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工程市场国别报告(苏丹) -- 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8:49:12
苏丹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拥有3623万人口。苏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铁、银及其他金属矿产储量较大。苏丹国内民族与宗教矛盾突出,长期的战乱使它成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苏丹与我国关系长期友好,近年来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猛。
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铺设,精炼厂、公路和电厂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苏丹建筑业近年来保持着快速增长。为改善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的状况,未来苏丹政府将继续加大投资,进行战后各项基础设施的重建。
苏丹是我国在非洲地区最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场之一。我国企业在该地区一直保持着明显的竞争优势和较大的市场份额,在石油化工、港口、房建、水利、电力、电信和交通等领域均获得较好发展。随着苏丹经济的持续增长,我承包企业在苏丹承包工程市场前景较为广阔。由于苏丹政治局势变数较多,因此我国企业在苏丹开展业务时要对风险有充分认识。
第一节 宏观环境

一、 政治环境
苏丹实行建立在联邦制基础上的非中央集权制,总统是国家主权的最高代表和军队最高统帅,拥有立法、司法、行政最高裁决权。现任总统为巴希尔。苏丹实行多党制,执政党是全国大会党。首都设在喀土穆。
自独立以来,苏丹政局一直较为混乱。1989年巴希尔发动政变上台后,解散议会、内阁及地方政府;取缔一切政党,停止一切非官方新闻机构的活动;199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南方部分省除外)实行伊斯兰法,以《古兰经》和《圣训》作为制定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针和政策的准则。1996年3月,苏丹举行首次总统和议会选举,巴希尔当选总统。1998年6月,苏丹颁布新宪法,明确规定言论、结社自由和政治协商等原则,承认宗教平等、信仰自由,确立了独立、开放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政策。同年底政府制定并通过《政治结社组织法》,约30个党派注册成为合法政党。巴希尔在2000年12月的大选中获胜,连任总统。
巴希尔连任后继续奉行全国和解政策,积极寻求与北方反对派的和解与对话、与南方反政府武装和谈。在美国和政府间发展组织(简称“伊加特”)的直接参与下,苏政府与南方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SPLM)的和平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双方于2005年1月9日在内罗毕签署《全面和平协议》,宣布苏于7月9日起进入为期6年的过渡期,期内由北南双方联合执政,巴希尔继续任总统。至此,长达22年之久的苏丹内战宣告结束。
从2006年6月起,苏政府与东部反政府组织“东部阵线”开始在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举行和谈。双方签署了《原则宣言》等文件,为和谈取得实质性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苏政局趋于稳定。但南北双方未来政治格局不确定,内部政策倾斜可能引发边缘地区叛乱、非洲国家对苏丹的敌对情绪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总体来看,苏丹政治风险仍然较高。
苏丹北方的阿拉伯人认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保持密切联系,南方的非洲黑人认同非洲文化,是基督教会、西方国家、甚至犹太复国主义的支持对象。该国宗教与国家关系的问题, 尤其是伊斯兰法《沙里亚法》的作用问题已成为冲突中心。根据和平协议,苏丹赢得了6年的暂时团结和统一,“苏丹人民解放军”也暂时放弃了其政治独立的目的,但六年过渡期结束后,苏丹的政治局势仍很难预料。
苏丹政府实行的政策使得黑人在政治和经济上处于边缘地位,进而导致边远地区发生一系列叛乱。如达尔富尔地区的冲突和苏丹东部地区的叛乱等。而政府政策调整缓慢,效果不明显,短期内这种现象很难有根本改变。
撒哈拉以南国家与苏丹关系紧张。在2006年、2007年两次非盟峰会上,许多国家都阻止苏丹成为非盟主席国。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上述矛盾如得不到妥善解决,随时会爆发新的动乱,这将对苏丹的局势构成严重威胁。
二、 经济环境
