弹在二战初期就应该淘汰的,但法军向来不太重视手枪的发展,研制自动手枪起步比较晚,对弹种的确定迟迟下不了决心。虽然最终定型了7.65mm口径的M1935A和M1935S两种自动手枪,但是二战的爆发影响了新手枪的生产和换装,所以法国在二战中还是大量使用了这种老式8mm枪弹,直至二战结束。M1892型转轮手枪作为警察用枪一直使用到1960年代才被淘汰。目前此弹已全部撤装,只有意大利菲奥奇公司仍在独家生产作为民用的8mm勒伯尔转轮手枪弹。


战后意大利菲奥奇公司生产的民用型8mm勒伯尔转轮手枪弹

采用涂漆钢弹壳和被甲的7.65mm手枪长弹

英国的3种13.9mm博伊斯反坦克步枪弹。从左自右分别为:MK1曳光弹、MK2穿甲弹、MK2穿甲曳光弹

在博物馆中展出的8mm勒伯尔转轮手枪弹(右)和弹头(左)
8mm转轮手枪弹特点是口径较小、初速低、后坐冲量小,缺点是停止作用比较差。标准8mm转轮手枪弹采用弧形平头、平底、铅心、黄铜或白铜被甲弹头,质量7.8g,初速228m/s,突缘式直筒形黄铜弹壳,突缘边侧有弧形凹面,底火为伯尔丹式。
7.65mm自动手枪弹
该弹又称为7.65mm手枪长弹、7.65mmMAS自动手枪弹、7.65mmM1935自动手枪弹、7.65×20mm手枪弹。此弹最早诞生于1925年,在设计时参考了“彼德森装置”所使用的7.65mm口径专用弹。“彼德森装置”原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研制的一种转换装置,主要使用在M1903步枪上,将其改装成半自动步枪,转换时只需取出枪机换上这种“彼德森装置”即可。由于枪机体积的限制,故只能使用一种加长弹壳的7.65mm手枪弹。该装置曾被发放到前线的法国士兵手中,但是未及广泛使用战争便结束了,不过这种加长弹壳的7.65mm手枪弹却给法国后来开发的制式手枪弹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来开发人员一致认为德国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性能较好,适合作为军用手枪弹,但是法国人的自尊心否决了这种手枪弹,加上由于法国军队向来认为手枪只要能满足自卫需要就可以了,后坐力小、质量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最后选中了这种威力不太大的手枪弹。由于7.65mmMAS自动手枪弹性能不佳,所以使用的国家比较少。但是法军在二战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然装备这种枪弹,后改作警用手枪弹,目前在法国警察部队中仍有少量使用。此弹在二战中主要配用M1935A和M1935S自动手枪及MASM1938冲锋枪。
7.65mmMAS自动手枪弹的特点是质量轻、后坐冲量小、射手容易控制、精度比较好。缺点是口径小,停止作用不足,不太适合作为军用手枪和冲锋枪用弹。
标准的7.65mmMAS自动手枪弹采用圆头、平底、铅心、涂漆钢被甲弹头,质量5.5g,初速366m/s,无突缘式直筒形涂漆钢弹壳,伯尔丹式底火。该型枪弹也有采用黄铜弹壳和被甲的,但数量较少。
法国除了使用上述两种手枪弹外,二战期间还曾大量使用过7.65mm勃朗宁手枪弹,配用在从西班牙进口的“鲁比”(Ruby)和“星”(Star)这两种牌子的自动手枪上。
8mm步枪弹
8mm步枪弹又称8mm勒伯尔步枪弹、8×50mmR步枪弹。此弹由法国陆军上校勒伯尔设计,于1886年开始装备法军,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无烟火药的枪弹,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批“中间型”步枪弹之一。在二战开始时,此弹已经是一种“半古董”枪弹了,本来法国军队决定从1929年开始换装7.5mmMAS步枪弹,但是由于财政拮据和战争迫近等原因使得这一工作大大推迟,所以二战中法国步兵同时使用新、旧两种枪弹。而在法属非洲的一些国家,8mm勒伯尔步枪弹一直使用到1960年代。此弹主要配用M1886、M1893、M1907、M1918等步枪,M1908、M1916卡宾枪,还有M1915绍沙轻机枪、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等等。一战时期美国西方弹药公司曾经生产过一批8mm勒伯尔步枪弹支援法国,现在这批援助的枪弹已经是非常珍贵的收藏品了。


