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0:34:03
2010年08月20日 09:26 凤凰网亲子论坛
记 者:孩子天生并不缺乏独立性,但结果却成了没有独立性的人。面对这一现实,我们是应该指责孩子,还是更应该反省我们家长自己?
徐国静:人的独立生活能力是在一定的环境、教育作用下慢慢养成的,在指责孩子不能自理、不能独立的同时,我们家长应该先反省一下自身是否为孩子的独立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获得。正如不经过反复勾画涂抹不可能学会画画一样,不放手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永远不会长大。在父母手心里,孩子无法了解自己,更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触摸世界。在父母的掌控下,孩子如同生长在树阴下,既看不清自身的形象,更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高度。所以,孩子长不大,原因不在孩子,而在不懂教育的父母自己。
记 者: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徐国静:首先,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参与家务劳动开始,给他们更多机会、时间去独立操作家务和课余各项劳动,使他们的生活空间得到拓展,动手能力得以提高,从而体会到独立成功的快乐。其次,家长应该放开孩子的手脚,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手去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和思考,帮助孩子真正建立起独立的人格意识和尊严感。
独生子女在家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粮食是怎样生产出来的、饭是怎么做出来的不闻不问。对生活的漠不关心不但会减弱孩子的感受力,更严重的是削弱了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
我们自发组织的星星河家园就为孩子举行了拼盘大赛,通过游戏和比赛的方式调动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刚开始,孩子们战战兢兢地拿着菜刀,很费力地切。他们不时地为抢盘子、抢案板发生争吵。足足用了两个小时,他们终于各端出了3盘菜,请爸爸妈妈品尝评价。家长们边品尝边夸奖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并借此机会向孩子们传递劳动光荣、做饭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的观念。
孩子们做饭的热情被激发起来后,拼盘大赛成了星星河的传统节目。孩子们在做饭的过程中,自己摸索出相互协作配合的方法,比如原来大家一起切菜,必然会为工具和地方发生争吵,后来,他们商定,一个人切菜的时候其他人做别的,比如收拾桌子、摆放碗筷等等。这样,厨房里再也没有争吵了,而是充满了欢笑声。
孩子们学会做饭后,我们再给他们钱,让他们从购物开始,安排和设计家庭餐桌,这不但给了他们体验家长辛苦的机会,也给了他们学习精打细算、管家理财的机会。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必须对孩子放手,给他们自我设计、自我安排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生活。
记 者:如今的独生子女物质生活都很富有,然而他们的精神生活并非都富有,有的孩子患有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为什么生活在高楼大厦、双重防盗门里的孩子,反而比生活在大杂院、小平房、乡村里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症、孤独症、自闭症呢?
徐国静:一个人,他的精神、心灵开放状态与他的物质富有状态不一定是成正比的:物质生活富有的人,不一定很开朗、很开放;家庭贫寒的人,不一定很封闭、很排外。
孩子们在童年、青少年时期都会有很多的追求和想法,他们非常希望与外界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然而,生活在高楼大厦里的孩子对外联络、交流是会受到很多限制的,钢筋混凝土的房子给孩子们的自然交往造成了种种的不便,反而是大杂院、小平房、乡村里的孩子比高楼大厦里的孩子更容易产生互动。现代家长只有有意识地带领孩子走出家门,才能给他们营造一个开阔开放的生活环境。而在开阔开放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是不容易患心理疾病的。
人的心理疾病是由于人的某些想法与外界建立连接的时候,或遇到挫折了,或碰到障碍了,或中途中断了,没有得到外界的响应,又回到了人的心里边——这些越积越多、越积越深的心理负担和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灵疙瘩,就构成了人的心理疾病。
每个孩子都有内在的成长时间表,三四岁孩子的活动范围应该有多大,七八岁孩子的活动范围又应该有多大。年龄越大,孩子活动的范围会越大,与外界交往、连接的愿望会越强烈。我们一次又一次把孩子从外面拉回来,不让孩子与孩子玩,不让孩子接触书本以外的世界,孩子生理的、心理的疾病就会接踵而来。
孩子一个人在家是安全的,但孩子并不满足于这种状态。透过窗户,他们看见外面有花有草有伙伴,他们想出去,可出不去,时间久了就变得不愿出去,不愿与人打交道了。这就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了问题。
家长们都很关心孩子吃穿用等方面的物质需求,而对孩子精神、心灵方面的需求却疏于关心、不加重视,这就是很多城里孩子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