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文化产生的原因与消解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22:52:12
低俗文化产生的原因与消解策略 谢志强  姜飞云 2010年10月09日10:01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低俗文化产生的原因与消解策略--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中最具魅力的东西,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性格的核心要素。低俗文化违背了道德的基本底线,从根本上阻滞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低俗文化的抵制,必然成为一个社会保持健康运行的选择。要创造健康新颖的文化形式,光大传统美德,加强制度建设,消解低俗文化。

    抵制低俗文化是社会保持健康运行的必然选择

    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中最具魅力的东西,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性格的核心要素。事关民族存亡的最后较量往往是文化的较量,它植根于民族的骨髓之中。因此,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光明和强大的领导人,必然会时刻关注文化的发展。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三俗”之风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关注。 

    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和兴盛,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市场选择,低俗文化也不例外。最近一段时间,与低俗文化有关的事件接二连三:电视的相亲节目被叫停,“凤姐”和“伪娘”相继走红,日本女优苍井空访问上海时受到热捧……一般认为,文化有雅俗之分,但雅与俗既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的,并有各自的受众群体,这是任何历史时期都普遍存在的社会常态。而无论是社会,还是文化自身,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摒弃糟粕、追求健康向上,以维系其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存在。有人说,低俗是相对而言的,世界上有各种文化,各种习惯,我们可以不接受而保持自己的信仰,但不应该去排斥甚至诋毁,因为每种文化都有其适宜人群,都有人追捧和信仰。这种看法显然是偏颇的。种种迹象表明,低俗文化就其功用和影响来说,是低级趣味的,它会使人萎靡和颓废,是不利于社会健康运行的;是与超凡脱俗、高尚情趣、积极奋进等具有社会进步价值的内容相背的。低俗文化之所以倍受指责,根本不在其“俗”,而在于“低俗”,即“跌破”了“通俗”的界限,它迎合了人性中丑恶的东西,违背了道德的基本底线。因而,对低俗文化的抵制,必然成为一个社会保持健康运行的行动选择。

    低俗文化存在向社会各领域蔓延的势头

    低俗的东西能否纳入文化的范畴还有待争论。我们姑且从最宽泛的文化定义出发,将低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待。任何历史时期都有低俗现象,也都有自己的低俗文化(比如骂脏话)。当前公众关注的低俗文化大多围绕性、金钱和暴力三大主题展开。本来,这些主题与低俗并无必然联系,但由于其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的低俗,即以荒诞、怪异等明显有悖常理的方式传播与传统道德相违的价值观,这些主题便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

    对于何为低俗,文化界目前尚无统一说法,社会各阶层也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但从目前大家对低俗的通识来看,低俗文化是指那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公开宣扬的传播方式及传播内容。

    比如,性主题方面的低俗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直接暴露和描写人体性部位的内容;表现或隐晦表现性行为、具有挑逗性或者侮辱性的内容;以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的语言描述性行为、性过程、性方式的内容;或全身或者隐私部位未着衣物,仅用肢体掩盖隐私部位的内容;相关部门禁止传播的色情和有伤社会风化的文字、音视频内容(包括一些电影的删节片段);情色动漫;带有侵犯个人隐私性质的走光、偷拍、漏点等内容;传播“一夜情”、“换妻”、“性虐待”等有害信息的内容;非法性药品广告和性病治疗广告等相关内容;推介淫秽色情网站和网上低俗信息的链接、图片、文字等内容。

    再比如,围绕金钱的“金钱至上”、“甘当有钱人的小三”等公开宣传拜金内容的价值观;宣扬暴力、恶意谩骂、侮辱他人、恶意传播侵害他人隐私,以庸俗和挑逗性标题吸引点击等内容;宣扬“厚黑”,教人使诈,哗众取宠,恶搞等现象,以及某些“拜金女”、“炫富男”的出格言论,“某某姐”、“某某哥”的夸张表演等暴露“丑恶”的,均可列入低俗文化范畴。

    一个社会得以维系和进步,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能将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判断作为精神基础,用内在的道德自律与外在的法律强制使整个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低俗”的制造者、传播者只顾吸引眼球,把无耻当可爱,把隐私当噱头,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矮化道德,萎缩正气,消解社会的良知、尊严和操守,使人性中的假恶丑披着“文化”的外衣走进人们的视野,从根本上阻滞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仅如此,大而化之的低俗文化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必将留下严重后患。

