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5:12:19
胡锦涛亲切看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
高度赞扬方永刚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理论,体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度政治觉悟和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师风,号召广大共产党员全军官兵向方永刚学习
新华网北京4月5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日前来到解放军总医院,亲切看望了正在这里住院治疗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高度赞扬方永刚传播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先进事迹,号召广大共产党员、全军官兵向他学习。
胡锦涛对方永刚说,我看了你的事迹介绍,很受感动。你长期在军队院校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优异成绩。你不仅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积极传播党的理论,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模范践行党的理论。从你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高度政治觉悟,看到了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师风。广大共产党员、全军官兵都要向你学习。
胡锦涛说,听到你患病的消息,我很牵挂。军委、总部和海军,以及解放军总医院都很关心你,为你的治疗作了精心安排。希望你安心养病,早日康复!
方永刚表示,一定不辜负胡主席和各级领导的关心厚爱,争取尽快康复起来,重新回到三尺讲台,继续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
方永刚1985年7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同年入伍到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任教。20多年来,方永刚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理论。他立足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先后完成10多项政治理论研究课题,出版了16部政治理论研究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图书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他深入工厂、农村、街道、社区、学校、军营,用人民群众和广大官兵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真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仅近五年来,就为社会各界作辅导报告500余场次;他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为部队培养了近万名优秀基层政工干部,荣获全军院校育才奖。
2007年1月,胡锦涛主席和军委其他领导同志得知方永刚教授患病住院的消息后,指示有关部门全力救治。2月1日,海军派专机把方永刚从大连接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治疗。
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光荣
——胡锦涛等领导同志关心大连舰院教授方永刚纪实
2007年的这个春天,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特别难忘。沐浴着温暖的春风,与疾病抗争中的方永刚深切感受到作为党和军队一名理论工作者的光荣和幸福。
2月20日,农历大年初三。下午3点30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看望正在这里接受治疗的方永刚。
1月24日,胡锦涛在一份内部材料上了解到方永刚的事迹和病情后,当即作出批示:“要全力挽救方永刚同志的生命。要认真总结、宣传他的先进事迹。”
方永刚的病情,让胡锦涛一直牵挂在心。
走进摆满鲜花的病房,胡锦涛热情地朝病榻上的方永刚伸出双手。刚刚做完化疗,半躺在病床上的方永刚连忙用力想坐起来。胡锦涛快步上前,握住他的手,连声说:“快躺下、快躺下。”
坐在方永刚身边,胡锦涛亲切地说:“今天是大年初三,我特地来看你,向你和你的家人致以新春的问候!”方永刚激动地说:“谢谢胡主席!”
胡锦涛说:“我看了你的事迹介绍,很受感动。你长期在军队院校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优异成绩。你不仅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积极传播党的理论,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模范践行党的理论。从你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高度政治觉悟,看到了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师风。广大共产党员、全军官兵都要向你学习。”
胡锦涛亲切地说:“听到你患病的消息,我很牵挂。”方永刚十分激动:“您日理万机,昨天还在甘肃,对基层群众问寒问暖,今天就来医院看我。您的到来,为我战胜疾病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阳光洒满病房。摆放在阳台正中的一盆“南国红”开得正艳。这盆中央军委领导送来的鲜花,方永刚十分喜爱。他说生命力旺盛的“南国红”,是自己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与病魔顽强抗争的象征。
出生于辽宁建平县一个偏僻小山村的方永刚,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理论工作者。从事理论研究教学20多年来,他真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即使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仍执意为部队官兵和地方干部群众宣讲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始终保持着一位理论战士的昂扬姿态。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军地引起强烈反响。
就在胡锦涛在内部材料上作出批示的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批示指出,要宣传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的模范事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以及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等,也分别对救治、宣传方永刚提出明确要求。
遵照胡锦涛等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1月26日,总后勤部有关部门领导带领专家前往对方永刚进行前期治疗的大连驻军210医院,研究、指导救治工作;解放军总医院和第三、第四军医大学的专家,对方永刚的病情进行了远程会诊。2月1日,海军派专机将方永刚从大连接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
在与疾病抗争的日子里,方永刚时时都能感受到各级领导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他在病房日记中写道:“辛苦之后是快乐,付出之后是幸福。”
此时此刻,望着胡锦涛关切的目光,方永刚动情地说:“我是一个普通教员,胡主席这么关心和厚爱我,这份荣誉不是我个人的,它应当属于所有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属于全军广大指战员!”
在向胡锦涛汇报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体会和感悟时,方永刚兴致盎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身患癌症的病人:“党的十七大今年将胜利召开,我希望自己尽早跳下病床,奔向我最喜爱的三尺讲台,继续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投入到宣讲十七大精神的工作中去。”
胡锦涛握着方永刚的手,叮嘱道:“现在我对你的要求只有一个,安心养病,早日康复!”方永刚坚定地回答:“请主席放心,我一定尽快地康复起来,因为我是一名战士!”
胡锦涛绕过床头,走到方永刚的妻子回天燕面前,和她亲切握手,又转身对方永刚上高中二年级的儿子方舟说:“你有一个好父亲。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看到了人民军队战士的品格。希望你任何时候都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从年轻的时候就要把它树立起来。”方舟懂事地说:“我一定好好学习,向爸爸的标准看齐,将来为国家多作贡献。”
看望结束前,胡锦涛对陪同看望的海军司令员吴胜利、政委胡彦林说:“方永刚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人民军队的一名战士,我们关心他、爱护他,就是关心爱护党和军队的事业!”