博物馆中展出的各种8mm勒伯尔步枪弹
8mm斯太尔手枪弹8mm斯太尔手枪弹又称为8×19mm罗斯·斯太尔手枪弹、8mm罗斯M7手枪弹、8mmM1907型自动手枪弹。此弹由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研制,主要配用于该公司的M1907自动手枪。除奥地利外,捷克、阿根廷等国家也都采用过这种手枪弹,后被9mm斯太尔手枪弹取代。目前军队和警察部队早已停止使用该弹,但由于M1907自动手枪的收藏价值很高,意大利菲奥奇公司仍在少量生产这种枪弹。
8mm斯太尔手枪弹的特点是口径小、初速低、后坐力小,加上配用的M1907手枪采用了手枪上罕见的枪管回转式闭锁机构,故有良好的射击精度。缺点是枪口动能低,停止作用差,作为军用弹不太合适,这也是奥地利用9mm斯太尔手枪弹取代它的主要原因。标准的8mm斯太尔手枪弹采用圆头、平底、铅心、黄铜被甲弹头,弹头质量7.32g,初速为320m/s,采用无突缘式直筒形黄铜弹壳,弹壳长18.7mm,最大直径8.8mm,底火为伯尔丹式。


战后意大利菲奥奇公司生产的民用型8mm斯太尔手枪弹




奥地利在二战中生产的9mm斯太尔手枪弹包装盒和装在8发弹夹上的9mm斯太尔手枪弹


9mm斯太尔手枪弹
9mm斯太尔手枪弹又称9×23mm自动手枪弹、9mm曼利夏手枪弹。该弹是奥地利军队使用多年的制式手枪弹,也是二战中比较著名的手枪弹之一。二战中此弹主要配用于M1912自动手枪,后来有多种冲锋枪也使用此弹。除奥地利外,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家也将此弹作为军用手枪弹,二战期间德国军队也曾经少量使用过此弹。此弹在奥地利于1938年被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取代,但它的生产仍持续了一段时间。目前此弹已经全部撤装,只有极少数民用弹药公司还有生产。
9mm斯太尔手枪弹的特点是弹壳较长、弹头初速高、枪口动能较高、停止作用效果较好。缺点是后坐力比较大,精度不甚理想,全弹体积和质量也比较大。与9mm拉果手枪弹相比,此弹弹头比较尖,但质量稍轻,弹壳的抽壳钩槽也要浅一些。标准的9mm斯太尔手枪弹采用圆头、平底、铅心、黄铜或白铜被甲弹头,质量7.58g,初速为360m/s,采用无突缘式直筒形黄铜弹壳、伯尔丹式底火。
6.5mm毛瑟步枪弹
6.5mm毛瑟步枪弹又称为6.5×55mm步枪弹、6.5mm瑞典毛瑟步枪弹、6.5mm挪威克拉克·约根森步枪弹,此弹是1894年瑞典参照德国6.5mm毛瑟步枪弹研制而成的。瑞典和挪威军队都曾把此弹作为军用弹大量装备使用。此弹弹壳与德国6.5mm毛瑟枪弹有区别,不能通用,但由于瑞典6.5×55mm毛瑟步枪弹的装备量、使用范围和名气要大大高于德国6.5mm毛瑟步枪弹,故现在一般所说的6.5mm毛瑟步枪弹实际上是指瑞典的这种枪弹。此弹主要配用瑞典的M94、M96、M38、AG42等型号的步枪和卡宾枪,还有部分轻机枪和重机枪也使用此弹。目前此弹已全部撤装,但是军队中仍有大量库存。在民间此弹广泛用作狩猎和比赛用弹,特别是在欧洲一些国家比较流行。瑞典诺玛弹药公司和南斯拉夫IGMAN公司、芬兰LAPUA弹药公司以及美国PMC、FEDERAL等多家企业仍在生产此弹。
6.5mm瑞典毛瑟步枪弹特点是弹头尖锐、初速高、后坐冲量小、射击精度高、弹种齐全,缺点是口径小、停止作用效果稍差。
最早的6.5mm瑞典毛瑟步枪弹是M94式系列。M94式普通弹采用圆头、平底、铅心、镀镍钢被甲弹头,质量10.1g,初速为700m/s,1941年改为尖头、锥底、铅心、镀镍钢被甲弹头,质量9.07g,初速为793m/s。此外还有M44训练弹,采用圆头、平底、铅心、覆铜钢被甲短弹头,弹头质量4g,初速为680m/s;M12近程训练弹,采用半冲孔形、圆头、平底、木制弹心、覆铜钢被甲短弹头,弹头质量仅0.6g,初速为510m/s;M41穿甲弹,采用尖头、锥底、覆铜钢被甲弹头,弹尖涂黑色漆,弹头质量7.3g,初速为965m/s;M41曳光弹,采用尖头、平底、铅心、镀镍钢被甲弹头,尾部装有曳光剂,弹尖涂白色漆(早期M39圆头曳光弹涂红色漆),弹头质量7.78g,初速为790m/s。还有M94、M14木弹头空包弹和惰性弹等,均为无突缘式瓶形弹壳、黄铜材质、伯尔丹式底火。除黄铜弹壳外,瑞典还生产过铜洗钢壳弹。