得益于国际油价的上涨,苏丹石油产业发展迅速,国民经济自2001年以来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苏丹GDP增长率为9.3%,达到233亿美元。
但是经济的强劲增长没有创造出足够的就业岗位, 2004年以来失业率均高于16%,到目前为止,这一数字仍然没有下降趋势。通货膨胀率持续走高,大都维持在7%以上。2007年北方部分地区的通胀问题已经得到控制,但南方价格上涨仍较快。
苏丹财政收入和支出持续增加,尽管出现小额财政赤字,但总体情况良好。国际油价上涨和石油产量的提高使得政府税收增加,政府支出也随之增长,2006年财政支出增长了54%。
苏丹外债负担较重。2005年外债总额相当于GDP的91%,远高于30%的警戒线,外汇储备与短期债务的比例为12.2%,远低于100%的国际警戒线。2006年底,外汇储备为17亿美元。
由于石油出口大量增加,外汇不断流入国内,对苏丹货币第纳尔造成升值压力。苏丹银行对汇率实施干预,以减缓升值速度。2007年第1季度升值少于1%;2007年4月底,汇率为200.53第纳尔兑1美元。2007年,苏丹发行新苏丹镑,以1苏丹镑兑100苏丹第纳尔进行兑换,截至9月份,发行工作已基本结束。总体来看,苏丹货币供给量增长较快,但是相对其不断攀升的外汇储备,货币供给仍偏低。
世界银行2006年对苏丹主权债务评级为CCC级别(采用标准普尔指标),认为苏丹经济过渡依赖农业和石油部门,经济结构单一,外债和外汇储备情况与国际通用安全标准相差过大,具有高拖欠债务风险,属于非投资级别。
三、 贸易投资环境(与承包工程相关)
(一) 管理体制
苏丹的主要贸易投资管理机构是国家投资部,旨在发展本国和外国投资。投资部阐明投资发展战略、政策、目标和计划,投资部为投资者提供的主要服务有:通过一站式服务系统,为投资者颁发投资许可;提供必要信息和物资;通过交流访问和参加会议、经济论坛等加强与他国的经济联系;发展、保持与国际组织、企业、他国政府的联系;组织和承办研讨会及论坛以吸引外国投资者。
苏丹投资法律体系由《1999年鼓励投资法》与《2000年鼓励投资条例》两部分组成,全称为《苏丹共和国1999年鼓励投资法》(2000年修订版)。苏丹投资部正在对现行投资法进行修改,目的是使投资者和各州享受到更多的政策优惠。目前,苏丹尚未颁布《招标投标法》。
(二) 税收政策
苏丹税收体系不健全,税种少,税率低,而且执行不严格,税收减免现象较多。目前征收的主要税种有:
1、商业所得税

3、资本收益税
土地和建筑物买卖净收益的税率是5%,车辆净收益的所得税税率是2.5%。出售机器设备的净收益免征所得税。
4、出租收入税
出租建筑物和土地的收入扣除掉各种税收以及占出租收入30%的维修费用后,征收出租所得税。其税率与商业所得税税率相同。
5、农业税
对农业生产的所得征收,税率是1%。
6、销售税
对高档宾馆和饭店以及某些商品如金制品和珠宝等征收,税率范围为1-25%。
7、发展税
征收对象是所有在苏丹从事商业活动的个人取得的不在所得税征收范围之内的收入或营业额。
此外,对某些特殊经济部门的税收有所不同:1)农业或农场经营:对于种植可出售的谷物产品的农场,   苏丹的暂扣税系统按照1%的税率对谷物的市场价值征税。对于其他的农业生产和畜牧业,按照商业所得税管理,扣除70%的年收入作为生产费用后,净利润超过100万第纳尔的部分征收40%的商业所得税。2)建筑业:征收工程金额3%的暂扣税,工程完成后,税款再作相应的调整。净利润将被征收40%的商业所得税。已征收的暂扣税将从应支付的税款中扣除。3)石油业:苏丹目前没有针对石油开采公司的税收。目前在石油领域经营的公司全为经销公司,经销和精炼石油的收入适用40%的商业所得税率。4)矿业公司:所有收入扣除掉必需的费用后将被征收商业所得税。
与其他非洲国家相比,苏丹关税整体水平不高。出口税为从价税,另外还附加1.2%的码头税和1%的民航税。苏丹还同许多国家达成避免双重征税协议。
(三) 外汇管理
1992年以前,苏丹采取严格的外汇管制措施。此后,苏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贸易自由化政策,放宽外汇管制,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取消外汇出入境的海关申报制度,允许私人外汇存款,放宽进口限制。但由于经济困难,外汇短缺,其外汇管制政策经常变动,松紧不一。2002年以来,随着石油收入的不断增加,苏丹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采用了现代化的宏观管理体制。在这一体制下,苏丹采取了间接货币管理、广义货币目标控制和使用控制浮动汇率系统。近年来,由于受美国制裁的影响,苏丹外汇流通出现困难,国家对外汇的汇入、汇出实施严格的审批手续;苏丹的美元汇款和流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苏丹政府已采取措施将外汇资金转向欧元等国际货币,限制美元流通,并计划自2008年1月1日起不再办理美元的兑换业务。
(四) 优惠政策
1、对外国投资的鼓励和优惠政策
为吸引外资,苏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优惠措施,主要有:
1)重点项目的免税。投资重点项目依法注册后,享受下列优惠:①自商业性投产或开业之日起,至少10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并可适当延长上述期限;②在规定的免税期内,对有关条例所规定的下列物品免征全部关税及其他进口税:各类轿车、皮卡和四轮驱动汽车;原材料和初、中级生产资料;③免征全部:项目产品出口税;联邦工业生产税或任何类似税费。
