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生命的边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4:34:01
近年陆续听到、看到一些大学老师非正常死亡,心里感触很多。有些老师因生理疾病英年早逝,更有一些是自己选择了死亡。去年中山大学一个研究生导师,还是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选择了跳楼。最近的一个是人大的博导。  死亡,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很多年前曾经看过一本小书《西西弗的神话》(加缪著,杜小真翻译,三联出版),很多地方看不懂得,后来看了一些关于这本书的时代,以及一些存在主义哲学的著作,似乎有了一些理解。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中国这样的一个急速发展的社会,作为知识分子,对社会中的变化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新旧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在个体中反映的很激烈。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是一个恒久的思考问题。这不是任何人能够给你灌输的,不能够移植的,个体的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是在生活中逐渐寻找和发掘的。也许我们在寻找和发掘的过程中会迷失方向,这会导致很危险的结果。
旧的意义和价值在生活世界中是逐渐坍塌的.今天,转型中的社会会面临着意义的抛锚,“在晚期现代性的背景下,个人的无意义感,即那种觉得生活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的感觉,成为根本性的心理问题【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书店1998”。这个坍塌是全面性的,从工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理想信念等各个方面,在人际交往方面,人际关系日益从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性联系转化为物质、金钱的联系,甚至是家庭内部都出现了这样的变化。以高校教师为例,比如师生关系,以前师生之间总体来看有很多的脉脉温情,学生对老师充满了感恩,教师职业虽然薪水很低,但是大家还是能够安贫乐教,而今虽然薪水有了一些提高(但是与其付出远远不成比例),但师生关系却在异化。相当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交了学费,是消费者,老师要怎么怎么样,老师的所有付出是应该的,师生之间是交易关系。对教师教学缺乏必要的尊重。甚至有时候教师付出一些义务劳动,学生也以恶意的眼光来看待,认为老师出于自己的什么私心。在这样背景下,我们会否定对传统的职业意义和价值,继而会深入怀疑我们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从家庭生活来说,现代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相当部分家庭中的传统温情也在流失。。。。。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哪里?心灵在哪里找到归依?西方是强调把身体交给市场,灵魂交给上帝,在我们国家,绝大多数人对宗教信仰不感兴趣,我们总体来看是缺乏宗教信仰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剧变的社会,我们该怎么办?只好“活着,带着破裂地活着”,做一根坚韧的芦苇。 活着难,活在一个转型时代的中国更难,一个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意味着人的现代化,思想观念的现代化。问题是这样的转型,现代化是否一定要以牺牲传统的一些好的东西为代价,是否一定要在各个方面贯彻市场逻辑?一个人的坚持和反抗是无力的,一个人的一百年是短暂的,也许更多的是发动大家认识问题所在,修正我们的认知和行为。
http://blog.sina.com.cn/xd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