8mm曼利夏步枪弹8mm曼利夏步枪弹又称为8×50mmR步枪弹、8mmM1895步枪弹。此弹诞生于1893年的奥匈帝国,目的是用来取代老式的M1886黑火药步枪弹。此弹主要配用于奥地利曼利夏M85、M90、M95系列步枪/卡宾枪以及施瓦茨劳斯(Schwarzlose)重机枪。曼利夏步枪弹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使用一种倾斜的5发漏夹装填,加上该系列步枪独特的直动式枪机,使其战斗射速较高。除匈牙利外,波兰、德国、捷克、意大利、中国等国也都曾生产和使用过该系列步枪和枪弹。目前此弹已全部撤装,不再生产,只在老式弹药收藏市场上会见到。
8mm曼利夏步枪弹的特点是采用长圆形弹头,质量大、初速较低,但枪口动能较大、停止作用好,缺点是全弹尺寸和质量偏大,而且突缘式弹壳不利于在自动武器上使用。
标准的8mm曼利夏步枪弹弹头为圆头、平底、铅心、镀镍钢被甲,质量15.81g,初速730m/s,采用突缘式瓶形黄铜弹壳、伯尔丹式底火。除普通弹外,还有穿甲弹和空包弹等弹种。
8mm匈牙利曼利夏步枪弹8mm匈牙利曼利夏步枪弹又称为8×56mmR步枪弹、8mmM30步枪弹。此弹由奥地利于1920年代末在8mm曼利夏步枪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曾经作为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的制式步枪弹大量生产和使用。德国在占领奥地利以后继续生产这种枪弹及配用的枪支,用以弥补步兵武器的不足,但这些产品上一般都有纳粹鹰徽标记。此弹主要配用M95系列步枪和卡宾枪,采用曼利夏步枪特有的倾斜5发漏夹供弹。目前这种枪弹已全部撤装,但库存的大量剩余产品全部销售到了民间市场上,故价格相对低廉。美国霍那迪公司还生产此弹的民用型在美国市场上销售。
8mm匈牙利曼利夏步枪弹的特点是弹壳粗而长,突缘直径大,弹壳斜肩部分比较长,这是区别于8×50mmR曼利夏步枪弹的重要特征。该弹具有较好的精度和较大的停止作用,缺点是枪弹体积和质量偏大,而且这种非对称式漏夹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装填,不如毛瑟式的桥夹装填方便快捷。

