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未来猜想 电脑将变成是奇妙的3D世界(2) ,打印机,电脑,鼠标,音, - CSDN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7:03:06
 


为了提高音响的近似效果,让人听起来更真实,空间感更强,采用了增加人工音源的办法。于是,从双声道到四声道,再到五声道、六声道,现在还出了七、八声道,再加上个低音声道,音箱真是越来越多了。理论上,人工音源越多,越容易近似于真实3D的效果。将这些音箱按一定规律作空间分布,各司其职,得到的混合音响效果还是可以令人接受的,真实感比较强,称之为“梦幻世界”并不过分。
为什么3D音响只要用多声道近似就已经比较真实了,而3D显示用近似的方法却远远不够呢?还不是因为人眼比耳朵“精明”的缘故。人耳只能听到20赫兹到2万赫兹之间的声波,而人眼可以看见384兆兆赫兹到769兆兆赫兹的电磁波。对于接收自然界信息而言,人眼比人耳要敏锐得多。所以,近似3D比较容易骗过耳朵,让人觉得和真实没什么两样,但要骗过眼睛却很难。
幸好耳朵不象眼睛那么敏感,所以对音频技术的要求也就不那么高,对音响设备也就不那么挑剔。试想,现在24位音频就算是高保真度了,如果耳朵真的象眼睛那么敏锐,说不定能够听出32位音频跟64位的差别,能够辨认出音源的空间位置精确到毫米。那样的话,恐怕一个声卡波表的容量都要以GB计啦。
身临其境:3D输入
有了3D的显示和音响,还要有相应的3D输入方法,才会有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如果输入方式跟不上的话,这种真实感就要大打折扣。不过,我们不必担心这点,因为3D输入的方法是有的。
在数码电影制作过程中,常常会用到一种动作捕捉设备,那通常是用来创造虚拟角色的各种动作。因为虚拟角色只是由数码方式虚构出来的形象,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实体,当然也就不会有实体的动作。那么,如何凭空创造出虚拟角色的动作呢?就是用真人来模仿虚拟角色的动作,再用动作捕捉设备记录下来。
首先,在真人身上穿戴好动作捕捉设备的感应器。感应器是可以实时报告自己3D空间位置的微型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动作捕捉设备保持通讯。在真人的头、手、脚等部位的关键点放置多个感应器,动作捕捉设备就可以将真人做出各种动作时,各个感应器的3D坐标记录下来,从而获得这个真人的动作数据。再将真人的动作代入虚拟角色中,加入角色的轮廓,虚拟角色的各种动作就创造出来了。
利用动作捕捉设备创造出来的动作,会比完全凭空画出来的动作更逼真,原因是真人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下做出来的动作,完全符合现实规律的约束,例如受到重力、浮力等的影响。而凭空画出来的动作,要想完全跟现实情况吻合是很困难的,总有一点点的出入。
而这种动作捕捉设备和配套的感应器,就是一种不错的3D输入设备。
我们可以把感应器戴在身上,或者更方便地,制作成感应服穿在身上,就可以实现3D输入了。想象一下,我们只要手舞足蹈一番,电脑就会知道我们的动作,从而作出一系列反应,就象今天在2D平面内使用鼠标那样。只不过,在3D空间内的施展范围更大,操作起来也可以比鼠标方便快捷得多。更重要的是,3D输入会有更强的参与感,能够使人融入到3D显示和3D音响营造的数码幻境之中。
如果结合语音输入方式,我们只须做做手势,说句话,就能对电脑发号施令,直截了当。不过,鼠标键盘仍然会有用武之地,尤其是在手脚活动累了,说得口干舌燥的时候。
另一种3D输入设备就是激光枪,当然不是真正能杀人的激光枪,那激光已经减弱到没有杀伤力了。原理就是用激光束来指示3D空间里的方位,就象老师用教鞭指点黑板一样,所以把它称为激光指点器更为贴切。还要用类似激光制导雷达那样的设备去接收这束激光,再将3D数据输入电脑。
试想自己置身于3D虚拟现实游戏DOOM XYZ之中,机器怪兽就在自己周围咆哮,自己一边跳跃躲闪,一边用激光枪把敌人打得粉碎。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今天强不知多少倍。只是到那时候,天知道又要把电脑升级到什么程度了。
如幻似真:3D扫描
目前常见的扫描方式仍然停留在2D阶段,即使是有一定景深,扫描出来的始终是张平面图片。至于3D扫描,对我们始终是有吸引力的,只不过现在技术不成熟,或者成本过高而已。
在电影《未来战士第2集》的最后一段,阿诺舒瓦辛格徐徐落入炽热的钢水之中,熔化殆尽。实际上落入钢水里的当然不是他本人,而是一个和他一样的模型。这个逼真的模型,就是依靠3D扫描,以及后面提到的3D打印造就的。
3D扫描跟2D的区别,就是扫描出来的是一个立体模型,而不是一张平面图片。这在电影制作、游戏制作、工业CAD,甚至办公、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很有价值。举例来说,现在的3D游戏里的角色,通常是用多个几何图形拼凑而成,即使图形再多,这种人工拼凑的模型还是跟真实有差距。而通过3D扫描得到的模型会逼真得多,正如圆规、直尺画出来的人像再细致,也比不上拍摄下来的照片逼真。把3D扫描出来的角色放在游戏里,可以得到很强的真实感。
电影制作更是如此,因为对真实感有更高的要求。前面所说阿诺舒瓦辛格的模型,是用其中一种3D扫描方式得到的。那种是轮廓扫描,用一束激光照在他身上,形成身上的一条亮线,绕身体旋转一圈,亮线描绘出来的轨迹就是他的3D轮廓。电脑记录下来之后,就可以用这个3D轮廓去打印了。
