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爱的人”追忆激情燃烧的岁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0:17:23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洛阳老兵重返朝鲜
“最可爱的人”追忆激情燃烧的岁月
见习记者 李勇 记者 程奇/文 记者 曾宪平/图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60年前,中国志愿军正是唱着这首歌,豪情万丈地奔赴朝鲜战场;60年后,《洛阳晚报》组织“洛阳老兵重返朝鲜”活动,“最可爱的人”再次唱着这首铿锵有力的战歌欢聚一堂,尽管年逾古稀、步履蹒跚,但当饱经沧桑的他们列队唱歌时,嘹亮、激昂的歌声仍然透着一股足以压倒一切对手的力量。
9日,在《洛阳晚报》的组织下,13名洛阳老兵相聚西工区某酒店。当熟悉的战歌响起,有人喜极而泣、有人相对唏嘘,因激动而颤动的白发,掩饰不住抗美援朝时期特有的昂扬斗志……
这些抗美援朝老兵,年纪最大的80岁,最小的也有73岁,其中11个女兵。当年英姿勃发的青葱少年,不少人已经步履蹒跚,听力、说话都存在不小的障碍。
握手、敬礼、唱歌、喊口号……“最可爱的人”相聚,言谈举止之间,充满着那个特殊时代的印记。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除了相拥而泣、畅谈往事,老兵之间最常见的动作,就是你拉着我的手,我拉着你的手,尽管彼此手上满是津津汗水,但相聚的数小时内,他们的手都紧紧相握,不愿分开……
谈起60年前那场伟大的战争,女兵们个个情绪激动,满头的白发随着她们充满激情的讲述而微微颤动。
现场:手拉手、久久不愿松开
艰难进军:用棉袄裹住汽车油箱在火中前行
1950年10月19日,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时,敌人已牢牢控制了制空权,并拥有绝对优势的炮火支持,这让秘密进军朝鲜的志愿军战士们面临不少难关。
当时的汽车兵叶健华老人回忆,他所在的部队负责运送一批药品。此时,美军飞机不断轰炸,扔下不少燃烧弹,让我军汽车前进非常困难——汽车是烧汽油的,油箱很容易被大火点燃。怎么办?怎么办?
为了掩护汽车安全通过着火地带,战士们火线召开“诸葛亮会”,献计献策。最后,连长建议大家把棉大衣脱下来,浸水后包裹住汽车的油箱,在熊熊燃烧的火堆间穿行。
“潮湿的棉大衣成了汽车油箱最好的‘保护伞’。有时候,土办法比美军的先进武器更好用!”叶健华爽朗的笑声感染了现场所有人。
趣闻:“一边行军,一边睡觉”
在抗美援朝时期,敌人不仅有强势的地面火力装备,更有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为了对抗敌人强大的空中袭击,洛阳老兵张佐群所在的连队只好变成“夜猫子”,多半在夜间行军。后来时间紧了,只能趁美军飞机轰炸的间隙,不分昼夜地赶路。
长途行军,疲劳是难免的。不少步行前进的战士,最后实在困得不行,想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换班睡觉法”——两个人互相搀扶,醒着的那个战士负责“领路”,另一个战士则扶着战友的肩膀,一边睡觉一边迷迷糊糊地走路。
一边睡觉一边行军,现在听起来像笑话,却是真实的情况,张佐群老人回忆,“换班睡觉法”虽然能暂时解困,但毕竟不科学,边走边睡的战士常常摔倒,站起来揉揉痛处,笑一笑,接着行军。
上甘岭:能清晰看到美军飞行员的脸
张佐群老人是15军军部卫生队的卫生员,参加了上甘岭战役负伤官兵的护送、抢救工作。
上甘岭战役中,张佐群作为前线卫生员,站在半山腰的坑道里,眼看着所在的山头被敌人的炮火削得越来越低。“美军战斗机飞得很低,我能清楚地看到飞行员的脸!”张佐群说。
由于常常经受美军轰炸,张佐群曾两次“被活埋”,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有一个炸弹正好在张佐群身边爆炸,她的身上被埋了半米厚的土。头昏脑胀的张佐群,挣扎着从土堆里爬出来后发现,很多卫生员和伤员都牺牲了。“那些长眠在朝鲜的战友,是我一生的牵挂!”张佐群老人说。
艰险:-20℃,在水里泡了两个多小时
在志愿军后勤总院工作的老兵李绣裳,1951年3月去了朝鲜,当时她才16岁,参加了第五次战役。
刚到朝鲜时,为了躲避美军侦察机,战士们都昼伏夜出,在过大同江时,为了隐蔽部队行踪,战士们冒着-20℃的严寒,要从齐腰深的水中趟过去。谁知道,正当李绣裳和战友们趟到河中央时,忽然听到了敌军飞机的马达轰鸣声。
“趴下!”指挥员一声令下,所有人马上趴在冰冷的河水中。两个多小时后,敌机离开,李绣裳才继续趟水上岸。在河水中趴了两个多小时的女兵们个个冻得浑身哆嗦,每个人身上都结了冰,走起路来“咔嚓”有声;有的女战士双腿被冻木了,被手掐、被针刺都不知道疼。李绣裳记得:当时,没一个女兵哭出声来。
感谢《洛阳晚报》
帮老兵圆梦
13名曾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其中6名曾奔赴朝鲜战场,和“联合国军”真刀真枪地打过仗;其他7名老兵都是当时从国内学校选派的后备军,随时准备上战场,这些老兵当年还是学生,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
老兵黄茹珠说,抗美援朝时期,为支援前线的中国志愿军,国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各地都发动学生去参军,作为志愿军的后备军和后勤保障部队。
1950年11月,还在北京上中学的黄茹珠经过层层筛选,终于如愿以偿,被选拔到石家庄军干校学习,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开赴朝鲜战场。由于种种原因,黄茹珠所在的部队没有开赴战场,这成了老人戎马生涯的莫大遗憾,但“抗美援朝”四个字,早已成为她生命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生无法抹去。
老兵们都说:重返朝鲜,祭奠牺牲的战友、寻找当年在战火中结识的“朝鲜兄弟”,是洛阳抗美援朝老兵群体共同的心愿,《洛阳晚报》帮老兵们圆梦,重返朝鲜,体现了一个城市主流媒体的责任心和政治敏感,让所有老兵都非常感动。“我代表我们团牺牲的那些战友,衷心感谢《洛阳晚报》,感谢所有关心抗美援朝历史的读者和市民。”张佐群老人热泪纵横地说。
① 60年后的相聚。
② 回想起战斗场景,老兵们潸然泪下。
③ 老战友们紧紧地相拥在一起。
④ 重温激情岁月,共叙战斗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