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谭家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5:27:43
如今吃“私房菜”成为一种时尚,其实“私房菜”并非什么新鲜事物,迄今的私房菜中,唯一能够与八大菜系齐名的便是创始于清朝的“谭家菜”。
每一个私房菜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好吃的主人,谭宗浚便是“谭家菜”背后的这个人。
北京历来为首善之区,人文荟萃,各方面的历史人物云集,无论政界、军界、财界,炙手可热的名人很多。谭家菜这个名字的重现,是随着中国经济成份中私人比例的不断增加而出现的一个结果。资产阶级需要不但在政治上,还要在文化的各个方面取得主导的权利。饮食文化也是其中之一。
研究及从事中国烹饪的人有一种倾向,即把中国烹饪的风格分为三等:宫廷、官府和民间。且不谈这种划分的优劣。按照这种划法,谭家菜就属于官府菜的一个典范。
笔者在北京同仁堂御膳任职期间有幸与彭长海共事,彭老爷子是谭家菜的祖师爷,他老人家在谭家做红案,他把谭家菜的厨艺引进了北京同仁堂御膳,当时定价是,最低消费988元/位。那时候彭老爷子已过耳顺之年,满头银发,身体魁梧,精气神特好,爽郎健谈,经营闲暇时,彭老爷子给笔者讲了不少有关谭家菜的来龙去脉。
他说,来谭家用餐有一定的规矩,客人进门,先在客厅小坐,上茶水和干果。待人到齐后,步入餐室,围桌坐定,一桌十人。先上六个酒菜,如“叉烧肉”、“红烧鸭肝”、“蒜蓉干贝”、“五香鱼”、“软炸鸡”、“烤香肠”等。这些酒菜一般都是热上,上好的绍兴黄酒也烫得热热端上来,供客人们交杯换盏。
酒喝到二成,上头道大菜“黄焖鱼翅”。这道菜鱼翅软烂味厚,金黄发亮,浓鲜不腻。吃罢,口中余味悠长。
第二道大菜为“清汤燕菜”。在上“清汤燕菜”前,给每位客人送一小杯温水,请你漱口。因为这道菜鲜美醇酽,非净口后,则不能更好地体味其妙处。
接着上来的是鲍鱼,或红烧,或蚝油,汤鲜味美,妙不可言。但盘中原汁汤浆仅够每人一匙之饮,食者每以少为憾。这道菜亦可用熊掌代之。
第四道菜为“扒大乌参”,一只参便有尺许长,三斤重,软烂糯滑,汁浓味厚,鲜美适口。第五道菜上鸡,如“草菇蒸鸡”之类。第六道菜上素菜,如“银耳素烩”、“虾子茭白”、“三鲜猴头”一类。第七道菜上鱼,如“清蒸鳜鱼”。第八道菜上鸭子,如“黄酒焖鸭”、“干贝酥鸭”、“葵花鸭”、“柴把鸭子”等。第九道菜上汤,如“清汤蛤士蟆”、“银耳汤”、“珍珠汤”等。所谓“珍珠汤”,是用刚刚吐穗、两寸来长的嫩玉米制成的汤。
最后一道为甜菜,如“杏仁茶”、“核桃酪”一类,随上“麻茸包”、“酥盒子”两样甜咸点心。
至此,燕翅席告结束。上热手巾后,众起座,到客厅,又上四干果、四鲜果,一人一盅云南普洱茶或安溪铁观音茶。茶香馥郁,醇厚爽口,饭后回甘留香。
曾有人吃了谭家菜燕翅席后,发出“人类饮食文明,到此为一顶峰”的赞 叹。还有人曾借这样一句古话,来形容吃罢谭家菜燕翅席后的心情:“观止矣,虽有他乐,不敢请矣。”
谭家菜贵则贵,但燕窝鱼翅,山珍海味,俱是拿手菜;所有器皿,古色古香,都是顶上古瓷;一间客厅,三间餐室,家具皆花梨紫檀;古玩满架,盆景玲珑,四壁是名人字画,室雅花香,设备齐全,绝非一般餐馆可比拟。
谭家菜的起源,据传言,来自于清朝末年的广东南海人谭宗浚,其父乃是大学士谭莹。这实际上是以讹传讹。
谭莹父子是晚清广东最知名的诗人学者和藏书家。尤其是谭莹,幼年即受到大儒阮元的赏识,然而科举场上屡受挫折,以举人身份终老。谭莹专心教书治学,一时广东俊彦多出其门。晚年被清廷赠与内阁中书的虚衔,并非大学士。谭宗浚受其父熏陶,八岁即有文名。同治十三年,谭宗浚殿试中榜眼,入翰林,督学四川,后又充江南副考官。晚年谭宗浚外放为云南粮储道,并两次署理按察司,为政清廉有令名。
他是标准的传统知识分子,不以宦途为目的,常言:“吾非厌吏事,但未能自信,家世文学,勉为循吏中人,不若勉为儒林文苑中人耳。”经多次申请,谭终得辞官。临行时两袖清风,颇得百姓好评。可惜回乡途中,足疾剧增,死于广西隆安。谭宗浚像父亲一样嗜好收藏,宦囊尽以购书,自谓:“今世中朝大官多不喜聚书。聚书者,独余二三朋好耳!而余又以能文章负声誉,为大官所龉龅,俾不得潜心载籍。吾之负书耶?书之负吾耶?”