2)非重点项目的免税。对于非重点领域的投资项目,自商业性生产或者投资经营活动开始之日起,5年之内免征营业税。联邦政府工业和投资部部长可将此期限延长。
3)给项目提供划拨土地和折旧优惠。对执行条例规定的重点和非重点项目,部长可:①与主管部门协调,从有关部门的计划用地中为重点项目无偿划拨必要的土地,以优惠价格为非重点性项目提供必要土地;②按照实施条例规定的换算价格,同时根据劳动周期,给予折旧优惠;③在豁免期内所发生的任何亏损均作为免税期最后一年的亏损计算。
4)特别优惠。部长可给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项目以特别优惠:①向欠发达地区投资;②有助于提高国家的出口能力;③有助于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⑤创造大量就业机会;⑥致力于鼓励慈善捐赠;⑦致力于发展科技研究;⑧用项目利润进行再投资。
2、投资保障
苏丹投资法对投资的保障主要表现在:
1)除非依法给予公正补偿,否则不得因公益需要而对投资者的项目进行国有化或没收,不得对其不动产进行全部或部分征用,也不得对其投资加以没收;
2)非经司法当局下令,不得对项目资金实施没收、冻结、封存或监管;
3)如项目根本就未予实施,或未对其整体或局部作任何变动,在履行所有法定义务后,投资资金可按汇入时的货币退汇;如项目根本就未予实施,在履行上述所有义务后,在项目名下进口的机械、设备、器材、运输工具和其他材料可以再出口;
4)在项目法定应付帐款已付清,并且在外资或债款亦如期汇入的情况下,外资或债款的利润及供资费用按汇入的货币汇出。
5)投资项目完成进出口企业注册后即可自行进口项目所需的原材料或出口其产品。
(五) 贸易投资壁垒
1、市场准入
苏丹政府鼓励外国企业进入本国开展业务,外国公司只要具有相关的资质,一定的企业规模,经营业绩,经苏丹投资部许可,即可进入苏丹市场。外国企业在苏丹开展业务可进入的行业比较宽泛,主要包括建筑工程、道路桥梁、水利、电力、港湾、机场、铁路、打井、餐饮、食品加工、制药、农业种植、矿山开采、饭店经营等。但批发、零售业和棉花种植行业不允许外国投资。外国企业同样不得经营违反法律和伊斯兰教义的行业,如酒类生产及销售、生猪养殖及进口、销售等。
在苏丹投资,须经过批准,投资者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内获得由部长或州级部长颁发的投资许可证。投资者必须履行以下义务:①在接到地皮之日起十二个月内着手项目的实施,除非部长或州部长适当延长上述期限;②在优惠期内,每六个月向部长、有关部委部长和州部长提交项目实施状况的定期报告,直至投产或开业为止;③定期记账并保留有关免除关税的项目资产和进口物资的记录;④在优惠期内,每年向部长和有关部长或州级部长提交经法定审计师核准的项目年度账目副本。
苏丹政府和海关对与当地产品形成较强竞争的进口产品设置贸易壁垒,保护当地产品。拒绝认可货物发票价格,由海关重新估算货值,往往高估,从而降低进口产品的竞争力;随意设置进口许可证,限制许可证的发放范围;对部分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要求进口货物必须向境外付款,否则银行不予认可。
此外,为实施政府项目而进入苏丹的施工设备可获得免税待遇,待项目完成后,需复出口。如将此类设备用于其他项目,须获得苏丹财政部的许可。
2、劳务政策和劳工签证
为了保护当地人利益,增加当地人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苏丹政府对外籍劳务人员进入苏丹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一是收取较高数额的入境签证费,以提高门槛;二是要求企业在招募外国劳工时,首先需在报刊上发布招工广告,公布具体工作岗位、学历、技能要求、工作年限等招工条件,如广告发布一个月内无当地人应聘或均不满足招工要求,方允许外国劳工进入;三是外国劳工在苏丹需办理居住签证和工作证,获得许可后方可工作;四是居住签证和工作证需办理年审和延期,逾期即按每天5美元的标准处以罚款。
此外,外国劳工年龄不得小于21岁。同时,没有相关管理部门的批准,外籍员工一年期满后将不能再续。苏丹公民未经允许不得容留外籍劳工。
苏丹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石油出口收入的大幅增加带动本国经济以较快速度增长。苏丹政府大力改革本国经济,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推进国营企业私有化的工作,投资环境得到改善。但是,由于一些关键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苏丹政治的高风险状况会仍会持续较长时间。
第二节 中—苏经贸合作的总体分析与评估
作为我国在海外最大的石油投资流向地,苏丹在资源和经济方面与我国有着巨大的互补性。随着中非战略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一、 合作的重要性
中苏建交近50年来,两国人民始终相互信赖、真诚帮助,合作关系已经拓展到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