徐才厚:
广泛深入地开展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活动
徐才厚在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上强调:广泛深入地开展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活动 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搞得更加深入扎实有效
新华网北京4月6日电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6日在出席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时强调,全军部队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主席有关重要指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为推进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有效履行肩负的历史使命提供重要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主持会议。
徐才厚强调,胡主席高度重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按照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各级党委要深入学习领会,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搞得更加深入、扎实、有效。
徐才厚指出,全军和武警部队广大官兵要积极响应胡主席的号召,广泛深入地开展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活动。要引导和激励广大官兵像方永刚那样,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理论,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各级政工干部和政治机关都要以方永刚同志为榜样,自觉做到热爱事业、忠诚职守、刻苦钻研、提高本领、以身作则、树好形象,既靠真理的力量说服人,也靠人格魅力感召人。
徐才厚还对贯彻落实《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试行)》提出了要求。要始终把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不懈地抓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贯彻,在全军掀起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新的热潮。要把深入开展我军历史使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战斗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上狠下功夫。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要按照《大纲》要求,以更高标准和更有力的措施,抓好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
会上,各单位采取多媒体课件、电视短片和书面发言等形式,交流先进经验,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部队近年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丰硕成果。
解放军四总部、驻京各大单位、武警部队和军委办公厅领导及部分典型单位代表等出席了会议。
方永刚同志简要事迹
方永刚,男,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1963年4月出生,1985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同年7月入伍,1992年12月入党,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军事学博士,现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7级。
20多年来,方永刚一直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优异成绩,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他的事迹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刻苦钻研、与时俱进,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学习者。方永刚几乎把业余时间全都用在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上,并及时把学习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先后主编了16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在国家和军队核心期刊上发表40多篇,荣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8个奖项,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军队重点理论研究课题7项。1997年5月8日,一场车祸造成他的颈椎严重骨折。在做牵引治疗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看书学习。住院108天,他一连看了43 本书,并完成一部30万字的专著《亚大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步,他的学习就跟进一步,研究就深化一步。2003年7月,胡主席提出要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他从电视新闻中看到这个消息后,连夜调整了第二天的讲课稿,让这一新思想第一时间进入了课堂,在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去年暑假,他放弃休息,编写了科学发展观教学读本,初步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教学体系,为党的创新理论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思想作出了贡献。去年10月份,他参加国防大学全军首届政治理论骨干研修班,正赶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期间,他带病连熬3个通宵撰写了1万多字的文章《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结业时,所做的《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军队政治理论人才建设》的发言,就军队如何招才、引才、用才、留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二、追求真理、矢志不渝,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方永刚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是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他有机会上大学,参军入伍,光荣入党,成为一名军队政治理论教员。他经常对别人讲,自已是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下成长成才的,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直接受益者,对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
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使他深深地体会到:在当代中国,只有党的创新理论才能解决面临的发展问题,才是指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人民过上和谐富裕生活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真理。正是靠着这种坚定的信仰,他一直把学习、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看作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当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当党中央提出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他都及时学习研究,很快就有论文发表或专著出版。20多年来,他遇有理论困惑不动摇,碰到现实困难不回避,面对错误思潮敢斗争,在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坚决捍卫中,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他始终认为,如果他的宣讲可以使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更坚定一点、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更深入一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更充足一些,那么,研究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就是他人生的最大价值和全部意义!
三、不辱使命、甘愿奉献,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方永刚认真履行一名思想理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近6年来累计完成1000多课时的教学任务,年均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同时,他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院教职员工和学员举办了200多场学术讲座。
1998年以来,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大连市讲师团成员,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过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1998年10月,他去长山要塞函授辅导,给部队讲课,从晚上9点一直讲到11点,掌声不断,许多家属都抱着孩子站在走廊里听他的报告。一次,方永刚到北海舰队搞专题调研,潜艇某基地请他去讲军人使命与战斗精神。由于讲得好,驻青岛地区的部队接二连三地请他讲,不到一周连续讲了15场。为了把老百姓关心的下岗失业、三农问题、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讲透彻,他经常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深入到群众当中,与大家拉家常,把生活当课堂,让老百姓给自己出题目。有一次,他到旅顺口区铁山镇给党员干部讲课,三个多小时的讲课结束后,一位8O多岁的老党员拉着他的手说:“你讲的都是咱老百姓想知道的,听你讲半天,我这辈子都没白活。”还有一次,一个镇请他围绕农村问题讲讲致富之策。他利用五一长假,跑了许多村镇,咨询了许多专家,围绕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等问题给大家上了一堂课,并提议通过小额贷款扶持农民上项。报告结束后,一位大嫂激动地说:“你把党的好政策讲到咱的心坎上,你把党的温暖送到咱这偏僻小山村。”
四、师德高尚、知行统一,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践行者。方永刚把本职岗位作为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平台,不知疲倦地为党工作。早在去年3月,他的病情就已露出了端倪,但是由于工作太忙,一直没有做系统检查。当时学院正承担着海军基层政工班4 期1500名学员的培训任务,他主动请缨承担了开班的第一课《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海军基层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了讲好这堂课,他精心准备,看了上百万字的资料,到基层部队进行调研,找老海军了解情况,向随舰出访的同志了解事例,十二易其稿,试讲了10多次。正式讲课时,不停地冒虚汗,四节课下来,内衣全都湿透了。课间,他不得不到休息室的沙发上躺一会。
在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以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方面争分夺秒地抓紧工作。他表示:“不管癌症是中期是晚期,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没有限期。我能舍弃我的生命,但不能舍弃我的事业;我不惧怕癌症,但害怕离开最钟爱的三尺讲台。只要不倒下,就要不停地学、不停地写、不停地讲,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创新理论。”2007年1月15日上午,在术后第二次和第三次化疗间隙,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学员们上完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1月22日,他带病给大连市地税局作了《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辅导报告。1月23目,他躺在病床上完成对3名研究生的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方永刚同志用忠诚和青春诠释了对党的无限热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不懈追求。
以赤诚之心信仰党的理论——记方永刚(上)
2006年11月8日,对一向乐观的方永刚来说是不幸的一天。这一天,他被确诊为结肠癌。面对突如其来的病祸,方永刚依然乐观豁达:“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之钟停摆了,我愿意把它定格在自己的岗位上,永远保持一名思想理论战线英勇战士的冲锋姿态,让有限的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燃烧……”
作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长期从事党的理论教学、研究和传播工作,在他心中,这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20多年来,方永刚一直能够做到在理论困惑面前不动摇,在现实困难面前不回避。我们不禁要问,方永刚为什么如此痴迷于钻研党的理论?他的信仰为什么始终没发生动摇?