    低俗文化产生的原因

    人们有理由质问,是什么“惹火”了低俗文化?是什么在为低俗文化推波助澜?是什么力量使低俗文化时时欲从幕后冲向台前?巴蜀鬼才魏明伦说过,“文艺是林莽,宽容百鸟飞”。可以说,文化艺术对一切俗的东西,都有相当大的包容性,尤其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更是并行不悖。但“俗”而不“低”,“俗”不能违背法律和道德,不得突破道德价值的底线。如今我们看到的低俗之所以迅速变为社会公害,是一系列复杂因素苟合使然。

    第一,受众为寻求自身感官刺激而选择低俗。埃里克·塞瓦赖德说,“任何一个低级趣味的人都不会有高级趣味,但是每一个自称趣味高级的人都有相当份量的低级趣味”。或为轻松一笑,或为感受集体意淫的感觉,或只是一种不自觉地选择。低俗内容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一种真实存在的反映,但许多内容应有其既定的传播范围。如,我们虽不必像过去那样谈性色变,但对其大加详述恐怕也只能限于夫妇之间或专业课堂,而将其作为社交话题即为低俗,如“荦段子”;形形色色的“成人用品”也只限于在成人圈周知,不分对象长幼大肆广告便几近于恶俗。总之,低俗从一开始就在受众的心里占据一定生存空间。个人隐衷、床第之私、暴力之虐、金钱之逐这些与文化传统相异的、不可公开言说的话题一旦得到公开宣扬,人性中恶的因素便得以膨胀。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此为内因。

    第二,个人对名利的不当追求造就低俗。不择手段的出名,甚至不惜出恶名,是许多急于追名逐利者的选择。众多的明星靠“脱”成名,如一些拍成人片、“三级片”的演员;以某种噱头和反常的言论赢得社会关注,“凤姐”即是一例。

    第三,社会物质条件的充裕为低俗提供了生存土壤。饱暖思淫欲。人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时,精神便有了向外拓展的需求,而当高尚文化又没能占据思想高地时,低俗文化便乘虚而入。思想的禁锢、传播方式的落后、为饱暖操劳的时代只能是“手抄本”的时代,在呼吁性解放、追求性自由的时代自然开始兴起“三级片”,而以丑为美、以假胜真、以恶为善的时代便沦为低俗文化时代。

    第四,媒体为自身经济利益而造就低级趣味。网络、图书音像等出版物,影视,游戏等对于凡能吸引眼球、能带来更大经济收益的产品,无不倾心打造。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如果放弃了自身的责任操守,化身为低俗文化的掮客,就会助长低俗。

    低俗文化的消解与道德体系的重建

    对于如何整治低俗文化,见仁见智,笔者认为要从引导与管控两个大的方面下功夫。

    消解低俗文化,创造健康新颖的文化形式。取缔低俗传播易,取缔低俗需求难。比如,对于低俗的相亲节目,可以要求其停播整改;对于“凤姐”这样低俗的博人眼球的现象,可以批驳;而对于涉黄的公共娱乐场所,如“天上人间”等,一律应查封。总之,对于低俗的东西,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其一毙而后快。但是,由于低俗的内因来源于受众对低俗的需求,只要这种需求存在,低俗就将以更繁复、更新奇的形式出现。按照马斯洛对于人的基本需求的分类,暴力、性、隐私等方面的满足是人的最低级的生理需求;而人的文明程度越高,其低级需求才会越少,高级需求才会越多。由此,笔者认为,治本之策是创造越来越健康、新颖的文化形式,将雅的文化通俗化,以此去挤压低俗文化的生存空间。

    光大道德传统,加强制度建设。低俗文化的泛滥反映了部分人社会信仰的缺失,审美趣味的低迷。要对此进行弥补,唯有依靠传统道德的重建。这本不难,我们曾倍受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滋养,今后依旧可以将此作为教化的框范,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些传统仍能以新的面貌呈现,如“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及中央最近提出的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但困难也有很多。首先,因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情感特性,并且在现今社会有市场属性,它对社会的影响相较而言更为复杂敏感,我们能否对文化发展做出审慎的判断,以防在进退之间迷失方向?其次,在当下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要重建克己利群的传统道德观念,已不能局限于文化一隅,在光大道德传统的同时,需要对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造,如党风和政风建设、制度建设、经济和政治伦理建设等等,从而改变整个社会文化需求低俗化的倾向。这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治基之策。(作者分别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

 

    《人民论坛》 (2010-09-11 第06版)