中苏建交近半个世纪以来,两国关系始终稳步发展,政治上相互支持。对我国而言,与苏丹合作,可以继续获得其在台湾、西藏等问题上的支持;对苏丹而言,与我国合作,可以继续获得我国在其主权和独立问题上的支持。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两国都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看法,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协调与合作,维护了两国的共同利益。
在资源上,两国合作有助于优势互补。目前,我国在苏丹拥有海外最大规模的石油投资,而且也是将来开发整个非洲石油的立足点。对苏丹而言,其石油产业链条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在我国的帮助下逐步实现的,也无法离开我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我国的投资与援助已经既是苏丹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我国企业与国际合作的典范,同时成为我国非洲战略进一步展开的起始点。
在经济上,两国也有较大的互补性。苏丹是农业大国,工业基础薄弱。出口多以原油、原木、矿产品、棉花等资源性产品为主,同时对制造业产品有较大需求。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加工中心,在轻工业制造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势,对苏丹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机械设备和纺织品,目前苏丹已成为中国在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由此可见,加强双边经济合作有利于满足各自的市场需要。
二、 合作现状及前景
中苏两国自建交以来,贸易活动不断,特别是近年来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猛,签订了多个经贸合作协议,发展前景广阔。
(一) 双边协议
中苏双方于1993年签订新的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1997年5月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 定。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上,我国提出了对包括苏丹在内的非洲国家8项政策措施:增加对非洲援助规模、提供优惠贷款、免债免关税、建立经济贸易合作区、加强在人力资源开发、农业、卫生、教育领域合作。目前中国和苏丹之间的合作涉及能源、人力资源开发和工程承包等众多领域,项目进展顺利,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二) 合作现状与前景
90年代中后期,中苏经济合作进入快车道,发展迅猛。自2005年1月1日起,我国给予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更使中苏双边贸易大受裨益。自2006年11月份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以来,中苏双边合作在中非合作的框架内进一步迈向深入。
1、合作现状
自1970年以来,我国陆续向苏丹提供一定数量的经济援助。近年来,中苏贸易额稳步增长。两国经济技术合作涉及范围较广,包括石油、地矿勘探、建筑、路桥、农业、纺织、医疗和教育等。目前,我国是苏丹的第一大投资国和第一大贸易伙伴。
贸易 2006年,中苏贸易总额达33.5亿美元。其中我国从苏丹进口额为19.4亿美元,出口为14.1亿美元。进口产品大部分商品为原油,出口产品以机械产品和纺织品为主。
投资 2006年我国在苏丹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为4839万美元。截止到2006年末,我国在苏丹非金融类累计直接投资额达到5亿美元。
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
截至2006年底,我国企业在苏丹累计签署承包工程合同额77.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4.1亿美元;累计签署劳务合作合同额8775万美元,完成营业额9884万美元。
2、合作展望
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化,双边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在建筑、石油、制造业等各领域的投资合作将向更深层次发展,中苏在经贸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
第三节 苏丹承包工程市场分析
随着近年来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铺设,精炼厂、公路和电厂等项目的实施,苏丹建筑业快速增长。落后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未来苏丹政府将继续加大投资,进行战后基础设施的重建。