追逐真理的情怀源自“感恩”
1963年4月,方永刚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萝卜沟乡水泉村,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这里土地十分贫瘠,童年时期的方永刚正赶上十年浩劫,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广大农村发生巨大变化,农民的生活开始一天天好转。恰是少年的方永刚深深感受到党的政策带给广大农民以及自己的好处,在他的心底萌生着永远跟党走的信念。1981年,方永刚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刚刚到达上海,接站的老师看到他的行李只有一床旧被褥,立即向学校反映了这件事。校领导非常重视,给他发了救济被、救济金,并给了每月23.5元的甲等助学金。有了这些救助,方永刚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大学生活四年,从来自同学、老师及组织的每一丝关怀、每一丝温暖中,方永刚深切体会到党的恩情。
时至今天,方永刚仍清楚地记得父亲当年的一句话,那是在送别儿子到上海读书时说的:“这辈子不要忘了共产党,没有党,就没有你的今天。”父亲朴实的话语一直印刻在方永刚心中,他常说:“是党的好政策使广大农民走上富裕道路,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这个农村孩子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并参军入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名军队政治理论教员。所以,我的忠诚源自我的人生经历,源自农民朴实的品质,源自对党感恩的真挚情怀。”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学的学习生活,使思想正处于成型阶段的方永刚坚定了思想、信念。从贫困山沟来到初泛改革潮的大上海,方永刚兴奋极了,他眼界大开,开始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大学里,平生第一次看到那么多书籍,方永刚感觉掉进了知识的海洋,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在复旦大学历史系,方永刚是出了名的“书痴”,他拼命地汲取“养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研究历史更替的过程中,他反复地琢磨这样一个问题———从1840年以后,中国积贫积弱,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传进来,没有救中国?中国洋务运动,想从物质方面、产业方面去改变中国的命运,没有成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想从制度上改变中国的命运,没有成功;而马克思一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就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是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为什么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浩劫?邓小平同志复出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带领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使人民的生活越过越好,这个问题又说明了什么……
探索,使方永刚对政治理论的兴趣一点点被激发,他通读历史的同时,更喜欢从理论高度思考中国的命运,思考科学理论在推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因此,一般的同学对理论不感兴趣,说理论是灰色的,但在方永刚眼里,理论却是非常鲜活的。四年间,他认真通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和《毛泽东选集》。第一个学期他在完成自己课程学习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读了84本中国小说,以弥补自己文学知识的不足。
“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我热爱党的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工作,最初源于一种‘感恩情怀’。我是在党的理论哺育下成长、成才的,我是党的理论与实践的直接受益者,我对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对党的理论越来越热爱,最终成为坚定的信仰者。”面对记者采访,方永刚不止一次这样说。
在方永刚的家里,记者看到一本1983年出版的《邓小平文选》,这是方永刚最珍爱的一本书,书的四周已经被磨破,厚厚的封面中间手指抓握的地方即将被磨穿,泛黄的纸张上处处写满已褪色的笔记。透过这本书,方永刚对党的理论的忠诚信仰跃然纸上。他将朴实的报恩情感与行动,升华为忠诚事业的责任和信念。
导师说:“这是一块好‘钢’”
大学毕业后,方永刚来到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当上一名历史教员。有了大学四年的丰富积累,方永刚对理论研究有了自己的见解,他喜欢理论,喜欢关注现实问题。不久后,他向组织提出申请,要求调入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进行理论研究、教学。
“一个小伙子,又是历史专业的,怎么会对枯燥而深奥的理论研究感兴趣?”起初,领导对他半信半疑。但方永刚说:“我能走到今天,所有一切都是党给的、这个时代给的,我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的理论研究与教育事业。”很快,人们对方永刚的顾虑被他的工作成绩打消了。方永刚参与的教研室编写的《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一书,获得第五届国家图书奖。这是他第一次系统参与邓小平理论研究,他撰写的章节,教授们评价说“很有深度”。
“方永刚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学习理论。他的劲头就像一团火,燃烧起来无法熄灭。”如今已退休的舰艇学院副院长崔常发这样评价。上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的世界变局,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世界格局的动荡不安,也曾让方永刚迷茫过。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邓小平发表了南巡讲话,清晰地回答了姓“社”姓“资”的问题,其中“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以及“三个是否有利于”等著名论断,拨开了包括方永刚在内许多人心头的理论迷雾,让他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景,也让他真切感觉到党的理论成果的巨大魅力。
但对于方永刚来说,面对生活的压力,他的思想也曾一度有过这样或那样的变化。1995年,由于种种原因,方永刚向组织提出了转业的想法。“为什么要转业?”院长问他。“我非常喜欢部队,非常喜欢我的事业、我的学生,但是由于家庭原因,我希望组织上考虑我转业。”院长从部队的发展、部队的需要、个人的发展等方面找他谈话:“小方,你是研究党的理论方面的人才,如果你继续从事这一行业,以后一定大有作为。”组织的诚心挽留和对事业的追求让方永刚选择了留下。“如果组织上让我走,我就走;如果组织上不让我走,我还要我这张办公桌,我就属于这张办公桌。”他说到做到,排除杂念,继续专心致志地从事理论研究和传播工作。
方永刚思想和人生道路的转变过程,是他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种转变也奠定了他对自己职业的坚定与执着。多年来,无论是大型企业高薪聘请他当“顾问”,还是知名厂家重金许诺给“位子”,方永刚都婉言谢绝,毫不动摇地坚守在三尺讲台。即便是生病住院,他也没有停止对党的理论的研究。1997年5月8日下午,方永刚骑自行车在马路上与一辆出租车发生碰撞,脖子磕到路边的马路牙子上,医生诊断为颈椎严重骨折,破裂的骨头差一根韭菜叶宽的距离就戳到主神经上,一旦戳断,命就没了。住院时,医生在他头部做牵引,用小钻头在脑袋上钻了两个眼,下了两个钩,吊起16磅的秤砣,整整吊了108天。这期间,他头部和脖子不能动弹,加上天气热,头上、身上全是痱子,尽管这样,仍然坚持学习。他让爱人把书拿到病房来,用手举着书看,从一开始举3分钟手就发酸,不得不休息,到后来能一口气举3个小时手也不哆嗦。就这样,在住院期间,他总共看了43本书,还完成了一本30万字的专著《亚太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