标准的8mm匈牙利曼利夏步枪弹采用尖头、锥底、铅心、黄铜或镀镍钢被甲弹头,质量13.48g,初速730m/s,采用突缘式瓶形黄铜弹壳、伯尔丹式底火。此外还少量生产过覆铜钢被甲、涂漆钢壳弹。除普通弹外,还有穿甲弹、穿甲曳光弹、试射观测弹、空包弹等弹种。
8mm克拉克步枪弹该弹又称为8mm克拉克·约根森步枪弹、8mmM1889步枪弹和8×58mmR步枪弹。此弹是丹麦军队的制式枪弹,于1889年研制成功,主要配用M1889步枪/卡宾枪和M1902麦德森轻机枪等,后被7.92mm毛瑟步枪弹取代。此弹在当时是著名步枪弹之一。目前军队已不再装备和使用,但少量此类枪弹仍用于民间狩猎,瑞典诺玛弹药公司也在继续生产该弹作为民用弹。
8mm克拉克步枪弹以精度良好而著称,弹头设计非常合理,威力和停止作用也比较大,缺点是全弹质量和尺寸偏大,而且突缘式弹壳不利于供弹。
早期的8mm克拉克步枪弹为圆头、平底、铅心、被甲弹头,1908年弹头改为尖头流线型,并分为轻弹和重弹:轻弹为铅心、平底、白铜或黄铜被甲弹头,质量10.3g,初速875m/s;重弹为铅心、锥底、白铜或黄铜被甲弹头,质量12.83g,初速835m/s。均采用突缘式瓶形黄铜弹壳、伯尔丹式底火。除普通弹外,还有穿甲弹和曳光弹等弹种。
8mm瑞典步枪弹8mm瑞典步枪弹又称为8×63mm步枪弹。此弹是瑞典军队为了解决6.5mm毛瑟步枪弹远距离停止作用不足的问题而开发的新弹种,于1932年开始研制,4年后定型并命名为M32步枪弹,配用武器有M40卡宾枪以及M36、M42等型号的轻机枪等,直到1960年代才被7.62mmNATO步枪弹取代。该弹只有瑞典一个国家装备,目前已经停产。
8mm瑞典步枪弹的特点是弹壳长、初速高、威力比较大,缺点是枪弹体积和质量比较大。该弹种类较多,常见的是M32普通弹,采用尖头、锥底、铅心、镀镍钢被甲弹头,质量14.13g,初速760m/s。其他还有M39曳光弹,采用尖头、平底、铅心、镀镍钢被甲弹头,弹底装有曳光剂,质量10.11g,初速824m/s;M41燃烧弹,采用尖头、锥底、铅心、覆铜钢被甲弹头,质量9.9g,初速850m/s;M39穿甲弹,采用尖头、锥底、硬钢心、镀镍钢被甲弹头,质量11.79g,初速780m/s。此外还有惰性弹等弹种。这些弹的弹壳均为无突缘式瓶形黄铜弹壳,底火为伯尔丹式。
波兰7.92mm反坦克步枪弹波兰7.92mm反坦克步枪弹又称7.92×107mm马诺斯奇克步枪弹、8mm马诺斯奇克步枪弹。此弹是波兰于1930年开始研制的,是在7.92×86mm枪弹的基础上开发而成。1935年,此弹连同配用的M1935马诺斯奇克反坦克步枪一同装备部队。此弹是反坦克步枪弹中最著名的一种,因为它同时开创了若干个“世界第一”,譬如它是当时世界上第一种“小口径”反坦克步枪弹(小口径是同12.7mm至14.5mm这一档次的反坦克步枪弹相比而言),同时又是世界上首个采用碳化钨穿甲弹心的步枪弹,而且该弹还是当时初速最高的步枪弹。后来德国研制的7.92×95mm反坦克步枪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此弹影响,特别是弹头部分,更是直接仿自马诺斯奇克步枪弹。目前此弹已全部撤装,由于装备量不大,保存到今天的更是凤毛麟角,是国外弹药收藏家竞相寻觅的一种稀罕品种。