一、 市场概况
苏丹近年来石油收入大幅度增加,南北休战又节约了大量军费开支,因此政府有能力将资金投入到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铺设,精炼厂、公路和电厂等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上。一些大规模的居民住宅和商用建筑也开始建设。在2001-2005年之间,建筑业每年保持着8%左右的增长速度,产值约占GDP的5%,是苏丹经济中一个较为繁荣的部门。
为改善本国落后的基础设施,苏丹制定了相应的规划以发展本国的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和水利建设。政府将修建纵贯南北的公路干线增强南北方的联系;通过修改新的铁路网络,使铁路里程在2010年前增加3倍,运能增加20倍;进一步扩建苏丹港,提高其吞吐能力;新建、改造和扩建部分机场以应对在航空方面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电力行业将成为苏丹今后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苏丹电力部计划将2004年总发电量从120万千瓦提高到2010年的456.1 万千瓦。另外,在水利和电信领域政府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和重大项目。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苏丹承包工程市场缺乏技术力量强大、资金雄厚、履约守信的当地承包商,因此,政府发标项目大多采用国际招标方式组织实施,部分项目甚至直接议标,交由声誉良好、实力较强的外国企业实施。融资方式以商业信贷为主,具体实施方式包括EPC总承包(设计-采购-施工模式)、D+B总承包(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等,个别项目以BOT方式组织实施。民间大量建筑项目往往以议标方式交由本地建筑队伍实施。
随着苏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承包工程市场也将持续快速增长,外资承包商将面临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 细分领域市场机会
苏丹承包工程市场分为基础设施、工业设施及民用设施等三大类,细分市场可分为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电力、电信、水利等八个行业。以下是从各市场的发展现状、政府发展规划的角度对细分领域的分析。其中政府发展目标和规划主要来源于苏丹政府的 “2001-2010年10年规划”和“25年战略计划纲要(2003-2027)”等官方文件。
(一) 公路
1、发展现状
苏丹总公路里程11900公里,只有4320公里是沥青路(除了城市铺设的道路),其中近1200公里是苏丹港到喀土穆的高速公路。南方经过20年的内战,这一地区几乎没有公路网,现有公路只能在旱季使用,没有铺路面,年久失修。新道路的修建是南方重建的关键。
2、政府规划
政府计划修建跨南北之间的公路干线增强南北方的联系,改善产油区交通,以巩固2005年签署的和平协议。在南方,为了促进该地区政治经济统一,需建总长约2000-4000公里的公路,以解决道路交通不畅的问题。
目前正在实施的大型公路项目有:喀土穆-苏丹港公路、苏丹港-麦罗维大坝公路、杰拜莱茵-朱巴公路等。
(二) 铁路
1、发展现状
苏丹的铁路总里程4578公里,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最长。但由于大多是建于殖民时代,设备陈旧落后,线路年久失修,铁路状况极差。
2、政府规划
苏丹政府制定了铁路修复计划,还计划拨款1450万美元用于修筑铁路。在政府2001-2010年10年规划中,计划实现铁路现代化,铁路里程将增加3倍,运能增加20倍。
2007年苏丹政府与我国企业签订了一系列重大铁路建设项目。2007年2月,我中铁工/川铁与苏丹财政部签订了喀土穆-苏丹港全长792公里铁路增建二线的项目合同,总金额达11.54亿美元。2007年8月,中铁工/川铁与苏丹铁路公司签订了全长1284公里的3条铁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MOU),总造价约20亿美元。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苏丹铁路公司签订了1396公里的两条铁路建设的MOU,总造价约22.5亿美元。
(三) 水运
1、发展现状
苏丹内河航线总长5310公里。尼罗河由南向北纵贯苏丹,但是由于瀑布较多、河水季节性变化大、部分河道淤塞且有暗礁,大型船舶无法航行,仅部分河段能通行小型船只,内河航运并不发达。
苏丹位于红海西岸,拥有约720公里长的海岸线。苏丹港是最重要的沿海港口,年吞吐量800万吨,承担着90%的进出口运输任务,有铁路和公路与内地连接。
2、政府规划