2004年,攻读博士的方永刚要准备论文,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他感到: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如何界定和建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当他把想法告诉自己的导师黄金声时,德高望重的导师提醒方永刚:“这是一个很有价值但很少有人涉猎的课题,如果把它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风险性很大。”几个月后,当方永刚将14万字的学术论文《推进中国先进军事文化的战略思考》呈给导师时,黄金声教授连连称赞。老教授逢人便讲:“小方的意志品质是一流的,是块好‘钢’。”导师的话让方永刚想起当年小学老师的一句评价。记得小学开学第一天,老师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带着童音回答:“我叫方永刚!”老师随口问起这名字是谁起的,方永刚答道:“我自己起的,我是照着电影《平原游击队》里那个赵永刚起的。”老师打量着这个孩子,连说三个“好”,“这孩子长大了肯定是一块好‘钢’”。
“我对党的理论深信不疑”
“我是一名政治理论教员,我对党的理论深信不疑。”“我一直把党的理论当成自己的灵魂,把传播党的理论当成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生命的激情、生活的乐趣都在于此!”这是方永刚的激情告白。
孔子讲:人无信不立。这些年,方永刚研究宣传党的理论,根本一点就是坚信党的理论是科学的真理。
搞理论研究工作枯燥无味吗?方永刚的回答是否定的。从事理论工作二十多年来,他深深感到,党的理论是对人民群众生动实践的总结、提炼和升华,本身就带有生动实践的“基因”。他进行党的理论研究和传播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好的理论,能催生好的政策,好的政策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他之所以成为党的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是因为党的理论深深吸引了他,使他折服。二十多年来,学习、研究、宣传党的理论,使方永刚深深体会到:在当代中国,只有党的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才是解决我们面临的发展问题,才是指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人民过上富裕和谐生活的唯一正确的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是实现中国和平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真理。
“我一直把党的理论当成自己的灵魂,把传播党的理论当成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生命的激情、生活的乐趣都在于此。每当我走上三尺讲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耐心解答广大学员、基层官兵和地方干部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看到我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听众雷鸣般的掌声和舒心微笑的时候,我的内心深处都会涌起一种难以言表的神圣感、幸福感和成就感,体味到与真理同行的快慰与满足。”方永刚自豪地说。
党的每一次重要会议,党的领导人每一次重要讲话,中央发布的每一个重要文件,方永刚都及时学习和研究,尽快理解和掌握;只要有新的政治理论书籍出版,他都在最短的时间内买到手,以最快的速度消化和吸收;凡是能参加的重大理论研讨活动,他都争取参加,并从中捕捉理论的火花。
“作为一名政治理论教员,就必须在总结历史规律中时时关注中国的现实问题,及时理解、把握党的理论。”1999年是建国5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80周年。世纪之交,很多问题都需要理论工作者去解读。2000年,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又提出“四个如何认识”,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改革开放的影响,如何认识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的影响。总政将这一课题交给方永刚和学院副院长崔常发、教研室主任徐明善。他们3个人一个暑假没有休息,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圆满完成了课题研究。
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党的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就跟进一步,研究就深化一步。2003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从电视新闻中看到这一消息后,方永刚连夜调整第二天的讲课稿,让这一新思想第一时间进课堂。“我觉得,科学发展观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用来解决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的真理,指明了我们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道路,是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科学理论。”
2006年10月,正值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当时,方永刚正在国防大学理论骨干研修班学习,他敏锐思考长征精神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所彰显的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的丰富时代内涵。之后,他连熬3个通宵,撰写出6000多字的《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一文,经国防大学教授黄宏修改后全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随后不久,由他担任副主编的79万字的《亲历长征》一书也出版了。
二十多年来,方永刚在完成政治理论教学任务的同时,完成了十余项政治理论研究课题,出版了16部政治理论专著,在国家和军队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我甘愿奉献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与千千万万个理论工作者一道,让党的理论的真理之花遍地开放,让党的理论的真理之光照亮和温暖千家万户。”这是方永刚心里最朴素、最强烈的愿望。
传播党的理论是我的使命——记方永刚(中)
理论只有被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才会有活力,才会有生命力。从普通助教成长为出色的政治理论教授,20多年来,方永刚始终以冲锋者的姿态活跃在教学一线,为传播党的理论鞠躬尽瘁,默默奉献。
作为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党的十五大以来,方永刚不知疲倦、不计报酬,热情为部队和地方讲课辅导1000多场次,从海军部队到陆军、空军和武警部队,从漠河边防连队到高山海岛哨所,从街道社区到农村乡镇,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广大官兵和地方群众从他的授课中切身感受到党的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和巨大威力。他说:“传播党的理论是我的使命。”
“我把军装都带来了,需要我讲课随时吩咐。”“让学员在第一时间学习、掌握党的理论成果,是政治理论教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理论教员22年,方永刚讲课的门类很多,从最先的党史、政治学、国外社会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亚太战略格局和中国海军,到后来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现在的党的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等共有10多门课程。近六年来累计完成1000多课时的教学任务,年均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且教学质量连年被评为 A级。对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住院后,方永刚深感时间的宝贵,为了能多讲一些课,他把军装带到了病房里,对前来探望他的学院院长和政委说:“我把军装都带来了,需要我讲课请随时吩咐。”去年9月份考上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研究生的杨锋,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第一堂研究生课是在病房里上的。那是方永刚住院后不久,因为心里惦记着学生的课程,他叫在医院陪护他的妻子把自己带的3个研究生叫到了医院,并表示要在病房里给他们上课。