马诺斯奇克反坦克步枪弹的特点是口径小、弹壳长、装药量较大,同时初速极高、穿甲性能良好。该弹弹壳长107.2mm,但最大直径却只有16.4mm,从外观上看该弹特别细长,由此带来的缺点是装填不便,此外由于初速极高,对枪管磨损很大,枪管寿命只有200多发,因此该弹获得了“枪管杀手”的绰号。该弹采用尖头、平底、碳化钨加铅套弹心、白铜被甲弹头,质量14.5g,初速1280m/s,在300m处可以垂直穿透20mm厚的装甲钢板,采用无突缘式瓶形黄铜弹壳、伯尔丹式底火。
中国
中国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经过八年浴血奋战,中国军民最终打败了轴心国在东方最强大和最凶悍的一支力量——日本法西斯军队。虽然中国是同盟国的一员,但由于二战期间中国军队所使用的枪弹情况比较特殊和复杂,所以单独列为一章。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枪弹的种类繁多,前述大部分枪弹或多或少都曾在中国战场出现过。这主要是由于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绝大多数武器都依靠进口,即使是仿制品,主要原材料也来自国外,自行设计或开发的产品很少,枪械更是号称“万国牌”,所以枪弹种类很杂,而且基本上是进口或仿制产品;二是主要枪弹种类相对集中,如常用的步机枪弹主要集中于7.92mm毛瑟枪弹和6.5mm有坂枪弹两种,到抗战后期尤其如此;三是枪弹在各种弹药当中的地位相当突出。当时中国军队重武器非常缺乏,对枪械火力依赖性很强,所以对枪弹的生产比其他各国更加重视。但由于国力所限,在整个二战中,中国军队的枪弹供应并不充裕,利用旧弹壳复装枪弹的现象相当普遍,甚至一定程度上还要依靠缴获来补充,这在二战各参战国中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自产枪弹开始于1860年代初,最初为黑火药铅头弹,后来过渡到无烟药枪弹,并从步、机枪弹逐步发展到手枪弹和特种枪弹。1910年以后,国内各工厂生产的步机枪弹基本上都使用了无烟药。北洋政府时期,全国较大规模生产枪弹的工厂已发展到6家,分别是湖北兵工厂、四川造兵局、金陵机器局、江南制造局、德州兵工厂和广东制造局,日产枪弹均在1万发以上,产品主要是7.92mm毛瑟步枪弹和6.5mm有坂枪弹。抗战期间中国的几个主要枪弹生产厂家,都是建立在这几家工厂的基础之上。
7.92mm枪弹是中国抗战期间使用最多的枪弹,同时也是国内制造时间最长、产量最大的弹种。湖北枪炮厂1895年就开始仿造M18887.92mm毛瑟圆头枪弹,据不完全统计,1895~1949年全国先后有27个厂家生产过该弹,其中12个主要厂家至少生产了27亿发,占其步机枪弹总产量的80%左右。虽然国内在步机枪口径的确定上曾经历过多次反复,6.5mm、6.8mm等口径都曾作为候选,而且6.8mm一度被认为“于我国人民体格尤为相宜”,但终因7.92mm枪弹威力大,且当时国内所用枪械口径大多为7.92mm,加上多数兵工厂都有生产该弹的经验,所以1934年召开的全国兵器制式会议确定7.92mm枪弹为中国军队的制式枪弹,之后全国都以生产7.92mm枪弹为主,兼造少量其他口径枪弹。
到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全国7.92mm枪弹的产量达到了1.28亿发。抗战开始后,内迁至湖南、四川、云南等地的第11、20、25、40等兵工厂仍在继续生产该型枪弹。第25厂在1942年最高月产600万发,第20厂在1945年的最高月产量更是达到了700万发,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国内生产的7.92mm枪弹品种很多,早期生产的为铜被甲或镀镍钢被甲圆头弹,1930年代以后,逐渐改为尖头弹。其中轻尖弹弹头为尖头平底形,初速870m/s。抗战开始后又增加了重尖弹,弹头为尖头锥底形,初速755m/s,主要供重机枪使用。金陵兵工厂在1934年少量制造过7.92mm钢心弹,月产达70万发,将该弹弹头中的铅心改为合金钢或高碳钢钢心加铅套,质量11.55g,初速785m/s,在100m距离上可穿透11mm钢板。此外,尚有用于地方部队质量较差的旧枪、土造步枪的减装药弹。主要辅助弹种有高压弹、猛烈机枪弹(为强装药弹的一种,试验进口轻机枪用)、木质弹头空包弹和无头空包弹,这些主要由第20、25厂生产。
早期生产7.92mm枪弹的设备、材料全部都需要进口,后来无烟药等逐渐实现了国产化,但制造弹头、弹壳的铜、钢、铅等材料还必须从国外进口。抗战开始后,外援断绝,各厂只得设法用国产材料代替,并根据国内情况对枪弹生产进行了多次改进,专用量具也逐渐改由国内协作制造。总体产品质量虽有波动,但比北洋或更早时期产品提高不少。
6.5mm38式有坂枪弹在中国的历史同样悠久,江南制造局于1905年前后即开始仿制该弹,随后金陵制造局、德州兵工厂、广东兵器制造厂及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等先后生产,据不完全统计,1905~1949年间共生产了5500余万发。“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奉天兵工厂,并利用在中国掠夺的资源,大量生产这种枪弹。中国生产的该种枪弹同样分为尖头弹和圆头弹两种。