根据规划,苏丹港将进一步扩建,扩大港区面积,增加泊位,建设专用疏港公路和铁路,以提高苏丹港的吞吐能力。同时对奥斯曼迪格纳港和苏尔钦港进行改扩建,完成欧阿塞夫港的二期工程以及其他新的小型港口的建设。另外,改善海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通讯、储存设施等。政府拟拨款3800万美元用于上述项目。
(四) 空运
1、发展现状
苏丹的空运在交通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承担国内90%的运量,但发展相对滞后。全国有民航机场63个,民航班机40多架,其中包括大型客机10多架,联系着国内20多个城镇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地区。喀土穆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之一,目前约有50家航空公司使用喀土穆国际机场,但除此之外,其他城市机场设施均比较落后,且飞行航班随意性很大。
2、政府规划
随着石油产业的兴起,苏丹经济发展迅速,为了应对航空方面的需求,政府决定新建、改造和扩建部分机场。
苏丹政府规划了30多个机场发展项目,总投资约1.33亿美元。主要包括:瓦乌机场改造项目、新建位于格达雷夫州的阿扎兹机场和位于加尼纳市的萨比拉烈士机场、维修和改善苏丹全国各州现有的机场并将其提高到国际机场水平,以便形成苏丹货物出口联运。
(五) 电力
1、发展现状
苏丹的电力供给紧张,覆盖率低。供电能力明显不足,现有的发电能力仅能满足30%-35%的电力需求。  随着石油收入的增加和国力增强,北方电力迅速发展,几个大型火力和水力发电站及配套输变电网络正在建设中。南方因受数十年战争的影响,电力设施缺乏,电力供应严重不足,急需建设大量电力设施以改变供应不足和电网覆盖率低的状况。
2、政府规划
随着经济发展,电力行业将成为苏丹今后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苏丹电力部筹划将总发电量从2004年的120万千瓦提高到2010年的456.1 万千瓦,同时实现输变电网络的持续扩展,以满足工农业生产使用。南方20个城镇开始计划兴建柴油发电网,国家也计划将北部的电网延伸到达尔富尔等地。
目前,苏丹正在实施和计划实施的电站项目包括:吉利电站项目、喀土穆北电站项目、南方油区电站项目、麦罗维大坝水电工程及大量输变电工程等。南方也在酝酿发展几个大中型火力和水力发电项目。
(六) 水利
1、发展现状
苏丹是一个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青、白尼罗河分别从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流入苏丹,在喀土穆交汇形成尼罗河,向北流经埃及注入地中海。尼罗河水量充沛,部分河段落差较大,有利于发展水电。苏丹南方河流较多,水电资源丰富。
2、政府规划
苏丹正在实施著名的麦罗维大坝工程,计划项目有克基巴尔大坝工程以及南方部分水坝等水利工程。
(七) 电信
1、发展现状
苏丹电信业比较落后,全国电信普及率仅为17.68%,固网用户只有60万左右。移动通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移动网络覆盖面积已达到70%,注册移动用户750万。
苏丹南方电信行业发展缓慢,通讯设施非常落后,电信网络覆盖率仅为2.3%,固定电话网络不完善,移动电话信号覆盖率低,电子信息、网络通讯则一片空白。
2、政府规划
苏丹通信业主要发展方向是升级网络电信业,其中包括配置光缆网络,无线宽带网络服务。
对南方来说,加快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网络通讯建设是战后重建的重点内容。
(八) 其他
民用建筑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苏丹北方住宅建设发展迅速,首都喀土穆建筑工地随处可见。由于数十年战争的破坏,南方居民的居住条件十分简陋,急需发展住宅项目以改善居住条件,但每年仅有为数不多的石油收入可以用于维修和兴建办公设施。
石油化工
石化工业是苏丹支柱产业,发展很快。苏丹政府正计划扩大在Khartoum和苏丹港的炼油厂的炼油能力,每一个炼油厂将扩能至10万桶/天。
建材工业
苏丹建材工业发展尚未形成规模,钢铁工业十分落后,水泥等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旺盛的需求只能靠进口满足,因此,建材工业发展空间较大。
三、 竞争分析
随着苏丹承包工程市场的不断发展,众多国际企业已经参与其中。我国企业在苏丹有较强的竞争力,在石油化工、港口、房建、水利、电力、交通和电信等领域均获得较好发展。
(一) 竞争态势
苏丹本国的建筑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即使在境内从事工程建设,也处于劣势地位。主要的本地承包商为DAL集团和苏丹工程公司。
目前在苏丹的外国承包公司主要为我国、马来西亚、印度、埃及、土耳其、巴基斯坦、黎巴嫩等国企业。其中我国企业涉足的项目包括石油化工、港湾、水利、电力、道路桥梁、建筑、电信等行业;印度企业涉足的项目包括石油、道路桥梁、制药、电站等项目;马来西亚企业涉足的项目包括石油化工、建筑、道路、桥梁、房地产等行业。
除我国公司之外,目前在苏丹有资料可查的外国承包工程企业有:马来西亚吉打建筑公司、乌干达鲁卡建设有限公司、杜特服务公司、肯尼亚伊斯班库公司等。
(二) 中资承包企业市场地位及发展前景