这是一堂特殊的课,没有课桌,没有黑板,也没有讲台,方永刚坐在病床上,他的3个学生围在身边。方永刚先是介绍了他在北京参加全军政治理论骨干研修班的一些见闻和感受,然后向学员描述了舰艇学院政治系政治学专业将来的发展方向和美好的明天。讲着讲着,方永刚的脸色开始发白,汗珠不断地往下落。讲到15分钟的时候,妻子回天燕实在不忍心:“永刚,今天就讲到这里吧。”她一边给丈夫盖被子,一边心疼地说。没想到的是,平时对妻子呵护有加的方永刚显得很生气,示意妻子“住嘴”,因为他最不喜欢自己的课被别人打断。就这样,忍着身体的疼痛,他又继续讲了一个小时。
3位学生实在不忍心让导师再讲下去,他们编了个善意的谎言,说学校叫他们立刻回去,有些事情需要处理。方永刚才停止了讲课。就在这间病房里,3位学生共听方永刚上了三次课。“按照课程安排,第一学期本没有导师的课,我想大概是导师不放心我们,或者是他预感到什么,特意给我们上了这几堂让我今生难忘的课。”杨锋告诉记者。没有架子的方教授和他的湿毛巾
“我们理论工作者有义务向群众传播党的理论。”方永刚的理论结合实际不仅表现在教学上,也表现在他始终坚持以群众的眼光看党的理论。他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用来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的,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科学理论。
形象、易懂、深刻,是方永刚的讲课留给大家的印象。中山区与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是共建单位,周边的街道和社区也与舰艇学院政治系建立了鱼水之情,并借助政治系的优势,经常请方永刚到基层进行理论辅导,不管是哪个街道、社区邀请他,他都会爽快地答应,并详细了解听课的对象、听课的要求,认真备课,绝不含糊。“他给社区老百姓讲课,往往用身边最简单的道理、最形象的语言,让大家懂得构建和谐社会、富民强国的大道理。”中山区桂林街道一位工作人员说。时间一长,老百姓与他越来越熟,都亲切地称他为没有架子的教授。
大连210医院三科门诊部主任赵京宁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一份方永刚的“手迹”,这是方永刚帮她修改过的发言提纲。当时,方永刚在这个医院作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辅导,听了方永刚的课,赵京宁很激动,觉得方永刚的水平很高。联想到医院即将开展的“红包到底该不该收”的讨论,赵京宁想让方永刚帮忙修改一下自己的发言提纲,又怕被拒绝。正当她在犹豫时,方永刚走过来,温和地问:“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赵京宁不好意思地从包里拿出自己的发言提纲,并说明其中的原委,没想到方永刚当即便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让一名战士将他修改过的提纲送到赵京宁手里。根据方永刚的修改意见,赵京宁在讨论会上的发言非常成功,赢得同事们的称赞。
听过方永刚讲课的人,都会记住他手中的那条白毛巾。这条普普通通的白毛巾,见证着他熊熊如火的激情。不论是作报告还是搞辅导,不管有没有麦克风,容易激动的方永刚,嘴只要动起来,就会激情迸发,浑身就会跟着出汗,毛巾总是被汗水湿透,即使大冬天也是如此。有时他外出作报告,妻子要为他多备两套内衣,讲完课到卫生间换了再走。方永刚为此专门咨询过医生,医生告诉他:精力太集中,声音太大,需要的氧气多,血管拼命收缩,就会导致出汗多。
“信任你这个人,才能信任你传播的思想”。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员,其权威不仅来自于知识和学问,更来自于人格魅力。方永刚有着很好的人缘,无论是对同事、学生和人民群众,他都有一份古道热肠。在方永刚的周围,经常聚着一帮师弟师妹和并非自己所带的硕士研究生,向他请教论文的谋篇布局,一起探讨理论热点问题。有一位叫杨宏波的硕士生,是从陆军考进来的,从来没有发表过文章,也不太会搞理论研究。在方永刚的指点和帮助修改下,至毕业时居然发表了58篇论文。如今,杨宏波已成为沈阳军区联勤部政治部的理论骨干。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方永刚组织这帮小师弟小师妹们向老红军们约稿,收集资料,编写出版了《亲历长征》一书。尝到了成功的果实,这些学子们心里美滋滋的,更加信赖被他们称作“师兄”的方教授。实践需要什么,方永刚就研究什么,就给予什么
“我深深感到,从事理论研究宣传工作,特别是党的理论传播工作,辛苦之后是欢乐,付出之后是幸福。如果我的听众能通过我的授课有所领悟,有所收获,就是对我最大奖励。”他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搞理论的同志,他们讲的东西都很对,但是很多基层听众听不懂?因为他们不结合实际,不能用基层官兵、基层干部群众习惯的语言、语气来讲授党的理论,因此方永刚在讲课过程中十分注意对实践问题的了解。他认为,党的理论虽然来源于实践,集中了千万人的智慧,但它毕竟是抽象的,如果把这些理论原封不动地搬到基层生活中去,那肯定会碰壁。“我们理论工作者有必要架起一座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接近群众的‘桥梁’,把抽象的理论还原成生动的生活,让老百姓真切了解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2006年夏天,方永刚来到甘井子区革镇堡镇,结合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给大家讲了精彩的一课。从国家当前大好形势,到新出台的一项项支农惠农政策,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和大家共同探讨搞好城乡经济建设的方法。讲课时,方永刚通过大量的数字来阐述问题,直到老百姓能听懂。对解决三农问题,方永刚积极为地方干部出谋划策,他对镇干部说:“百姓致富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领导干部带头干出来的。”他呼吁领导干部要扶持百姓致富,搭建致富的平台,提供资金和项目。镇领导接受方永刚的建议,主动作为,使群众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提高。旅顺口区铁山街道妇女主任张淑华对记者说:“方永刚教授就是一部播种机啊,他把党的理论的种子播在了干部群众的心坎里!”
每次回老家,方永刚从不西装革履,除了军装就是一身朴素的便服。他回到老家,总是要到邻居家走一走,聊一聊。他喜欢到亲戚朋友家走访聚会,不论是坑头、田间,他都能唠上好一阵,问问村里的发展和个人的收入,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就是路上遇见放牛放羊的老大爷,他也要蹲下来给人家点支烟,问问收成怎样,家里情况如何……
有一次,他到旅顺口区铁山街道给党员干部讲课,三个多小时的讲课结束后,一位80多岁的老党员拉着他的手说:“你讲的都是咱老百姓想知道的,听你讲半天,我这辈子没白活。”还有一次,一个镇请他围绕农村问题讲讲致富之策。他利用“五一”长假,跑了许多村镇,咨询了许多专家,围绕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等问题给大家上了一堂课,并提议通过小额贷款扶持农民上项目。报告结束后,一位大嫂激动地说:“你把党的好政策讲到咱的心坎上,你把党的温暖送到咱这偏僻小山村。”
为了让百姓更容易接受他的讲课,方永刚还自创了一套拆字法。2006年8月,辽宁省监狱人民警察大连训练基地邀请方永刚讲解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对这样一个题目,方永刚觉得,讲深了,大家不好理解;讲浅了,又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晚上,他想了很久,终于找到一种新的表达方法———拆字法。他把“和谐”两个字分别拆开来讲:什么是和谐?“和”是一个“禾”加一个“口”,就是要有饭吃,这是物质基础;“谐”是一个“言”加一个“皆”,就是人人都能表达意见和想法,就是精神追求。有了这“两个基础”,就有了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他又进一步说,社会的和谐,离不了我们每个社区、家庭的和谐,离不了婆媳、邻里的和谐。所以我们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教授与农民的一次精彩对话
作为一名政治理论工作者,方永刚从不回避群众提出的问题,哪怕是极其尖锐的问题。相反,群众提出的问题越尖锐,方永刚思考得越深入,回答越深刻。
有一次,方永刚到一个海岛上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报告。一个村民站了起来问道:“邓小平讲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可现在大款一天比一天多,为什么那么多人还没有跟着‘共同富裕’起来呢?”