谭家历代为富户,嗜美味,正是粤人本色。但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到了谭宗浚之子谭瑑青的时代,谭家的排场就无法维持了。这反倒造就了谭家菜的声名。
谭瑑青生于京城,对饮食之讲究,远过于一般粤人。宣统年间谭瑑青返京,曾任邮传部员外郎,辛亥革命后任议员,后又任交通部、平绥铁路局、教育总署、内务总署、实业总署的秘书。
谭瑑青喜交游,设家宴遍请四方名士乃是家常之事。时间一久,未免坐吃山空。谭家菜声名远扬后,文人、官僚慕名,纷纷以重金求谭家代为备宴。谭以言利有伤士林体统,尤其是谭家世代为儒为官,不免踌躇再三,最后终于开门营业,但绝不挂牌,每次只答应承办三桌,每桌价格在当时为一百块,合五十袋美国进口面粉,可见其价昂。
不但如此,客人还必须为谭准备一份请柬,留一个座位,一份碗筷,以示谭并非开饭庄,而是私家请客。请谭家办宴,刚开始时需要提前三天预约,慢慢地越办名声越大。据《四十年来之北京》记,“耳食之徒,震于其代价之高贵,觉得能以谭家菜请客 是一种光宠。弄到后来,简直不但无‘虚夕‘,并且无‘虚昼’,订座往往要排到一两个月以后,还不嫌太迟”。“口之于味有同嗜”,都想来尝尝谭家菜。第一次吃得好,第二次还想来。因此谭家菜的生意从未清淡过。外地人,也要想方设法以吃到谭家菜为快。中国餐饮界的私家会馆菜由此发端。
谭家烹饪有“不外出”之规矩。曾有很多名流在京城请客,希望谭家厨师能出“外会”,均遭到拒绝。当年汪精卫曾说尽好话才给汪做两道菜。一道“红烧鲨翅”,一道“蚝油紫鲍”,都是谭家事先做好再送过去的。至于外会,谭掾青一生也没有答应过。
谭家菜的主要厨师是谭返京时带来的两房广东籍姨太太。1919年二姨太病故后,谭家菜的门脸一直由三姨太赵荔凤支撑。她不但亲自上灶,而且每日清晨即出门采购原料,深得烹饪中原料的要义。1943年谭瑑青因高血压离世。1946年谭家菜顶梁柱三太太赵荔凤因乳腺癌不治。谭家菜只有三小姐谭令柔勉强维持,由家厨彭长海掌灶,继续经营。
一九四九年谭令柔参加公干,家厨彭长海(红案)、崔鸣鹤(冷荤)、吴秀全(白案),搬出谭宅,在果子巷继续经营“谭家菜”。一九五四年彭长海、崔鸣鹤、吴秀全参加公私合营,“谭家菜”自果子巷迁往西单“恩承居”。一九五七年,西单商场扩建,“曲园酒楼”并入“恩承居”,自此一居两菜。一九五八年,周恩来同志亲自安排“谭家菜”入驻北京饭店西七楼。
谭家菜在烹调秘诀中往往是糖、盐各半,以甜提鲜,以咸提香,做出的菜肴口味适中,鲜美可口,无论南方人、北方人都爱吃。谭家菜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究原汁原味。烹制谭家菜很少用花椒一类的香料炝锅,也很少在菜做成后,再撒放胡椒粉一类的调料。
吃谭家菜,讲究的是吃鸡就要品鸡味,吃鱼就要尝鱼鲜,绝不能用其他异味、怪味来干扰菜肴的本味。在焖菜时,绝对不能续汤或兑汁,否则,便谈不上原汁了。
谭家菜是家庭菜肴,讲究慢火细做,不象一般菜馆里的菜,出于经营的需要,多是急火速成。而在谭家菜中,采用较多的烹饪方法是烧、烩、焖、蒸、扒、煎、烤,以及羹汤等,而很少有爆炒类的菜肴,亦不讲究抖勺、翻勺等技术。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想吃谭家菜还得事先预定为最理想,给厨师留出充足的备料、制作时间。
谭家菜有近二百种佳肴,其海味菜最有名。制作素菜、甜菜、冷菜以及种类点心等也很拿手。
谭家菜以燕窝和鱼翅的烹制最为有名,其保留翰林府家庭制做方法,三姨太郭荔凤烹制鱼翅技术高超,鱼翅全凭温水泡透、发透,决不用火碱急发,以免破坏营养成分。中国菜最讲究“吊”高汤来烹制,尤其是鱼翅类山珍海味。谭家菜吊汤是用整鸡(农家养柴母鸡)、整鸭、干贝、火腿按比例下锅,用火工二日,将鸡、鸭完全熬化,溶于汤中,过细箩,出醇汤,将鱼翅放入汤中,用文火再 火靠 上一日,整个鱼翅烹制过程需三日火工。这样焖出来的鱼翅,汁浓、味厚,吃着柔软濡滑,极为鲜美。在谭家菜中,鱼翅的烹制方法即有十几种之多,如“三丝鱼翅”、“蟹黄鱼翅”、“沙锅鱼翅”、“清炖鱼翅”、“浓汤鱼翅””、“海烩鱼翅”等。
谭家菜中的“清汤燕窝”更有独到之处。这个菜的做法是:用温水将燕窝浸泡三小时,再用清水反复冲漂,非常细心的择尽燕毛和杂质。待燕窝泡发好后,放在一个大汤碗内,注入半斤鸡汤,上笼蒸二十至三十分钟左右,取出分装在小汤碗内。再把以鸡、鸭、肘子、干贝、火腿等料熬成的清汤烧开,加入适量的料酒、白糖、盐,兑好味,盛入小汤碗内,每碗撒上几跟切得很细的火腿丝,即可上桌。此菜汤清如水,略带米黄色,味道鲜美,燕窝软滑不碎,是谭家菜中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