我国企业在苏丹承包工程市场各领域全面发展,占据了有利的市场地位。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进入苏丹承包工程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发展前景看好。
1、市场表现
中苏工程劳务合作始于1981年,我国先后援建了友谊厅、哈萨黑萨纺织厂、罕图布大桥、迈—格公路、辛加大桥、恩图曼友谊医院等多个项目。
两国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港口、房建、水利、电力、道路和桥梁等工程项目。苏丹发现石油后,中石油进入苏丹,帮助其建立起了本国的石油工业,因而带动了其他中资企业到苏丹来开拓市场,目前中资企业在苏业务已扩展到包含石油测井、勘探、钻井建设、管道铺设施工等方面。
目前我国企业在苏丹承包工程市场占主导地位,2003年,我国企业在苏丹承接的工程总额达17亿美元,占苏丹政府工程发包量的80-90%。截至2006年末,我承包企业在苏丹已累计签署工程合同额77.7亿美元,完成额64.1亿美元。

我承包企业在苏丹比较活跃,下表列出了其中一些项目。

2、竞争优势
我承包企业在苏丹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业务领域广。中资企业专业领域齐全,在各个基建领域,我国都有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特别是在各类房建、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等方面更是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拥有专业技术优势以及优势的互补为我国企业开拓苏丹相关基建领域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承揽和实施项目的能力增强,承包方式多样化。表现在工程施工能力和配套能力上,承揽大型项目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对于苏丹在今后陆续推出的一些大型项目,我国的相关大型企业也有能力承揽。
第三,成本低。由于基建项目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我国企业承建的项目往往使用较多的本国廉价劳动力和本国相对便宜的原材料与设备,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整个工程的预算成本。
3、发展前景
随着全面和平协议的签订,短期内苏丹国内政治环境和投资环境正逐步趋于好转,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如果苏丹南北和平协议能够被有效执行,国内稳定环境得以巩固,则我国企业在苏丹承包工程市场上将获得进一步发展。
四、 在苏丹承包工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企业在苏丹承包工程市场方面一直保持着明显的竞争优势和较大的市场分额,但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项目招投标管理规定
苏丹政府发标的工程项目主要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实施管理,其中石油、电站、输变电项目由能矿部直接管理,或由国家电力公司负责管理;水利项目由大坝执行局负责管理;铁路项目由铁路局负责管理;港湾工程由运输和道路桥梁部下设的海港公司负责管理;地方政府的项目则由当地政府自行组织招标并实施管理。
目前,苏丹尚未颁布《招标投标法》,各类政府项目或公共设施项目均由政府主管部门分别制定招标规则,分别编制招标文件,分别组织招标,未形成统一的招标规则,亦无统一的管理机构。各部门在组织招标时,原则上均会在报刊上发布招标公告,出售标书,之后进行资格认定、资格预审,组织招标答疑。大多业主会将项目交由报价最低的投标人实施,甚至开标后仍要求各投标人竞相降价,以便降低业主的投资成本。
(二)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苏丹央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在美元汇出和结算方面仍有许多限制性规定及制约因素,有的银行短缺美元,苏丹商人支付能力亦较差,总体金融风险较大。建议我国公司:
1. 强化投标阶段财务风险控制
在投标预算阶段,编制投标书一般就限定了项目的盈亏空间。对于在苏丹项目履约存在的高成本、高风险,我国企业要客观评估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包括财务实力、商务能力、管理水平、施工能力、筹资能力、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等方面的实力。多方收集信息,合理报价。
2. 合同计量支付选取国际主要结算货币
针对苏丹第纳尔汇率受影响因素多、波动大,以及承包商主要在苏丹以外采购的情况,承包商在签约时应选择美元或欧元计量支付。
3. 积极运用外汇避险工具
工程承包工期较长,外汇变动大,企业应利用外汇避险工具,尽量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