面对村民的提问,方永刚没有回避,他喝了一口水,说:“我首先要说的是,邓小平理论是正确的,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我这个穷孩子上不了大学,当不成兵,更不敢想当大学教授了。”接着,他步入正题:“当年,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设想’是针对当时中国普遍存在的‘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情况,在当时社会环境下,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魄力啊!大家想想,别说当年,就是现在,咱们不是还有些人抱着‘不怕不公,只愁不均’,宁可一起挨饿,也不愿他人比自己强的思想?如果没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怎么能带动经济发展呢?怎么会有今天咱们国家取得的成就呢?”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人点头,有人交头接耳。方永刚接着说:“之所以还没有完全实现共同富裕,是因为我们国家底子薄,人口多。就像只有一碗水,要解在座的几百人的渴是做不到的,最多只能湿湿嘴唇、润润嗓子。”
听众静下来了,提问题的村民依然“不依不饶”:“现在不少暴富的人出了经济问题被抓起来了,这怎么解释?”方永刚大声说:“这个问题提得好!现在确实有这种情况,一些人通过不合法手段‘先富起来’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其实已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先富的人,必须是通过劳动致富,必须是合法致富,不仅要自己先富,还要带动其他人一起富。至于以后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人通过不合法的手段达到了富裕的目的,那只能说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问题。刚才说,一些不合法致富的人被抓起来,不正表明了我们党在致富问题上的态度吗?”
会场开始议论起来。另有一个村民站起来说:“你刚才讲的在理,我明白了。你说中央在解决贫富不均问题上有什么招呢?”方永刚答:“招数很多。你们从电视是看到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都是;提高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线,也是;对农民兄弟来说,国家重视“三农”,实行了“多予、少取、放活”的好政策,除了免除农业税以外,种地不但不交税,还要给农民补贴,哪朝哪代有这样的好事?”
会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报告会后,乡领导跟方永刚说:“老百姓提问题提得痛快,方教授答得简单明了,句句在理。”
全身心践行党的理论——记方永刚(下)
“传播和践行党的理论,是我生命的全部意义和最大价值,是我的生命之约。”“激情从哪来?激情从热爱中来,从对使命责任的感悟中来。
有了这种热爱、这种感悟,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激情。”
2007年1月15日上午,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化疗的间隙,方永刚拖着病体,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学员3队的学员们上完了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
政治系的教学楼建在高高的南山山坡上。从办公室到教学楼,必须爬过整整110级台阶。虽然学校准备了车将老师们送上去,但方永刚每次都自己走上去,这次也不例外。“即便是一个健康的人想爬上这些台阶,也是非常吃力的,何况是一个身患重症的病人。导师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踩在每一级台阶上,他不像病人,更像一位精神抖擞的教师迈上讲台……”陪方永刚回学校的学生心疼地说。
没有过多的话语,开场白只有一句话:我一直惦记大家这门课,心里总是放不下,只要我还能站着,就要为大家讲一课,这是我的使命。教室里掌声雷动。这一课讲的正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我分明看到了全体在场的官兵们眼睛里都含着泪花。其实我们知道,此时此刻,教授恐怕连站都成为了一种抗争,一种与生命的抗争。”他的学生曹宗国回忆说。
神态依旧、声音依旧、微笑依旧、手势依旧,然而,同学们仍然发现,他们的老师瘦了,军装外加了件外套、不得不放弃的板书、无法支撑而坐下来讲课时那几乎看得见的颤抖……特别是那条白毛巾,被他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上面浸满了汗水。“这一天也许是我这一生最难忘的日子。一位身患绝症的年轻博士,想的却是我们的理论课。此时此刻,我不知用何词语来形容这份感动……他的精神,他的勇气,他的那颗闪闪发光的心,感动着我们每个人。我们没有豪言壮志,有的只是在迷失的那一瞬间,想想我们敬爱的方教授,用他的精神来指引自己前进。”国防生张晓明感慨万千。
这两堂课是方永刚“磨”来的。刚做完癌症手术,徐明善主任来看他,他坚持着要去上自己没上完的课。当听说徐主任已安排别人替自己上课时,方永刚急了:“我肚子有问题,但脑子没问题,嘴没问题,我还可以上!”在他一再强烈的要求下,终于才获得了这次讲课的机会。
方永刚爱他的课堂、爱他的学生,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不舍得离开。“一站到讲台上,一见到学生,听到他们,看到他们,我就兴奋。”方永刚说,他一直致力于把他的每堂课都上成“精品”。“每堂课我都是主角,我都把自己放在自己导演的那部戏中去,每次都精心准备好演每一个角色,即使相同的课也都像演员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忘我地投入,完全地融入进去。”方永刚讲课有几个条件,第一是要准备一条毛巾来擦汗,第二是准备白开水随时要喝,第三要了解一下听众的年龄层次。然而,每当听到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他所有的疲劳和不适都会在眨眼间不翼而飞。
1月22日,方永刚又瞒着学院和210医院,来到大连市地税局稽查三分局宣讲科学发展观。课前,三分局没有人知道他得了重病。三分局的税务干部们听方永刚讲课始于2002年,此后,大家只要听方永刚讲课都自觉记笔记。
“他讲课的时候大汗淋漓,不停地用毛巾擦汗,等他走的时候,毛巾都能拧出水来……那是不是最后一课我不知道,但那一课够我记一辈子的。”稽查四科科长杨相民说,方永刚那天像往常一样自信地走进教室,然后激情飞扬的讲课。但是讲到一半的时候就开始猛擦汗。往常在这里讲课,他基本上都是半天或一天,这次只讲了一个半小时。很多人都感觉没听够,方永刚非常抱歉地告诉他们,他现在有病,讲完课后要去化疗。
那天,在他面带微笑走下讲台的时候,全体同志自发地起立,掌声如雷鸣般响起。这在稽查三分局政治教育的课堂上是绝无仅有的。方永刚的敬业精神、诚信精神和知行统一的践行精神感动了他们,他们目送着消瘦了许多的方永刚离开……“从实践来看,真理并非完全理性的,而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体现在与民生的结合上。为人民谋利益,广大群众就欢迎它、拥护它、接受它。”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方永刚从来不“玩虚”的,他说:“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要干,就要干出点名堂。”
有一次有人对方永刚说:“我最不爱学政治理论了,一到政治课我就打瞌睡,溜号,你专门搞理论,那么枯燥,你怎么能搞得下去呢?”方永刚知道,有这样想法的人还不在少数。然而,他从来没有认为理论枯燥。他激动地说:“理论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工作很生动,我从事理论研究的过程,就是快乐奔跑的过程!”他用行动证明了理论课一样可以“生动”。他上课好多时候是两节课连在一起,一讲就是90分钟。不是他不想下课,而是学生们不同意,常常都做成报告了,每次课后,常常会听到学生们发自肺腑的掌声。
方永刚通过长期的实践,感觉到政治课要吸引人,既要有导向性,又要形式多样。所以他讲课一般采用三种方式:一种是根据听众想要听什么,想要了解什么,想要他给解答什么疑问,让听众出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讲。一种是听众边出题边讲,事先不知道要讲什么,像答记者问似的。第三种就是他讲完以后,听众提问题,不管什么问题,他都会耐心地解答,这样就满足了听众和学生的好奇心,效果非常好。这两年,方永刚在辽宁师范大学、大连轻工学院等高校给学生讲课,主要讲中国的当前形势、中国的外交政策等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他常常会留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给大学生们提问,有些人提的问题都特别尖锐,他都能一一解答,学生们都特别愿意听。