俄国M19087.62mm枪弹也是中国在抗战期间使用较多的一种枪弹。上海兵工厂于1927年开始生产这种枪弹,此后金陵、汉阳及第20兵工厂均有制造。根据以上4厂统计,1927~1946年期间共制造860余万发。另外,新疆兵工厂、广西制弹厂也曾生产。此弹主要配用于7.62mm口径的各种俄式步枪、轻机枪和重机枪使用,抗战前期苏联曾向中国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这些武器。
此外,抗战期间国内还少量使用过6.8mm毛瑟、8mm曼利夏、8mm村田等老式步枪弹,这些一般都是1935年以前甚至是清朝末年生产的陈旧弹药,配用于相应的旧式枪械。
国内生产的手枪弹主要有7.65mm勃朗宁手枪弹及7.63mm毛瑟手枪弹两种,弹头均为圆头、平底、铅心、铜锌镍合金被甲,底火均为伯尔丹式,采用单基无烟发射药,其主要性能和国外同类产品相近,主要配用于进口或国内自行生产的相应口径的各种手枪和冲锋枪。如7.63mm手枪弹,除用于各种毛瑟“自来得”手枪外,还用于柏克门(伯格曼的旧译)手提冲锋枪上。毛瑟手枪弹最早由四川机器局于1901年开始生产,勃朗宁手枪弹则是1904年由江南制造局最早仿制的。其后金陵、汉阳、德县及第11、20、40兵工厂,以及广东制造军械总厂、太原兵工厂、汕尾制弹厂等也曾先后制造过。其中第20厂在1940~1948年期间共生产手枪弹992万余发,汉阳兵工厂在1920~1928年之间共生产手枪弹643万余发。
美式枪弹在国内出现时间较早,其中以0.45英寸ACP手枪弹居多,主要是从国外进口,配用于汤姆逊M1928冲锋枪及国内仿制品,此外0.30-06M2枪弹在1920年由奉天军械厂少量生产。这些枪弹在抗战期间都曾有少量使用,不过国内兵工厂大量生产美式枪弹,则是1947年以后的事情了。
抗战期间国内生产的特种枪弹只有信号弹一种。金陵兵工厂在1935年开始从左至右分别为:a-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b-俄国14.5mm大口径机枪弹;c-俄国12.7mm大口径机枪弹;d-美国0.50英寸(12.7mm)勃朗宁机枪弹;e-法国13.2mm哈奇开斯大口径机枪弹;f-英国13.9mm博伊斯反坦克步枪弹;g-波兰7.92mm反坦克步枪弹;h-德国13mm反坦克步枪弹;i-德国7.92mm反坦克步枪弹;j-意大利12.7mm布瑞达大口径机枪弹批量生产26.8mm手枪信号弹,有发光信号弹和发烟信号弹两种,分红、绿、黄、白等光色。第21厂在1938~1940年间共生产信号弹25.5万发。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队所使用的枪弹与中国其他军队的基本相同,但由于枪械来源和种类复杂,所以枪弹的品种要比一般国民党部队多得多。抗战早期,八路军、新四军所使用的部分枪弹随同粮饷一起,由国民政府统一配发,但数量不多。皖南事变后,来自国民党方面的供应基本断绝,所使用的枪弹主要依靠缴获,所以相对来说6.5mm等日式枪弹使用得更多一些。不足部分则由根据地各兵工厂利用发射过的旧弹壳复装,这种复装枪弹质量较差,一般只能供非自动步枪使用,但就这样仍供不应求,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凭借手榴弹和大刀等与日寇拼杀。不过就整体来说,即使是国民党部队与日军相比,枪弹的配发和使用数量也是较少的,与美、德等国的差距就更大了。
虽然到北洋时期,国内已有一定的枪弹生产能力,但仍不能满足连年内战的需要,所以各派军阀在其背后的外国势力支持下,自行从国外进口或接收了数量庞大的各种枪弹,加上之前各场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在国内的遗存,所以虽然抗战期间国产枪弹种类相对不多,但实际使用的种类却相当庞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备战和“围剿”红军的需要,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曾大量进口过枪弹,品种主要包括7.92mm毛瑟步枪弹、7.63mm毛瑟手枪弹等,产地主要是德国、奥地利、捷克、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另外,抗战中美国西方弹药公司曾为支援中国生产过一批7.92mm枪弹,其底部带有“美”字样。这些舶来品枪弹极大地丰富了国内枪弹的品种,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述介绍过的枪弹基本上都可以在国内找到,甚至没有介绍到的一些更老式的品种中也有许多在国内出现过。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可谓是真正的“世界枪弹博物馆”。
本文只是对二战期间各国所使用的军用制式枪弹作一个概略介绍。由于篇幅及资料有限,还有一些枪弹没有介绍或语焉不详,尚待日后补充。其中有些是在二战中仅有个别使用的老式枪弹,如毛瑟M71黑火药铅头枪弹,当年出川抗战的川东地方部队在参加台儿庄会战时,仍在使用发射该弹的老式毛瑟步枪;有些属于特种枪弹,如各国所使用的信号弹等;有些则是普及的民用运动枪弹,因特殊需要而被军队采用,如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战场上使用的温彻斯特唧筒式霰弹枪,使用的就是普通12号猎枪弹,此外二战中英国还曾开发过一些发射0.22英寸LR运动步枪弹的间谍用武器,如钢笔手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