还有其他的3D扫描方法,例如医院里的CT扫描,利用多角度透视的平面投影像,可以还原出3D影像模型。这是真的3D扫描,因为它是根据一定算法,从多张2D影像计算出来的真实3D影像,医生可以拿来作分析的,并不仅仅是类似于3D的效果。而且,CT得到的不仅仅是个轮廓,而是整个3D物体的透视模型。
至于激光全息拍照,可能会有真正3D的方式。但如果只是那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形成3D效果的方式,似乎并不是真3D的。类似于前面所说3D显示之中,两个2D平面形成3D效果,仅仅是种效果而已——我个人认为。
真实再现:3D打印
想象未来世界里这样的情形:火星矿场上有台机器的零件坏了,需要换新的。地球总部有这种零件,但是到火星的运费太贵,而且耽搁时间。零件的CAD设计图也有,但是火星矿场没有这种零件的铣床,难道还得在地球上生产吗?不必。只要把CAD图通过无线电传输过去,火星那边几分钟就能收到。然后,直接用3D打印机把零件打印出来就行了。
现在我们习惯在网上送贺卡,贺卡可以用2D打印机打印出来。将来我们也可以在网上送礼物,例如玩具娃娃、汽车模型之类,用3D打印机就可以将礼物打印出来了。愿意的话,把你的3D头像扫描进去,让远方的朋友打印出你的立体雕塑,那也不错。
3D打印也有不同的方式,《未来战士第2集》里那个模型,据说是采用减法打印的。打印机就象是铣床,把一个圆柱形胚体一点一点地雕刻掉,磨掉,形成3D实体。这个自动过程有点象电动配匙,不过电脑控制比电动配匙更精确,更细致,就象今天的打印机能够精确地打出每个点一样。3D实体打印出来之后,再用类似喷墨打印的方法,给实体表面加上各种颜色。
减法打印虽然在选用不同硬度、质感的材料方面有较大自由度,但也存在一点不足,在打印镂空物体的时候会遇到困难。
还有一种3D打印的方式,就是加法打印。这种方式不是去掉不要的部分,而是加上需要的部分。具体来说,是采用类似喷墨打印机的方式,把高温融化状态下的高分子有机树脂,一点一点地喷射出来。有机树脂在外面遇冷凝固,就形成了相应形状的3D实体。如果有机树脂中含有不同的成分,就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光泽和透明度(琥珀?)。加法打印的特点,决定了这种打印方式具有方便地打印镂空物体的优势。
现实体验:3D动感
3D显示有了,3D音响有了,3D输入也有了,3D扫描、3D打印都有了,我们还需要什么吗?是的,我们还需要更多。人的5种感观,甚至包括第6感,无一不在向电脑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我们觉得,看的、听的、用的方法都是3D的了,但现场感还是不够,我们还想在这个数码幻境中更加投入。
好,那就来点儿3D动感吧。
美军使用拟真设备进行坦克模拟训练时发现,坦克兵起初反映图像和声音都不够真实,但是在给他们的座椅加入震动装置,让座椅随着音响轻微抖动的时候,他们普遍反映图像和声音真实了很多。其实图像清晰度并没有变化,声音也没有改进,是什么使他们感觉更真实了呢?
这正是座椅上小小的震动起到了作用。原来,现实中的坦克行进时会有轻微的震动,而给座椅加入伴随音响的震动之后,坦克兵就有了开真坦克的感觉。也就是说,现场感更强了,以至影响到视觉和听觉的感受,误以为图像和声音的质量有了提高。
这只是个简单的例子,真正的3D动感并不仅仅是一点点震动那么简单。至少有一点,3D动感的方向性很强,可以令人明显感觉到向上或是向下,向左或是向右,向前或是向后的运动趋势,这才更合乎实际情况。
在一些立体电影院里,已经有这种可以往不同方向摇晃的座椅,配合电影中惊险的活动画面,给人一些3D动感的刺激。一些拟真设备做成的电子游戏机也有3D动感的设计,当驾驶赛车或者战斗机风驰电掣的时候,整个游戏机也在动,让人感觉真的是在开赛车或飞机。这方面的技术还需要不断改善,以便降低成本和获得更真实的体验。
现在已经可以买到一些力反馈游戏摇杆,主要就是通过震动和阻力来模拟实际情况。但是小小的摇杆,能够提供的效果作用范围实在有限,还谈不上3D动感。而且3D显示、3D音响等等都还不配套,更不用说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了。但说不定将来哪一天,我们的电脑座椅就具备了3D动感的功能,可以360度大翻滚,用来配合惊险刺激的真3D虚拟现实游戏。到那时候,玩电脑要先系好安全带,可能并不是个笑话。
结束语
以上所写的这些内容,你可能以前听说过,也可能没有。我把它写出来,是因为之前看到那么多有关电脑未来预想的文章,鲜有提到3D领域的,倒是网友意见里面有所提及。我想,不应该缺少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就写了。
我觉得要讲未来电脑,光说它如何如何高性能,如何如何小型化,如何如何节能,这些还不够。这些东西都是一直在做的,如何改善电脑的指标特性而已,即使做到了那种指标要求,电脑真的可以那么小,那么快,也没有太多值得惊喜的地方。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那样,对于未来电脑,我们需要质变,而不仅仅是量变。而3D领域相对于今天的2D领域,就可算是一种飞跃。
未来是不可知的,却又是可知的。未来的路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到将会发生什么。但无论如何,电脑技术是在不断向前发展,我们没有理由失去信心,放弃希望。
我期待着,那个奇妙的3D世界能够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