他还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大连市成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也有方永刚的贡献。2004年,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市委宣传部开展了“邓小平生平与理论”论文征集活动,他和徐明善、陆惠烨撰写的《论邓小平政治交代的军事价值》一文被评为特等奖。2005年3月,他应市委宣传部邀请,参与起草了发表在辽宁日报一版的研究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特点与规律的重大理论文章;6月,又应市委宣传部邀请,参与了全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报送的500多篇论文的评选工作。8月,他在大连日报上发表了《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文。2006年秋,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开展了“人才与创新”主题征文,他递交的征文《刍议人才与创新》获得一等奖。方永刚经常应邀参与地方的理论研究工作,是大连市委宣传部“六个一批”人才工程中理论人才的首批入选者。他还参加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大连市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城市、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大连等应用性课题的研究,参与市委宣传部重要理论文章的撰写工作等。2005年,为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要求,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科学理论进万家”活动,方永刚按照分工,撰写了《科学理论ABC》这一群众性理论读物的第一编《邓小平理论》。这本书印了10万册,赠送到全市近10万个家庭,深受群众欢迎。
“搞理论研究的也要有群众基础,我们这些基层政治理论教员研究党的理论,以群众的眼光看待理论,更有说服力。”方永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最喜欢走到群众中间,了解群众的感受,听取群众的呼声,然后,根据群众的需要研究理论。2001年,他来到旅顺口区铁山镇,做了一场关于入世对我国农民的影响以及我国周边形势的报告,会场上有上千人。他一口气讲了三个小时,农民们听得非常认真,全场鸦雀无声,听完后还纷纷找他询问。一个80多岁的老党员坐在担架上听了一上午,结束后也来找他说:“孩子啊,你怎么会说农村话呢?”他说:“我本来就是农村出身的,我也是农民的孩子。”那位老人特别高兴,跟他讲了很多自己作为一个老党员对家乡变化的关心,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对农民待遇的看法……
方永刚特别关注热点。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他都做跟踪研究。因为这些热点都是学员、官兵、群众迫切想知道的。他们越需要,方永刚就越要研究追踪。“我就怕他们知道的问题,我不知道。”方永刚说,“我要站在最前沿”。
“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之钟停摆了,我愿意把它定格在自己的岗位上,永远保持一个思想理论战线英勇战士的冲锋姿态,让有限的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而燃烧!”
“小张啊,你能不能少给我弄点儿麻醉药?”210医院医生张峰听到方永刚这个要求时吃了一惊。
“那是手术前,按要求我们要探访病人,我在病房看到他时,他正在看书。”张峰说,得知他是自己的麻醉医生后,方永刚和别的让多用点麻醉的病人截然相反,提出少用麻醉药。“我是从事政治理论研究的教员,要有一个清醒的大脑。”方永刚说。
“他在手术前还在想着他的学生和理论研究,令人敬佩。”张峰说,手术第四天,他又去病房回访,发现方永刚已经在看书和写提纲。张峰开玩笑地说:“方教授,没有变傻吧?”方永刚憨厚地微笑着说:“挺好挺好。”
“永刚身上有种奋不顾身的劲儿,他对自己的一些事情看得非常轻。”他的同事崔常发教授说,只要他想要学的东西,他一定要学好,这是他的特点,他做事情也是这样,《论长征精神的时代特征》这篇文章就是他病非常重时写的。
“他不仅是我的爸爸,也是我的朋友,我的老师。”已经上了高中的儿子方舟一直以父亲方永刚为骄傲。爸爸在家中从不像长辈那样严肃地和儿子对话,而是常像一名知心朋友似的和儿子探讨一些话题。“比如三个代表最后一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就跟我说,共产党是靠人民立起来的,没有人民就没有共产党,那么共产党反过来就要反哺于人民,使人民过上富足的日子……”爸爸和儿子说的话,儿子就这样铭记于心了。
“他在家时是充满朝气的,他在阳台做饭时吹着口哨,敲门的时候吹着口哨,下班回家也是吹着口哨的,他是快乐的一个人……”他的妻子回天燕如是说。
早在去年3月,方永刚的病情就已露出了端倪,但由于工作太忙,他一直没有做系统检查。正赶上学院要对海军基层政工班4期1500名学员进行培训,他主动请缨,承担了第一课《新世纪我军历史使命对海军基层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了讲好这堂课,他精心准备,看了上百万字的材料,到基层部队进行调研,找海军老兵了解情况,向随舰出访的同事调查事例,十二易其稿,试讲了十多次。正式讲课时,虽不停地冒汗,他仍是满怀激情。四节课下来,他的衣服都湿透了。实在坚持不住时,他在课间不得不到休息室的沙发躺一会儿。
这一课受到了很好的评价。《中国军事科学》杂志2006年第四期上专门发表了他这一课的讲课内容。
“主刀大夫在给他做完手术后说,这个人真是个铁人,病到这种程度竟还能上班。”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医疗所所长王蕴强是第一个知道他患了绝症的人,“他身体平时很好,从来不到门诊看病,但当他找到我时已经拖了太长的时间。”王蕴强掩不住地惋惜。
今年元旦刚过,教研室主任徐明善又来到210医院探望方永刚。经过两次化疗,方永刚感觉身体还不错,向徐明善请求说:“医院决定1月25日进行第三次化疗,有人说很难顶过第三次、第四次化疗的,在第三次化疗前,安排我给学员们上一次课,就把最后一个专题留给我吧。”徐明善不同意:“我不能让一个癌症病人去讲课,人家会说我们在作秀啊!”方永刚说:“我都癌症晚期了,还作什么秀?作秀还有什么价值呢!我就是不甘心,我这么热爱理论教学,可病魔却与我开起了玩笑……”说着说着,方永刚哭了。与方永刚共事20多年,徐明善还是头一次看到他落泪,两个战友紧紧地抱在一起……
面对绝症,方永刚一直是乐观的。“在我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无论生活多么坎坷,无论我付出了多少劳动,但是我值得。”他说,“因为我是为我的理想为我的事业而奋斗,所以我无怨无悔。”而这样的豪情壮志,这样不服输的精神,注定将伴随他的一生。“不管癌症是中期还是晚期,我研究和传播党的理论没有限期。我能舍弃我的生命,但不能舍弃我的事业;我不惧怕癌症,但害怕离开最钟爱的三尺讲台!我要把这次生病当作行军途中的一次‘稍息’,一次精力和体力的集中‘充电’……这是我的生命之约,这是我的信念支撑!”
方永刚,大连人民在关注你,大连人民在祝福你……
社会各界联系实际学习方永刚先进事迹