4. 工程款外币部分汇回国内
苏丹国国际环境并不宽松,为避免在突发情况时资金无法转移出苏丹,或者防范美国对进出苏丹的款项可能冻结的风险,以及苏丹将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承包人应尽量将现金存放在苏丹境外。
5. 苏丹境内存款分散存放
苏丹银行绝大部分是私有制的商业银行,资信差,外国企业一般不接受苏丹各银行出具的信用证或保函。为防止银行倒闭等危机给中国承包商造成损失,一般应选取2~3 家银行分散保管资金,目前我国企业在苏丹选取最多的有苏法银行、恩都曼银行和苏丹伊斯兰银行等。
6. 分期支付大宗设备物资
采购款工程的设备物资采购量大,批次多,加之采购周期和结算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必须选择有实力的大供应商,利用分期付款,让供货商分担一部分流转资金压力。
7. 建立多种筹资途径
在苏丹履约工程项目,前期投资大,经验比例一般占到合同总价的30%以上。承包商可以利用以下途径解决资金压力:一是发挥企业集团优势利用自身的富裕资金;二是获取我国进出口银行的融资支持或者其他银行的贷款;三是引进有实力的分包商推迟分包工程款支付;四是选取知名的供应商分期支付货款。
8. 降低合同管理连带风险
一是要加强合同款结算和支付的管理,密切注意工程款支付过程,是否有迟滞或拖延的现象以及程度如何。二是要加强对业主索赔和索要。承包人要善用、活用合同条款,以最小的代价干活,以最大的限度要钱。三是要重视对分包商的反索赔,特别是国际经验丰富的国外分包商。
9. 争取后续工程摊薄固定费用
对初次进入苏丹承包大型工程项目的企业,固定资产和供应保障系统的建立投资巨大。一般按合同规定,完工后承包商要负责处理剩余物资设备,而大多数施工设备尚可使用。如果后续项目拿不到,可能要被迫运出苏丹,耗费不少。因此,最佳的选择就是继续拓展苏丹市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全面提高产出率。
(三)适应当地法律环境
苏丹法律环境较差。为减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应制订严密的合同条款,确保出口收汇和投资资金的安全。
在标书制作过程中,要到工程施工现场实地考察其交通状况、材料供应条件及价格(因为苏丹工业基础较差,很多工程材料都要从国外进口)、当地施工人员和施工机具的情况和价格等,使标书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利用“FIDIC条款”的内容,隐藏一些可以在将来进行索赔的条款,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向业主进行索赔打下伏笔。报价书可采用不平衡报价,对各个分项的单价进行合理的组合,把比较容易变更工程量和需要从国外采购材料的单项价格适当提高,对难以变更工程量的单项价格则适当降低,为今后工程结算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
此外,还应注意的问题有:抓好合同商签及档案资料管理,规避经营风险;重视人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全方位认真执行合同;根据合同条款,做好索赔工作;还需注意各类人才的培养,重视安全、以人为本。
当然,在苏丹从事工程承包,还需要面对炎热的气候、疟疾肆虐等问题,所以公司也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健康知识的普及,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鉴于苏丹的医疗技术与设备极其落后,随队带药品以及医护人员是有必要的。不过总体上来看,这些问题相对较小。只要能够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在苏丹承包工程所遇到的困难,并且做好一定的准备,只要能够在苏丹获得工程的话,一般来说利润都很可观。
五、小结
苏丹近年来石油收入大幅度增加,南北休战又节约了大量军费开支,因此政府有能力将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为改善本国落后的基础设施,苏丹制定了相应的规划以发展本国的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和水利建设等。
根据对苏丹政府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的分析,苏丹承包工程市场中值得关注的重点领域为:
交通运输 公路的建设、港口的改造与新建、机场建设、铁路网建设与现代化改造
电力 火电站和水电站建设、输电网建设等
水利 大坝的修建
电信 移动通信及固话网络
民用建筑 住宅
石油化工 炼油厂
目前,我国企业在苏丹建筑市场占主导地位,双方合作集中在港口、房建、水利、电力、交通、电信、石油化工、管道铺设施等领域。随着苏丹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承包企业在苏丹承包工程市场前景较为广阔。由于苏丹政局尚存在不稳定性,我国企业也务必对苏丹政治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