新华网北京4月6日电   连日来,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开展向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学习的活动。广大干部群众和院校师生纷纷表示,要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像方永刚那样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实践党的理论,以干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为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在方永刚工作生活的大连市,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厂矿,从学校到街道社区,普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方永刚活动。大连市委书记张成寅说,方永刚教授为大连地区的干部群众做过400多场理论辅导报告,对我们坚定政治信仰、推进理论学习、发展区域经济、构造和谐大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市委已经做出了开展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紧密联系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构建和谐大连的实际,大力弘扬方永刚精神,要通过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大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3年至2006年,有4万多名本溪各界群众听过方永刚的报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利静告诉记者,许多市民从媒体上看到方教授的事迹后,都想表达敬仰之情、敬重之情。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学校师生和社区群众,纷纷要求记者采访,都想说说方教授的事迹和感想。许多人反映,原来只是喜欢听方教授的报告,现在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本溪市委党校副校长吕忠伟说,方教授是思想理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我们要向方教授学习,为理论更好地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多做实事。本溪市委要求把学习方永刚活动作为推动全市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新措施,作为构建和谐本溪、振兴本溪经济的新动力。
方永刚事迹中所体现出的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不辱使命的拼搏精神和知行统一的求实精神,使各行各业的人们受到深深的感染和启迪。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孟翔飞教授说,方永刚二十年如一日,把三尺讲台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出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体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他是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他的精神是我们教育战线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像方永刚那样真学、真信、真情传播、真诚实践党的理论,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道办事处金丰居委会主任朱泽玲说,我们居委会全体人员看了方教授的事迹后都深受感动。他坚持到社区为居民讲课,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了千家万户,基层最需要方教授这样的“大众学者”。我们要多请专家、学者到居委会作报告,把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党员,争创和谐社区活动引向深入。
全国劳动模范、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建造师张国新说,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创新、发展,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像方永刚这样把讲台延伸到车间、船台的理论工作者,正是我们企业所需要的。作为造船行业的一名党员,为实现造船强国的目标,为建设强大海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是学习方永刚的最好行动。
铁一局西安子中高三学生李翔说,方永刚教授真让佩服。他做了1000多场报告,基本不用讲稿,而且能让人听得津津有味。我想这是他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结果。他的事迹印证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古话,使我懂得了没有过硬本领,将来就无法更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这个道理。我要勤奋学习、苦练本领,将来做一个像方永刚教授那样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方永刚事迹在高校引起强烈反响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方永刚教授的感人事迹,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在包括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方永刚的母校复旦大学在内的全国高校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连日来,高校掀起了学习方永刚的热潮,大家以各种方式学习践行方永刚教授真学、真信、真情传播、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崇高精神。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院长刘新华说:“方永刚的事迹之所以感人,在于它蕴含了党的理论巨大的真理力量,是他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真实写照,我们要不断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该院教员们纷纷表示,要学习方永刚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尚的师德师风,在三尺讲台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成绩。
方永刚事迹的广泛宣传,对大连舰艇学院师生员工而言,不仅是感动,更重要的是启迪。近日,该院111名毕业研究生在告别母校前夕,向海军院校全体研究生表示,要把学习方永刚精神充分体现在部队建设岗位上,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履行好自己的神圣使命,决不辜负母校的希望,决不辜负方永刚教授等全体老师的希望。
方永刚的事迹也很快传遍了复旦校园,许多教师告诉记者,方永刚22年如一日,把三尺讲台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体现了教师的高尚道德风范。不少学生则表示,方永刚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定信仰党的创新理论、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集中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高度政治觉悟。更多的师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表达着共同的心声:“方永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以这样的杰出校友而自豪。”
目前,各项“向方永刚学习”活动在复旦校园展开。历史系师生召开了专题党组织生活会。作为方永刚当年求学的院系,师生们率先向全校党员发出倡议:要学习他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真学党的理论的严谨学风,自觉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要学习他勤奋工作,将个人奉献给国家。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对待学习和工作,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的爱国精神;要学习他坚定信仰,矢志不渝、真信党的理论的执著精神,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用真情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要学习他知行合一、真用党的理论的高尚品质,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